首页> 中国专利> 冲浪用造波装置以及设置有该冲浪用造波装置的冲浪练习设备

冲浪用造波装置以及设置有该冲浪用造波装置的冲浪练习设备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制造适于冲浪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的冲浪用造波装置。其具备:容器体(110),其前方开放,且至少具备底部与侧面板,并能够在内部空间的一部分捕捉水;以及移动路径(120),其使容器体(110)行进,且具备斜面轨道(121)与水池内行进轨道(123)。容器体(110)沿着斜面轨道(121)落下,并进行自由落下运动而进入水池内的水中,以使至少一部分沉入水池吃水线下的状态向水池的游艺区域的方向在水池内行进轨道(123)行进。容器体(110)减速,并且仅内部的水作为孤立行进波(202)向前方打出,从而获得适于冲浪的卷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950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响应工程师;

    申请/专利号CN201880100348.4

  • 发明设计人 押部宣广;

    申请日2018-11-19

  • 分类号A63C19/10(20060101);A63B69/00(20060101);E04H4/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刘建

  • 地址 日本兵库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2:2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在冲浪练习用中使用的波进行制造的冲浪用造波装置以及具备安装有该装置的水池的冲浪练习设备。提供能够供比赛练习者练习冲浪的管冲浪(tuberiding),或者供一般的游艺者轻松体验冲浪的管冲浪的装置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冲浪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近年来,不仅是作为海洋休闲,作为比赛来正规地进行挑战的人也不断增加。为了实际享受冲浪的乐趣,必须前往满足适于冲浪的自然环境的海岸。满足适于冲浪的自然环境的海岸是指较大的波容易到达的面向外海的海岸线,并且需要是如下那种平浅滩的海底地形,即,在该海底地形容易形成以下这样的波,即该波随着涌来的波朝向海岸行进而容易成为所谓的较大的孤立波、且在该孤立波中波头的破碎区域(breaking area)与即将破碎区域(area about to break)以相连的方式同时出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孤立波不是指在相同的地点反复上下动的振动波,而是指在波与波之间存在间隔且一个一个波独立行进的波。

特别是适合冲浪的波是指通过从孤立波的波头的破碎区域出现即将破碎区域,从而波的截面以宛如管状的方式成为卷波的波。冲浪运动员通过从该管状的卷波的波头的破碎区域向即将破碎区域滑行,从而能够冲浪。

形成这种适于冲浪的波的海岸限于满足自然条件的位置,不可能在世界中的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冲浪的乐趣。

于是,在现有技术中,尝试了开发在水池中人工制造适于冲浪的人工波,且能够在水池中享受冲浪的乐趣的冲浪用造波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在水池中制造人工波的造波装置,已知有以下那样的各种方式。

存在所谓的摇板式(flap type)的造波装置。如图21所示,摇板式的造波装置是将在水槽的底部通过铰链将下端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半淹没的铅垂状态的造波板以铰链为支点而往复摆动来产生波的造波装置。

另外,存在所谓的活塞式的造波装置。如图22所示,活塞的造波装置是使安装于轴的半淹没的活塞进行沿着轴推拉的往复运动而产生波的造波装置。

另外,存在空气压缩式的造波装置。如图23所示,空气压缩式的造波装置是如下造波装置,即,在形成于水槽的一方侧的储气罐设置真空泵或者鼓风机等,并在空气的吸入、吹出等气压的作用下,由于空气与水相对于储气室内的出入,从而使水位变动来产生波。

另外,存在罐室型(tank chamber type)的造波装置。如图24所示,罐室型的造波装置是如下造波装置,即,在形成于水槽的一方侧的储水罐的下部设置闸门,并利用泵等将水储存到储水罐内的一定程度高度之后,瞬间开放闸门而使储存水在水槽内落下来产生波。

另外,存在水流喷嘴喷射式的造波装置。如图25所示,水流喷嘴喷射式的造波装置是将水加压并自喷嘴喷出而产生波的造波装置。

另外,存在推进式(carry type)的造波装置。如图26所示,推进式的造波装置是如下造波装置,即,从将水搬运器沉入到水池的状态开始,通过势头良好地利用线缆等进行拉拽而对水搬运器赋予动力以使其大致水平地在水池内牵引移动,从而将由水搬运器捕捉到的水向前方打出而产生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4859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73911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268772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257675号

专利文献5:特公平6-78692号

专利文献6:WO2016-129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叙述的各种造波装置从适于冲浪的波的造波装置这一观点出发,分别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首先,由摇板式的造波装置形成的波是使水池的水就地大幅度上下移动的所谓的上下动的波,不是孤立行进的行进波。因此,该波无法形成适于冲浪那样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因此,无论怎样增大装置的规模并使动力大型化,也无法形成适于冲浪的卷波。当然,在利用摇板式的造波装置产生较大的波的情况下需要增大摇板,并加深水深,但也会产生为了移动水池截面的水量而造成动力过大,机构也变复杂化这样的问题。

接下来,由活塞式的造波装置形成的波与摇板式同样,由于将水池的水上下推动,因此是就地大幅度上下移动的所谓的上下动的波,而不是孤立行进的行进波。因此,该波无法形成适于冲浪那样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因此无论怎样增大装置的规模并使动力大型化,也无法形成适于冲浪的卷波。

同样,空气压缩式的造波装置也与活塞式相同,由于将水池的水上下推动,因此是就地大幅度上下移动的所谓的上下动的波,而不是孤立行进的行进波。因此,该波无法形成适于冲浪那样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另外,由于使用大型真空泵,因此在产生较大的波这方面谈不上能量转换效率良好。

在罐室型的造波装置中,储存的水的放出方向成为问题,但由于基本上是使水朝向在水池立设的罐室的正下方落下,因此在水的重量的影响下,还是作为就地大幅度上下移动的所谓的上下动的波进行传播,而不成为孤立行进的行进波。因此,该波无法形成适于冲浪那样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另外,利用泵抽水并向罐储存,因此谈不上能量转换效率良好。

接下来,在水流喷嘴喷射式的造波装置中,无法形成真正的卷波,仅在成型为抛物线形的装置的曲面上滑行,而无法形成适于冲浪那样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

接下来,推进式的造波装置是现有技术中最优异的造波装置,且制造出的波是适于冲浪的波,该波正好能够形成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推进式的造波装置是从将水搬运器沉入水池吃水线下的状态起利用驱动装置势头良好地用线缆等进行拉拽而使水搬运器在水池内水平移动的造波装置,且存在如下课题:在水搬运器中最初有水进入,水搬运器在捕捉到水的状态下相当重,为了较大地获得初速度,导致驱动装置的马达变得大型且昂贵,而使能够制造的冲浪波变大。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浪用造波装置,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大规模地制造在以往的造波装置中难以形成的适于冲浪的、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为在水池的游艺区域制造冲浪用的波的造波装置,所述冲浪用造波装置具备:容器体,其前方开放,且至少具备底板,并至少能够暂时地在所述底板之上捕捉水;以及移动路径,其包括使所述容器体移动的斜面,且该移动路径包括:斜面轨道,其供所述容器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水池的吃水线上的位置在所述斜面上移动到沉入所述水池的吃水线下的位置;以及水池内行进轨道,其供所述容器体的至少一部分以沉入所述水池的吃水线下的状态行进,在所述容器体的正面与所述游艺区域对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容器体在所述移动路径的所述斜面轨道以及所述水池内行进轨道行进,使由所述容器体捕捉到的水向位于前方的所述游艺区域放出。

根据上述结构,水池的水中的、由容器体捕捉到的水伴随着容器体的前方移动而被向前方推出并放出,该被向前方放出的水的动能作为行进波向前方传播,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孤立的行进波。由于利用容器体捕捉水池的水中的、比较靠上部附近的水并以向前方搬运的方式赋予势头来将其推出,因此该方式可以称为“推进式造波装置”。

另外,所推出的水的水量仅是作为行进波打出的量,因此容器体的动能的大部分能够转换为行进波的动能,能够抑制对位于在水面上行进的波以外的水中、后方、侧方的水不必要地赋予的能量,能量转换效率高。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容器体的移动路径的移动能够成为斜面上的自由落下运动。若设为利用比重比水大的原材料形成容器体,且总重量也较大的装置,则能够大量蓄积势能,通过容器体在斜面上斜向落下到水池的吃水线下,从而该势能转换为动能,若在进入水池的水中时具有充足的动能,则在进入到水池的水中之后,能够供给将暂时捕捉到容器体之中的水块以保持捕捉的状态向前方势头良好地打出的能量。也就是,具有容器体的动能,并转换为将水块打出的动能从而水块被向前方打出。如此,当水块被向前方打出时,成为推进式的造波,从而形成冲浪波。不需要在以往的推进式的造波装置中成为问题的、获得较大初速度的大型马达等驱动装置。

容器体为前方开放,且至少具备底板并至少能够暂时地在所述底板之上捕捉水的容器体,但也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例如,作为容器体,能够是仅具备底板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底板成为行进方向的前方侧低且后方侧高的斜面底。纵截面形成为三角形,且尖的前端为前方,从该前端起进入水池的吃水线下。成为能够宛如斧子那样进入水中,在斧子状的斜面底之上暂时地捕捉水的容器体。若为斜面底的斜度大的容器体,则不会发生水向上滑而全部从容器体的后方泄漏的情况,暂时捕捉的水的量容易增加。

这里,在容器体仅为底板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在进入到水池的水中之后,向捕捉到的水充足地赋予向前方打出的动能,优选为在水池内行进轨道中具备在行进的容器体的侧方立设的水道分隔壁的结构。若为在水池内行进轨道中具备水道分隔壁的结构,则容易捕捉被容器体与水道分隔壁包围的水,若容器体向前方行进,则被捕捉到容器体的上表面的水容易被向前方推出。

另外,若为在水池内行进轨道中立设有水道分隔壁,则在水池内行进轨道中几乎不产生向侧方的紊流,而能够形成紊乱小且品质好的孤立的行进波。

另外,例如,作为容器体,也能够是具备底板以及背面板的结构。

若具有背面板,则即使水在容器体的底面处向上滑而到达容器体的后方,由于具有背面板,因此水从后方泄漏的情况也变少。需要说明的是,若在具有背面板的结构中也设为底面是斜面底的结构,则水对于背面板的碰撞量减少,容器体因自由落下而获得的动能容易顺畅地转换为水的动能。

另外,例如,作为容器体,也能够是具备侧面板的结构。

若具有侧面板,则不会发生上到容器体的底面之上的水从容器体的侧方泄漏的情况。

另外,若在容器体的侧面立设侧面板,则在侧方的水面与所立设的侧面板的边界面处几乎不产生紊流,而能够形成紊乱小且品质好的孤立的行进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为在容器体具有侧面板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上述的水池内的水道分隔壁。当然,也可以是在容器体具有侧面板结构,也可以是设置水池内的水道分隔壁的结构。

这里,优选的是,在容器体的一部分具备能够装卸的配重,能够对搭载于容器体配重的重量进行调整的结构。

若利用配重调整容器体的重量,则能够调整位于移动路径的斜面轨道上的容器体所具有的势能、以及容器体在移动路径的斜面轨道上落下而能由势能转换的动能的大小,也能够调整对水赋予的动能,也能够调整打出的波的强度、高度等。

作为冲浪用造波装置中的容器体的配设结构,具有以下类型。

在一个类型中,容器体为多个,以使各个容器体的正面与游艺区域对置的方式将容器体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地进行支承。即使是该类型,若多个容器体排成一列并同步地向前方移动,则能够形成一个较大的行进波。另外,若在容器体彼此的接合面不存在间隙,则能够抑制紊流产生,且能够形成紊乱小且品质好的孤立的行进波。

在另一个类型中,容器体为单个且宽度较宽,该容器体的宽度与应向前方送出的波的宽度相当,在容器体的内部具备以与正面正交的方式立设的一个或者多个分隔板。即使是该类型,由于具有以适当的间隔立设的分隔板,因此能够抑制向横向的紊流的产生、传播,能够形成紊乱小且品质好的孤立的行进波。

接下来,作为冲浪用造波装置中的容器体的运动,可以仅是容器体的斜面上的自由落下运动,但也能够设为以下结构,即,在斜面上的自由落下运动之外,还结合有由弹射器实现的加速运动、或者使用在水池的吃水线上的位置设置的弹性体而实现的加速运动等的结构。当配设弹射器、弹性体时,装置结构变得复杂,但在进行自由落下的斜面的高度难以充分取得的情况、当使斜度平缓时斜面的长度(斜面移动距离)变大而难以确保足够的长度的情况下等,由于抑制斜面的高度、斜面的长度而使得通过自由落下得到的动能不足,若相应地补充由弹射器、弹性体实现的动能,则能够弥补不足的量。

作为移动路径整体,其主要部分为如上述那样的、包括从水池的吃水线上到水池的吃水线下为止的斜面的部分,但可以在该斜面的水池的吃水线上的起始端方向预先设置平面或者平缓角度的斜面,也可以设为在该斜面的水池的吃水线下的终端方向上使其角度逐渐变小而作为平面或者平缓角度的斜面。

另外,也优选的是,在水池的吃水线下的终端方向上包括与沿着行进方向其角度逐渐变小的部分连续且沿着行进方向其角度逐渐变大的部分。对于在容器体进入水中并捕捉到水池的水之后,迅速减速的容器体将内部的水势头良好地向前方打出而容易形成孤立波。若移动路径具有包括与沿着行进方向其角度逐渐变小的部分连续且沿着行进方向其角度逐渐变大的部分的结构,则容器体容易发生减速,且仅将内部的水势头良好地向前方打出而容易形成孤立波。

接下来,对容器体与移动路径斜面的摩擦阻力进行叙述。

如上述那样使容器体沿着移动路径的斜面进行斜面落下,但在容器体的底面与斜面之间可能产生摩擦阻力。根据斜面的斜度、斜面的原材料、容器体的底面状态、容器体的重量等,摩擦阻力所赋予的影响可能改变,但也优选的是以下结构,即,将移动路径设为导轨式移动路径,并设置以沿着轨道的方式设置的导轨机构,在容器体的底面设置轮子,将该轮子设在导轨机构与容器体之间而能够使容器体行进。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容器体进入水池的水中时会施加冲击,因此优选为轮子不会从导轨脱落那样的导轨结构。

接下来,对放出牵引装置进行叙述,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中,在使容器体沿着移动路径的斜面落下,并在水池中制造冲浪波之后,该放出牵引装置再次将容器体拉回至吃水线上。

放出牵引装置具备:连接线,其安装于容器体的一部分;以及驱动力,其将连接线拉起,并将容器体拉回到水池的吃水线上的位置。该驱动力用于容器体的拉回移动,因此可以是以比容器体落下并进入水中的速度小的速度卷绕的驱动力,也可以不是过于大型的马达等。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冲浪练习设备进行叙述。

在本发明的冲浪练习设备中,在水池设置上述的本发明的冲浪波用造波装置,且进一步对水池的底面进行改善,设置有:平坦部,其与容器体所移动的移动范围连续;以及向上倾斜的斜坡部,其与该平坦部连续并设置于游艺区域的开始位置附近。而且,在该斜坡部的配置中,设为相对于容器体所移动的移动方向带有角度。

在物理上,通过设置自平坦部立起的斜坡部,从而深度变浅,相应地速度变慢。在通过斜坡的期间,波的前后方向的速度差不断累积,以波的背面侧被正面侧覆盖的方式形成有所谓的管状的卷波,最终波头朝向前方破碎。这里,若斜坡部为以与容器体对置的方式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则成为从与三角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起速度开始变慢,且趋向三角形的边而依次地速度变慢那样的波,在一个行进波中,最早产生破碎区域的是相当于该顶点的部位,从该破碎区域起以连续的方式沿横向逐个破碎,从而制造出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适于冲浪的管状的卷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仅水池的水中的、被捕捉到容器体之中的水池的吃水线下的水伴随着容器体的移动而被向前方推出,从而能够简单地形成孤立的行进波。另外,在本发明的冲浪练习设备中,若在水池的游艺区域的开始位置附近设置向上倾斜的斜坡部,则在通过斜坡的期间行进波的速度变慢,从而在一个行进波中,制造出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适于冲浪的管状的卷波。

容器体在移动路径的移动能够以斜面上的自由落下运动为主,通过容器体在斜面上斜向落下到水池的吃水线下,从而其势能转换为动能,若在进入水池的水中时具有充足的动能,则在进入到水池的水中之后,能够供给将暂时捕捉到容器体之中的水块以保持捕捉的状态向前方势头良好地打出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其一)。

图2是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其二)。

图3是对容器体仅为底板(斜面底)且在水池内行进轨道设置有水池侧壁的结构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其一)。

图4是对容器体仅为底板(斜面底)的且在水池内行进轨道设置有水池侧壁的结构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其二)。

图5是对容器体的变更的例子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现有技术中的摇板式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直观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式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直观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式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直观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现有技术中的罐室型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直观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在水中移动的移动体的背面产生的紊流导致的阻碍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1的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容器体110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在由四个容器体110并排化得到的结构例中形成合成波的孤立行进波202的情形的图。

图14示出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冲浪用波的制造的流程。

图15是在移动路径120的水池内在行进轨道123上设置有限位器124的结构。

图1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中在冲浪用波的制造后到将容器体110恢复原状为止的流程的图。

图17是示出在移动路径120与容器体110接触的接触面铺设有导轨的结构例的图。

图18是对在移动路径与容器体之间夹设轮子而使对于容器体的摩擦减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以易懂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的冲浪练习设备的水池200的底的图。

图20是示出以斜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斜坡部220的形状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简单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摇板式的造波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2是简单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式的造波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3是简单示出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式的造波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4是简单示出现有技术中的罐室型的造波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5是简单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水流喷嘴喷射式的造波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6是简单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推进式的造波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以及冲浪练习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进行说明,接下来,作为实施例,举出具体的装置结构的例子。

图1至图4是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简单示出各种容器体的变更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比较,在图6至图9中举出以往的摇板式的造波装置、活塞式的造波装置、罐室型的造波装置的造波的例子。

首先,对使用了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的情况下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是由图5的(a)所示的底板(斜面底)与侧面板形成得到的容器体110a。

图1是对使用了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的情况下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选出造波的原理的说明所涉及的部分而对于其他部分省略图示、说明。

图1为立体图,从图中左侧起按时间序列示出(1)、(2)、(3)、(4)、(5)这五个阶段的容器体110的动作与冲浪用的孤立波的打出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图中近前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具有包括使容器体110a移动的斜面121的移动路径120,并从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上的位置到容器体110a的至少一部分沉入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位置设置有斜面121。

图1示出容器体110a在移动路径120的斜面121上滑落而向水池200的水201中进入的情形。

图1的(1)的状态是容器体110a位于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上的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还未进入水池200的水201中。在该图1的(1)的状态下,正沿着斜面121落下,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边沿着移动方向在斜面上加速,一边自由落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容器体110a与斜面接触的接触结构、利用弹射器、弹性体的动能的辅助的结构例,在之后进行叙述。这里,为了使说明简单,设为容器体110a沿着斜面121在自重的作用下滑落。

这里,也同时参照图2。

在图2中,图2的(a)以纵截面示出,使得水中的情形易懂。图2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情形的图。在各个图中,右侧示出容器体110a的初始状态,中央示出容器体110a的加速中的状态,左侧示出容器体110的刚停止后的状态。图2的(1)示出容器体110a位于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上的位置的状态,图2的(a)为纵截面,图2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图。对于图1的(1)的状态来说,容器体110a的高度不同,但作为进入水池200的水201中之前的状态是共同的。

接下来,图1的(2)的状态是容器体110a开始进入到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状态。在从该图1的(1)到图1的(2)的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容器体110a所具有的势能转化为动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未图示水池200的水201之下的斜面121的状态,但为了容器体110a顺畅地向水池的水中进入并容易向前方行进,优选为如所谓的滑台那样,移动路径120的斜面121沿着行进方向而角度逐渐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容器体110a在该例子中,成为前方开放且具备底部与侧面板的箱状,并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的一部分捕捉水的容器。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子中,在容器体110a之中设置有斜面底,内部的水在该斜面底处向上移动,容易暂时地在容器体110a的内部将水池200的水201保持在比水池的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该斜面底的有无、斜面底的角度没有限定。

图1的(3)的状态是容器体110a的一部分在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行进的状态。在从该图1的(2)到图1的(3)的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容器体110a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捕捉到容器体110a内的水池的水的动能。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子中,由于水池的水的一部分向比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靠上的位置向上移动,因此可以说是容器体110所具有的动能的一部分也转化为水池的水201的势能。

这里,也同时参照图2。

图2的(2)示出容器体110a的一部分在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行进的状态,图2的(a)为纵截面,图2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图。在该图中,容器体110a大致水平地行进,但实际上是如滑台那样移动路径120的斜面121沿着行进方向而角度逐渐变小,因此并不一定限定为水平状态。

如图2的(2)所示,由于以容器体110a的一部分位于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状态行进,因此水池200的水201被捕捉到容器体110a的内部、该例子中为斜面底,因此水池200的水201自然地在斜面底处向上移动,如图2的(2)那样,水201以被向吃水线上推起的状态行进。

接下来,图1的(4)的状态是容器体110继续水池内行进轨道的行进,且在图1的(3)中被捕捉到容器体110a之中的水201与容器体110a一体地向前方移动的状态。在从该图1的(3)到图1的(4)的期间,被捕捉到容器体110a之中的水的动能被调整为朝向前方。

在容器体110a具有斜面底的情况下,由于水在斜面底处向上移动,因此存在从图1的(3)向图1的(4)转变的转变期间,但该容器体110a与容器体110a之中的水201成为一体并行进的状态根据容器体110a的行进的方式而是各种各样的,但该期间也可能存在极短的情况。

接下来,图1的(5)的状态示出如下情形,即,由于容器体110a在移动路径120上减速,另一方面,水池200的水201的速度并未减速,因此水池200的水201从容器体110a作为冲浪用的行进波202向前方打出。

从容器体110a向前方打出的水的动能按照原来的状态作为孤立的行进波202来传播。

这里,也同时参照图2。

图2的(3)示出容器体110a在移动路径120上减速,且容器体110a的水201作为冲浪用的行进波202向前方打出的情形,图2的(a)为纵截面,图2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图。

被捕捉到容器体110的内部的水201通过在图2的(2)中得到的动能维持速度,但由于容器体110a减速或者停止,因此仅是被捕捉到容器体110a的内部的水201继续向前方运动,并作为孤立行进波202打出。

特别是适合冲浪的波是指通过从孤立波的波头的破碎区域出现即将破碎区域,从而波的截面以宛如管状的方式成为卷波的波。这是通过孤立行进波逐渐减速而形成的波,在制造管状的卷波时,孤立行进波的制造成为前提。根据本发明的造波装置的造波原理,能够形成适于冲浪的孤立行进波202,通过从波头的破碎区域向即将破碎区域滑行,从而能够进行冲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造波装置中可知晓,推出的水的水量几乎全部成为作为孤立行进波而打出的水量,因此能够实现容器体110a的势能的大部分转换为相对于行进波的动能,能够抑制对位于在水面上行进的波以外的水中、后方、侧方的水不必要地赋予的能量,且能量转换效率高。

接下来,对使用了与图1不同的容器体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造波的原理进行说明。

这里,对使用了第二变更的容器体110b的情况下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第二变更的容器体110b是图5的(b)所示的仅由底板(斜面底)形成的容器体110b。图5的(b)的容器体与图5的(a)的容器体1 1 0a相比,在不具有侧面板这点不同。纵截面成为大致三角形,成为如斧子那样前端尖且趋向后端而变高的形状。

图3是对使用了第二变更的容器体110b的情况下的造波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选出造波的原理的说明的部分,而关于其他部分省略图示、说明。

图3为立体图,从图中左侧起按时间序列示出(1)、(2)、(3)、(4)、(5)这五个阶段的容器体1 10b的动作与冲浪用的孤立波的打出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图中近前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中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包括使容器体110b移动的斜面121的移动路径120,从水池200的吃水线上的位置到容器体110b的至少一部分沉入水池200的吃水线下的位置设置有斜面121。

与图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有将水池内行进轨道分隔的水道分隔壁124。水道分隔壁124是如下分隔壁,即,配设于在水池内行进轨道中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侧方,且以上到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斜面底的水201不向侧方逃逸的方式进行包围。在图1所示的容器体110a中设置有侧面板,因此仅利用容器体110a也能够在其中捕捉水,而在图3所示的容器体110b中是没有侧面板的简单形状,但成为通过将水池内行进轨道分隔的水道分隔壁124位于侧方,从而能够利用容器体110b与水道分隔壁124来捕捉水的结构。

对使用了容器体110b的情况下的造波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3示出容器体110b在移动路径120的斜面121上滑落并进入水池200的水中的情形。

图3的(1)的状态是容器体110位于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上的位置的状态。在该图3的(1)的状态下,正沿着斜面121落下,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边沿着移动方向在斜面上加速一边自由落下。

这里,也同时参照图4。

在图4中,图4的(a)以纵截面示出,使得水中的情形易懂。图4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情形的图。在各个图中,右侧示出容器体110b的初始状态,中央示出容器体110b的加速中的状态,左侧示出容器体110b的刚停止后的状态。

图4的(1)示出容器体110位于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上的位置的状态,图4的(a)为纵截面,图4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图。对于图3的(1)的状态来说,容器体110的高度不同,但作为进入水池200的水201中之前的状态是共同的。

接下来,图3的(2)的状态是容器体110开始进入到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状态。在从该图3的(1)到图3的(2)的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容器体110所具有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这里,如图3所示,水道分隔壁124设置为将水池内行进轨道分隔,并以包围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侧方,使上到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斜面底的水201不向侧方逃逸的方式高效地捕捉水。需要说明的是,水道分隔壁124的高度没有限定,但优选为比容器体110b高。

图3的(3)的状态是容器体110b的一部分在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行进的状态。在从该图3的(2)到图3的(3)的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容器体110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捕捉到容器体110内的水池的水的动能。

这里,如图3所示,由于水道分隔壁124包围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侧方,因此水池的水201高效地在斜面底处向上移动。

这里,也同时参照图4。

图4的(2)示出容器体110的一部分在移动路径120上的、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行进的状态,图4的(a)为纵截面,图4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图。

如图4的(2)所示,由于以容器体110的一部分位于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状态行进,因此水池200的水201被捕捉到容器体110的内部、该例子中为斜面底,因此水池200的水201自然地在斜面底处向上移动,如图2的(2)那样,水201以被向吃水线上推起的状态行进。

接下来,图3的(4)的状态是容器体110继续水池内行进轨道的行进,且在图3的(3)中被捕捉到容器体110之中的水201与容器体110一体地向前方移动的状态。在从该图1的(3)到图1的(4)的期间,被捕捉到容器体110之中的水的动能被调整为朝向前方。

这里,如图3所示,水道分隔壁124设置为将水池内行进轨道分隔,因此将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侧方包围,使上到行进的容器体110b的斜面底的水201不向侧方逃逸,从而高效地转换为朝向前方的动能。

接下来,图3的(5)的状态示出如下情形,即,由于容器体110b在移动路径120上减速,另一方面,水池200的水201的速度并未减速,因此水池200的水201从容器体110b作为冲浪用的行进波202向前方打出。

这里,如图3所示,水道分隔壁124设置为将水池内行进轨道分隔,因此水从容器体110b向前方集中而作为冲浪用的行进波202而打出,且不向侧方逃逸,高效地转换为朝向前方的动能。

从容器体110b向前方打出的水的动能按照原来的状态作为孤立的行进波202来传播。

这里,也同时参照图4。

图4的(3)示出容器体110在移动路径120上减速,容器体110的水201作为冲浪用的行进波202向前方打出的情形,图4的(a)为纵截面,图4的(b)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图。

被捕捉到容器体110的内部的水201通过在图2的(2)中得到的动能维持速度,但由于容器体110减速或者停止,因此仅是被捕捉到容器体110的内部的水201继续向前方运动,并作为孤立行进波202而打出。

接下来,也简单地示出容器体110的其他变更。

图5是示出容器体110的各种变更的一例的图。

图5的(a)示出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且成为由底板(斜面底)与侧面板形成得到的容器体110a。造波的原理如已经说明的那样。

图5的(b)示出第二变更的容器体110b,且成为仅由底板(斜面底)形成得到的容器体110b。造波的原理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通过与水道分隔壁124的组合来造波。

图5的(c)示出第三变更的容器体110c,且成为由底板(斜面底)与背面板形成得到的容器体110c。造波的原理与第二变更的容器体110b的造波的原理相同,通过与水道分隔壁124的组合来造波,但这里具有背面板,因此阻挡越过斜面底而要向后方离开的水201,并利用背面板将其维持在前方。换句话说,水201由斜面底、背面板、水道分隔壁124包围而被高效地向前方打出。

图5的(d)示出第四变更的容器体110d,且成为由底板、侧面板以及背面板形成得到的容器体110d。造波的原理与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的造波的原理相同,由于具有侧面板,因此不特别需要水道分隔壁124。当然,水道分隔壁124也具有分隔行进水道这样的作用,因此在该第四变更的容器体110d中也可以组合水道分隔壁124而不将其排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变更中,原材料没有限定,但需要具备即使进入水中也能够耐受的结构强度,另外,由于需要为比水大的比重,因此优选为金属制的材料。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树脂原材料等。另外,也能够将内部的一部分设为中空。通过将内部的一部分设为中空,从而也能够向该空间放入配重来调整整体的重量。另外,也能够预先设置将配重安装在背面等的安装部件。只要是背面,则配重的更换等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夜间等进行游戏时,需要在周围确保充足光量的照明,但也能够在容器体110的一部分安装荧光涂料、灯等,以供游戏者容易目视确认容器体落下的时刻。

以上为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造波的原理。

以下,为了比较,解读现有技术的造波装置的造波原理。

首先,如图6所示,可知晓,现有技术中的摇板式造波装置是通过在池水中设置的摇板的往复运动而向水池的水整体传播振动的造波装置。由于动能在水池的水整体中分散,并且为上下振动的振动波,因此不会成为孤立的行进波。

另外,如图7所示,可知晓,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式造波装置是如下造波装置,即,将推板相对于水池的水面沿着轴推拉,且在水池的水面一部分具有振动源并将其振动向水面、水中等周围传播。由于动能在水池的水面整体中分散,并且为上下振动的振动波,因此不会成为孤立的行进波。

另外,如图8所示,可知晓,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式造波装置是如下造波装置,即,通过使空气压缩罐与水池的水面对置并不停地将压缩空气向水中放出来造波,且在水池的水面一部分具有振动源并将其振动向水面、水中等周围传播。由于动能在水池的水面整体中分散,并且为上下振动的振动波,因此不会成为孤立的行进波。

另外,如图9所示,可知晓,现有技术中的罐室型造波装置是如下造波装置,即,使大量的水相对于罐室正下方的水池水面落下,且水的势能被转换为周围的水的振动能而使其动能传播,因此动能在水池的水整体中分散,并且为上下振动的振动波,因此不会成为孤立的行进波。

根据上述的从图6到图9的比较,可理解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是在形成适于冲浪的孤立行进波这方面有利的方式。

这里,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中,当容器体110的前方移动距离达到某种程度的长度时,向前方放出的水容易成为孤立的行进波,但该移动距离根据由容器体110捕捉的水的量、游艺区域的大小等进行设计即可。

接下来,对紊流进行考察。

紊流的影响无法忽视,其有可能成为扰乱行进波而破坏形态的一大重要因素。图10是对由在水中移动的移动体的背面产生的紊流导致的造波的阻碍简单地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0所示,若为在水中高速移动的物体且为其对置面积较大的板体那样的构件,则其正面的水面隆起且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其背面的水面瞬间地水面降低而产生凹陷且压力下降。在板体的前后的压力差的作用下,阻碍板体前进的力发挥作用。另外,要从前方的隆起的水面、周围的水面向该后方的凹陷流入水。该流入的水向板体的背面迂回。板体还必须一边将迂回到该背面的水剥离一边前进,但在此时也成为对于前进的一种阻力。如此,在对置面积较大的板体那样的物体在水中高速移动时需要较大的能量。

另外,适于冲浪的波需要波头对齐并且逐个在横向上大致均等地延迟那样的连续性,紊流会扰乱其节奏。因此当紊流产生时,会阻碍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所谓的管状的卷波的形成。

根据以上的理由,需要抑制紊流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情况下,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可知晓,容器体110的侧面为立设有侧面板的形状,因此以利用侧面板将水切断的方式行进,因此能够在侧面板与其外侧的水面之间的边界面处抑制紊流的产生。也就是,能够形成紊乱小且品质好的孤立的行进波。

另一方面,图6的(b)所示,可知晓,现有技术中的摇板式造波装置是通过在池水中设置的板状的摇板的往复运动而在摇板的边缘的周围激烈地产生紊流,且该紊流向周围传播的造波装置。该紊流可能成为扰乱所制造的波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图7的(b)所示,关于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式造波装置,可知晓,其是由于相对于水池的水面推拉的板状的推板的往复运动而在推板的边缘的周围激烈地产生紊流,且该紊流向周围传播的造波装置。该紊流可能成为扰乱所制造的波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图8的(b)所示,关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方式造波装置,可知晓,其是对空气压缩罐正下方的水池水面打出压缩空气的造波装置,且由于不停地使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周围的水的振动能,因此也是各种紊流不停地产生且该紊流向周围传播的造波装置。该紊流可能成为扰乱所制造的波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图9的(b)所示,关于现有技术中的罐室型造波装置,可知晓,其是使大量的水相对于罐室正下方的水池水面落下的造波装置,且由于不停地使水的势能转换为周围的水的振动能,因此也是各种紊流不停地产生,且该紊流向周围传播的造波装置。该紊流可能成为扰乱所制造的波的原因之一。

如此,即使从紊流的产生这方面来看,也能理解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优异的优越性。

以下,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以及冲浪练习设备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实施例1的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图11的例子是移动路径120成为没有设置导轨等的平面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的图中左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图11的(a)是简单地从侧面示出整体结构的图,且易懂地示出基本结构,关于在实际的装置中要求的附属结构物,省略图示。用于使容器体110沿着移动路径120的斜面轨道落下的附属结构物、加强用的壁面、柱结构物等这里为了内部结构易懂而省略图示。

作为容器体110,也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第一~第四变更中的任一个容器体110,但这里代表性地使用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来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成为具备容器体110a、移动路径120、放出牵引装置13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对一组容器体110a、移动路径120、放出牵引装置130的基本结构进行图示,并如后述那样能够将多组基本结构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

图11的(b)是示出容器体110的图。左侧为俯视图,右侧为侧视图,为了内部结构易懂而局部透视地进行图示。这里代表性地成为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

容器体110在移动路径120的斜面轨道121上落下而进入水池的水201中,因此需要为了充分地获得动能而所需的重量、机械结构强度。

关于容器体110a的宽度,需要与针对游艺区域制造的波的宽度对照来决定。由于从本发明的推进式冲浪用造波装置100打出的波是向前方行进的孤立行进波,因此波的宽度不会扩宽而以原有的宽度向前方行进。由此,需要考虑到达游艺区域的波的宽度来决定容器体110a的数量与各自的宽度。设计为全部容器体110a的宽度的总计成为到达游艺区域的波的宽度即可。

在以下举出容器体110a的数量与宽度的几个例子。

图12的(a)是容器体110a为多个(n个)的情况。成为以使各个容器体110-1~110-n的正面与游艺区域对置的方式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地进行支承的状态。各个宽度为w1~wn。在该配置中若以将容器体110-1~110-n排成一列的状态一齐向前方推出,则打出的波的宽度W为下述。

W=w1+w2+…+wn

设计为该W成为应到达游艺区域的波的宽度W0即可。

图12的(b)是容器体110a为单个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应到达游艺区域的波的宽度设为W0时,设计为容器体110a的宽度W成为W=W0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当成为W超过10m那样的规模时,如图12的(b)所示,优选的是在容器体110a的内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分隔板111。这是因为,若存在以适当间隔立设的分隔板111,则能够将宽度宽的波的各部分的行进方向调整对齐,另外,能够抑制紊流向横向的产生、传播,能够形成紊乱小且品质好的孤立的行进波。

图13是示出在由四个容器体110a并排化得到的结构例中形成合成波的孤立行进波202的情形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的图中近前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在与图1同样的流程下四个容器体110a同时并行行进,且几乎同时从容器体110向前方打出孤立行进波202,这些孤立行进波202作为合成波而成为一个较大的孤立行进波202。

接下来,对移动路径120进行说明。

移动路径120是包含使容器体110移动的斜面的移动路径,且成为如下移动路径,即,包括:斜面轨道121,其供容器体110的至少一部分从水池的吃水线上的位置在斜面上移动到沉入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位置;以及水池内行进轨道123,其供容器体的至少一部分以沉入到水池200的水201的吃水线下的状态行进。在该例子中,成为在吃水线上还具备成为起始端的上表面122的结构。

另外,在该例子中,移动路径120也兼用作对容器体110、放出牵引装置130等整体进行支承的支承结构物。移动路径120的宽度、长度适当设计为能够覆盖容器体110a的宽度、容器体110a的移动长度并决定即可。

关于斜面轨道121的斜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在角度过小的条件下,存在容器体110a的加速过度耗费时间的情况。另外,在角度过大的条件下,也可能存在容器体110a的加速变得过大,而进入水池的水中时的冲击过剩的情况。因此,适当考虑容器体110a的重量、容器体110a所要求的加速度、斜面轨道与容器体110a的摩擦系数等来设计斜度即可。例如,可以考虑15度至35度之间的角度等,但没有限定。

关于移动路径120的斜面轨道121或水池内行进轨道123与容器体110之间的摩擦系数,与移动路径120的表面原材料、在移动路径120上有无导轨等结构物、在移动路径120与容器体110a之间是否夹设轮子等诸条件有关,考虑这些诸条件来设计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图11的例子为移动路径120成为没有设置导轨等的平面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由于容器体110a在移动路径120的平面滑落,因此需要能够承受容器体110a的摩擦、重量的结构。移动路径120由于供重量较大的容器体110a加速行进,因此需要设计为获得所需的机械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路径120中,也能够在容器体110所移动的移动范围整体的侧面设置立设的侧壁。在图11及其他图中,为了内部的结构好理解而省略侧壁的图示。

接下来,对移动路径120中的容器体110a的初速度赋予的改善进行叙述。

基本结构是不对容器体110a赋予特别的外力,而仅利用容器体110a所具有的势能来使容器体110a加速并获得动能的结构。也就是,容器体110a的移动路径120的移动为斜面上的自由落下运动。在该情况下,在上表面122载置有容器体110a的状态下难以开始落下,因此利用后述的放出牵引装置130提高到斜面轨道121的规定位置,通过放出连接线131,从而使容器体110a在移动路径120的斜面上进行自由落下运动。

第二加速赋予的结构是对容器体110a的移动路径120的移动在斜面轨道121的自由落下运动之外,还辅助由弹射器实现的加速运动的结构。弹射器是在喷气式飞机、滑行车等需要起动的快速加速的机械中使用的加速器。也可以是利用投石器的原理使更大重量的重物落下而将其动能经由连接线131赋予给容器体110a、或者利用电磁式弹射器进行电磁加速的结构。

第三加速赋予的结构是对容器体110a的移动路径120的移动在斜面轨道121的自由落下运动之外,还辅助从弹性体受到的加速运动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利用所谓的弹弓的原理使橡胶等弹性体产生张力的状态下以挂在容器体110a的背面板的状态预先将容器体110a固定,并通过释放容器体110的固定而将橡胶等弹性体的弹力赋予给容器体110a的结构等。

接下来,对放出牵引装置130进行说明。

放出牵引装置130是将沿着轨道行进并进入到水池200的容器体110再次沿着移动路径120拉起至原样的装置。

这里,放出牵引装置130成为具备安装于容器体110a的一部分的连接线131、以及动力装置132的结构,该放出牵引装置130在容器体1 10a行进时放出连接线131而使容器体110a能够行进,在回收容器体110a时利用动力装置132拉起连接线131,将容器体110a拉回到水池的吃水线上的位置。

连接线131没有特别限定,但只要是钢铁制丝、链条、绳子等结实的构件即可。连接线的根数、安装位置没有限定,只要设计为将容器体110稳定地拉起即可。

动力装置130为能够将连接线131拉起的装置即可。由于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拉起速度,因此例如具有能够获得充足的扭矩的马达那样的电驱动结构、发动机与绞车装置等机械驱动机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冲浪用波的制造、到回收容器体110a为止的流程进行说明。

图11示出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a的冲浪用波的制造的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的图中左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图11的(a)示出容器体110位于斜面轨道121的上部的状态。设为在该状态下利用放出牵引装置130的连接线131支承容器体110。

从图11的(a)的状态起,当将放出牵引装置130的连接线131放出时,容器体110沿着斜面轨道121开始进行自由落下运动。移动路径120为平面,虽受到摩擦阻力但容器体110a沿着斜面轨道121开始进行自由落下运动。

图11的(b)示出容器体110在斜面轨道121滑落并在水池内行进轨道行进的状态。容器体110a的下部在水池200的水201之中行进。成为与图2的(2)的状态同样的状态。

之后,如图2的(3)所示,打出孤立行进波202。

需要说明的是,当容器体110的行进速度迅速变小时,在相对速度差的作用下容器体110的内部的水201容易被作为孤立行进波202打出。

于是,作为一种选择,能够设为在移动路径120的水池内行进轨道123上包括沿着行进方向其角度逐渐变大的部分(立起部分)或者限位器。

图15是在移动路径120的水池内行进轨道123上设置有限位器125的结构。如图15所示,容器体110被位于水池内行进轨道上的限位器125强制停止,容器体110内部的水容易被作为孤立行进波202向前方打出。

需要说明的是,容器体110若浸入水池200内则会在水的阻力的作用下减速,因此限位器125不是所需的结构。另外,在为利用限位器125使容器体110强制停止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必须对在停止时向容器体110施加冲击这点进行研究。

接下来,图16示出在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中在冲浪用波的制造后将容器体110a恢复原状为止的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的图中左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在图16的(a)中,放出牵引装置130的动力装置132运行,将连接线131拉回,其结果是,安装有连接线131的容器体110被拉起。

图16的(a)的状态是在水池内行进轨道123中被相反地拉回的状态。

图16的(b)的状态是在斜面轨道121中被相反地拉回的状态。

若成为图16的(b)的状态,则恢复为图14的(a)的状态。

如此,通过图14以及图16,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的冲浪用的造波的一个行程结束。之后,能够通过重复该图14与图16的行程而重复冲浪用波的制造。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实施了在移动路径120与容器体110接触的接触面铺设导轨而减少对于容器体110的摩擦的改善的结构。

图17是在移动路径120与容器体110a接触的接触面铺设有导轨的结构例。

如图17的(a)所示,移动路径120a成为导轨式移动路径,且成为具备以沿着轨道的方式设置的导轨机构126的移动路径。

作为容器体110,也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第一~第四变更中的任一个容器体110,但这里代表性地使用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来进行说明。

导轨机构126的铺设部位在容器体110a所行进的范围内即可。为斜面轨道121、水池内行进轨道123即可,也可以进一步铺设至上表面122。在图17的(a)中成为选出导轨机构126的一部分而示出的图。

导轨机构126的原材料没有限定,但由于供作为重物的容器体110a移动,因此优选为钢铁、钛钢等金属制的导轨。

图17的(b)是示出移动路径120与所铺设的导轨机构126的图。在该例子中,成为在移动路径120的上表面的范围内铺设有导轨机构126的结构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的(b)的图中左侧与水池200的比赛区域连续,但省略图示。

如图17的(b)所示,容器体110a成为以载置于导轨机构126之上的状态在斜面轨道121上滑行并落下的结构。容器体110a与移动路径接触的接触面积仅为与导轨机构126接触的接触面,摩擦系数变小,容器体110在斜面轨道121容易加速,从而能够相较地抑制装置规模。

设为通过考虑与该导轨机构126接触的摩擦系数来进行容器体110a、移动路径120a等的装置设计,从而得到相对于水池200的水的进入速度、孤立行进波202的形成等如同设想的装置即可。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实施了在移动路径与容器体之间夹设轮子而减少对于容器体的摩擦的改善的结构。

图18是对在移动路径与容器体之间夹设轮子而使对于容器体的摩擦减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8的(a)的例子是示出轮子组装于容器体侧的结构例的图。图18的(b)的例子是示出轮子组装于移动路径侧的结构例的图。

作为容器体,也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第一~第四变更中的任一个容器体110,但这里代表性地说明对第一变更的容器体110a安装了轮子115的例子。

首先,一边参照图18的(a),一边对轮子组装于容器体侧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18的(a)所示,在容器体110e的下部组装有轮子115。在容器体110e的一部分安装轴,在该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轮子。轴、轮子115的数量没有限定,而考虑作为重物的容器体110e的重量、平衡等来决定即可。在该例子中,成为设置有四列轮子115的例子。

通过轮子115进行转动,用于容器体110e在移动路径120上行进的阻力变小。因此容器体110e在斜面轨道121上容易加速,能够相较地抑制装置规模。

通过考虑该轮子行进中在移动路径120上的阻力来进行容器体110e、移动路径120等的装置设计,从而得到相对于水池200的水的进入速度、孤立行进波202的形成等如同设想的装置即可。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18的(b),一边对轮子组装于移动路径侧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18的(b)所示,在容器体110a的下部没有设置轮子,但在移动路径侧组装有轮子125。在该例子中成为如下例子,即,设置有在实施例2中说明过的导轨机构126c,在该导轨机构126c内安装有轴,在该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轮子125。轴、轮子125的附设范围没有限定,也可以是在容器体110行进时加速所需的斜面轨道121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范围。在该例子中,只图示导轨机构126c的一部分,且示出四列轮子125,但也可以沿着斜面轨道121在前后设置。

通过斜面轨道121内的轮子125进行转动,从而在其上通过的容器体110在移动路径120c的导轨机构126c上顺畅地行进,因此阻力变小。因此,容器体110在斜面轨道121上容易加速,能够相较地抑制装置规模。

设为通过考虑该轮子行进中在移动路径120c上的阻力来进行容器体110a、移动路径120c等的装置设计,从而得到相对于水池200的水的进入速度、孤立行进波202的形成等如同设想的装置即可。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冲浪练习设备的水池200侧的改善进行叙述。

利用上述的冲浪用造波装置形成孤立的行进波,并到达水池的游艺区域,但为了在该波中容易形成从波头的破碎区域出现即将破碎区域而波的截面宛如管状的卷波,对水池的底进行改善。

图19是以易懂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的冲浪练习设备的水池200的底的图。图19为俯视图。

如图19所示,水池200的底面成为具备平坦部210、斜坡部220以及台状部230的底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水池200的中央具有游艺区域240。

平坦部210是与容器体110所移动的移动范围连续的平坦部分。平坦部210在冲浪用造波装置的前方扩展。在该平坦部210处水池的水深比较深。

斜坡部220是与平坦部210连续并设置于游艺区域240的开始位置附近的向上倾斜的斜坡。经由该斜坡部从而水池的水深逐渐变浅。

这里,斜坡部220并不是相对于行进波的方向平行地设置,而是带有角度。

即,斜坡部220相对于容器体110所移动的移动方向带有角度。在图19的例子中,斜坡部220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通过如此在斜坡部220的配置中带有角度,对于当行进波行进时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斜坡部220的区域的波来说,其水深开始变浅,并先通过斜坡部220。与该波相邻的波随后开始接触斜坡部220,进而与该相邻的波相邻的波随后开始接触斜坡部220。如此行进波的水深变化从一方向另一方逐渐发生。

台状部230是经过斜坡部220而底变浅的台状的部分。在该台状的部分具有游艺区域240。需要说明的是,台状部230的进深侧由于靠近水池的端部,因此不设为游艺区域240。

容易形成管状的卷波的理由能够如以下那样说明。

波的速度会受到水池的水的深度的影响。

已知在物理上,水的深度越深则波的速度越快,水的深度越浅则波的速度越慢。因此,通过设置自平坦部210立起的斜坡部220,从而深度变浅,相应地速度变慢。在通过斜坡部220的期间,波的前后方向上的速度差不断累积,以波的背面侧被正面侧覆盖的方式形成有所谓的管状的卷波,最终波头朝向前方破碎。

这里,由于斜坡部220为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因此成为从与三角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起速度开始变慢,且趋向三角形的边而速度依次变慢那样的波。在一个行进波中,最早产生破碎区域的是相当于该顶点的部位,从该破碎区域起以连续的方式沿横向逐个破碎,从而制造出破碎区域与即将破碎区域的波头相连那样的适于冲浪的管状的卷波。在该情况下,形成以三角形的顶点为界而左右分开的左右一对管状的卷波。

斜坡部220的形态相对于行进波带有角度即可,能够为各种形状。图20的例子是斜坡部220的形状被设置为斜向延伸的例子。在该例子中,从水池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形成一个管状的卷波。

为了享受冲浪的乐趣,游艺区域的宽度需要为一定程度的宽度,所形成的管状的卷波的长度也需要为一定程度的长度。可以说,如图13所示那样将多组冲浪用造波装置100排成一列得到的结构也是优选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的结构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图示并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冲浪用造波装置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设置在屋内或者屋外的人工冲浪用造波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冲浪用造波装置

110 容器体

111 分隔板

112 轮子

120 移动路径

121 斜面轨道

122 上表面

123 水池内行进轨道

124 水道分隔壁

125 限位器

126 导轨机构

127 轮子

130 放出牵引装置

131 连接线

132 动力装置

200 水池

201 水

210 平坦部

220 斜坡部

230 台状部

240 游艺区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