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

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利用选用良种、培育壮秧等以及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的步骤实现双季超级稻的绿色高产栽培;选择具有高产稳产潜力和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使用超级稻壮秧剂育秧;移栽时合理密植;减量施肥;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水分管理;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移栽前大田采用耕沤灭螟虫。移栽前秧苗打一次病虫害长效防治药,带药移栽。采用物理措施和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技术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本发明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在绿色栽培下产量仍然能够获得高产水平,节约了成本,可以实现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的目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937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64333.4

  • 发明设计人 魏中伟;金文雨;

    申请日2022-04-29

  • 分类号A01G22/22;A01G13/02;A01C1/08;A01C1/06;

  • 代理机构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包晓静

  • 地址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73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9: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大,产量占比高。随着人口增加,粮食生产面临压力大。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开展提高水稻产量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单产,1996年正式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计划,先后培育了一批具有高产潜力的超级稻品种。然而超级稻在追求高产的同时,栽培过程中肥、水、药等投入也相应大幅提升,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肥料和农药还带来环境污染的风险。栽培中的水分能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因子中的有效穗的形成及灌浆结实,传统稻田水分管理多采用长期水层管理,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生长,难以获得高产,且不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此外传统稻田养分管理多采用过量施肥来提高穗数的策略,过量施肥不仅会导致双季稻贪青迟熟,影响双季稻生育期。还会使肥料利用率降低,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过量施肥容易使群体生长量过大,导致田间透光透气性差,更容易引发病虫害,增加农药使用量。传统稻田病虫害管理用药次数多,且多采用化学性农药防治,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环境污染。

虽然国内外先后开展了水稻绿色栽培技术研究,但水稻绿色栽培只考虑追求绿色生产,而又忽略了对产量的要求,或在绿色栽培下产量难以达到高产的水平。水稻高产依然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栽培并获得高产是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

因此,对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试验、验证,重点开展以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品种筛选技术、绿色高产秧苗生产及移栽技术、绿色高产施肥技术、绿色高产水分管理技术、绿色高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为核心的研究,集成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实现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传统稻田水分管理多采用长期水层管理,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生长。

(2)传统稻田养分管理多采用过量施肥来提高穗数的策略,过量施肥不仅会导致双季稻贪青迟熟,影响双季稻生育期。还会使肥料利用率降低,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过量施肥容易使群体生长量过大,导致田间透光透气性差,更容易引发病虫害,增加农药使用量。

(3)传统稻田病虫害管理不注意从各环节进行控制,只考虑在大田为了防止病虫害可能的发生,用药次数多,且多采用化学性农药防治,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环境污染。

(4)现有超级稻品种的栽培方法无法兼顾高产和绿色栽培,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栽培并获得高产是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所述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包括:

利用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减量施肥、精确水分管理以及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的步骤实现双季超级稻的绿色高产栽培。

进一步,所述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用良种:选择具有高产稳产潜力和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此类品种能够实现高产,且能够提高水分及肥料利用率,减少水份及肥料的使用;且抗一种或多种病虫害,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

步骤二,培育壮秧:使用超级稻壮秧剂育秧,培育出壮秧,壮秧是获得高产的保障;

步骤三,合理密植:较传统栽培亩增加15~20%秧苗量,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减少肥料、农药使用双重优势;

步骤四,减量施肥:较传统栽培减少15~25%的施肥量,减量施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减少肥料、农药使用双重优势;

步骤五,精确水分管理:较传统栽培减少15~30%的用水量,水分精确管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减少肥料、农药使用双重优势;

步骤六,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较传统栽培减少2~3次防控用药,各环节综合防治,并采用物理措施和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技术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优势。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的选用良种包括:

选用在多个生态区同时具有高产稳产潜力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其中早稻产量潜力达到500kg/亩及以上,晚稻产量潜力达到600kg/亩及以上,双季产量潜力合计达1100kg/亩及以上的水稻品种;选择氮肥高效利用、水分高效利用、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抗一种或多种病虫害的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培育壮秧包括:

用抗寒包衣剂试剂拌种,并采用工厂化保温集中育秧,超级晚稻根据天气选用露天育秧方式。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早、晚稻要控制叶龄在3叶1心至4叶1心时抛秧或机插。

超级杂交早稻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常规超级早稻大田亩用种量3.0公斤,超级杂交晚稻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

进一步,所述培育壮秧包括:

采用软盘抛秧、机械插秧育秧方式,育秧时使用壮秧剂,每塑盘加入20g超级稻壮秧剂及50g 46%的尿素施于塑盘孔底,刮平泥浆后播种,培育壮秧。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的合理密植包括:

移栽时较传统栽培亩增加15~20%秧苗量。超级杂交早稻亩抛秧密度2.4~2.6万蔸,常规超级早稻抛秧密度2.8~3.0万蔸,机插秧亩插2.1~2.2万蔸,每蔸2~3粒谷;晚稻亩抛秧密度2.0~2.2万蔸,机插秧亩插1.7~1.9万兜,每蔸2~3粒谷,移栽后及时补苗。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减量施肥包括:

移栽时较传统栽培亩减少15~25%的施肥量。早稻施肥策略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靠多穗获得高产。亩施纯N:8.0~10.0kg,N、P、K配比为1:0.5:0.8,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2:2比例施用;K

晚稻施肥策略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前氮后移,靠稳定穗数基础上促大穗获高产。亩施纯N:10.0~12.0kg,N、P、K配比为1:0.5:1,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4.5:2:3.5比例施用;K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的精确水分管理包括:

水分管理时较传统栽培减少15~30%的用水量。移栽前保持田间1~2cm潜水层;移栽后2~3天内保持湿润立苗促扎根活棵;活棵后到有效分蘖期内保持浅水层1~2cm,待水层落干后保持1~2天露田再进行灌溉的循环管理方式;够苗后停止灌溉,进行由轻到重、分次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幼穗分化2期灌水2~3cm施穗肥后保持浅水层1~2cm孕穗,抽穗灌水2~3cm;齐穗后15天内保持浅水层1~2cm,自然落干后再保持1~2天露田的干湿交替管理;齐穗后15天后不留水层,每次灌跑马水,保持土层湿润,并适当干旱胁迫,促进籽粒灌浆;成熟前5~7天断水。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的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治包括:

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移栽前大田采用耕沤灭螟虫;移栽前秧苗打一次病虫害长效防治药,带药移栽。

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色板诱杀害虫的物理措施和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技术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方式,在水稻种植区在田块周围种植蜜源植物、趋避植物和害虫嗜好植物,同时采用释放害虫天敌,进行稻鸭共作的生物防治方式。

在水稻区每40~50亩安装1盏诱虫灯,灯距100~150m;每亩设置诱捕器3~4个,利用诱捕器中诱芯所释放的雌性信息素引诱害虫,自动投入到水盆中溺死。

药剂采用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且药剂轮换使用。病虫害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无论水稻是否发病,在分蘖盛期、破口期2个关键时期叶面喷施稻瘟病、稻曲病、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药品。

进一步,当田间主要害虫发蛾高峰期时,晚上天黑之时开启诱虫灯,并及时调整诱虫灯风扇的方向与自然风风向相同;保持收虫瓶内良好的环境,随时注意收虫瓶内环境条件,保持瓶内通风和足够的湿度及适宜的温度。

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中,选择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能够提高水分及肥料利用率,抗一种或多种病虫害,能够减少水份、肥料及农药的使用量;严格种子消毒,能减少成苗后病虫害防治药剂的使用,有利于大田绿色栽培;育秧时同时大田采用耕沤灭螟虫,减少后期农药使用。本发明的减量施肥能够较传统施肥管理节肥15~25%;精确定量水分管理能够较传统水分管理节水15~30%,并能够达到以水调肥、以水促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

由于本发明在大田进行了耕沤灭螟虫、浸种进行了消毒、移栽前喷施了一次长效药带药移栽、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等措施,在整个生育期较传统高产病虫害管理可减少施药2~3次,减少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技术,在普通生态区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办事处高岸村双季稻230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34.5kg,晚稻平均亩产582.6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17.1kg。本发明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双季稻235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22.9kg,晚稻平均亩产582.2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05.1kg。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季超级稻在绿色栽培下产量仍能够获得高产水平,有利于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及提高生产效益。

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在绿色栽培下产量仍然能够获得高产水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可以实现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的目标。

实验表明,通过本发明栽培方法,双季稻可以实现绿色栽培下双季亩产达到1100kg以上的高产目标,且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及提高了生产效益。

第三,作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辅助证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技术方案能够亩平均增产100kg稻谷,亩平增值200元。如湖南省双季稻年种植面积有1800多万亩,即使把该技术方案在双季稻上应用转化千分之一的面积,也能够增产稻谷180万公斤,增收360万元,产生的粮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减少的水、肥、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业内技术空白:当前水稻绿色栽培只考虑追求绿色生产,而又忽略了对产量的要求,或在绿色栽培下产量难以达到高产的水平。因此对栽培高产绿色技术全流程提出整体操作技术方案难度大,国内外业内水稻高产与绿色栽培技术仍是空白。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之前超级稻品种的栽培方法无法兼顾高产和绿色栽培,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本发明技术可以做到高产与绿色兼顾,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技术偏见:传统认为高产栽培需要水、肥、药等资源的大量使用,想获得高产不可能做到绿色栽培;而绿色栽培时,首先排除了获得高产的设计,认为绿色栽培不可能获得高产。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克服了技术偏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一、解释说明实施例。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发明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实现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的目标。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用良种:选择具有高产稳产潜力和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

S102,培育壮秧:使用超级稻壮秧剂育秧,培育出壮秧;

S103,合理密植:移栽时较传统栽培大田亩增加15~20%秧苗量;

S104,减量施肥:较传统栽培减少15~25%的施肥量;

S105,精确水分管理:较传统栽培减少15~30%的用水量;

S106,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较传统栽培减少2~3次防控用药,各环节综合防治,并采用物理措施和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技术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良种:首先要选用在多个生态区同时均具有高产稳产潜力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其中早稻产量潜力达到500kg/亩及以上,晚稻产量潜力达到600kg/亩及以上,双季产量潜力合计达1100kg/亩及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此基础上,选择氮肥高效利用、水分高效利用、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抗一种或多种病虫害等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

S2、培育壮秧:早稻用抗寒包衣剂试剂拌种,并采用工厂化保温集中育秧,超级晚稻根据天气选用露天育秧方式。

采用软盘抛秧、机械插秧育秧方式,育秧时使用壮秧剂,每塑盘加入20g超级稻壮秧剂及50g 46%的尿素施于塑盘孔底,刮平泥浆后播种,培育壮秧。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早、晚稻要控制叶龄在3叶1心至4叶1心时抛秧或机插,小苗移栽活性强,返青快。

超级杂交早稻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常规超级早稻大田亩用种量3.0公斤,超级杂交晚稻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保证移栽时有足够的秧苗。

S3、合理密植:早稻、晚稻较一季稻的生育期短,产量主要依靠有效穗,因此需要着力解决密度偏稀、基本苗和有效穗不足等问题。移栽时合理密植,较一般栽培增加15~20%秧苗量,达到增苗减氮、减水、减药等绿色栽培要求。

超级杂交早稻亩抛秧密度2.4~2.6万蔸,常规超级早稻抛秧密度2.8~3.0万蔸,机插秧亩插2.1~2.2万蔸,每蔸2~3粒谷;晚稻亩抛秧密度2.0~2.2万蔸,机插秧亩插1.7~1.9万兜,每蔸2~3粒谷。移栽后及时补苗。

S4、减量施肥: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要减少15~25%左右的施肥量,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早稻施肥策略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靠多穗获得高产。亩施纯N:8.0~10.0kg,N、P、K配比为1:0.5:0.8,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2:2比例施用;K

晚稻施肥策略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前氮后移,靠稳定穗数基础上促大穗获高产。亩施纯N:10.0~12.0kg,N、P、K配比为1:0.5:1,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4.5:2:3.5比例施用;K

S5、精确水分管理:水分能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因子中的有效穗形成及灌浆结实,传统稻田水分管理多采用长期水层管理,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生长。因此水稻精确定量水分管理是实现绿色高产生产的重要环节。

移栽前保持田间1~2cm潜水层,避免水层过深移栽后尚未扎根造成漂秧,及太阳直射强烈水层蒸发过快,灼伤秧苗;移栽后2~3天内保持湿润立苗促扎根活棵;活棵后到有效分蘖期内保持浅水层1~2cm,待水层落干后保持1~2天露田再进行灌溉的循环管理方式,保证根系氧气充足,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成穗率;够苗后要停止灌溉,进行由轻到重、分次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避免病虫害发生;幼穗分化2期灌水2~3cm施穗肥,之后保持浅水层1~2cm孕穗,抽穗灌水2~3cm;齐穗后15天内保持浅水层1~2cm,自然落干后再保持1~2天露田的干湿交替管理;齐穗后15天后不留水层,每次灌跑马水,保持土层湿润,并适当干旱胁迫,促进籽粒灌浆;成熟前5~7天断水。

精确定量水分管理能够较传统水分管理节水15~30%,并能够达到以水调肥、以水促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

S6、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

严格种子消毒,能减少成苗后病虫害防治药剂的使用,有利于大田绿色栽培。

移栽前大田采用耕沤灭螟虫,减少后期农药使用。

移栽前秧苗打一次病虫害长效防治药,做到带药移栽,可以减少大田用药量。

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色板诱杀害虫等物理措施和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技术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方式,并推荐在有条件的水稻种植区在田块周围种植蜜源植物、趋避植物、害虫嗜好植物等,及采用释放害虫天敌,进行稻鸭共作等生物防治的方式。

首先在水稻区每40~50亩安装1盏诱虫灯,灯距100~150m,当田间主要害虫发蛾高峰期时,晚上天黑之时开启诱虫灯。及时调整诱虫灯风扇的方向。其方向最好与自然风风向相同,不宜逆风安装。保持收虫瓶内良好的环境。随时注意收虫瓶内环境条件,保持瓶内通风,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防止暴晒和缺水,以增强益虫的活力和生存能力。

并每亩设置诱捕器3~4个,利用诱捕器中诱芯所释放的雌性信息素引诱害虫,自动投入到水盆中溺死。

药剂采用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且药剂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性。病虫害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无论水稻是否发病,在分蘖盛期、破口期2个关键时期叶面喷施稻瘟病、稻曲病、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药品。此外由于大田进行了耕沤灭螟虫、浸种进行了消毒、移栽前喷施了一次长效药带药移栽、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等措施,在整个生育期较传统高产病虫害管理可减少施药2~3次,减少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双季超级稻在绿色栽培下产量仍能够获得高产水平,有利于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及提高生产效益。

应用该栽培技术,在普通生态区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办事处高岸村双季稻230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34.5kg,晚稻平均亩产582.6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17.1kg。

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双季稻235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22.9kg,晚稻平均亩产582.2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05.1kg。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步骤: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减量施肥、精确水分管理,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具体如下:

S1、选用良种:首先要选用在多个生态区同时均具有高产稳产潜力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其中早稻产量潜力达到500kg/亩及以上,晚稻产量潜力达到600kg/亩及以上,双季产量潜力合计达1100kg/亩及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此基础上,选择氮肥高效利用、水分高效利用、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抗一种或多种病虫害等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品种。

如早稻选择具有氮肥高效利用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陵两优268等,或水肥协同高效的超级早稻品种陆两优996等,晚稻选择具有氮肥高效利用品种五丰优T025、H优518、天优华占等,或水肥协同高效的超级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等。

S2、培育壮秧:早稻用抗寒包衣剂试剂拌种,并采用工厂化保温集中育秧,超级晚稻根据天气选用露天育秧方式。

采用软盘抛秧、机械插秧育秧方式,育秧时使用壮秧剂,每塑盘加入20g超级稻壮秧剂及50g 46%的尿素施于塑盘孔底,刮平泥浆后播种,培育壮秧。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早、晚稻要控制叶龄在3叶1心至4叶1心时抛秧或机插,小苗移栽活性强,返青快。

超级杂交早稻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常规超级早稻大田亩用种量3.0公斤,超级杂交晚稻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保证移栽时有足够的秧苗。

S3、合理密植:早稻、晚稻较一季稻的生育期短,产量主要依靠有效穗,因此需要着力解决密度偏稀、基本苗和有效穗不足等问题。移栽时合理密植,较一般栽培增加15~20%秧苗量,达到增苗减氮、减水、减药等绿色栽培要求。

超级杂交早稻亩抛秧密度2.4~2.6万蔸,常规超级早稻抛秧密度2.8~3.0万蔸,机插秧亩插2.1~2.2万蔸,每蔸2~3粒谷;晚稻亩抛秧密度2.0~2.2万蔸,机插秧亩插1.7~1.9万兜,每蔸2~3粒谷。移栽后及时补苗。

S4、减量施肥: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要减少15~25%左右的施肥量,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早稻施肥策略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靠多穗获得高产。亩施纯N:8.0~10.0kg,N、P、K配比为1:0.5:0.8,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2:2比例施用;K

晚稻施肥策略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前氮后移,靠稳定穗数基础上促大穗获高产。亩施纯N:10.0~12.0kg,N、P、K配比为1:0.5:1,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4.5:2:3.5比例施用;K

S5、精确水分管理:水分能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因子中的有效穗形成及灌浆结实,传统稻田水分管理多采用长期水层管理,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生长。因此水稻精确定量水分管理是实现绿色高产生产的重要环节。

移栽前保持田间1~2cm潜水层,避免水层过深移栽后尚未扎根造成漂秧,及太阳直射强烈水层蒸发过快,灼伤秧苗;移栽后2~3天内保持湿润立苗促扎根活棵;活棵后到有效分蘖期内保持浅水层1~2cm,待水层落干后保持1~2天露田再进行灌溉的循环管理方式,保证根系氧气充足,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成穗率;够苗后要停止灌溉,进行由轻到重、分次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避免病虫害发生;幼穗分化2期灌水2~3cm施穗肥,之后保持浅水层1~2cm孕穗,抽穗灌水2~3cm;齐穗后15天内保持浅水层1~2cm,自然落干后再保持1~2天露田的干湿交替管理;齐穗后15天后不留水层,每次灌跑马水,保持土层湿润,并适当干旱胁迫,促进籽粒灌浆;成熟前5~7天断水。

精确定量水分管理能够较传统水分管理节水15~30%,并能够达到以水调肥、以水促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

S6、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

严格种子消毒,能减少成苗后病虫害防治药剂的使用,有利于大田绿色栽培。

移栽前大田采用耕沤灭螟虫,减少后期农药使用。

移栽前秧苗打一次病虫害长效防治药,做到带药移栽,可以减少大田用药量。

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色板诱杀害虫等物理措施和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技术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方式,并推荐在有条件的水稻种植区在田块周围种植蜜源植物、趋避植物、害虫嗜好植物等,及采用释放害虫天敌,进行稻鸭共作等生物防治的方式。

首先在水稻区每40~50亩安装1盏诱虫灯,灯距100~150m,当田间主要害虫发蛾高峰期时,晚上天黑之时开启诱虫灯。及时调整诱虫灯风扇的方向。其方向最好与自然风风向相同,不宜逆风安装。保持收虫瓶内良好的环境。随时注意收虫瓶内环境条件,保持瓶内通风,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防止暴晒和缺水,以增强益虫的活力和生存能力。

并每亩设置诱捕器3~4个,利用诱捕器中诱芯所释放的雌性信息素引诱害虫,自动投入到水盆中溺死。

药剂采用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控,且药剂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性。病虫害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无论水稻是否发病,在分蘖盛期、破口期2个关键时期叶面喷施稻瘟病、稻曲病、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药品。

其中纹枯病在分蘖末期亩用5%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100克,破口期稻瘟病亩用40%稻瘟灵乳油100mL,稻曲病亩用1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50克进行防治。

此外由于选用了抗一种或多种病虫害等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超级稻品种、大田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等措施,在整个生育期较传统高产病虫害管理可减少施药2~3次,减少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

二、实施例相关效果的证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研发或者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和现有技术相比的确具备很大的优势,下面内容结合试验过程的数据、图表等进行描述。

本发明应用所述栽培方法,进行了如下保密试验:

2019年邀请省级专家在攸县230亩双季稻绿色高产技术核心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评议。

其中攸县早、晚稻评议意见:

依托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围绕双季超级稻高产与绿色难协调等问题,集成应用双季超级稻品种合理搭配、双季超级稻节氮抗倒、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双季超级稻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技术,开展了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技术及示范。该生产方式在技术集成应用上具有创新性,对该区域双季稻区光热资源利用率、水肥利用率,生产效率提升,节本增效等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示范地点位于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办事处高岸村,早稻技术核心示范区面积为230亩,品种为超级早稻陵两优268,3月15~18日播种,4月11~15日机插移栽,田间生长平衡,叶青籽黄,无病虫危害,落色好。经田间现场考察,专家组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经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水分稻谷产量,示范片平均稻谷亩产为534.5kg。

晚稻技术核心示范区面积为232亩,品种为超级晚稻Y两优911,6月25日播种,7月18~20机械移栽,田间生长平衡,叶青籽黄,无病虫危害,落色好。经田间现场考察,专家组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经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水分稻谷产量,示范片平均稻谷亩产为582.6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17.1kg。

2019年邀请省级专家在长沙县在235亩双季稻绿色高产技术核心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评议。

其中长沙县早、晚稻评议意见:

本发明依托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围绕双季超级稻高产与绿色难协调等问题,集成应用双季超级稻品种合理搭配、双季超级稻节氮抗倒、双季超级稻带肥抛秧技术、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双季超级稻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技术,开展了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技术及示范。本发明的生产方式在技术集成应用上具有创新性,对该区域双季稻区光热资源利用率、水肥利用率,生产效率提升,节本增效等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示范地点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超级早稻株两优819核心示范区面积为235亩,3月19~22日播种,4月18~21日移栽,田间生长平衡,叶青籽黄,无病虫危害,落色好。经田间现场考察,专家组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经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水分稻谷产量,平均亩产522.9kg。

超级晚稻C两优396核心示范区面积为230亩,6月21~23日播种,7月22~23日移栽,田间生长平衡,叶青籽黄,无病虫危害,落色好。经田间现场考察,专家组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经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水分稻谷产量,平均亩产582.2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05.1k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应用该栽培技术,在普通生态区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办事处高岸村双季稻230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34.5kg,晚稻平均亩产582.6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17.1kg。

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双季稻235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22.9kg,晚稻平均亩产582.2kg,双季产量合计平均亩产1105.1kg。

通过以上栽培方法,双季稻可以实现绿色栽培下双季亩产达到1100kg以上的高产目标,且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及提高了生产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