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埋管

地埋管

地埋管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114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89篇、专利文献40772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发电技术、制冷与空调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6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2015年湖北省暖通空调制冷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暖通年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地埋管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居山、赖贞澄等。

地埋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89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40772 占比:99.10%

总计:41141篇

地埋管—发文趋势图

地埋管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居山
  • 赖贞澄
  • 王辉
  • 王伟
  • 张涛
  • 李伟
  • 王磊
  • 刘刚
  • 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涓
    • 摘要: 地埋管地源热泵是一种高效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为建筑供热制冷的系统,其低能耗、易维护的特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伴随诸多问题。该系统主要依靠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岩土体进行热量交换,施工过程中管体常常需要穿过坚硬岩体,难免遇到各类岩溶构造,给钻孔施工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结合某项目施工现场物探数据,讨论分析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相应问题时的解决措施,有利于解决后期遭遇的类似问题。
    • 张雅雅; 龙天河; 叶恺; 郑迪萌; 张纾瑀; 李永财
    • 摘要: 文章利用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的全尺寸实验台,研究了太阳能烟囱-地埋管耦合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通风性能以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实验于8月份进行,结果表明:夏季,在太阳能烟囱和建筑本体蓄热的共同作用下,太阳能烟囱和地埋管耦合系统可以实现24 h的连续通风,通风量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252m^(3)/h,夜间依然能维持在50 m^(3)/h以上;地埋管对室外空气的降温效果明显,在7:00-19:00室外空气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内平均温降为9.2°C,最大温降可达12.5°C。而在其余时段室外空气温度较低,降温效果虽不明显,但平均温降也在0.5°C以上。测试房间室内空气温度与墙壁内表面温度显著降低,波动减小,室内空气温度基本维持在28~30°C,波动不超过2°C。与对比房间的内表面温度相比,测试房间对应内表面温度降低了2~3°C。因此该耦合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调能耗。
    • 刘晓燕; 张环宇; 贾永英; 姜卉; 杨洋; 崔光甫; 方志文
    • 摘要: 随着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用热量需求的增大,人们开始探索更加有效的提取地热的方法。虽然浅层地源热泵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环保、能效高且节省空间,但为了使得地源侧达到全年的热量平衡,需要冬取夏灌,管群较为庞大,尤其是冬季用热负荷较大的寒冷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中深层地源热泵深度较深,单井换热效率高,能有效解决上述冷热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中深层地源热泵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对近年来中深层套管换热器中有关循环工质、钻孔构造尺寸和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现阶段中深层套管换热器换热因素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未来中深层套管换热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王涓
    • 摘要: 随着空调机技术的进步,地源热泵的应用日益增多,而地埋管的换热量是地源热泵性能优劣的关键。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地埋管换热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找出了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给出了合理的设计取值范围,以供地埋管设计施工参考。
    • 鲍玲玲; 崔军艳; 李永; 安宏宾
    • 摘要: 对于热负荷占优的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使得土壤温度逐年降低,非采暖季利用空气源热泵为地埋管换热系统进行蓄热可有效地解决土壤热平衡问题。以实际工程为支撑,对空气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进行蓄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制热量可达到空气源热泵额定制热量的2.17倍,系统平均能效比为7.2,地埋管循环介质平均温差为4.5°C,系统运行稳定。基于TRNSYS软件对蓄热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实验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结果表明:经蓄热后土壤温度从初始的15.8°C上升至16.4°C。蓄热期间,采用多目标优化法得到空气源热泵蓄热系统全天运行时最优工况:循环水泵总流量为100 m 3/h、空气源热泵总额定制热量为723.7 kW,在此工况下土壤目标温升为3.0°C时,系统能耗为474820.0 kW·h,增加的蓄热运行费用为3.96元/m 2。与传统热源燃煤、燃气、热电联产蓄热方式相比,空气源热泵蓄热系统的能源与环境效益显著。
    • 刘文涛; 陈国辉; 钱康; 刘泊雷
    • 摘要: 为了给研究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提供地质基础支撑,在研究浅层地温能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卵石层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水质、导热系数、比热容、初始地温等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综合指数法和GIS空间分析,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较适宜、适宜性差三个区;适宜区面积为416.55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68.47%;较适宜区面积为188.51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0.98%;适宜性差区面积为3.29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0.55%。
    • 张蒙生; 王力; 李鹏斐; 张建勋
    • 摘要: 针对地源热泵换热器设计中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竖井钻孔预埋深度大,工程建造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地源热泵的普及,通过设计一种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增大每一预埋竖井内埋管直径和根数,有效利用埋管井空间容量,该型式设计在保证供暖热容量的条件下,满足供暖温度要求。
    • 赵洋; 岳涵; 张泳; 张衡; 陈海平; 高丹
    • 摘要: 针对双碳目标下未来供暖系统低碳化转型趋势,设计了一套耦合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技术、生物质锅炉和地源热泵的低碳供热系统。使用TRNSYS软件搭建供热系统模型,以天津市某宿舍为研究对象,按照天津市典型年气象参数,采用NSGA-II算法对系统配置与运行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蓄热水箱容积为9.9 m~3,地埋管孔数为8,蓄热水箱出口水直接供热温度为44.1°C,仅靠生物质锅炉补热的蓄热水箱出口水温为15.3°C条件下系统运行效果最优;优化后供热系统的聚光光伏光热系统太阳能转化总效率基本在70%以上,结合地埋管可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转化和有效消纳;热泵系统性能系数高,可有效利用低温热源进一步实现高效供热。
    • 孟昱; 周浩泽; 董学香; 马小雅; 南成斌; 蒋爽
    • 摘要: 我国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增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但目前太阳能利用受天气、季节性气候影响而无法稳定提供能量,并且PVT系统的发电和产热效率相互制约.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PVT系统,包含PVT板、热泵机组、地埋管、辅助热源或辅助冷却塔、多功能逆变器、电化学储能装置、热水储水箱、电控柜等,可实现太阳能资源全年的最大化应用,满足建筑空调、热水、采暖和供电需求.
    • 齐月松; 岳玉亮; 钱堃; 熊泽宇; 钱志博
    • 摘要: 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地源热泵系统单纯供暖的工程项目进行冬季实际运行工况的测试,并对现场测试情况进行总结,以及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地埋管实际运行参数,判断了该地源热泵项目在设计、实施、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源热泵单纯供暖系统在设计、实施及运行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对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与精细化运行有一定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