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331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婚育与健康、健康生活、生活与健康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会等;子宫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鉴冰、崔晓萍、王信锁等。

子宫发育不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1.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331 占比:98.85%

总计:15510篇

子宫发育不良—发文趋势图

子宫发育不良

-研究学者

  • 杨鉴冰
  • 崔晓萍
  • 王信锁
  • 王宗柱
  • 杨牧祥
  • 钱祖淇
  • 陈梅
  • 靳国春
  • 李金福
  • 蔡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晖; 李杨波; 苗艳艳; 苗明三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用药规律,分析动物模型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运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 12.0统计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特点。结果:建立了138首方剂组成的中药数据库和动物模型数据库。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高频中药(频数≥20)有24味,以补虚药为主。通过对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9个药对和4个聚类方。通过对复方的应用形式整理,发现临床多用汤剂治疗,散见外用。分析模型数据库可知动物模型有4种,选择的动物种类有3种,指标检测可选择行为学指标、生化指标、病理学指标、蛋白分子指标。结论:临床治疗子宫发育不良以补虚药为主,可配伍使用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等,给予患者汤剂治疗。分析得到的9个药对和聚类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模型采用卵巢全切除或卵巢部分切除制备肾虚证模型,采用卵巢部分切除合并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制备肾阳虚证动物模型,但与中西医临床病证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善。
    • 张惠萍; 邱月云; 邱明山
    • 摘要: 子宫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以月经量少、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介绍中医药治疗子宫发育不良验案一则,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症状体征辨证为脾肾亏虚导致子宫失于滋养温煦而发育不良.以温阳养血为治疗原则,方选附子汤合八珍汤加减,使得肾气充盛,气化有源,精血充足,胞络得以滋养温煦,从而促进子宫恢复.
    • 吴可心; 付正英
    • 摘要: 月经迟潮、稀少为子宫发育不良的重要临床表现,西医的人工周期法不能从根本上调理子宫的生长发育,治疗效果不理想,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可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各反馈环节,利用针灸疏通经络的外治功能再合补肾养血汤对机体内部脏腑调理的方式取得满意效果,本文采用针药结合成功治愈1例子宫发育不良导致的月经稀少症。%Delayed menstruation and rare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uterine dysplasia.Western medicine artificial cycle method from root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wth of the uterine conditioning,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ideal.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can adjust the feedback link of the hypothalamic pituitary ovarian axis of uterus.Satisfactory results achieved using acupuncture meridians func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kidney nourishing soup conditioning on the body's internal organs way.This article uses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ne caseof the scarcity of menstruation caused byhypoplasia of uterus.
    • 王承莲
    •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育宫汤,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引起子宫发育不良的不同原因,用自拟育宫汤辨证加味,治疗88例来自门诊的病人.结果显示:服药1~3个疗程,受孕者61例;4~5个疗程,受孕者18例;6个疗程以上,受孕者5例.服药后,未受孕者4例,治愈率达95%以上.结论:大部分子宫发育不良的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需2~3个疗程,并且年龄相对较小的,治愈的机率就会相对较大.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先后天之本,凋理先天之本以化精,培补后天之本以生气血,精充血足,冲任得養,胎孕乃成.临床实践证明:育宫汤是调理先后天之本的良方.
    • 杨冬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发育不良的有关妊娠并发症及难产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收治疗的114例子宫发育不良的妊娠孕妇作为研究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的114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子宫发育不良孕妇的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胎盘植入、先兆流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难产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发育不良的妊娠孕妇应对妊娠并发症及难产的发生给予高度警惕.
    • 刘金华
    • 摘要: 选取66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观察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扩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大小变化、月经量变化、宫体与宫颈之比变化。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较对照组显效,且观察组副作用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联合扩宫术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雪; 刘玉萍; 齐金红; 孙博
    • 摘要: @@ 我院收治一例孕中期自发性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孕妇,刘某,25岁,已婚,因"停经17周+3 d,突发性下腹痛5 h伴头晕、乏力"于2010年12月16日,15:40急诊来我院就医.停经35 d自测尿HCG(+),无明显早孕反应.孕早期无病毒感染,无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孕16周自觉胎动至今.因突发腹痛于4 h前去当地医院就医并行B超检查提示:单活胎,肝区、脾区均可探及无回声区,肝前最大前后径2.7 cm,腹腔可见最大前后径5.3 cm;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0×109/L,血红蛋白80 g/L,建议入上级医院诊治.既往史:婚后4年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怀孕,无外伤史.该患平素月经规则,4/30 d,末次月经:2010年8月16日.查体:T36.5°C,P138次/min,R18次/min,Bp90/60 mm Hg,一般状态差,神志清,急性病容,平车推入,面部、口唇及眼睑苍白,中度贫血貌,腹膨隆,上腹压痛,以左侧为甚,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产科查体:宫高21 cm,腹围92 cm,胎心144次/min,胎方位不清,无宫缩,胎膜未破.我院彩超:子宫增大,宫腔内可探及一胎儿,胎头位于上方,颅骨环完整,双顶径3.8 cm,脊柱连续,骶尾段探查欠清晰,胎心胎动(+),股骨长2.4 cm,胎盘后壁宫底,0级,羊水平段3.0 cm.于子宫右上方可探及一大小为6.2×4.7×3.2 cm的混合性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腹部彩超:盆腹腔积液.急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5.55×109/L,红细胞计数1.93×1012/L,血红蛋白58 g/L.17时再查T36.5°C,P140次/min,R20次/min,Bp80/45 mm Hg,一般状态差,无法平卧.
    • 李彩霞; 李文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扩张对子宫发育不良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31例确诊为子宫发育不良的已婚生育期妇女行人工周期+宫腔扩张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分别用不孕症治疗仪检测宫腔的容积,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P<0.01);治疗前后分别用B超检测子宫的大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P< 0.01).结论 人工周期+宫腔扩张治疗已婚生育年龄的不孕患者确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 李彩霞; 李文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51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人工周期+宫腔扩张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人工周期治疗.结果 B超检查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的变化,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周期+宫腔扩张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