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启动特性

启动特性

启动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86494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二十一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等;启动特性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鲁宁、安延涛、杨可森等。

启动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6494 占比:99.71%

总计:86747篇

启动特性—发文趋势图

启动特性

-研究学者

  • 刘鲁宁
  • 安延涛
  • 杨可森
  • 杨玉娥
  • 赵东
  • 程林
  • 张先锋
  • 王乃华
  • 谢荣建
  • 金苏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纹齐; 李月豪; 姚慧聪; 王银峰; 朱跃钊
    • 摘要: 高温热管作为太阳能高温热管反应器的核心集热/传热元件,如何提高其光热转化效率、降低其局部温度过高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对高温异型热管接收器的光热转换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重点考察不同吸热面结构(平板吸热面、椭球吸热面)的影响,并与其在碟式太阳能模拟器工况下的光热转换特性进行对比验证。光学仿真结果表明:当入射光功率为5.78 kW时,椭球吸热面异型热管接收功率为2.7 kW,为平板吸热面异型热管接收功率的1.3倍。热应力仿真结果表明:椭球吸热面结构与平板吸热面结构相比可降低最大热应力约9.1%。此外,搭建电加热实验平台测试新型高温异型热管的启动及均温特性,当截面热流密度为139.7 kW/m^(2)时,启动时间仅为39 min,轴向温差小于89°C。因此,椭球吸热面结构在降低热应力以及聚光方面有更佳的表现,且可以满足反应器运行需求。
    • 余敬冬; 曾子安; 吕习超; 荣军; 陆小剑; 石万里; 樊友平
    • 摘要: 为了对昆柳龙输电工程中的启动电阻选型和系统启动策略提出建议。首先对柔性换流站的启动回路做了简介,然后对不同拓扑结构下的启动回路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拓扑结构下的启动特性。最后针对昆柳龙输电工程中的柔性换流站,搭建了PSCAD/EMTDC模型对冲击能量进行仿真,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均相符。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对昆柳龙工程中柔性换流站启动电阻冲击吸收能量要求和系统启动建议。
    • 化新超; 李星星; 潘良明
    • 摘要: 针对基于“分离式热管”构成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源功率、安全壳初始压力和冷源环境温度对PCCS瞬态特性和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源功率会直接影响系统工质工作温度,从而对自然循环的流动不稳定性和循环流量造成较大影响。安全壳初始压力通过影响系统上水平管饱和温度,从而对循环系统的流量、流动不稳定性造成影响。冷源环境温度会通过影响冷热源温差,从而对循环系统的流量、流动不稳定性造成影响。基于“分离式热管”技术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可实现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热量的顺利导出。
    • 张鹏军; 王自勇; 卢卫强; 王建波; 秦启巍
    • 摘要: 外能源转管武器的驱动电机是一种具有短时高过载的特种电机,提高其功率密度有利于武器系统的最小化和一体化设计。通过分析不同射频下转管自动机与供输弹阻力矩测试数据,结合自动机短时间歇制工作特点,确定了电机初始设计参数;利用电磁仿真软件Maxwell建立了12槽10极电机模型,通过多参数匹配的方式对磁路结构、定子槽参数、永磁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了转矩波动;分析电机工作点的铁心磁密与定子铁心的饱和磁密,提高电机过载能力和功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设计电机转速为5000 r/min最大输出功率为16.3 kW,峰值功率密度可达5.8 kW/kg,在1000~3000发/min的射频下,自动机的启动速度可以达到200 ms左右,在稳定射频下的转速波动小于10%。
    • 孟明站; 杨帅; 吴大转; 郑枫; 潘燚
    • 摘要: 为了研究水力测功机瞬态启动过程的加载特性,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通过建立水力测功机的三维全流域模型,使用网格滑移技术对水力测功机启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加载时间和加载方式下水力测功机的瞬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力测功机瞬态启动过程流场相比于稳态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启动加速度越大,加载时间越短,流场的滞后效应越明显,同转速下的吸收扭矩越小。
    • 刘思远; 谢永奇
    • 摘要: 双储液器环路热管(Dual Compensation Chamber Loop Heat Pipe,简称DCCLHP)是一种高效的相变换热设备。通过实验,研究了重力场与加速度场中双储液器环路热管运行性能。结果表明,重力场中环路热管在不同加热功率下均可成功启动,但在较小加热功率时很难达到稳定。在实验布置方式下,3g加速度可以促进环路热管运行至稳态,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工作温度呈现“V”型走势。
    • 张先锋; 王恒远; 王虎军; 谢标
    • 摘要: 为了解决某八通道收发模块的冷却问题,文中设计了一套基于高效热虹吸回路的两相冷却系统样机,分别对冷却系统的启动特性以及工作倾角、冷凝能力对系统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冷却系统的启动性能和工作性能良好,可在-30°~75°倾角范围内保证收发模块正常工作;冷凝风速增大将有效提升系统的冷却性能,冷凝风机功耗也随之增大;在倾角为20°、冷凝风速约为6:5 m/s时,冷却系统综合性能最优,具备对热耗475 W、局部热流密度60 W/cm^2的收发模块进行冷却的能力。
    • 张先锋; 王恒远; 王虎军; 谢标
    • 摘要: 为了解决某八通道收发模块的冷却问题,文中设计了一套基于高效热虹吸回路的两相冷却系统样机,分别对冷却系统的启动特性以及工作倾角、冷凝能力对系统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冷却系统的启动性能和工作性能良好,可在?30?~75?倾角范围内保证收发模块正常工作;冷凝风速增大将有效提升系统的冷却性能,冷凝风机功耗也随之增大;在倾角为20?、冷凝风速约为6.5 m/s时,冷却系统综合性能最优,具备对热耗475 W、局部热流密度60 W/cm2的收发模块进行冷却的能力.
    • 王迅; 胡启帆
    • 摘要: 针对目前电子设备日益轻薄化的特点,以结构厚度更小的铜-水链式平板型环路热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热负荷、不同充液率、不同倾角对其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蒸发器与储液器内的气液两相传热传质三维非稳态模型,对其启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毛细芯内部相变过程以及蒸发器内具有代表性的点的状态进行了监测并分析.结果表明:环路热管启动过程中,蒸发器内部相变产生的气体有两次汇聚过程,一次发生在启动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以蒸汽槽道为中心的蒸发器前段下部,汇聚时间较短;二次汇聚发生在启动完成、热管稳定运行阶段,主要集中在蒸发器前段,所占体积较大且形状较为规则.热管启动过程中存在两次温升,分别以金属导热和沸腾传热为主要原因导致,后者导致的温升速率明显大于前者.随热负荷增大,启动时间缩短,启动温升增加,回流液体对蒸发器稳定运行温度影响减弱,蒸发器出口气含率提升16%.大充液率条件下,环路热管启动过程缩短37.2%,且稳定运行时出口蒸汽温度降低,蒸发器内部工质气液分布更为均匀,启动更为安全.倾角存在时,蒸发器各点稳定运行温度存在2K左右温降,因此倾角存在可实现启动小幅优化.
    • 白悦荻; 佟国强; 曲春明; 李岩; 赵斌
    • 摘要: 为研究翼型对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了厚度相似的正装非对称翼型S809与通用对称翼型NACA0018进行两叶片垂直轴风力机的对比研究.首先,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得到采用2种翼型风力机的周期静态力矩曲线,取得二者力矩差异较大的特定方位角,并且进一步获得特定方位角下的涡量图和矢量图.然后通过可视化试验得到叶片周围流场矢量图,并将其用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继而结合涡量图和矢量图,对2种风力机叶片周围的旋涡和流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种翼型的力矩曲线随方位角变化规律一致,NACA0018翼型的启动性要好于正装S809翼型;叶片尾流的旋涡使流场变得不稳定,造成能量损失;2种翼型叶片尾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旋涡产生,使流场变得不稳定,相比NACA0018翼型,正装S809翼型叶片后部的剪切流动更强,产生的旋涡更近,对叶片启动性的影响也更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