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及振动台

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及振动台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包括呈柱状的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上气囊和下气囊、设置在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之间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方的连接板、贯穿所述安装座以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板的刚性连接柱,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抵持,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间隔设置,通过给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供气或者排气,实现控制所述连接板高度的效果。本发明的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通过设置上气囊和下气囊,从而可以实现振动台的双向承载,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振动试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673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90692.7

  • 发明设计人 王振洋;

    申请日2021-06-22

  • 分类号G01M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35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林洁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唯亭镇科峰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6:2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及振动台。

背景技术

一般振动台的动圈下支撑装置,仅由气囊支撑,只能承受压力,一旦动圈受到拉力,该振动台就无法使用。一般环境中,试件在重力作用下对动圈产生压力,仅由气囊支撑的一般支撑装置可以满足试验要求。

可根据客户需求,当试件需要进行复合振动试验时,比如需要在真空环境下做振动试验时,动圈会受低气压吸力;当客户需要做风洞试验同时复合进行振动试验时,高风速造成的低气压环境,也会对动圈造成吸力;当客户进行离心振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动圈也会向上运动;所以一般振动台满足不了客户试验对振动台动圈双向承载的需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振动台无法实现双向承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包括呈柱状的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上气囊和下气囊、设置在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之间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方的连接板、贯穿所述安装座以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板的刚性连接柱,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抵持,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间隔设置,通过给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供气或者排气,实现控制所述连接板高度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安装座一侧的活塞及环绕所述活塞设置的第一导向装置,所述活塞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环绕所述上气囊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具有上顶面,所述上顶面与所述上气囊相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顶面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上气囊具有上进出口,所述上进出口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具有下底面,所述下底面与所述下气囊相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底面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下气囊具有下进出口,所述下进出口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振动台,所述振动台包括动圈、设置自所述动圈下方的如上述的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环绕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设置的磁钢体,所述活塞与所述动圈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钢体下方的下磁极,所述下磁极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台还包括环绕所述动圈设置的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动圈远离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一侧的上部罩、设置在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远离所述动圈一侧的下部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通过设置上气囊和下气囊,从而可以实现振动台的双向承载,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振动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振动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振动台100包括动圈1、设置自所述动圈1下方的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2、环绕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2设置的磁钢体3、环绕所述动圈1设置的第二导向装置4、设置在所述动圈1远离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2一侧的上部罩5、设置在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2远离所述动圈1一侧的下部罩6、设置在所述磁钢体3下方的下磁极7。

所述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2包括呈柱状的安装座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1内的上气囊22和下气囊23、设置在所述上气囊22和下气囊23之间的安装板2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1上方的连接板25、贯穿所述安装座21以连接所述连接板25和所述安装板24的刚性连接柱26、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5远离所述安装座21一侧的活塞27、环绕所述活塞27设置的第一导向装置28。

所述安装座21具有上顶面211、与所述上顶面211相对设置的下底面212、连接所述上顶面211和下地面的侧面213。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磁极7与所述安装座2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21的下底面212与所述下磁极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底面212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座21侧面213围设形成柱状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以更加方便的将所述下底面212与所述下磁极7相固定。

所述上顶面211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上气囊22具有上进出口221,所述上进出口221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所述上顶面211与所述上气囊22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上顶面211与所述上气囊22密封连接,仅通过控制通过上进出口221给所述上气囊22充气和排气,实现了控制所述上气囊22收缩或者膨胀的效果。

所述下底面212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下气囊23具有下进出口231,所述下进出口231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所述下底面212与所述下气囊23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下底面212与所述下气囊23密封连接,仅通过控制通过下进出口231给所述下气囊23充气和排气,实现了控制所述上气囊22收缩或者膨胀的效果。

所述活塞27与所述连接板25固定连接,所述活塞27与所述动圈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所述连接板25上下运动时,驱动所述活塞27和所述动圈1上下运动,以保证所述动圈1位于中位。

所述连接板25与所述安装座21间隔设置,以预留下上运动的空间。

所述安装板24与所述上气囊22和下气囊23抵持。通过给所述上气囊22和下气囊23供气或者排气,实现控制所述连接板25高度的效果。

所述连接柱2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26环绕所述上气囊22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气囊22和所述下气囊23的直径小于所述所述安装座21的直径和所述安装板24的直径,所述连杆环绕所述上气囊22后与所述安装板24连接。

本发明的振动台100使用方法如下:当常压下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100的动圈1上时,所述动圈1受力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为了保持所述动圈1处于中位,此时对上气囊22排气,而对下气囊23充气,所述下气囊23抵持所述安装板24向上移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柱26、连接板25、活塞27和动圈1向上移动,直至所述动圈1恢复至中位;当所述振动台100处于负压环境下或者因其他情况收到拉力时,所述动圈1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为了保持所述动圈1处于中位,此时对上气囊22充气,而对下气囊23排气,所述上气囊22抵持所述安装板24向下移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柱26、连接板25、活塞27和动圈1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动圈1恢复至中位。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所述振动台100在不同的环境下,均保持所述动圈1处于中位,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振动试验。

本发明的振动台100和振动台用双向承载支撑装置2,通过设置上气囊22和下气囊23,从而可以实现所述动圈1的双向承载,保证所述动圈1始终处于中位,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振动试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