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定殖

定殖

定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业基础科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9687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三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新疆微生物学会2010年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研讨会等;定殖的相关文献由1801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其荣、何月秋、吴毅歆等。

定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3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9687 占比:98.55%

总计:30125篇

定殖—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全芬; 张婷婷; 马磊
    • 摘要: 为探究荒漠植物羽毛针禾根部内生菌假单胞菌XG11的促生作用及其定殖动态,将菌株XG11灌于沙土种植的小麦根部,通过四环素标记,观察定殖动态;测定接种菌株XG11菌悬液后的小麦株高、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评估菌株XG11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促生作用。抗性标记假单胞菌(XG11^(TC))能在根际土壤和小麦根内定殖28d以上,在小麦叶内定殖14d左右,菌株定殖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不同部位的定殖量表现为根际土壤>根>叶。在沙土种植与水系培养中的定殖趋势不同,土培定殖量高于水培。小麦的发芽率、株高、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指标,均显示菌株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菌株XG11在沙土中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和促生性能,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可为荒漠治理提供新思路。
    • 李轩; 汪淑颖; 向红
    • 摘要: 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导致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通常引起腹泻、腹部绞痛、呕吐、发热等多种临床症状,某些菌型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及米勒-费希尔综合征等并发症。弯曲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环境介质以及媒介生物中,引起外源性感染的传播来源和传播链尚未完全揭示。同时还有部分弯曲菌自然定殖在人类口腔中,可能引起内源性感染。本文就近年来人类弯曲菌感染所涉及的宿主以及归因分析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概述,为今后控制和消除人类弯曲菌感染风险提供指导。
    • 刘晓萌; 苏振贺; 宣立峰; 王培培; 董丽红; 郭庆港; 马平
    • 摘要: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为快速、准确检测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能力,本研究通过对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获得该菌株102 bp功能未知的独有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HMB19198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引物和探针对HMB1919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有番茄叶片DNA干扰下,体系检测阈值为10^(2)拷贝/μL。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菌落计数法检测了HMB19198在叶片上定殖动态。叶片喷施1×10^(8) cfu/mL的菌体悬浮液,0 d后菌体数量分别为1.7×10^(8)拷贝/g叶片和8.9×10^(7) cfu/g叶片,2、4、6和8 d后菌株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数量逐渐降低,8 d后定殖数量分别为1.0×10^(7)拷贝/g叶片和1.2×10^(7) cfu/g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菌株HMB19198悬浮液2 d后防效在80%以上,8 d后防效降为37.9%。
    • 仲惟; 李涛; 刘文亮; 赵君; 陈玮
    • 摘要: 【目的】探究细菌对代谢型趋化物的代谢速率对其趋化作用强弱的影响,同时为选育高效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株开辟新路径。【方法】采用基因克隆得到4种含不同强弱启动子序列的基因片段,将其连至表达载体pBBR1MCS-2,通过三菌杂交接合转移成功构建出生长速率基本一致的4种目标菌株。【结果】ACC脱氨酶活性及AcdS基因表达量测定结果说明AcdS基因表达量、ACC脱氨酶活与启动子强弱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定性趋化结果表明菌株的ACC代谢速率越高,其对ACC的趋化能力也越强;各菌株在小麦根际定殖数量及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结果显示:UW4△AcdS+Bra20A菌株定殖数量最多,UW4△AcdS和UW4△AcdS+Bra1A菌株定殖数量较少;UW4△AcdS+Bra20A菌株处理后小麦茎干及根部重量均最重,UW4△AcdS+Bra1A和UW4△AcdS菌株处理后的小麦茎干较轻,UW4△AcdS菌株处理后的小麦根部重量也最轻。【结论】ACC脱氨酶活性基本与启动子序列强弱呈正相关。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越高,其对ACC代谢速率越高,ACC代谢速率越高,其趋化作用越强,对植株的促生效果也越好。
    • 卢丽娜; 何鹏飞; 何鹏搏; 李咏梅; 夏梦媛; 李兴玉; 王跃虎; 吴毅歆; 何月秋
    • 摘要: 为了初步解析脂肽类抗生素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敲除B9601-Y2中的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获得了敲除突变体Y2ΔbmyA;通过平板离体对峙实验比较观察了Y2ΔbmyA对尖孢镰刀菌拮抗能力的变化,并动态监测了其在玉米根系组织及根际环境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Y2ΔbmyA对平板尖孢镰刀菌的拮抗能力较B9601-Y2减弱了83.53%;Y2ΔbmyA在根际土壤环境中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42.25%,在根系组织内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16.88%。上述结果证明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对B9601-Y2菌株的抑菌和定殖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 赵微; 崔璇; 赵蕾
    • 摘要: 磷和铁均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土壤中大多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或微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木霉菌(Trichoderma sp.)是植物根际有益真菌,在缺铁条件能够产生将不溶性铁转化为可溶性铁的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磷胁迫对嗜铁素的合成以及磷,铁胁迫对木霉菌在植物根际定殖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本试验发现,磷胁迫同样能提高嗜铁素产量以及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sidA的表达,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测定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T6以及sidA敲除突变株△sidA在拟南芥根际的定殖能力,发现在缺磷、缺铁培养基中,棘孢木霉菌(T.asperellum)T6在拟南芥根际的定殖量分别是含磷、含铁对照组的3倍和2.l倍,与△sidA相比分别提高1.7倍和0.9倍,而△sidA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定殖量却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磷、铁胁迫下棘孢木霉菌(T.as-perellum)产生的嗜铁素能够提高菌体在植物根际的定殖
    • 郑丽; 黄杰豪; 刘红霞; 罗玉明; 郭坚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化学药剂胁迫对生防菌在黄瓜植株上定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一个温室试验和两个田间试验,分别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无药剂和有病原菌、有药剂和有病原菌的黄瓜植株上处理生防菌。【结果】供试的6株生防菌在黄瓜叶片和根围上均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的温室条件下,各生防菌定殖量均呈现降-增-稳定的趋势,菌株1BS4和3BY4在黄瓜叶片和根围定殖能力较强,接菌后30 d定殖量接近106 CFU/g(FW),其余菌株定殖量保持在10^(4)CFU/g(FW)左右;在无药剂和有病原菌的田间条件下,各生防菌在叶片和根围的定殖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呈现降-增-降-稳定的趋势,菌株5BJN1的定殖能力最强,接菌后30 d在黄瓜叶片和根围定殖量分别为10^(5.92)、10^(4.95)CFU/g(FW);在药剂和病原菌均存在的田间条件下,各生防菌在叶片和根围的定殖量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也均呈现降-增-降-稳定的趋势,接菌后30 d菌株3BJN7和5BJN1在黄瓜叶片的定殖量较高,分别为10^(3.88)、10^(4.23)CFU/g(FW),其余菌株定殖量均在10^(3)CFU/g(FW)左右。【结论】化学药剂对生防菌定殖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菌株类型,如3BJN7和5BJN1与药剂存在相容性;在黄瓜霜霉病菌存在时,使用化学药剂后它们仍可保持相当的定殖量;在无药剂胁迫时,霜霉病病原菌的出现能够诱导菌株3BJN7定殖能力的提升。
    • 张华安; 谭本奎; 谭支明; 赵廷奎; 邹善广; 文习武; 周刚芹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烟草根际定殖效果的影响,设置菌剂接种饼粕肥并进行发酵再施用(T_(1))、菌剂混合饼粕肥施用(T_(2))、灌根(T_(3))3个处理,以清水灌根(CK)为对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与饼肥的联合施用有益于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T_(1)处理烟草移栽期、团棵期、现蕾期、收获期的菌株定殖密度均高于其他各处理;T_(1)处理烟草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等指标也优于其他各处理;使用菌剂接种饼粕肥并进行发酵再施用方法还可降低劳务投入成本和劳动强度。因此,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接种至腐熟的饼粕肥中进行发酵能够大幅提升菌株在烟草根际的定殖密度和稳定性,该方法有助于芽孢杆菌菌剂产品的产业化推广。
    • 李霁虹; 荆玉玲; 孙瑞粱; 马桂珍; 郭荣君; 李世东
    • 摘要: 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是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该病害可导致黄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Am77由黄瓜枯萎病菌菌丝诱集获得,推测其在Foc菌丝际具有强定殖能力。为明确菌株Am77在Foc菌丝际的定殖及迁移能力,采用CaCl_(2)法将pRK415-EGFP质粒转化进入菌株Am77感受态细胞,从20株转化子中筛选出一株荧光表达强烈的GFP标记菌株,命名为GFP-77;对GFP-77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GFP-77与原始菌株Am77生长特性一致;连续传代遗传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连续传代10次的GFP-77菌株发光率均在99%以上;为明确GFP-77菌株是否与Foc存在特异互作,选取了Foc、与其同属的茄病镰刀菌(Fs)以及生防真菌哈茨木霉(Tr),测定了GFP-77菌株在3种真菌菌丝际的定殖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GFP-77菌株在3种真菌菌丝际的定殖和迁移能力不同,在Foc菌丝际定殖能力最强,随菌丝迁移距离最远,培养3 d的平均迁移距离达21.5 mm。研究表明菌株Am77与Foc关系密切,研究结果为探究无色杆菌Am77与枯萎病菌Foc的互作提供了依据。
    • 张妃; 冯乃宪; 宾慧; 李彦文; 赵海明; 向垒; 蔡全英; 莫测辉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内生菌不仅在促进植物生长、适应逆境和维持植物健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植物体内有机污染物含量,是微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利用功能内生菌研发相关产品与技术,对高效利用污染土壤生产安全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系列论文进行了总结论述。论文Ⅰ着重从内生菌的来源、定殖于植物体内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促生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当前内生菌-植物互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后续的论文Ⅱ将重点论述内生菌降低作物体内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机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