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1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28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开发研究、天津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年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传承与创新”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第九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地域分工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再兴、吴昊、吴殿廷等。

地域分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13.3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128 占比:86.44%

总计:1305篇

地域分工—发文趋势图

地域分工

-研究学者

  • 刘再兴
  • 吴昊
  • 吴殿廷
  • 张明
  • 朱正国
  • 杨永华
  • 杨海水
  • 王国强
  • 石忆邵
  • 肖俊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我国中部地区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截至2019年底,中部地区国土面积约为10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3.7亿人,生产总值约为21.9万亿元。中部地区依靠全国约10.7%的土地,承载全国约26.6%的人口,创造全国约22.1%的生产总值,是我国的人口大区、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摘要: 我国中部地区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截至2019年底,中部地区国土面积约为10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3.7亿人,生产总值约为21.9万亿元。中部地区依靠全国约10.7%的土地,承载全国约26.6%的人口,创造全国约22.1%的生产总值,是我国的人口大区、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蒋海兵
    • 摘要: 为厘清我国大数据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格局,调查了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借鉴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理论,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分析了盐城市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特点与存在短板,针对盐城自身条件与其他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特点,提出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和战略,主要包括:重点建设大数据采集和清洗工厂,储备大数据低端产业项目和人才;发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数据产品展示、推介和销售基地;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行业与大数据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业;发挥大数据行业协会和管委会在国内不同园区和产业合作方面的作用.
    • 苏慧磊
    • 摘要: 中部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作用,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是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重大任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晋城市作为中部区域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借势中部崛起战略安排,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明显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 吴殿廷; 张明; 吴昊
    • 摘要: 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研发和培育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辨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国家战略的融合性和差异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领先性、高风险性和高成长性等特点,需要政府更多地扶持和引导.根据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各地区要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发展差别化的角度选择和培育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地区要跳出工业行业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建设;待开发地区可以把先进制造业等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地方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既要服从国家战略安排,更要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特色,更多地从产业链分工的角度推进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 陈曦
    • 摘要: 基于2003 ~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 ~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等级规模结构,而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域分工相对分散,地方化程度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别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差异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会将市场范围扩散到邻接城市,抑制邻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 朱燕
    • 摘要: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及哲学理论体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分工理论作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基础范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研究:有的学者进行纯文本的讨论;有的学者探讨分工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还有的学者研究分工的子课题,如企业内部分工、地域分工、国际分工、产业分工等.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不断发展的国际格局下,中国经济要想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赢得主动权,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理论指导.因此,将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研究进行述评,归纳为五个不同的视角来梳理其研究重点和趋势.
    • 周天奋1; 张文汉2; 张婧2
    • 摘要: 4月8日,春日阳光正好,石棉县回隆乡竹马村的罗明春,坐在家门口晒太阳,一抬头,就看见了不远处郁郁葱葱的马驼柴(地名)。他兴奋地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和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开展护林联防,看这森林长得多巴适。”
    • 柴玲欢; 朱会义
    • 摘要: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型变化过程,意味着稻谷和玉米生产在这一阶段发生了空间重组;依据集中化趋势,稻谷生产向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地集中,小麦生产向河南、山东、安徽等传统小麦产区集中,玉米生产则向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集中,预示未来极有可能在这些地区及其周边形成专业化粮食产区.加强这些地区的农田基本建设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专业化与地域分工.
    • 李梦宇
    • 摘要: 本文基于对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中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个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比较测度,归纳出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三次产业结构总体相似度较高、部分产业地域分工已经显现、部分主导产业重合度较高等特点.同时,借鉴纽约城市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的经验,提出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