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7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13130篇;相关期刊713种,包括婚育与健康、母婴世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等;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文献由359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其德、张建平、张静等。

习惯性流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7 占比:14.24%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3130 占比:85.51%

总计:15355篇

习惯性流产—发文趋势图

习惯性流产

-研究学者

  • 林其德
  • 张建平
  • 张静
  • 王信锁
  • 胡晓华
  • 李晓倩
  • 杨丽丽
  • 王玉
  • 范丽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燕
    • 摘要: 高危妊娠产妇存在多种高危妊娠因素,如习惯性流产、早产、畸形生育史、孕期胎儿发育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肺结核、重度贫血等,可能导致难产、胎盘滞留、胎儿先天畸形、生长缓慢等的发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采用常规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干预,虽可发挥一定的干预效果,但干预后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等改善效果不佳。
    • 赵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孕康口服液联合烯丙雌醇在习惯性流产(RS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睢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烯丙雌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质量基础上,采用孕康口服液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与保胎成功率;比较治疗前后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等性激素水平;比较CD4^(+)、CD4^(+)/CD8^(+)等T淋巴亚群指标值;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A患者采用孕康口服液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可改善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等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促进T淋巴亚群动态平衡,疗效显著,且二者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少。
    • 韩立平
    • 摘要: 目的采用黄体酮结合孕康口服液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实施后对患者症状积分与用药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高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黄体酮结合孕康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医治中,实行黄体酮结合孕康口服液措施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症状积分,安全性高,适宜在临床应用。
    • 高梅
    • 摘要: 目的分析习惯性流产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结果。方法选取82例习惯性流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2例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进行NLR、LMR和PLR检测。比较两组孕妇NLR、LMR、PLR,不同孕周(9~10、10~11、11~12周)胎儿心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免疫细胞(CD3^(+)和CD3^(+)CD4^(+))。结果观察组孕妇NLR(4.01±1.76)、LMR(6.15±3.73)、PLR(128.64±37.81)均高于对照组的(1.89±1.13)、(4.22±2.73)、(105.64±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9~10、10~11、11~12周胎儿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TNF-α(1.99±0.20)ng/ml和IFN-γ(4.57±1.57)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8±0.17)ng/ml、(3.18±1.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CD3^(+)和CD3^(+)CD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习惯性流产孕妇机体的各项炎症指标均较高,反映出其免疫功能异常,NLR、LMR和PLR高于正常孕妇,而不同孕周胎儿心率较对正常孕期胎儿心率低,两者可作为预测流产的指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王晓晓
    •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免疫疗法、黄体酮注射液、孕康口服液三联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孕康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主动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TGF-β;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EMAb OD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PIB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C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疗法、黄体酮注射液、孕康口服液三联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TGF-β;水平和PIBF水平,降低EMAb OD值和ACA水平,效果优于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孕康口服液治疗。
    • 王瑞粉; 杨娜; 范小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治疗,研究组予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改变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APTT、TT、PT、FIB均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APTT、TT、FI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D3^(+)、CD4^(+)/CD8^(+)、IgA、IgG均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习惯性流产可有效降低流产率,且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及免疫功能。
    • 陈瑶
    • 摘要: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受试者。将以上所有参加试验的患者进行打乱重组,分为试验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对照组30例,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药物干预。比对两组病人的效果、妊娠结局、不良反应以及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的各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治疗,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杨利
    • 摘要: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3次或以上自然流产,又称复发性流产。随着流产次数增多,复发率也会增高。有2次自然流产者,再次妊娠时发生流产的概率约为25%-30%;连续发生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再次妊娠时流产率更是达到30%以上。因此,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时就要引起重视,找明原因,积极治疗干预。
    • 梁东云
    • 摘要: 舒适化针灸(糖针)的实质是患者在舒适的感觉中得到治疗并取得疗效,优点是疗效好、能使患者极易接受并喜欢针灸,并且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提高针灸的普及性且有利于针灸的发展。介绍三叉神经痛、严重幻肢痛伴创伤后遗症(PTSD)、急性荨麻疹、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四则病例,均以糖针为主治疗,效果良好。
    • 康宁; 段晨晨; 张清燕; 岳静宇; 刘银姣; 李强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文献检索获得丹参活性成分。依托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检索习惯性流产的疾病靶点,进而获得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运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相关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Ledock软件对丹参活性成分及其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丹参筛选获得74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774个,疾病相关靶点1 956个,两者交集靶点共303个。PPI分析显示TP53、CDK1、AKT1、STAT3及CDKN1A蛋白在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中起主要作用。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习惯性流产交集基因的细胞组分为质膜、细胞溶质、细胞外间隙、核质等,分子功能涉及酶结合活性、蛋白质结合活性、ATP结合活性等,而生物过程包含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炎症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主要包括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的蛋白多糖通路、Rap1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作用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