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15克、葛根12‑15克、栀子12‑15克、姜半夏12‑15克、茯苓12‑15克、丹参12‑15克、陈皮12‑15克、生山楂12‑15克、决明子12‑15克、神曲12‑15克、川芎10‑12克、水蛭8‑10克、土元8‑10克、胆星8‑10克、白芷8‑10克、菖蒲8‑10克、当归12‑15克、郁金8‑10克;诸方合用,以达到通络清脑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042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谌顺宗;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00675.7

  • 发明设计人 谌顺宗;

    申请日2021-06-23

  • 分类号A61K36/9066(20060101);A61P9/10(20060101);A61P25/00(20060101);A61K35/62(20060101);A61K35/64(20150101);

  • 代理机构11302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房德权

  • 地址 711600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汤坪卫生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2: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塞发病一年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或口眼歪斜等症状,就叫做脑梗塞后遗症,该时期也叫做脑梗塞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在临床当中急性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且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以及肢体麻木的情况,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即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15克、葛根12-15克、栀子12-15克、姜半夏12-15克、茯苓12-15克、丹参12-15克、陈皮12-15克、生山楂12-15克、决明子12-15克、神曲12-15克、川芎10-12克、水蛭8-10克、土元8-10克、胆星8-10克、白芷8-10克、菖蒲8-10克、当归12-15克、郁金8-10克。

优选的,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克、葛根12克、栀子12克、姜半夏12克、茯苓12克、丹参12克、陈皮12克、生山楂12克、决明子12克、神曲12克、川芎10克、水蛭10克、土元8克、胆星8克、白芷10克、菖蒲8克、当归12克、郁金8克。

优选的,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5克、葛根15克、栀子15克、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陈皮15克、生山楂15克、决明子15克、神曲15克、川芎12克、水蛭8克、土元10克、胆星10克、白芷8克、菖蒲10克、当归15克、郁金10克。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针对脑梗塞后遗症病理;选用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作用;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作用;栀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姜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消食健胃,生山楂具有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作用;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神曲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水蛭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作用;土元具有破淤血、续筋骨的作用;胆星具有清火化痰、熄风定惊的作用;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菖蒲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作用;当归具有促使全身血脉通常的作用;郁金具有清头目的作用;诸方合用,以达到通络清脑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利一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15克、葛根12-15克、栀子12-15克、姜半夏12-15克、茯苓12-15克、丹参12-15克、陈皮12-15克、生山楂12-15克、决明子12-15克、神曲12-15克、川芎10-12克、水蛭8-10克、土元8-10克、胆星8-10克、白芷8-10克、菖蒲8-10克、当归12-15克、郁金8-10克。

十剂研末为蜜丸,每日两次,每次10克,饭后温水送服,大约可以服用三个月。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2克、葛根12克、栀子12克、姜半夏12克、茯苓12克、丹参12克、陈皮12克、生山楂12克、决明子12克、神曲12克、川芎10克、水蛭10克、土元8克、胆星8克、白芷10克、菖蒲8克、当归12克、郁金8克。

十二剂研末为蜜丸,每日两次,每次10克,饭后温水送服,大约可以服用三个月。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药配方,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麻15克、葛根15克、栀子15克、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陈皮15克、生山楂15克、决明子15克、神曲15克、川芎12克、水蛭8克、土元10克、胆星10克、白芷8克、菖蒲10克、当归15克、郁金10克。

十剂研末为蜜丸,每日两次,每次10克,饭后温水送服,大约可以服用三个月。

实验地点:宁陕县城关镇汤坪卫生院。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9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纳入的90例临床观察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分布区间40-76岁,平均年龄(67.8±5.1)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入院检查后,对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对应改善,并整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观察组则采用实施例三中的中药配方。

3、诊断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疗效做出评估分析,经过治疗之后患者没有死亡以及残疾的现象出现则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存活,但又1-3级的残疾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以上则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病症无变化患者,或者判定死亡则为无效。

4、观察指标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针对治疗疗效为计数统计,计量材料都要采用±标准差(x±s)表示,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5、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的治疗疗效为91.7%,对照组则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分析(例,%)

6、结果表明

在临床当中脑梗塞是一种有这较高发病率得病症,其具有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脑梗塞患者往往在出现急性脑梗死之后,并由于脑供血不足所引起[1]。从中医理论上看,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瘀血闭阻所引起,在治疗上应当活血化瘀。从西医治疗上看,其可以快速见效,靶点明确,可减少后遗症问题[2]。而中医自拟方通络清脑汤治疗下,天麻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当归、葛根等可以通关利窍,促使全身血脉通常,而郁金则可以清头目。整体效果应用良好。

综上所述,采用自拟方通络清脑汤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钟同华,李青等.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300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57):11185-11187,11189.DOI:10.3877/j.issn.2095-8242.2017.57.058.

[2]王伟.自拟方通络清脑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7):24-25.

本发明中药配方中: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姜半夏为常见中药材,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半夏是带有毒性的一味中药材,性味辛温,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鲜苍耳草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

川芎,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

地鳖别名:可泡虫、地鳖虫、土鳖、过街、地乌龟、节节虫、臭虫母。土元是中医的叫法,属于昆虫,身体扁,棕黑色,雄性有翅,雌性无翅。常在老式土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是市场紧缺的中药材,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逐年扩大尤其以其质量优良而闻名遐迩,野生土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上的价格逐年攀升。地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胆星,为制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拌制,或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而制成的加工品。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清火化痰,熄风定惊之功效。常用于中风,惊风,癫痫,头痛,眩晕,喘嗽。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文无、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中国1957年从欧洲引种欧当归。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国内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