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

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包括两条十字型上下交叠的铁路站场(1),位于上层的铁路站场(1)一侧的下方设有线侧下候车区(2),位于下层的铁路站场(1)一侧的上方设有线侧上候车区(3),线侧下候车区(2)和线侧上候车区(3)之间设有广厅区(4)。本发明既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十字交叉站场站房流线远、换乘不便、无法均衡服务两个站场的缺点,又能够充分利用场地及高差,避免大而无当的空间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土地使用面积。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站房结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不同方向铁路的交汇点设置铁路客站的处理形式通常有两种:不同方向的铁路站场在站房处局部调整为同一方向的铁路站场,是以往较为多见的形式,但这种处理形式存在较大的用地浪费;不同方向的铁路站场上下交叠,形成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但由于交叉节点处的车站建筑布局较难处理,现阶段此形式较为少见。

随着我国铁路网密度的提升,结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向,未来将出现更多交叉型铁路站场。

现有国内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中小规模铁路站房建筑布局多为线侧式站房形式,即平行于其中某一个站场设置,通过连廊、地道等与其它站场联系。该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行于一个方向的铁路站场设置铁路站房(通常为平行于先期建设的铁路站场),仅能主要服务一个站场;以辅助进出站系统连接另一站场;进入次要站场的流线较长;

2.各种接驳换乘交通功能(如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依次平铺布置在站前,占用土地较多,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且无风雨换乘条件较差;

3.不同方向铁路的交叉将区域划分为多个象限;现有的结构仅能主要服务一个象限,无法解决与城市多向衔接的问题;

4.铁路交叉点附近的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本发明既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十字交叉站场站房流线远、换乘不便、无法均衡服务两个站场的缺点;又能够充分利用了场地及高差,避免大而无当的空间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土地使用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包括两条十字型上下交叠的铁路站场,位于上层的铁路站场一侧的下方设有线侧下候车区,位于下层的铁路站场一侧的上方设有线侧上候车区,线侧下候车区和线侧上候车区之间设有广厅区。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线侧下候车区、线侧上候车区、广厅区与铁路站场之间的合围处设有交通换乘中心。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所述广厅区和线侧下候车区之间设有倾斜连接区。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下层的铁路站场的上方设有与线侧上候车区相连的连接区,连接区上设有通风井。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线侧下候车区和连接区的外侧均设有功能扩展区。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所述广厅区和线侧上候车区与地面之间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立柱本体,立柱本体上端设有底部安装座,底部安装座上端设有减震阻尼器;所述底部安装座包括预埋在立柱本体内的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内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和定位套筒底面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支撑柱上端设有座体。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所述定位套筒内壁设有竖向分布的定位槽,定位槽底部设有环形防脱槽,环形防脱槽底部设有竖向限位槽,支撑柱底端设有与定位槽和竖向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

前述的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中,所述竖向限位槽和定位槽之间为错位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设置在上层铁路站场下方一侧的线侧下候车区、设置在下层铁路站场上方一侧的线侧上候车区以及位于线侧下候车区和线侧上候车区之间的广厅区组成,流线清晰明确,布局高效合理,能够均衡服务两个站场;有效解决了以往十字交叉站场站房流线远、换乘不便、无法均衡服务两个站场的缺点;同时充分利用了场地及高差,避免大而无当的空间浪费。同时,本发明还充分利用原本低效浪费的双站场夹心地,在两个站场及“U”型站房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内,集中设置城市交通接驳区域。另外,在线侧下候车区和线侧上候车区外侧设置功能扩展区,延续“U”型站房布局,在不影响站房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候车区域可继续向高架站场的桥下及路基站场的线上扩充。综上所述,本发明既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十字交叉站场站房流线远、换乘不便、无法均衡服务两个站场的缺点,还能够充分利用了场地及高差,避免大而无当的空间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土地使用面积。综上所述,本发明既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十字交叉站场站房流线远、换乘不便、无法均衡服务两个站场的缺点,又能够充分利用场地及高差,避免大而无当的空间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土地使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线侧上、下候车区与铁路站场之间的侧面视图;

图4是支撑立柱的装配视图;

图5是支撑立柱的结构视图;

图6是定位套筒的结构视图;

图7是支撑柱的结构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铁路站场,2-线侧下候车区,3-线侧上候车区,4-广厅区,5-交通换乘中心,6-倾斜连接区,7-连接区,8-通风井,9-功能扩展区,10-支撑立柱,101-立柱本体,102-底部安装座,103-减震阻尼器,104-定位套筒,105-支撑柱,106-减震弹簧,107-座体,108-定位槽,109-环形防脱槽,110-竖向限位槽,1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十字交叉型铁路站场的铁路站房建筑结构,构成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两条十字型上下交叠的铁路站场1,位于上层的铁路站场1一侧的下方设有线侧下候车区2,位于下层的铁路站场1一侧的上方设有线侧上候车区3,线侧下候车区2和线侧上候车区3之间设有广厅区4。

线侧下候车区2、线侧上候车区3、广厅区4与铁路站场1之间的合围处设有交通换乘中心5。

所述广厅区4和线侧下候车区2之间设有倾斜连接区6。

下层的铁路站场1的上方设有与线侧上候车区3相连的连接区7,连接区7上设有通风井8。

线侧下候车区2和连接区7的外侧均设有功能扩展区9。

所述广厅区4和线侧上候车区3与地面之间设有支撑立柱10;所述支撑立柱10包括立柱本体101,立柱本体101上端设有底部安装座102,底部安装座102上端设有减震阻尼器103;所述底部安装座102包括预埋在立柱本体101内的定位套筒104,定位套筒104内设有支撑柱105,支撑柱105和定位套筒104底面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06,支撑柱105上端设有座体107。

所述定位套筒104内壁设有竖向分布的定位槽108,定位槽108底部设有环形防脱槽109,环形防脱槽109底部设有竖向限位槽110,支撑柱105底端设有与定位槽108和竖向限位槽110相配合的限位块111。

所述竖向限位槽110和定位槽108之间为错位分布。

本发明以最高效且均衡的模式,线侧下候车区和线侧上候车区分别垂直于两个站场,结合轨顶标高,在靠近站台中心里程的位置分设其对应的候车区域,高架站场采用线侧下候车模式,从站台下方往上进入站台,从站台向下出站;路基站场采用线侧上候车模式,利用天桥从站台上方往下进入站台,从站台向下出站。两个候车区域之间的空间自然形成门厅、实名安检、进站广厅区域。

配套功能用房及旅服围绕两个候车区域及进站广厅区域设置。

各交通车场围绕接驳区域设置;站前土地不再需要布设交通车场,从而给站房及城市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底部安装座的安装过程:定位套筒预埋在立柱本体内,然后将支撑柱的限位块插入定位槽内,插至定位槽的底部后,将支撑柱旋转90度,支撑柱上的限位块就会进入竖向限位槽,与减震弹簧相接触,支撑柱受到重力后,会与减震弹簧紧密接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