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板坯移动方法

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板坯移动方法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板坯移动方法。板坯提升装置包括:多个移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移动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移动组件包括支撑辊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撑辊沿支撑辊的轴向连接。连接件的第一端分别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连接件带动支撑辊绕第二端转动。当板坯运输辊道承载不足或出现故障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坯提升装置可承载并提升运输辊道上的板坯,从而避免由于运输辊道故障而逼停板坯的生产过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348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52569.6

  • 发明设计人 贺梦军;

    申请日2022-04-27

  • 分类号B65G13/06(2006.01);B65G13/1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魏润洁

  • 地址 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甘桂路1005号双菱大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G13/06 专利申请号:2022104525696 申请日:2022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轧钢坯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一种板坯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钢板是指通过热轧方式生产的带材或板材,热轧钢板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供给冷轧带钢作为坯料。广泛用于汽车、电机、化工、造船等工业部门,热轧钢板在生产的时候需要用到输送辊道对其进行输送。

在实际加工运输钢板的过程中,输送辊道可能会无法运输钢板板坯,从而导致连铸生产板坯的工序暂时停止。为了保障热轧钢板生产的连续性,需要一种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板坯移动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保障热轧钢板生产的连续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板坯移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坯提升装置,包括多个移动组件,多个移动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移动组件包括支撑辊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撑辊沿支撑辊的轴向连接;驱动组件,多个连接件的第一端分别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连接件带动支撑辊绕第二端转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式,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驱动支架,驱动件用于驱动驱动支架移动,多个连接件的第一端分别与驱动支架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式,驱动支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驱动件铰接,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多个连接件的第一端。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坯移动系统,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坯提升装置;运输辊道,包括支架和多个运输辊,运输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架上,多个运输辊形成用于支撑板坯的支撑面;其中,板坯移动系统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位于支撑面的一侧,在第二状态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支撑辊位于支撑面的另一侧。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方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沿支撑辊的轴向间隔设置,运输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连接,连接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远离第二安装架的一侧,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位于支撑面和第一安装架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方式,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支撑面和第二安装架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方式,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架铰接。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坯移动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坯移动系统,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故障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支撑辊绕位于支撑面的另一侧并承载支撑板坯。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方式,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移动,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收缩,以使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方式,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之后,包括:在接收到故障解除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驱动组件伸出,以使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坯提升装置、板坯移动系统和板坯移动方法。板坯提升装置包括多个移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移动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移动组件包括支撑辊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撑辊沿支撑辊的轴向连接。连接件的第一端分别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连接件带动支撑辊绕第二端转动。当板坯运输辊道承载不足或出现故障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坯提升装置可承载并提升运输辊道上的板坯,从而避免由于运输辊道故障而逼停板坯的生产过程,并且可以提高出坯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坯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坯移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安装架与连接件铰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坯移动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板坯提升装置;

1、移动组件;11、支撑辊;12、连接件;121、第一端;122、第二端;

2、驱动组件;21、驱动件;22、驱动支架;221、第一连接杆;222、第二连接杆;

200、板坯移动系统;

3、运输辊道;31、支架;311、第一安装架;312、第二安装架;32、运输辊;

X、第一方向;Y、支撑辊的轴向;Z、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坯提升装置100,板坯提升装置100包括:多个移动组件1和驱动组件2。多个移动组件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移动组件1包括支撑辊11和连接件12,连接件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第一端121与支撑辊11沿支撑辊11的轴向Y连接。多个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分别与驱动组件2连接,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连接件12绕第二端122转动,以使连接件12带动支撑辊11绕第二端122转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移动组件1包括支撑辊11和连接件12,连接件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第一端121与支撑辊11沿支撑辊11的轴向Y连接。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可以与安装台、地面、墙面等固定连接,使得在驱动组件2的作用下,多个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可以绕第二端122转动。当连接件12绕第二端122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沿竖直方向Z设置,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处于最高的高度,与连接件12相连的支撑辊11的高度也处于最高点;驱动组件2驱动连接件12绕第二端122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连接件12带动支撑辊11绕第二端122转动,使得连接件12偏离竖直方向Z,此时为连接件12的第二位置,连接件12偏离竖直方向Z带动支撑辊11的高度下降,如此,放置在支撑辊11上的板坯也会随支撑辊11的高度下降而下降。连接件12可以继续绕第二端122运动直至回到第一位置,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重新沿竖直方向Z设置。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在第一位置时的高度高于在第二位置时的高度,第一端121与支撑辊11连接,从而通过驱动连接件12,进而对支撑辊11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支撑辊11能够对板坯进行移动。

在正常加工状态下,可以通过运输辊道依次运输多个板坯。当板坯运输辊道承载不足或出现故障时,可使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板坯提升装置100,通过移动支撑辊11,使得支撑辊11承载一个或多个板坯离开运输辊道,从而在运输辊道上预留更多空间容纳其他板坯。当运输辊道有足够的空间运输板坯或者运输辊道故障解除时,移动支撑辊11,使支撑辊11承载一个或多个板坯并重新放置在运输辊道上,进行继续加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坯提升装置100可避免由于运输辊道故障而逼停板坯的生产过程,并且可以提高出坯的连续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板坯提升装置100的移动组件1数量为多个,多个移动组件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多个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与驱动组件2连接,驱动组件2可同时驱动多个连接件12,多个连接件12可同时带动多个支撑辊11移动。如此板坯提升装置100可以提升多块板坯,并且为解除运输辊道的故障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和驱动支架22,驱动件21用于驱动驱动支架22移动,多个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分别与驱动支架22连接。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支架22与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连接,而连接件12绕第二端122转动,此时驱动支架22施加的驱动力的作用点位于第一端121,又由第一端121第二端122相对设置在连接件12的两个端部。因此,驱动支架22与第一端121连接可以减小驱动连接件12绕第二端122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驱动支架2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221和第二连接杆222,第一连接杆221与驱动件21铰接,第二连接杆222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第二连接杆222分别连接多个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21和第二连接杆222相互铰接,使得第一连接杆221和第二连接杆222可以相互转动。当驱动件21为液压缸时,驱动件21可以沿第一方向X做直线往复运动,第一连接杆221相对于驱动件21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一连接杆221铰接的第二连接杆222沿第一方向X做直线运动。另外,第一连接杆22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杆222和驱动件21,通过设置足够长度的第一连接杆221,可以减小第二连接杆222和驱动件21之间传递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驱动件21过热,从而影响驱动件21工作性能。

可选的,驱动件21可包括隔热板,通过隔热板降低高温对驱动件21的不良影响。

请参阅图2,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系统,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坯提升装置、以及运输辊道3,运输辊道3包括支架31和多个运输辊32,运输辊3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在支架31上,多个运输辊32形成用于支撑板坯的支撑面;其中,板坯移动系统200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11位于支撑面的一侧,在第二状态下,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连接件12绕第一端121转动,以使支撑辊11位于支撑面的另一侧。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板坯移动系统200的运输辊3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在支架31上,板坯提升装置的移动组件1也是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移动组件1包括支撑辊11和连接件12。多个运输辊32形成支撑板坯的支撑面,支撑辊11围绕运输辊32进行转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支撑辊11分别位于支撑面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支撑辊11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辊11的高度会与运输辊32平齐,这时,支撑辊11与运输辊32沿第一方向X相互间隔设置,而不会相互抵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是支撑辊11位于运输辊32形成的支撑面的下方一侧,即支撑辊11的高度低于运输辊32的高度。相对的,第二状态可以是支撑辊11位于运输辊32形成的支撑面的上方一侧,即支撑辊11的高度高于运输辊32的高度。当运输辊道3承载不足或出现故障时,板坯移动系统20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支撑辊11位于运输辊32形成的支撑面的上方一侧,支撑辊11承载运输辊道3上的板坯并对板坯进行提升。当运输辊道3有足够的空间运输板坯或者运输辊道3故障解除时,板坯移动系统20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支撑辊11将板坯重新放置在运输辊道3上进行运输。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支架31包括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沿支撑辊11的轴向Y间隔设置,运输辊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连接,连接件12设置于第一安装架311远离第二安装架312的一侧,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11位于支撑面和第一安装架311之间。

可选的,运输辊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连接,运输辊32两端可以套设在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上,运输辊32自转,从而带动板坯运输。或者,运输辊32的两端可以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上。

可选的,连接件12设置于第一安装架311远离第二安装架312的一侧,可方便安装以及拆卸连接件12,而且连接件12不会对运输辊32运输板坯形成障碍。

在第一状态时,支撑辊11位于支撑面和第一安装架311之间。即支撑辊11在第一状态时的高度低于运输辊32,这时,运输辊32正常运输板坯。则在第二状态时,支撑辊11的高度会高于运输辊32,支撑辊11提升板坯。

可选的,第一安装架311和第二安装架312可以为工字型,工字型的第一安装架311远离第二安装架312不仅可以满足承载板坯的应力要求,而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制作材料。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11远离连接件12的一端位于支撑面和第二安装架312之间。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支撑辊11可以与运输辊32具有相同的长度。如此,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辊11远离连接件12的一端位于支撑面和第二安装架312之间。或者,支撑辊11的长度可以比运输辊32的长度短,这样可以节省支撑辊11的用料,降低制作成本。可根据不同生产批次的板坯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撑辊11的长度,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与第一安装架311铰接。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311可以为工字型,工字型的第一安装架311包括第一翼面、第二翼面以及设于第一翼面、第二翼面之间的腹板,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与第一安装架311的腹板铰接。

请参阅图4,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坯移动方法,应用于本申请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坯移动系统,方法可以包括:

S100,在接收到故障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支撑辊绕位于支撑面的另一侧并承载支撑板坯。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接收到故障指令时,可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支撑辊绕位于支撑面的另一侧并承载板坯,可以避免板坯生产过程急停,在故障发生后可以为应对故障提供一些准备时间,并且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板坯生产的连续性。

可选的,板坯移动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控制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控制指令,以实现板坯移动方法。通讯模块可以与外部控制终端信号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控制终端向通讯模块发送故障指令,板坯移动系统在接收到故障指令的情况下,处理器向驱动组件发送控制指令,使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以使支撑辊绕位于支撑面的另一侧并承载板坯。

可选的,以液压缸作为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处理器向驱动组件发送控制指令,以使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转动,与连接件相连接的支撑辊会随着连接件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在通讯模块发送故障指令时,液压缸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使支撑辊高度提升,从而提升板坯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对驱动组件的类型并不进行限制,驱动组件也可以做圆周运动或者其他运动,驱动组件满足驱动连接件绕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即可。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S100可以包括:

控制驱动组件收缩,以使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

可选的,通讯模块向驱动组件发送收缩指令,以控制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进行收缩,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可以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当驱动组件收缩,连接件可以绕第二端顺时针转动,使得连接件第一端的高度升高。这时,连接件带动支撑辊移动,支撑辊的高度会高于运输辊形成的支撑面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辊用于提升板坯的高度。相对的,当驱动组件伸出,连接件可以绕第二端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接件第一端的高度下降。这时,连接件带动支撑辊移动,支撑辊的高度低于运输辊形成的支撑面的高度。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在上述S100之后可以包括:

在接收到故障解除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驱动组件伸出,以使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

可选的,通讯模块在接收到故障解除指令后,控制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进行伸出,连接件绕第二端可以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带动支撑辊的高度下降,并低于运输辊形成的支撑面的高度,使运输辊道继续运输多个板坯。当运输辊道上放置有板坯,在连接件绕第二端转动之前需要先移动这些板坯,以便为支撑辊放置在运输辊道上的板坯提供空间。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