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感

同感

同感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专利文献177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等; 同感的相关文献由7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飞、孙钡、张毅等。

同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51.77%

专利文献>

论文:177 占比:48.23%

总计:367篇

同感—发文趋势图

同感

-研究学者

  • 王飞
  • 孙钡
  • 张毅
  • 於志文
  • 朱光潜
  • 柏连发
  • 赵壮
  • 郁欣
  • 郭斌
  • 陈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任付珍
    • 摘要: 近日,拜读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对发展养蜂事业的意见建议,心里倍有同感和激动。同感的是张站长对全国养蜂生产目前现状的分析恰如其分,直接点准了问题要害和软肋;激动的是有张站长这样的人大代表研判养蜂事业,为养蜂事业奔走呼喊而可敬可赞!
    • 张浩军
    • 摘要: "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同名异义词"。精神分析学的"移情"特指弗洛伊德提出的"übertragung"概念,而后四种理论的"移情"指的是"Einfühlung",本质上是"共情"或"同感"。在精神分析学内部,移情与投射、反移情、共情等概念紧密相关,而不同流派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仅不同甚至完全对立。在精神分析学外部,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和移情伦理学虽然与精神分析学共享了投射或"移置"意义上的"移情"概念,但二者的用法存在本质差异。胡塞尔的现象学反对在投射或移置的意义上理解移情,把移情看作自我以第一人称方式对他人精神生活的深入感受、对异己主体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现象学的移情概念既有助于澄清"移情"(übertragung)与"同感"(Einfühlung)的混用所造成的误解,也有助于理解二者间的关联和作用机制。
    • 曾仲权
    • 摘要: 在哈贝马斯看来,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审美现代性批判的第一部纲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是借鉴自康德哲学美学发展而来的弥合现代性分裂的审美交往式美育思想。结合哈贝马斯的分析,在现代性合理化进程中所发生的现代性分裂状况包括三大社会文化表征:文化价值领域的分裂,科层化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的断片化和异化。面对现代性分裂状况,席勒以同感作为基础,通过艺术审美交往中介论、艺术审美教育中介论,将作为反思判断力的康德鉴赏判断力概念上溯到作为同感判断力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判断力概念,最终借由审美交往判断力,来弥合现代性分裂、发挥一体化的整合效力。席勒的美育思想的确是以美的艺术作为社会交往的中介,用同感作为基础的审美交往判断力来弥合现代性分裂、发挥一体化的整合力量,以实现人性的完满复归和审美王国的同感政治理想。
    • 陈巍
    • 摘要: 他心直接感知议题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推理主义与感知主义之争。并现论旨在回答“直接性”的概念内涵,并与以胡塞尔、施泰因和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同感现象学思想存在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同感现象学的洞见在于:我们在观察他人时,意识到的不是纯粹的行为,而是他人的经验生活本身。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在具有互补性的结对中实现了意义的类比转移,最终,他心并现在同感活的异己身体的过程中实现了。现象学为他心通达开辟出超越推理主义与感知主义二元对立的进路,也为并现论与当代认知科学的对话留下广阔的空间。
    • 郑辟瑞
    • 摘要: 胡塞尔理论中的同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联系到了对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不同判定。可以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考虑到胡塞尔分析同感的不同语境。胡塞尔至少在自然主义态度、人格主义态度和超越论态度中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同感分析,无论是在自然主义态度还是在人格主义态度之中,同感理论都因遭遇到循环的困境而需要在自身之外寻求奠基。胡塞尔在《笛卡尔式沉思》“第五沉思”中暗示了一种有希望的超越论的直接同感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他者的躯体所扮演的两种角色之上的。
    • 陈巍
    • 摘要: 直接社会感知是一种新近在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内部兴起的理论,旨在挑战笛卡尔主义引发的他心问题.即,他心是一种不可观察的颅内现象.直接社会感知认为,我们感知他人的心理状态与感知世界上物质对象的心理状态具有相同的即时性和直接性.因此,主体对于他心的知识可以是一类知觉知识的形态.这种观念与胡塞尔传统的同感现象学存在着密切关联,并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分析中得到继续深化.上述现象学洞见与当前社会神经科学领域内关于镜像神经元、预测加工等神经机制之间形成了丰富的互惠约束,有助于澄清直接社会感知在应对他心问题上的得与失.
    • 王飞
    • 摘要: 文章解读了位于杭州、由江南布衣和goa大象设计共同出资开发的天目里项目.天目里总建筑面积约为23万m2,由17栋错落有致的单体建筑围合一个中央城市广场,涵盖办公、美术馆、艺术中心、秀场、设计酒店、艺术商业、零售、餐饮等多元业态.天目里由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主持设计,goa大象设计执行设计,同时,他们还与全球顶级的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生态学家密切合作.文章分为四个篇章,对天目里的城市与建筑设计过程、跨领域的合作、自然与生态的策略,以及材料与建造的创新进行了深度探讨.
    • 刘影
    • 摘要: 为帮助学生走进父母的世界,理解体谅父母,在教学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中,文章作者巧借时光之轴,打开共情之门:循思维盲点建立同感,用数字力量震撼童心,借时空逆转感知差异,抓重复事件感知艰辛.成功创设的自主道德学习情境,调动起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以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实现了自主参与、自觉体悟、自我教育、自主分享,学生在积极共情中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 章艳
    • 摘要: 历史难教,历史课难上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的同感;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上历史课是许多学校存在的问题。
    • 茹志鹃
    • 摘要: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这是一种捉摸不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