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

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包括将硅光电倍增管放在电磁屏蔽盒内,装在精密位移台上;通过显微镜中针孔透光片使皮秒激光束在硅光电倍增管的表面聚焦成光斑;通过稳压电源向硅光电倍增管供电,输出的雪崩脉冲信号先经过高速低噪声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再输入数字示波器来观察雪崩脉冲波形;控制精密位移台移动,通过0.5倍光子等效脉冲的计数率随光斑位置的变化,得到G‑APD单元每个位置的脉冲计数率,根据随位置变化的脉冲计数率的二维数据,采用判据算法计算得到硅光电倍增管的有效填充因子。本发明为SiPM的PDE的限制因素提供了一种测量判据,有利于促进SiPM的PDE参数的提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9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22059.7

  • 发明设计人 刘丽娜;李存霞;唐远河;赵国强;

    申请日2022-03-29

  • 分类号G01R31/25(2006.01);G01M11/02(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韩玙

  • 地址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金花南路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10-03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R31/25 专利申请号:2022103220597 申请日:202203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弱光探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硅光电倍增管(SiPM)是由数百至数万个直径为几到几十微米的雪崩光电二极管(G-APD)单元阵列集成在同一个单晶硅片上构成,在核物理、医学成像、激光测距(LIDAR)、生物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很多方面的性能优于光电倍增管(PMT)。光子探测效率(PDE)是SiPM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关于提高SiPM探测效率的工作已经有很多,如通过提高量子效率(QE)(参考文献:Claudio Piemonte,Alberto Gola,Overview on the main parameters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Sili conPhotomultipliers,Nucl.Instr.and Meth.A,926,(2019):2-15)、填充因子(FF)(参考文献:Alberto Gola,Fabio Acerbi,Massimo Capasso,NUV-Sensitive SiliconPhotomultiplier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t Fondazione Bruno Kessler,Sensors,19,(2019):308)、雪崩击穿触发概率P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为SiPM的PDE的限制因素提供了一种测量判据,有利于促进SiPM的PDE参数的提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硅光电倍增管(SiPM)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基于的装置包括放置硅光电倍增管的精密位移台,精密位移台依次电连接有位移台驱动器和计算机,精密位移台的下方设置有光路正对硅光电倍增管的显微镜,显微镜内设置有倾斜的激光分束片,显微镜外的一侧对应激光分束片的位置设置有激光头,激光头电连接有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还包括均与硅光电倍增管连接的稳压电源和高速低噪声放大器,高速低噪声放大器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数字示波器,数字示波器的另一端连接至计算机;该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光电倍增管放在电磁屏蔽盒内,装在精密位移台上;

步骤2、在激光分束片与硅光电倍增管之间的光路上水平放置中心开孔的针孔透光片;

步骤3、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使激光头照射皮秒激光束,通过显微镜使皮秒激光束在硅光电倍增管的表面聚焦成光斑;

步骤4、通过稳压电源向硅光电倍增管供电,输出的雪崩脉冲信号先经过高速低噪声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再输入数字示波器来观察雪崩脉冲波形并测量0.5倍等效光子幅度(p.e.)的脉冲计数率R

步骤5、对测量得到的脉冲计数率R

步骤6、基于空间二维分布图计算得到硅光电倍增管中雪崩光电二极管(G-APD)单元以及硅光电倍增管整体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2中的针孔透光片的中心开设有孔径为100微米的针孔。

步骤3通过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调节皮秒激光束的强度,使硅光电倍增管雪崩的计数率低于皮秒激光束重复频率的10%。

皮秒激光束的重复频率为1-80兆赫兹。

步骤5中通过公式(1)对测量得到的脉冲计数率R

式(1)中,T

步骤6硅光电倍增管中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元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

式(2)中,N

式(3)中,R

步骤6中硅光电倍增管整体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通过对所有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元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进行平均计算得到。

步骤6中硅光电倍增管整体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通过对若干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元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进行抽样测量来估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为提升硅光电倍增管的PDE的要素之一(有效填充因子)提供了一种测量判据,有利于检验该要素是否优化;

(2)本发明可以获得硅光电倍增管中G-APD单元内部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的空间二维分布情况;

(3)本发明可以获得硅光电倍增管中G-APD单元内部光敏区的有效填充因子;

(4)本发明可以通过扫描多个G-APD单元获得硅光电倍增管整体的有效填充因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的典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中光敏区像素判定原理示意图;

图3a)是利用本发明测量得到的G-APD单元尺寸为100微米的硅光电倍增管(型号S10362-100C)的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空间二维分布图及部分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

图3b)是利用本发明测量得到的G-APD单元尺寸为25微米的硅光电倍增管(型号S12571-25C)的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空间二维分布图及部分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右下角插图为单个G-APD单元的电子显微照片);

图3c)是利用本发明测量得到的G-APD单元尺寸为10微米的硅光电倍增管(型号S12571-010C)的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空间二维分布图及部分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右下角插图为单个G-APD单元的电子显微照片);

图3d)是利用本发明测量得到的G-APD单元尺寸为35微米的硅光电倍增管(型号FBK VUV-HD-LF)的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空间二维分布图及部分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

图3e)是利用本发明测量得到的G-APD单元尺寸为10微米的硅光电倍增管(型号NDL EQR10 11-1010C-T)的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空间二维分布图及部分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

1.稳压电源,2.精密位移台,3.高速低噪声放大器,4.数字示波器,5.计算机,6.位移台驱动器,7.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8.激光头,9.显微镜10.硅光电倍增管,11.激光分束片,12.针孔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测量方法基于的装置包括放置硅光电倍增管10的精密位移台2,精密位移台2依次电连接有位移台驱动器6和计算机5,精密位移台2的下方设置有光路正对硅光电倍增管10的显微镜9,显微镜9将光束聚焦为一个微小光斑,正对硅光电倍增管10光敏面,显微镜9内设置有倾斜的激光分束片11,显微镜9外的一侧对应激光分束片11的位置设置有激光头8,激光头8电连接有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还包括均与硅光电倍增管10连接的稳压电源1和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数字示波器4,数字示波器4的另一端连接至计算机5;该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光电倍增管10放在一个电磁屏蔽盒内,装在压电陶瓷(PZT)精密位移台2上,用来控制硅光电倍增管10的位置;

其中硅光电倍增管10的型号可以选择S10362-100C、S12571-025C或S12571-010C(Hamamatsu Photonics K.K.,日本产)、FBK SiPM(单元尺寸35微米)、NDL EQR10 11-1010C-T SiPM(北京师范大学新器件实验室生产);压电陶瓷(PZT)精密位移台2型号为

步骤2、在激光分束片11与硅光电倍增管10之间的光路上水平放置针孔透光片12,针孔透光片12的中心开设有孔径为100微米的针孔用来缩小光斑的直径;

步骤3、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使激光头8照射皮秒激光束,通过显微镜9使皮秒激光束在硅光电倍增管10的表面聚焦成直径0.6微米左右的光斑;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通过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调节激光的强度,使硅光电倍增管10雪崩的计数率比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重复频率的10%还低即激光脉冲强度衰减到平均可探测的每个脉冲光子数小于0.1,以确保两个光子同时触发一个脉冲的概率几乎为零。在测量过程中使用重复频率为1-80兆赫兹的激光器,用以保障硅光电倍增管10在上一次激发完后能完全恢复的同时还确保硅光电倍增管10的光子计数率不会过小进而淹没在暗计数率的涨落中。这种情况下,净的计数率(总的计数率减去暗计数率)直接反应了PDE的大小。0.5倍光子等效幅度(p.e.)的脉冲计数率大于或等于最大计数率与本底计数率之和的50%即可认为是光敏区。

其中显微镜9为X-73,Olympus Corp.(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皮秒激光束为PDL-800D(中心波长,375nm;半高宽,44ps;重复频率,31.125kHz–80MHz;最大平均光能量,0.7mW;德国PicoQuant公司生产)。

步骤4、通过可编程的稳压电源1向硅光电倍增管10供电,输出的雪崩脉冲信号先经过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进行信号放大,再输入数字示波器4来观察雪崩脉冲波形并获取0.5倍等效光子幅度(p.e.)的脉冲计数率;

步骤5、用计算机5中的LABVIEW程序控制位移台驱动器6使精密位移台2移动,设置数字示波器4的等效光子数阈值在0.5p.e.,从数字示波器4上读出脉冲计数率R

式中,R

R

步骤6、与脉冲计数率的等效光子数阈值选取规则(0.5p.e.,1.5p.e.,2.5p.e.,…)类似,在硅光电倍增管10某个G-APD单元的PDE

式中N为某个G-APD单元中高于判定值的像素数,可由判据公式(3)计算得出。N

式(3)含义是满足逻辑条件

通过对所有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进行平均,即可得到硅光电倍增管10整体的有效填充因子;也可以通过对硅光电倍增管10中若干G-APD单元的有效填充因子进行抽样测量,来估计硅光电倍增管10整体的有效填充因子。

本发明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如下:

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和激光头8产生的激光经过激光分束片11和针孔透光片12的针孔照射到精密位移台2上的通过稳压电源1供电的硅光电倍增管10上,输出的雪崩脉冲信号先经过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型号HAS-Y-2-40,带宽10kHz-1.9GHz,noise figure4.9dB,voltage Gain 40dB(100×),德国FEMTO公司生产)进行信号放大,然后输入数字示波器4来观察0.5p.e.阈值处的脉冲计数率R

实施例

如下表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硅光电倍增管10型号分别为S10362-100C,S12571-025C和S12571-010C,单元尺寸分别为100×100um

图3a)到图3e)是不同尺寸的硅光电倍增管10的PDE

表1 5种SiPM的填充因子的测量值与标称值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所有测得的有效FF数据都与标称值基本一致,FF测量值与其标称值的偏差均小于4%。对于同一制造商的SiPM,测量的FF和标称的FF都随着G-APD单元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这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学知识来解释,以上两个结果说明了本发明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