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924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年会等;国际货币制度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曲艺、赵德志、李翀等。

国际货币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3.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924 占比:96.89%

总计:5082篇

国际货币制度—发文趋势图

国际货币制度

-研究学者

  • 曲艺
  • 赵德志
  • 李翀
  • 陈剑平
  • 包锋
  • 叶玉书
  • 吴念鲁
  • 宋英杰
  • 李星
  • 李晓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远本; 陈思萌
    • 摘要: 全球经贸规则助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协调和保障了商品的跨境流动。但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和国际利益等多层面的影响,全球经贸秩序不断失衡。本文围绕全球贸易规则和国际货币制度两方面展开研究,发现现行贸易规则滞后于价值链贸易发展,且美元本位制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治理,无论是区域协定签订数量还是在国际货币组织中的话语权均有显著提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异。事实上,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全球经贸治理能力不足、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实力和治理能力增强共同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塑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应抓住转型机遇期,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各项公共事务,从四个方面实现全球经贸治理话语权的提升:第一,坚持高水平开放,推进全球投资有益环境;第二,坚持可持续增长,推动全球贸易包容协调;第三,坚持提供公共产品,提升全球领域认同感;第四,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数字经济规制能力。
    • 陈雄
    • 摘要: 国际货币制度应当是大多数国家民主协商基础之上的合意,具有广泛代表性,其根本宗旨是为世界经济服务的.比较分析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成因,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政治化的国际货币制度只能是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强国之间暂时妥协的结果,缺乏公共属性,是无法实现国际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制度的阶段性更迭是必然的.去西方中心化是解决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保持制度的政治中立性,明确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谋求共同发展的国家主权货币主导型模式将成为多数国家合理的战略选择.
    • 黄琪轩
    • 摘要: 在20世纪,相继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自由主义秩序。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英国确立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在世界范围内推进自由贸易,并通过确立金本位国际货币制度,推动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将“嵌入式自由主义”扩展为国际秩序。该秩序的国内特征是强调社会保护。秩序的设计者达成了共识:不能任凭经济波动影响国内稳定。因此,国家需要积极干预经济,通过提供福利、保障就业,以促进繁荣、确保稳定。
    • 张发林1; 张巍2
    •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迁创造了强大的外部动力,并使之成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核心议程之一.随着危机影响的逐渐消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陷入了“均衡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迁在达到或持续趋近于最优状态之前,便停滞于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危机所创造的变迁动力逐渐减弱,主要国家行为体继续维持、接受或无力独自改变既有国际货币体系.在此均衡困境下,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已久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相关问题、汇率制度多样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和汇率失调、国际收支调节不力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国际货币组织低效等.从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与金融安全的角度而言,后危机时期的改革并未带来一个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
    • 张发林; 张巍
    •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迁创造了强大的外部动力,并使之成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核心议程之一.随着危机影响的逐渐消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陷入了“均衡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迁在达到或持续趋近于最优状态之前,便停滞于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危机所创造的变迁动力逐渐减弱,主要国家行为体继续维持、接受或无力独自改变既有国际货币体系.在此均衡困境下,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已久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相关问题、汇率制度多样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和汇率失调、国际收支调节不力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国际货币组织低效等.从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与金融安全的角度而言,后危机时期的改革并未带来一个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
    • 许勇; 张焕明
    • 摘要: 人民币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后,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第五大国际货币.人民币通过本币结算、本币清算、货币交易和货币清算四部曲奠定了如今的国际地位.人民币的进一步崛起还要从增加货币合作伙伴和构建良好的国际货币制度出发,重视政治领导能力的运用,增加人民币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强制力来使得人民币快速崛起所需要的国际政治基础变得根深蒂固.
    • 辛宇
    • 摘要: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最初的金本位制度、一战后二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度、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在的牙买加体系.当下"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建立又将推动国际货币制度新的变革,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会不断加强.
    • 杨军
    • 摘要: 预计美联储即使升息,升息幅度不会太大,间隔时间也会较长。美元快速升值的时期已经结束,未来更多表现为缓慢升值,直到美欧货币政策趋同。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元走势疲弱,美元名义指数从1973年3月的100点基点,曾经贬值到2008年的近70点;美元也有持续5年走强的两次升值周期:一次是从1980年的84点升至1985年的近165点;另一次是从1995年的79点升至2001年的121点。从2014年7月以来,美元开始升值,从80点升至今年3月份的100点左右,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5%。如果把
  • 10. 超主权国际货币构建方案研究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李翀
    • 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以主权货币为本位的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在缺陷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要对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进行改革,方向的选择无疑是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本文提出了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以及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新方案:新的超主权国际货币可以称为“世元”,它以五种货币资产为保证并且以五种成分货币定值. “世元”通过世界中央银行设立的基本账户和储备账户投放和回收,各国机构、厂商和居民通过世界中央银行和各国中央银行进行“世元”的结算,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以“世元”为核心的浮动汇率制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