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氮酶活性

固氮酶活性

固氮酶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315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城市园林观赏植物培育及景观设计技术交流论坛、第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固氮酶活性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师尚礼、李杨瑞、刘晓静等。

固氮酶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3153 占比:99.90%

总计:173331篇

固氮酶活性—发文趋势图

固氮酶活性

-研究学者

  • 师尚礼
  • 李杨瑞
  • 刘晓静
  • 姚拓
  • 张淑卿
  • 张福锁
  • 李剑峰
  • 李季伦
  • 霍平慧
  • 丁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佳欢; 希娜; 漫静; 任成; 邓波
    • 摘要: 本研究以‘中苜1号’苜蓿和gfp-Sm1021根瘤菌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接种量和2种接种方式,通过温室试验探究接种量和接种方式对苜蓿根瘤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接种量能增加苜蓿结瘤数、地上生物量和蛋白含量,降低地下生物量。接种量增加到(1.9×10^(5))个·株^(-1)后,种子接种处理中,继续增加接种量不能提高结瘤数;沟施接种处理中,继续增加接种量能增加结瘤数但降低地上生物量。相同接种量下,沟施可提高苜蓿的结瘤数,增加的根瘤主要位于0~4 cm侧根、4~8 cm主根、4~8 cm侧根和8~12 cm侧根。0~4 cm主根、0~4 cm侧根和4~8 cm主根的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部位。综上,接种量较低时,沟施接种优于种子接种,接种量较高时,结合根瘤的分布特征和固氮酶活性,沟施接种处理中结瘤数增加带来的固氮优势下降。
    • 邹狮; 严君; 韩晓增; 邹文秀; 陈旭; 陆欣春
    • 摘要: 【目的】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可提高大豆结瘤固氮能力,还可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研究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结瘤固氮、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大豆品种为‘东生35’,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时期(V2期和R1期)和3个氮肥施用量[N 0、5、100 mg/(kg,土)],表示为N0、N5和N100。在大豆R2期(盛花期)和R5期(鼓粒期)取样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在R8期(成熟期)调查了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地上干物质积累、结瘤和固氮能力均有显著影响。不论是V2期还是R1期施氮,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瘤干重、数量则呈降低的趋势。R1期施氮条件下,N100处理的大豆盛花期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比N0分别下降了42.3%和32.8%,而固氮酶活性则均以N5处理最高;V2期施氮条件下,N5处理的大豆固氮酶活性在R2期和R5期较N0处理分别增加15.3%和27.1%。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N5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N0处理增加了6.3%~9.4%。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施氮量正向调控固氮酶活性,间接影响大豆产量;负向调控根瘤数量,间接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氮时期直接负向调控大豆籽粒产量,正向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结论】合理施氮有利于大豆高产优质,早期(V2期)施用氮肥有利于大豆产量提升,而推迟到始花期(R1期)施用氮肥更有利于大豆固氮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盆栽条件下,施氮量对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施肥时期,施氮量均以控制在N 5 mg/(kg,土)为宜。
    • 羿明璇; 陈震; 管永祥; 吴桂成; 李建龙; 孙政国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田间持水量的25%、50%、75%和100%,分别用W1、W2、W3和W4表示)及4个施磷量水平(0、30、60和90kg/hm2,分别用P0、P1、P2和P3表示),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磷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苗期生长、养分积累、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下的紫云英苗期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其他水分处理.适度增施磷肥显著增加了紫云英苗期生物量,促进了全氮、全磷积累量及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增加,但在高磷条件下会产生负效应,导致紫云英生物量显著下降.土壤水分和施磷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磷肥效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W3P2处理下的紫云英生长较好,表现出最优的生物量、全氮、全磷积累量及根瘤固氮酶活性.综上所述,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施磷量为60kg/hm2,是适宜紫云英苗期生长的最优"磷-水"组合.
    • 魏启舜; 郭东森; 王琳; 管永祥; 俞春涛; 周影
    • 摘要: 为探索不同根瘤菌和减施氮肥对鲜食大豆结瘤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接种根瘤菌常规施肥(CK1)、不接种根瘤菌减氮施肥(CK2)、接种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常规施肥(U1)、接种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减施氮肥(U2)、接种费氏中华根瘤菌CCBAU45436常规施肥(C1)和接种费氏中华根瘤菌CCBAU45436减施氮肥(C2)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和根瘤菌接种水平下鲜食大豆的根瘤数、根瘤质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下,花荚期C1处理的根瘤数大于CK1处理,差异极显著;根瘤质量、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采青期C1处理根瘤数大于CK1处理,差异极显著,C1处理的根瘤鲜质量、根瘤干质量也显著大于CK1,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减氮施肥水平下,花荚期U2处理的根瘤数显著大于CK2处理;U2处理的根瘤鲜质量、根瘤干质量显著大于C2处理,与CK2无显著差异;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采青期C2处理的根瘤数显著大于U2处理,根瘤鲜质量、根瘤干质量和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接种根瘤菌水平下,花荚期和采青期CK1、CK2处理的根瘤数、根瘤鲜质量、根瘤干质量和根瘤的固氮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接种USDA110根瘤菌水平下,花荚期U2处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U1处理,采青期差异不显著;花荚期、采青期的根瘤数、根瘤鲜质量、根瘤干质量在U1处理与U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接种CCBAU45436根瘤菌水平下,花荚期C2处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C 1处理,采青期差异不显著;花荚期、采青期的根瘤数、根瘤鲜质量、根瘤干质量在C 1处理与C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说明,接种根瘤菌影响了鲜食大豆的结瘤情况,但对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影响不大.减施氮肥影响了花荚期鲜食大豆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但对结瘤影响不大.不同施肥水平和根瘤菌接种水平下各处理间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U2、C2处理的鲜食大豆单株鲜籽粒产量比CK1处理分别提高了4.61%、4.24%,在减施氮肥后接种根瘤菌提高了鲜食大豆的产量.
    • 陈永岗; 师尚礼; 康文娟; 孙守江; 吴芳; 刘畅; 李自立; 黄宗昌; 陈建刚
    • 摘要: 以Ensifer meliloti LZgn5(苜蓿内源根瘤菌)和E.meliloti 12531(苜蓿外源根瘤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硼对内源和外源根瘤菌生长、胞外多糖和生长素(IAA)产量、固氮酶活性以及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未加硼的菌液为对照组、gn5f和gn5o(100mg/L硼处理荧光蛋白标记和非标记E.meliloti LZgn5)以及12531f和12531o(1mg/L硼处理荧光蛋白标记和非标记E.meliloti 12531f).结果 表明,100mg/L硼处理gn5f和gn5o以及1mg/L硼处理12531f和12531o,均可促进相应根瘤菌的生长、胞外多糖及IAA产量,同时可以改变菌体形态及表面结构,但对固氮酶活性无影响.为硼促进内源和外源根瘤菌在紫花苜蓿体内运移、定殖机理研究提供间接依据.
    • 柴晓虹; 姚拓; 李录山; 韦雷飞
    • 摘要: 对12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进行促生功能(固氮、溶磷、分泌IAA)稳定性评价,选取促生功能稳定性良好的PGPR菌株,结合菌株形态学特征、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Jm92、W5、PCRP-5、G、pwxp8、Lx191与Jx59共7株菌促生功能稳定性较好,可应用于后续微生物菌剂的开发;7株菌有1株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mdimonas),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4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 朱成; 潘丽珊; 林红莲; 马红亮; 高人
    • 摘要: 以长安山森林公园(福州)中常见的4种生境(相思树树干、木麻黄树干、老旧破土面、露头岩石表面)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对其固氮酶活性、N2O通量及光照的影响进行实验室培养研究,以深入理解苔藓结皮在不同生境氮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长安山4种苔藓结皮均具有固氮酶活性[0.3~1.5 nmol/(g·h)],高于普通对照土壤,正常光照处理下苔藓结皮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黑暗处理;正常光照处理下苔藓结皮的N2O通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变化为-0.085~-0.044 nmol/(g·h),N2O负通量表明苔藓结皮培养体系能够吸收N2O.苔藓结皮的固氮酶活性与生长基质中叶绿素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基质中有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2O通量与生长基质中的有机碳含量、有机氮含量和C/N呈极显著负相关.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林敏课题组在水稻根际联合固氮施氏假单胞菌中发现新型非编码RNA参与协同调控固氮酶活性,为进一步揭示生物固氮网络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应用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