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颈锥形切除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0513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华养生保健、母婴世界、现代医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等;宫颈锥形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晓燕、柯静婷、夏玉配等。

宫颈锥形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5135 占比:99.99%

总计:705210篇

宫颈锥形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宫颈锥形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吕晓燕
  • 柯静婷
  • 夏玉配
  • 张淑兰
  • 张红
  • 易慧幸
  • 朱彦玲
  • 王兆玲
  • 赵丽杰
  • 邢允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司园园; 秦秀朵; 王秀梅
    •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CIN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给予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29,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盆腔疼痛发生情况、T淋巴细胞及调节T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CIN总治愈率为96.55%、HPV总转阴率为79.31%,均高于对照组的79.31%、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排液量、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盆腔疼痛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CD4^(+)CD25^(+)CD127^(-)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应用保妇康栓治疗CIN伴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提高HPV转阴率及CIN治愈率。
    • 林立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以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惠民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根治组(57例):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展开治疗;锥切组(57例):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展开治疗,就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展开对比.结果 锥切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根治组、出血量多于根治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根治组,组内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根治组复发率低于锥切组,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针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分别选择宫颈锥形切除术以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进行治疗后,各有优劣,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治疗措施的优劣点,选取适合的手术方式.
    • 王祎晨; 诸一鸣; 方晨燕; 邵峰; 陈鲁
    • 摘要: 目的 总结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锥切术后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宫颈锥切术后诊断为CIN或早期宫颈癌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7例,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及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对其HPV、TCT、宫颈活检病理、宫颈锥切病理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再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术后感染性发热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4.4%,16/18型阳性率57.0%;TCT结果异常占96.3%,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占59.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分级较宫颈活检病理升级24例,降级9例,病理符合率为69.16%.宫颈锥切切缘阳性58例,切缘阴性与阳性患者年龄、绝经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切缘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宫颈病变残留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全子宫切除术后宫颈病变残留36例,采取LEEP切除术的患者宫颈病变残留比例明显高于电刀切除术者(P<0.05).发热与未发热患者宫颈锥切术后至全子宫切除术的间隔时间及术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HPV联合TCT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式,宫颈锥切是治疗高级别CIN及发现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仍存在一定病变残留风险、治疗不足可能,对于部分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的重要补充;对于宫颈锥切术后需再次手术、心理负担重而迫切希望手术的患者,可尽早手术.
    • 陈学英
    •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宫颈锥形切除术)与观察组(37例: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手术诊疗参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与宫颈锥形切除术相比,对机体造成的刺激性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 杨忠慧
    • 摘要: 目的:对比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针对性抽取本院接收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31例作为对照组,针对性抽取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将两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预后好,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手术后创面尽快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曾群; 朱明玥
    •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广州珠江医院和乐昌市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CIN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40例接受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KC)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颈锥形电切术(TCR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灶残留率为7.5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7.50%,高于对照组52.50%,持续存在率5.00%、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25.0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C治疗CIN,低并发症和低复发率,出血量少,定位准确。
    • 尹文琴
    •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宫颈原位癌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执行时间为(65.56±16.84)min,相比对照组手术执行时间(60.57±15.77)min更长,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40.2±10.8)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的(285.3±33.7)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但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其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优于宫颈锥形切除术,能够更好地完成预后.
    • 刘永琴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显著,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