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滴灌

地下滴灌

地下滴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58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60352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2011年中国崇左蔗糖业发展大会、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地下滴灌的相关文献由106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华、王建东、仵峰等。

地下滴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0352 占比:99.35%

总计:60747篇

地下滴灌—发文趋势图

地下滴灌

-研究学者

  • 王振华
  • 王建东
  • 仵峰
  • 龚时宏
  • 王荣莲
  • 于颖多
  • 李光永
  • 冯俊杰
  • 战国隆
  • 李久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娟; 王二英
    • 摘要: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为探索华北平原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开展了不同埋深冬小麦地下滴灌制度及需水量研究,通过对作物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率及土壤含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地埋滴灌对比现在实施的管灌方式节水效果显著。
    • 庞婕; 韩其晟; 周爽; 李欢欢; 宋嘉雯; 刘浩
    • 摘要: 【目的】探寻温室番茄适宜水气组合及加气阈值,为温室番茄的高产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微纳米气泡水结合地下滴灌系统,设置了3个灌溉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井水对照3~5 mg/L(O1)、15 mg/L(O2)和25 mg/L(O3),每个溶解氧质量浓度下均设置3种不同灌溉控制水平,土壤含水率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50%~70%(W1)、65%~85%(W2)和80%~100%(W3),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气组合对温室番茄的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株高和茎粗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显著提升。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影响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蒸腾速率(Tr),水气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Tr。充分供水条件下,O2W3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最大。根干物质量随土壤含水率(p<0.01)和灌溉水溶解氧质量浓度(p<0.01)的增加而增加。植株根冠比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显著降低,产量随灌溉水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大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O2W3处理的单株产量最大(1.77 kg/株);水气交互作用对WUE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充分供水条件下(W3),与O1处理相比,O2处理和O3处理的WUE分别增加了26.8%和21.4%,且差异显著。【结论】加气灌溉对番茄生长有一定积极影响,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O2W3处理即加气量为15 mg/L,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时,可达到促进番茄生长和高产高效的协调统一。
    • 杨明达; 张素瑜; 杨慎骄; 关小康; 陈金平; 李顺江; 王同朝; 邹国元
    • 摘要: 为优化地下滴灌系统,探索适宜的系统设计参数,探究了砂壤土不同滴灌带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试验验证HYDRUS-2D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的可靠性,其次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滴灌带埋深下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优选的系统设计参数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砂壤土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整个灌溉过程中湿润峰水平运移速度和垂直下移速度相似,但在灌溉4 h后,湿润峰垂直下移速度高于水平运移速度;在灌溉6 h后,土壤水分运移到土壤表面。通过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的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评价。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8~0.99、0.90~0.93、0.029~0.032 cm3/cm3,湿润峰运移距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6~0.99、0.91~0.96、0.690~2.170 cm,实测值和模拟值的一致性较好。HYDRUS-2D模拟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区域为距地表0~60 cm土层,但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20~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滴灌带埋深为30 cm时,在土壤水分平衡后(灌溉结束后3 d),较湿润[含水量>75%FC(田间持水量)]土体距地表5~55 cm;滴灌带埋深为40 cm时,土壤水分能够向上运移到距地表10 cm处,下渗到距地表90 cm处,侧渗到距滴灌带30 cm处,较湿润(含水量>75%FC)土体距地表30~75 cm。田间试验表明,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滴灌带埋深30 cm、铺设间距60 cm)能够增加中下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使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8.6%。综上,砂壤土夏玉米地下滴灌较适宜的滴灌带埋深和铺设间距分别为30、60 cm。
    • 田小红; 高本虎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地下滴灌抗堵塞试验简况,提出了滴头抗负压堵塞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经测试验证,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快速评价滴头抗负压堵塞的能力,以及筛选适宜于地下滴灌用灌水器等,并已被现行国家标准所采纳,供有关生产、应用、检验和评价等单位使用。
    • 孙昊; 莫彦; 李光永; 张彦群; 龚时宏
    • 摘要: 地下滴灌加气技术是通过对地下滴灌管网加气来改善根区土壤通气条件,避免低氧胁迫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促进作物增产提质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明确不同条件下地下滴灌加气技术的实施效果,确定适宜的加气灌溉模式与配套设备是推动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通过总结近年来地下滴灌加气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与成果,全面总结了作物生长适宜的根区土壤氧气条件以及地下滴灌加气技术对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改善效果,并重点探讨了加气模式与加气设备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地下滴灌加气技术在作物产量与品质提升方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作物需按时、按需加气,其次需要从“气源-灌溉系统-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全过程提升加气综合利用效率并研发实用、高效的地下滴灌专用加气设备。
    • 王星; 黄薇; 余淑艳; 李小云; 高雪芹; 伏兵哲
    • 摘要: 为了研究宁夏地区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最适合的灌水及施肥量,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4个灌水梯度(900、1350、1800和2250 m^(3)·hm^(-2)),副区为5个肥料梯度(N-P2O5-K2O:0-0-0、9-45-60、18-90-120、27-135-180和36-180-240 kg·hm^(-2)),分别对不同处理的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种子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和施肥可以提高苜蓿种子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苜蓿种子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水对苜蓿的小花数、花序数、结荚数、种子数、结荚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经通径分析得出,花序数、生殖枝数、千粒重和结荚率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施肥量为27-135-180 kg·hm^(-2)时,苜蓿种子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通过回归寻优模型,得出在宁夏引黄灌区苜蓿种子生产中滴灌的最佳灌水量为2250 m^(3)·hm^(-2),在当地的土壤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4.44 kg·hm^(-2),磷肥172.68 kg·hm^(-2),钾肥230.28 kg·hm^(-2)。
    • 朱珠; 王世昌; 文豪; 李男; 张旭贤
    • 摘要: 地下滴灌是干旱区最为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有节水抑盐的优点.为探明浅埋式地下滴灌不同埋深对土壤湿润体内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采用滴头埋深T1(0 cm)、T2(10 cm)与T3(15 cm)三个处理,单因素比较分析在不同滴头埋深条件下,土壤湿润体内部质量含水量及电导率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浅埋式地下滴灌在湿润体内水盐分布特征与湿润峰形状相关,以滴头处为中心,土壤水分随湿润峰运移位置增加而减小,土壤盐分随湿润峰运移位置增加而增加.T3处理较T1与T2处理,湿润体内土壤水分平均增加4.46%和-0.64%;湿润体内脱盐区土壤脱盐率平均增加18.29%和9.45%.滴头埋深15 cm,可增大湿润体、增加湿润体内盐分淡化区和脱盐率、减少积盐区积盐率.该研究为南疆浅埋式地下滴灌技术制定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 要家威; 齐永青; 李怀辉; 沈彦俊
    • 摘要: 地下滴灌是一种用水效率极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少量多次、节水增产的特点,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其自动化程度高,可降低劳动力和运行管理成本,已成为国内外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研究历程,概述了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今研究的热点.系统对比了多种灌溉方式对作物产量、灌溉量与蒸散量的影响,指出地下滴灌技术具有极高的节水增产减蒸潜力;通过总结室内控制试验与已建立的数学模型,阐明了地下滴灌点源条件下多因素影响的土壤水分及养分运动过程,揭示了其节水增产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指出地下滴灌系统的多种关键技术参数,讨论了地下滴灌灌水设备、灌水均匀度、灌溉定额、灌水频率、滴灌带埋深与间距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现阶段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难点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地下滴灌技术在水资源节约方面中的潜力及产生机理,为推动地下滴灌技术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要家威; 齐永青; 李怀辉; 沈彦俊
    • 摘要: 地下滴灌是一种用水效率极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少量多次、节水增产的特点,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其自动化程度高,可降低劳动力和运行管理成本,已成为国内外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研究历程,概述了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今研究的热点。系统对比了多种灌溉方式对作物产量、灌溉量与蒸散量的影响,指出地下滴灌技术具有极高的节水增产减蒸潜力;通过总结室内控制试验与已建立的数学模型,阐明了地下滴灌点源条件下多因素影响的土壤水分及养分运动过程,揭示了其节水增产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指出地下滴灌系统的多种关键技术参数,讨论了地下滴灌灌水设备、灌水均匀度、灌溉定额、灌水频率、滴灌带埋深与间距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现阶段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难点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地下滴灌技术在水资源节约方面中的潜力及产生机理,为推动地下滴灌技术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京伟; 李元; 牛文全
    • 摘要: 为探明地下滴灌对番茄根际微区氮循环微生物及土壤N2 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原位采集法,研究了不同滴灌管埋深(0、10、20、30 cm,依次记为CK、S10、S20、S30处理)对番茄根区土壤水分、养分、根系形态、微生物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S10处理可提高10~20 cm土壤含水率,其土壤NO3--N含量、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根系分叉数、开花坐果期反硝化菌数量、果实成熟期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为CK处理的2.02、1.49、1.85、3.81、2.11和3.75倍(P<0.05),且0~20 cm土壤孔隙度较CK处理增加了10.72%(P<0.05),N2 O排放量为CK处理的1.99倍(P<0.05).S20处理显著提高了20~30 cm土壤含水率,其土壤NO3--N含量、DOC含量、根系分叉数、开花坐果期反硝化菌数量、果实成熟期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为CK处理的2.66、1.38、2.77、6.0、5.56和12.50倍(P<0.05),且0~20 cm土壤孔隙度较CK处理增加了22.32%(P<0.05),N2 O排放量为CK处理的2.24倍.S30处理形成0~20 cm土壤"干层"和20~40 cm土壤"湿层",土壤NO3--N含量、根系分叉数、开花坐果期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CK处理的1.66、2.22、2.00和1.80倍(P<0.05),但DOC含量、0~20 cm土壤孔隙度、反硝化细菌数量等显著低于S20处理(P<0.05),N2 O排放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N2 O排放主要为反硝化作用,不同滴灌管埋深形成的土壤水分分布会影响根系分叉数和0~20 cm土壤孔隙度,调节NO3--N和DOC含量、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物量,影响"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和N2 O排放量.S10、S20处理下根区环境利于增强"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促进反硝化作用和N2 O排放,S30处理相对会减弱"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抑制N2 O排放.研究显示,地下滴灌管埋深(土壤供水位置)通过调节根际微区土壤环境,改变氮循环微生物组成,进而影响"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效应和土壤N2 O排放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