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属于在线教育领域。方法包括:终端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获知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对等的知识点或可以对等的授课单元,可极大地减少进行知识点比对时的工作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840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69056.9

  • 发明设计人 母德宝;

    申请日2021-05-25

  • 分类号G06Q50/20(20120101);G06F16/242(20190101);G06K9/6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28 北京恒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晓芳

  •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安宁庄东路18号23号楼二层2223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8: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在线教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学特色或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会有所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通常会按照各自不同的教学标准,对属于同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学习单元的划分,也即划分成符合各自教学标准的课程体系,再按照各自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由于不同的课程体系各自包含的知识点均属于同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因此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各个学习单元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点联系。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逐次比对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各个学习单元各自对应的所有知识点的重合程度,确定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各个学习单元之间会存在的知识点联系,但在该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对大量知识点的详细分解,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现分析失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以解决在相关技术中对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解比对造成工作量极大、容易出现分析失误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分析第一课程体系与第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一课程体系包括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所述第二课程体系包括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M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的并集与N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并集相等;M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与N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不同,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所述方法包括:

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所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所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分析第一课程体系与第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一课程体系包括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所述第二课程体系包括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M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的并集与N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并集相等;M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与N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不同,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聚合模块,用于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所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第二聚合模块,用于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所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执行时,终端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属于不同课程体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相关的集合运算,可得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对等关系,进而可以获知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对等的知识点或可以对等的授课单元,可极大地减少进行知识点比对时的工作量,也能使学生或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本课程体系中所学习的课程可以与其他课程体系中的哪些课程对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的课程体系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的集合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终端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为软件时,可以是安装于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呈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终端为硬件时,其上还可以安装有显示设备和摄像头,显示设备显示可以是各种能实现显示功能的设备,摄像头用于采集视频流;例如:显示设备可以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display,CR)、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LED)、电子墨水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等。用户可以利用终端上的显示设备,来查看显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在本申请中的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终端查看用户的学习进度或学习情况。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所述方法用于分析第一课程体系与第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可参见图4(a)所示的集合关系,第一课程体系包括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第二课程体系包括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的并集与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并集相等;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与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不同,M和N均为正整数,任意一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任意一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其中,第一知识点集合是指第一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集合;示例性的,第一课程体系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将其中的知识点划分为多个授课单元,每个授课单元对应有一组知识点,该组知识点共同组成第一知识点集合,也即一个第一知识点集合相当于第一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授课单元。第一知识点是指第一知识点集合中包含的知识点,如:可以是授课单元所对应的所有知识点。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是第一知识点集合的子集,是对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的集合,聚合处理可以是对第一知识点集合中的所有知识点按照类型划分为多类知识点,并对每个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将能体现相同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归为一组知识点,该组知识点共同构成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示例性的,授课单元对应有一组第一知识点,可以对该授课单元对应的多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每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对应有一个学习目标,可以理解为对该授课单元对应的多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对应有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具体的,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不同的教育价值理念,将属于同一教学阶段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第一课程体系可以是中国、美国、英国等不同国家学习英语的课程体系,第一课程体系中包括多个用于学习英语的知识点(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本申请进行相关说明,仅以英语科目的知识点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对英语科目的知识点的处理,还可以是其他科目的知识点),如:可按照第一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对多个知识点进行划分得到多个不同的授课单元,也即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由于第一知识点集合中包含有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可对该第一知识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示例性的,对该第一知识集合对应的授课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可得到第一知识点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即将第一知识点集合划分为更为细化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如:将授课单元对应的知识点划分为属于不同学习目标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举例说明:第一课程体系为中国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课程体系,该第一课程体系中包含有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所有英语知识点,事先按照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教学计划将第一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英语知识点划分为6个授课单元,分别为:一年级授课单元、二年级授课单元、三年级授课单元、四年级授课单元、五年级授课单元、六年级授课单元,也即划分为6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集合。再对每个授课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属于不同学习目标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如:对三年级授课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可得到分别属于四个学习目标的4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4个学习目标分别为:单词学习目标、音标学习目标、句型学习目标、语法学习目标,这四个学习目标各自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如:单词学习目标对应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中有关于该单词学习目标的所有英语知识点。相应的,其他5个授课单元也通过类似的过程得到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请参见图3所示的课程体系示意图,图中可按照年级、学习单元、学习环节、课程的学习层次对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本申请中描述的授课单元可以是图中每个学习单元包括的所有课程,也可以是图中的每个课程。如:授课单元可以图中单元1包含的学习环节1、学习环节2、学习环节3各自对应的所有课程,也可以是图中的课程1、课程2、课程3、课程4或课程5。

S102,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其中,第二知识点集合是指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集合;示例性的,第二课程体系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将其中的知识点划分为多个授课单元,每个授课单元对应有一组知识点,该组知识点共同组成第二知识点集合,也即一个第二知识点集合相当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授课单元。第二知识点是指第二知识点集合中包含的知识点,如:可以是授课单元所对应的所有知识点。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是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子集,是对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的集合,聚合处理可以是对第二知识点集合中的所有知识点按照类型划分为多类知识点,并对每个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将能体现相同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归为一组知识点,该组知识点共同构成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示例性的,授课单元对应有一组第二知识点,可以对该授课单元对应的多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每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对应有一个学习目标,可以理解为对该授课单元对应的多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对应有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具体的,为与第一课程体系作区分,将与第一课程体系包含的知识点相同,但课程设置先后顺序不同的课程体系称为第二课程体系;示例性的,在第一课程体系对应的国家是中国时,第二课程体系对应的国家可以是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但第一课程体系中包含的所有知识点与第二课程体系中包含的所有知识点相同。第二课程体系中包括的多个用于学习英语的知识点与第一课程体系中包括的多个用于学习英语的知识点相同。如:可按照第二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对第二课程体系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划分得到多个不同的授课单元,也即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第二课程体系对应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并集与第一课程体系对应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的并集相等。由于第二知识点集合中包含有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可对该第二知识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也即对该第二知识集合对应的授课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可得到第二知识点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即将第二知识点集合划分为更为细化的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如:将授课单元对应的知识点划分为多个属于不同学习目标的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举例说明:由于第一课程体系为中国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课程体系,第二课程体系为英国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课程体系。第二课程体系中包含有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所有英语知识点,事先按照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教学计划将第二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英语知识点划分为6个授课单元,分别为:Year 1授课单元、Year2授课单元、Year 3授课单元、Year4授课单元、Year 5授课单元、Year 6授课单元,也即划分为6个不同的第二知识点集合。再对每个授课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属于不同学习目标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如:对Year 2授课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可得到分别属于四个学习目标的4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4个学习目标分别为:单词学习目标、音标学习目标、句型学习目标、语法学习目标,这四个学习目标各自分别对应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如:音标学习目标对应的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中有关于该音标学习目标的所有英语知识点。相应的,其他5个授课单元也通过类似的过程得到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S103,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由于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下,对相同的知识点所设置的课程和教学阶段会有所差异,如:对于there be句型的句型学习目标,在中国可能是在小学四年级学习的,但在英国可能是在Year 3学年学习的。第一课程体系中包括的英语知识点与第二课程体系中包括的英语知识点是相同,由于第一课程体系和第二课程体系均会按照各自的教学计划对各自的英语知识点进行划分,分别得到各自对应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可通过对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和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分别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以及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再以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为单位进行集合间的运算,以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也即确定第一课程体系中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对等关系,如:可参见图4(b)所示的集合关系,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相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与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相等,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相等,或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与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执行时,终端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属于不同课程体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相关的集合运算,可得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对等关系,进而可以获知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对等的知识点或可以对等的授课单元,可极大地减少进行知识点比对时的工作量,也能使学生或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本课程体系中所学习的课程可以与其他课程体系中的哪些课程对等。

请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5、S206、S207为第一种确定集合间对等关系的实施方式,步骤S208为第二种确定集合间对等关系的实施方式,步骤S209、S210为第三种确定集合间对等关系的实施方式,步骤S211为第四种确定集合间对等关系的实施方式,这四种确定集合间对等关系的实施方式为并列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对各自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201,获取第一课程体系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以及获取第二课程体系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

具体的,终端的存储器内可以预先存储有第一课程体系及第一课程体系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如:多个授课单元对应的知识点集合,以及第二课程体系及第二课程体系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如:多个授课单元对应的知识点集合,终端可直接从存储器内获取到第一课程体系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及第二课程体系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或终端可通过下载的方式从服务器中获取到第一课程体系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及第二课程体系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

S202,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具体的,可参见步骤S101,此处不再赘述。

S203,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具体的,可参见步骤S102,此处不再赘述。

S204,对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得到集合关系。

其中,集合关系为相交关系(请参见图4中的(c)-1)、相等关系(请参见图4中的(c)-2)、包含关系(请参见图4中的(c)-3)、互不包含关系(请参见图4中的(c)-4)中的一种。

具体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是第一课程体系中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的子集,每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对应有一个学习目标;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是第二课程体系中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子集,每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对应有一个学习目标。可直接依次将一个或多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或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分别与一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或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进行集合运算处理。也可以按照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各自对应的学习目标的类型,挑选出属于同一学习目标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并对所挑选出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或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分别与一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或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包括和运算、交运算、差运算、补运算等)。进而可获得属于不同学习目标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关系,该关系包括对等关系和不对等关系,本申请主要是为了获知存在对等关系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S205,在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为相交关系时,根据相交关系确定相交集合。

具体的,在依次对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或依次对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进行集合运算处理,或依次对两个或多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与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或依次对两个或多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与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后,可确定集合关系为相交关系的情况可以为: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相交于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相交于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相交于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或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相交于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基于该集合关系可进一步确定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相交的元素(相交的知识点),该相交的元素共同组成了相交集合,该相交集合属于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子集,也属于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子集。如:具有相交关系的是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两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则相交集合中的元素为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两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相同部分的元素(相同部分的知识点)。

S206,基于相交集合计算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第一知识点重合度。

其中,第一知识点重合度是指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具有相同知识点的占比,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可以是通过比较相交集合中的知识点在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知识点中的占比,与相交集合中的知识点在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知识点中的占比,取占比较小的作为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如:集合A与集合B相交得到相交集合C,可分别计算相交集合C中的知识点在集合A中的知识点的占比为60%,以及相交集合C中的知识点在集合B中的知识点的占比为70%,则将占比为60%作为第一知识点重合度。

具体的,相交集合是由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相同知识点组成的,可获取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第一知识点的数量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第二知识点的数量,以及相交集合中知识点的数量,进而分别计算出相交集合中的知识点在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的占比,以及计算相交集合中的知识点在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的占比,将较小的占比作为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后续可根据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来确定得到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S207,在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其中,预设阈值是指预先设置的知识点重合度的阈值,可基于该预设阈值判定进行集合运算处理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对等关系。

具体的,可通过第一知识点重合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在确定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表明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与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重合度较高,可以近似认为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相等,也即可以确定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S208,在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为相等关系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具体的,在通过对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并确定该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完全相等时,可直接确定该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S209,在集合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时,或在集合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时,计算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第二知识点重合度。

其中,第二知识点重合度是指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具有相同知识点的占比,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可以是基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确定的相同知识点在知识点数量较多的集合中的占比,如:集合A包含集合B,则集合A为知识点数量较多的集合,集合B为集合A的子集,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可通过计算集合B中的知识点在集合A中的知识点的占比得到。

具体的,在确定集合关系为包含关系时,可能存在如下情况: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包含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包含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包含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或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第一知识点子集合的并集包含两个或多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在集合关系为包含关系的条件下,可确定在该包含关系下的子集,并计算该子集包含的知识点在该子集对应的全集包含的知识点中的占比得到第二知识点重合度,进而可基于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确定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S210,在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具体的,可通过第二知识点重合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在确定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表明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与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中的知识点重合度较高,可以近似认为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相等,也即可以确定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S211,在集合关系为互不包含关系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无相关关系。

具体的,在对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后,可能会出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的交集为空集的情况,则可确定该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互不包含,也即该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无相关关系。

S212,获取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

其中,已学习知识点集合是指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已学习的知识点集合,第一课程体系中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已学习知识点集合,如: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已学习的授课单元。

具体的,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可以通过获取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的学习记录得到,可以是工作人员或用户通过访问或查询用户的学习记录的方式从服务器或终端上获取到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如: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已学习的授课单元。

S213,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确定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关系。

具体的,在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后,进而可间接确定第一课程体系中的第一知识点集合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二知识点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在确定第一课程体系的多个授课单元各自对应的学习目标与第二课程体系的多个授课单元各自对应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后,进而可间接确定第一课程体系的多个授课单元与第二课程体系的多个授课单元之间的关系。以知识点集合为授课单元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为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已学习的授课单元,故可基于上述过程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关系,也即可以确定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已学习的授课单元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多个授课单元之间的关系,如: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为第一课程体系中的第一授课单元和第二授课单元各自对应的知识点集合的并集,基于上述所确定的关系,可以确定该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三授课单元对应的知识点集合相等,表明用户在第一课程体系中学习第一授课单元和第二授课单元可以相当于学习了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三授课单元,并可将该对等关系在用户学习的终端上显示出来。在此基础之上,若用户想学习第二课程体系中的多个授课单元,可跳过对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三授课单元的学习,教师也可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用户(学生)在第一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掌握水平可以相当于在第二课程体系中的何种知识点掌握水平。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执行时,终端获取第一课程体系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以及获取第二课程体系的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对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得到集合关系,在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为相交关系时,根据相交关系确定相交集合,基于相交集合计算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在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在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为相等关系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在集合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时,或在集合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时,计算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在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在集合关系为互不包含关系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无相关关系;获取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确定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与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关系。通过对属于不同课程体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相关的集合运算,可得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对等关系,进而可以获知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对等的知识点或可以对等的授课单元,可极大地减少进行知识点比对时的工作量;同时,通过上述方法也能确定学生在本课程体系中所学习的知识点集合可以对等其他课程体系(与本课程体系包含的知识点相同)中的哪些知识点集合,进而使学生或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本课程体系中所学习的授课单元或课程可以与其他课程体系中的哪些授课单元或课程对等。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简称装置5,装置5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装置5包括第一聚合模块501、第二聚合模块502和确定模块503。

第一聚合模块501,用于依次对每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所述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

第二聚合模块502,用于依次对每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进行聚合处理,得到所述N个第二知识点集合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

确定模块503,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装置5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课程体系的M个所述第一知识点集合;以及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课程体系的N个所述第二知识点集合。

所述确定模块503包括:

运算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进行集合运算处理得到集合关系;其中,所述集合关系为相交关系、相等关系、包含关系、互不包含关系中的一种;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集合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3中的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为所述相交关系时,根据所述相交关系确定相交集合;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相交集合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第一知识点重合度;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3中的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集合关系为所述相等关系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3中的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在所述集合关系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包含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时,或在所述集合关系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包含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时,计算所述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和所述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第二知识点重合度;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知识点重合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对等关系。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3中的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集合关系为互不包含关系时,确定所述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无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装置5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已学习知识点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课程体系中的M个第一知识点集合包含所述已学习知识点集合;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知识点子集合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知识点子集合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已学习知识点集合与所述第二课程体系中的第二知识点集合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5在执行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4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以下简称装置6,装置6可以集成于前述终端中。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输入装置603、输出装置604和通信接口。

存储器602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601、输入装置603和输出装置604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输入装置603和输出装置604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实现等。

存储器602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装置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601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输入装置602包括但不限于键盘、鼠标、触摸面板、摄像头和麦克风;输出装置包括但限于显示屏。

通信接口用于收发各种类型的消息,通信接口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口或有线接口。

可选地,当上述实施例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装置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不同课程体系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