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经验

学术经验

学术经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4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474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全国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4年年会、2013中医中药健康行暨第八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峰论坛等;学术经验的相关文献由1439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李杨、建宇等。

学术经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4 占比:33.33%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2.36%

专利文献>

论文:1474 占比:64.31%

总计:2292篇

学术经验—发文趋势图

学术经验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李杨
  • 建宇
  • 姜丽娟
  • 杨建宇
  • 文竹
  • 林燕
  • 张振宇
  • 张良英
  • 李公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东峰; 王志刚; 牛璐璐; 贾军; 刘喜平
    • 摘要: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王志刚主任医师诊治糖尿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王志刚主任医师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糖尿病的病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王志刚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并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236首处方,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出王志刚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及9首候选新处方。结论:王志刚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喜用清热祛湿、化瘀通络之品,组方严谨灵活,符合其对糖尿病中医辨治理论的认识。
    • 杨校; 柯于鹤; 李新成
    • 摘要: 李新成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疾病30余年,特别是在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跟随李主任学习2年有余,现以1例病例形式报道其学术经验
    • 王婷娜; 张喜奎(指导)
    • 摘要: 张喜奎教授认为肾结石为湿热之邪蕴于膀胱及肾,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肾虚无力主水,水行迟缓,熬尿成石所致。而砂石一旦形成,阻碍气血运行,浊尿难尽,一则化瘀生毒,再则邪毒久羁,进一步损耗正气,加重结石发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张师临证以六经辨证为特色,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方法,配合辨病治疗,将本病主要分为太阳膀胱湿热证、太阳膀胱瘀血证、少阴阴虚证、少阴气阴两虚证及少阴肾气虚证等,分别运用三金排石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黄芪二至丸和金匮肾气丸等化裁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重视消溶排石、扶正及缓急止痛,配合滋阴缓急、行气活血、益气养阴、补肾助阳等治法,随症加减,灵活化裁,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对提高疗效及预防本病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 季炳武; 陈仲伟
    • 摘要: 陈鳌石主任认为食管癌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关系最为密切,与“气、虚、痰、毒、瘀”相关,痰气瘀毒凝聚食道为标,正气渐虚为本。陈师讲究四诊合参,特别重视望诊中之舌诊,根据舌质的淡、暗、红,舌苔的白、薄、厚来分期并判断食管癌的病情轻重,常将食管癌分为痰气阻滞、血瘀痰滞、阴虚内热、气虚阳微4种证型,分别运用开郁散、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沙参麦冬汤和十全大补汤加减调治,并配合抗肿瘤中成药如西黄丸、消镇丸和食道平散等协同治疗。食管癌中晚期食管狭窄阻塞导致饮食减少,甚至滴水不进是加快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陈师临床上非常重视食管癌患者进食通畅情况,善于运用山豆根、急性子或刀豆壳等抑瘤散结中药畅通食管,兼予益气养血之品。陈师诊治食管癌“重气血,宜辨证,予加减”,注重调理气血不调,效如桴鼓。
    • 郭明义; 金李; 杨朝阳
    • 摘要: 李灿东教授认为肿瘤患者术后病机与“痰”“气”“瘀”互相交结关系密切,病位多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临证应分清标本虚实,扶正祛邪。临床调理肿瘤术后患者强调提高生存率、生存质量及防止术后复发,注重调节脾胃肝胆气机,忌用攻伐之品,临证常以柴芩温胆汤为基础方,少佐活血化瘀药,随症加减,共奏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功,疗效显著。
    • 孙菊; 袁晓; 姜宁; 黄平; 葛琳仪
    • 摘要: 国医大师葛琳仪辛勤耕耘于杏林六十载,临证倡三位合一,衷正本清源,主用药简练,力求量少轻灵、法捷效速。治肺系病,善用清法,倡衷中参西、分期论治;治脾胃病,立论和法,重视气机斡旋;治老年病,主补虚泻实;治疑难杂病,主正本清源;治未病,重视体质辨识,以"适龄以养""适体以调"为原则。积淀诸多验方医案,文章将葛老临证常用之验方清肺止咳方、降逆平喘方、理气和胃方作一简单介绍。
    • 褚蕴; 赵宏利; 何嘉琳(指导)
    • 摘要: 国医名师何嘉琳主任中医师系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六十载。她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气化;阴血为本,阳气为重;肝肾为要,共为先天;重视奇经,通调冲任;重视后天,固护脾胃;病证结合,中西汇通;传承流派,多有发挥。先后提出了"调冲十法""调补奇经九法""调肝八法""安胎七法""治带四法""育麟五法""解郁三法""治崩三法"等特色治法。文章整理了何老临证经验方何氏定呕饮、育麟方和血竭化癥汤,并分享其独到的临床经验。
    • 刘朝辉; 刘燕鸿; 黄诗悦; 洪敏俐
    • 摘要: 洪教授认为“湿热蕴结,肺鼻咽喉不利”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所致的UACS乃由外邪与内伤所致,与地区气候、饮食、情志、失治误治等因素有关,且体质因素亦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临证要四诊合参,亦重视舌象及咽喉部望诊。治疗上主张从湿热论治,湿热内蕴者常予温胆汤理气健脾祛湿、清热化痰;热重于湿则予黄连温胆汤清痰热兼健脾祛湿;湿重于热则予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热并重则以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并结合上气道生理结构特点,临床强调选方用药宜轻灵不宜厚重。
    • 翁文忠; 林泽琛
    • 摘要: 陈永明主任认为任何可以影响人体肌肤腠理开阖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盗汗,盗汗还与脾、肺、肝、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盗汗分虚证与实证,虚证盗汗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气血阴阳亏虚,卫外失司引起;实证盗汗由素体阳盛,或体内瘀血形成,或气机郁滞化火,逼津外泄等而致。临床治疗盗汗尊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知常达变,分清虚实。
    • 崔华杰
    • 摘要: 中外学术界将“义和团运动”视为研究沃土而在其起源及发展上结出累累硕果,并在跨学科综合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诸方面亦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此研究上始终以“运动”为论域半径,难免限定了知识谱绘的周长和辐射面积,从而给“义和团学”的自我更新和因时发展带来路径依附困境。2013年,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路遥先生据其近60年的学术经验,指出义和团研究存有“两大难题”,以之作为这一研究实现赓续发展的两条路向:“一是义和团运动起源,二是义和团战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