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凌河流域

大凌河流域

大凌河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14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地下水、水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辽宁省水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等;大凌河流域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素兰、刘革、吴钢等。

大凌河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2.4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149 占比:97.49%

总计:6307篇

大凌河流域—发文趋势图

大凌河流域

-研究学者

  • 林素兰
  • 刘革
  • 吴钢
  • 李云生
  • 王禹浪
  • 王颖
  • 袁立新
  • 郭清
  • 丁福俊
  • 于家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隋吉庆
    • 摘要: 近年来,大凌河局部河段杂乱不堪、河槽不明显,需要积极开展生态治理。传统的大凌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以单一的防洪治理模式为主,较少考虑生态治理模式。通过分析大凌河流域传统工程治理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河流生态治理理念,提出了人工湿地设计、滨水步游道设计、滨水生态景观设计、岸坡防护设计、岸坡坡比选择、横纵断面设计等生态治理工程关键技术,旨在改善流域水环境,打造河道及滨河生态带,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胡伟
    • 摘要: 文章立足于我国新时代“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重心和新时期历史方位下治水矛盾的战略转变,全面分析了水生态监控工作中高新技术的适应性以及加强河湖水生态监控的必要性,并结合大凌河流域实际情况明确水生态监控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监控目标、监控对象与范围、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等,提出新时代大凌河流域水生态监控的框架体系、工作流程及其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建设水资源管理一张网、一张图和水生态监控工作创新探索可行途径,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以及促进大凌河流域健康发展。
    • 苏建军
    • 摘要: 建平县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位于北纬40°17′16″~42°21′42″,东经119°10′22″~120°02′18″,南北长125 km,东西宽75 km,总面积4892 km^(2),总人口57.8万人。1地下水及地质概况境内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统Q;覆盖,下部是奥陶系燕山期朱罗世花岗岩,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一级阶地含有稳定的冲积、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为20~30 m,岩性为中粗砂及砾石,渗透系数50~150 m/d,一级阶地单井出水量为50~160 t/h;二级阶地含水层厚度为10~20 m,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含砾,透水性不均,地下水埋深3~27 m,降深3~20 m。
    • 王凯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水文过程和水资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必要掌握流域尺度降水变化规律。文章以大凌河流域为例,利用Mann-Kendall法非参数检验11个气象站点1963-2020年间的实测降雨资料,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大凌河流域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强弱时间周期。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mm,降水量从1984年出现突变后明显下降,从西北向东南流域内降水呈梯度上升的变化特征;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东南部总体偏涝;从时间变化上,1986年后总体偏旱。
    • 姜东岩
    • 摘要: 文章初步探索了大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总体框架和机制,其主要涵盖预警标准、预警内容、承载状况评价、信息发布、预警响应等模块,旨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及贯彻落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为大凌河流域后续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等工作提供一定支持。
    • 马原
    • 摘要: 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采用大凌河流域建凌、朝阳、大凌河、义县、哈巴气、复兴堡等水文站实测系列资料,分设站-1991年、1992-2020年、设站-2020年三个时段全系列分析了大凌河流域输沙模数、输沙量、径流量、降水量等水沙特征。结果表明,1992年后大凌河流域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输沙量和径流量明显减少,并且输沙量高于径流量的下降幅度,可见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显著。建议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重点关注现有水文监测体系的充分利用,加强重点支流治理,加快沟底、沟坡、沟头、坡面四道“防线”的构筑。
    • 侯棋桐
    • 摘要: 大凌河在辽西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域内受众基数很大。本文根据大凌河流域各项数据为基础、以地理科学为根本导向,以现今开发保护内容为架构,与应用数据挂钩,分析并提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之措施,进一步开展对大凌河的治理保护分析,并促进学科实用性与区域应用性的交融。
    • 赵小龙
    • 摘要: 本文采用高通测序方法对大凌河流域五刺金鱼藻、格菱、狐尾藻、水蓼及芦苇5种水生植物不同季节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试验分析,分析表明:藻类密度在沉水植物表层要高于浮叶植物表层,微生物群落在浮叶植物根部的结构与其表面存在明显差异。各水生植物的优势生物群落依次为变形菌、梭菌、柔膜菌、鞭脂杆菌、杆菌、疣微菌门,且各微生物群落在季节丰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性。由此可见,水环境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要高于植物类型。研究成果可为大凌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苏志诚; 马苗苗; 邢子康; 吕娟; 张学君; 余钟波; 衣鹏
    • 摘要: 为了揭示人类活动干扰对不同时空尺度水文干旱的影响,本文以辽西北大凌河流域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重建天然状态下的历史水文序列,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径流指数(SSI),对比评估天然状态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水文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扰是流域径流序列在2000年发生显著突变的主要原因.在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月、季尺度,对年尺度、多年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空间分布上,中游水文干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较下游更为显著.干旱季节性变化的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冬、春季出现干旱的频率降低,而秋旱的频率增加;季尺度干旱的历时和烈度的均值和离散程度均呈上升态势.
    • 赵小龙
    • 摘要: 本文采用高通测序方法对大凌河流域五刺金鱼藻、格菱、狐尾藻、水蓼及芦苇5种水生植物不同季节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试验分析,分析表明:藻类密度在沉水植物表层要高于浮叶植物表层,微生物群落在浮叶植物根部的结构与其表面存在明显差异.各水生植物的优势生物群落依次为变形菌、梭菌、柔膜菌、鞭脂杆菌、杆菌、疣微菌门,且各微生物群落在季节丰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性.由此可见,水环境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要高于植物类型.研究成果可为大凌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