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76230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环境经济、中国环境管理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第十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高级研讨会等;土壤环境质量的相关文献由126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腾兵、刘元生、刘方等。

土壤环境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6230 占比:99.81%

总计:276766篇

土壤环境质量—发文趋势图

土壤环境质量

-研究学者

  • 何腾兵
  • 刘元生
  • 刘方
  • 林玉锁
  • 罗海波
  • 舒英格
  • 郜允兵
  • 陈怀满
  • 吴克宁
  • 周东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兴敏; 汪欣; 贾正勋; 宋洲
    • 摘要: 武汉市硚口区某小区在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上建设而来,所在场地经二次开发利用后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还不清楚。为此在小区场地布设8个采样点,采集24份土壤样品,在分析镍、铜、镉、铅、砷、汞6种重金属元素和苯并[a]芘、石油烃、六六六、滴滴涕等4种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上述10种污染物的含量分别为33.44×10^(-6)~48.76×10^(-6)、26.41×10^(-6)~39.44×10^(-6)、0.224×10^(-6)~0.369×10^(-6)、19.73×10^(-6)~47.08×10^(-6)、5.36×10^(-6)~11.46×10^(-6)、0.030×10^(-6)~0.098×10^(-6)、3.82×10^(-9)~27.70×10^(-9)、5.3×10^(-6)~129.0×10^(-6)、0.20×10^(-9)~30.80×10^(-9)、1.4×10^(-9)~109.0×10^(-9);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223~0.325、0.013~0.020、0.011~0.018、0.049~0.118、0.268~0.573、0.004~0.012、0.007~0.050、1×10^(-5)~16×10^(-5)、0~0.030、0~0.017;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为0.333~0.369。研究区当前的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水平。
    • 冀应斌
    • 摘要: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野外测量及样品采集,基于地球化学指标的区域分布和含量特征,根据采样介质、分析指标等特点,对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主要从有害元素分布、分级即土壤污染现状评价和土壤营养有益元素分布、分级即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两个方面来进行。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及区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技术支撑。
    • 张维维; 韩继刚; 张琪; 赵莺莺; 何山文; 张浪
    • 摘要: 城市化快速推进给园林绿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土壤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今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而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土壤生物学指标比较缺乏。从土壤质量的概念着手,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监测应包括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健康质量三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评价指标,共计24项,以期为客观、准确评价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为绿地土壤养护、管理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监测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方法指导。
    • 何小婉; 王亚楠
    • 摘要: 为了解砀山县大气环境中元素的沉降通量特征,以及对砀山县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该地区采集20个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计算As、Cd、Cr、Hg、Pb、Cu、Ni、Zn元素的年沉降通量。结果显示:除As和Cr的含量低于砀山县土壤背景值,Cd、Cu、Hg、Ni、Pb和Zn的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本县表层土壤元素含量。年沉降通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n>Pb>Cr>Cu>Ni>As>Cd>Hg,且均远低于全国几何平均值。大气干湿沉降物元素和年沉降通量空间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Q05、Q09、Q10、Q15这四个样点位置。砀山县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Cd、Hg元素地球化学等级均评价为一等,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为一等,说明砀山县大气环境整体质量较好,在短期内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 程睿
    • 摘要: 以永平铜矿南部排土场1#、2#坝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1项表征土壤化学性质、产酸潜力、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重要性比较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排土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Ⅴ级,整体处于“很差”状态,综合措施修复改良后土壤质量达到Ⅰ级,生态修复一年后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下降到Ⅱ级,但仍处于“较好”状态,期间植被持续恢复良好。综合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科学有效,能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确保矿区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污染土壤综合措施修复改良后的质量等级应达到Ⅱ级(较好)及以上等级才能进行植被恢复。
    • 周燕萍; 郑尔雅; 盛晓倩; 郑钊
    • 摘要: 浇溉果园是消纳沼液一种途径,有助于防止农村水污染问题。本文通过猪沼液浇溉杨梅树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猪沼液浇溉对杨梅品质、化肥减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浇溉对杨梅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指标等指标分别提高4.76%、0.63%;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有效态铜、有效态锌等指标升高2.60%、20.52%、62.96%、113.48%、205.23%;减少化肥施用量33.33%。施用沼液后,微量元素重金属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但长期施用,镉、锌、铬、总汞、铜、总砷等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存在累积现象。
    • 摘要: 上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7μg/m3,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35天,优良率为91.8%,较2016年上升12.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空气总体呈现改善的态势,多数指标为近8年来同期最低。全市主要河湖断面水质较2020年有进一步改善,持续巩固消除劣Ⅴ类成效;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海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 张维理; Kolbe H; 张认连; 张定祥; 白占国; 张晶; 师华定
    • 摘要: 自19世纪末100多年以来各国实施的土壤调查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土壤分类调查、农田土壤基础地力调查与评价、科学施肥与耕地保育所需农田化学性状采样调查和以土壤环境质量为主题的调查。土壤分类调查是近代各国最早开展,也是在全球最广泛实施的土壤调查,主要目的是弄清成土过程导致的土壤资源类别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由于自然条件下成土过程可达数万年,分类调查的主要产出--土壤图和各类土壤典型剖面理化性状表,具有很长的时效性,广泛用于各研究领域。各发达国家在20世纪完成全国性分类调查之后,未再进行新的、全国性的土壤分类调查。中国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通过较高密度地面采样完成的大比例尺土壤图和与之匹配的10余万个典型剖面数据表,精度和指标丰富度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分类调查成果,可供科学界和各行业长久使用。在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的中欧国家,为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农民对更方便、好懂的农田土壤质量指标的需求,20世纪中叶以来,通过高密度地面采样,进行了农田土壤基础地力调查与评价,为每个田块建立了具有官方认证性质的农田土壤百分价指标和基础地力底档。这一调查结果广泛用于土地与农田管理、税收、农业补贴、农田租赁、交易、借贷、保险等行业,成为各行业不可缺少的农田土壤质量百年基础数据。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中欧国家更少,但至今农地管理中土壤质量信息短缺,难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合并管理,需要探索与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田基础地力调查、评价方法与运行机制,为每个田块建立精准、可靠、科学、可长期使用的基础地力底档。对施肥推荐及耕地保育所需农田化学性状采样调查的总结显示,发达国家已将该类调查纳入科学施肥和耕地保育技术支撑体系。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构建并保障技术支撑体系运行,比开展全国性农田土壤养分普查更为重要。多年来,中国土壤肥料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农民田间应用的全链条中,应用技术与农技推广两个环节比较薄弱。中国至今尚未发布适合各地农民田间应用的分区、分类、量化科学施肥与耕地保育技术指标,也缺少能对农民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智能化手段。在占中国作物总播种面积23.6%的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农田上,农民过量施肥情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农民经济效益,并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弥补技术支撑体系中的短板成为合理施肥和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20世纪末以来,为了解土壤和环境污染与变化,科学制定控制对策和检验控制效率,各国陆续启动了环境主题的土壤调查。随着3S和大数据技术发展,新的土壤调查普遍采用数字土壤制图方法替代传统人工制图。而准确界定调查目标,全面了解与调查目标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可用的相关基础图件和辅助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地面采样原则、采样密度、采样土层深度、需要采集的其他辅助信息,是未来科学实施各类土壤调查的关键,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 王鹏; 宋炜; 周瑞静; 缪泽
    • 摘要: 以开源WebGIS技术为基础,将WebGIS和评价模型有效结合,设计并建立了土壤监测评价系统并成功应用。该系统具备GIS常用的图形操作功能,还能进行数据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及可视化结果发布。不仅能对各点位各监测指标进行单项查询和评价,还可以结合时间尺度、监测范围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标分级的质量状况评价、变量序列的统计分析和时空变化上的对比分析,实现了单点单指标监测点基本信息及监测数据检索、单点多指标的监测数据检索及对比分析、多点单指标的监测数据检索与对比分析、多点区域平均对比及统计分析、单因子污染评价和内梅罗指数综合评价以及等值面统计等具体功能,并利用WebGIS技术的优势,将各种数据信息及综合分析结果可视化,便于土壤环境的信息化管理及决策支持。
    • 程宁宁
    • 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污染也愈发严重。农村土地遭受污染,不仅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土壤环境质量事关“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