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部失稳

局部失稳

局部失稳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275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科技奖励、高等建筑教育、天津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全国第十一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等;局部失稳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媛媛、石建军、赵启峰等。

局部失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275 占比:99.74%

总计:32358篇

局部失稳—发文趋势图

局部失稳

-研究学者

  • 刘媛媛
  • 石建军
  • 赵启峰
  • 邓洪洲
  • 陈世鸣
  • 陈以一
  • 代科
  • 俞剑
  • 周宇翀
  • 姜世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聂诗东; 张辉; 李静尧; 陈志
    • 摘要: 基于114个竹皮箱形截面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0.35 mm与0.5 mm两种厚度规格竹皮制作的等边箱形截面柱在不同宽厚比下的整体稳定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竹皮箱形截面柱的失稳破坏形态和整体稳定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箱形截面构件在受荷时同时存在局部失稳与整体弯曲失稳,其中,长细比小于临界长细比的构件在受压时以局部失稳为主,长细比大于临界长细比的构件以整体失稳为主。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拟合,计算了两种规格竹皮各3种宽厚比箱形截面构件的临界长细比值,提出了竹皮轴压箱形构件柱子曲线与承载力设计方法,为学生在结构设计竞赛中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
    • 徐宇; 杨洋; 张淑丽
    • 摘要: 在风电叶片结构设计中,芯材通常安装在叶片的前缘、后缘以及腹板等部位,一般采用夹层结构来增强结构刚度,以防止局部失稳,并提高整支叶片的抗载荷能力。随着叶片设计趋于大型化,叶片原材料用量增多,相应芯材用量也逐渐增多。同时,叶片长度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叶片本身及整机的成本。目前在国内,原材料成本在叶片成本中的占比接近80%,而原材料成本中占比较大的为纤维、树脂及芯材,其中,芯材占比超过20%。为了更好地顺应风电叶片的迭代趋势,在保证材料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达到减轻叶片重量和节省成本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尤为重要。
    • 李修磊; 李金凤; 杨超
    • 摘要: 基于隧道开挖工程实际的破坏形态,提出了更接近于实际的开挖面三维失稳破坏模式,由开挖面前椭圆对数螺旋体和拱顶上部半椭圆球体组成土体松动区,为方便计算将前者划分为多个椭圆锥体滑块,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求出隧道开挖面上极限支护压力的目标函数,并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显示,土体内摩擦角对松动破坏区有显著影响,内摩擦角的增加会导致松动区明显缩小.对于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两种情况,极限支护压力随埋深比C/D、地层容重和地面超载均呈线性增加关系,而地表超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局部失稳时,当埋深比超过一定值时,极限支护压力不再受埋深比C/D的影响;两种破坏模式计算所得极限支护压力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均分别呈线性减小和指数衰减的趋势;当内摩擦角介于5°~30°之间时,整体和局部失稳两种模式结果差距较大,且埋深比C/D越大差距越大;相比土体的黏聚力和容重,内摩擦角对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开挖面稳定性的评价体系,可为浅埋盾构隧道施工中开挖面支护压力的设计提供借鉴.
    • 郭增伟; 程皓; 周水兴
    • 摘要: 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外包阶段结构稳定性的准确把握是保障桥梁施工安全的关键.为了研究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外包过程稳定性,以某主跨为600 m的劲性骨架拱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凝土外包施工过程中的劲性骨架拱的非线性屈曲行为,探究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对主拱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构件,从稳定性机理出发确定构件失稳原因并提出稳定性加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包混凝土的浇筑,主拱双重非线性表现地越来越明显,且结构的整体失稳之前部分构件可能已经出现了局部失稳;劲性骨架拱桥稳定性分析必须同时计入材料、几何非线性,否则会高估其稳定极限承载力,但只进行双重非线性分析可能不容易找到结构潜在的局部失稳的薄弱构造,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主拱结构加载过程中的失稳机理,有必要仅分析材料非线性条件下结构受力行为的演化过程;主拱混凝土外包过程中靠近拱脚位置的横撑腹杆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现象,增强横撑腹杆侧向支承能有效加强横撑腹杆稳定性.
    • 诸葛翰卿; 谢旭; 李帅领; 王建东
    • 摘要: 钢板局部失稳破坏是钢桥墩结构典型的地震失效模式之一,但目前仍缺乏既能考虑局部失稳影响,又可方便用于工程设计的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通过对2个薄壁方形截面钢桥墩试件施加沿斜向的水平反复荷载,研究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和抗震性能;在钢材修正双曲面滞回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结构参数分析结果的数据拟合,建立考虑钢板局部失稳影响的方形截面钢桥墩纤维模型算法.结果 表明:薄壁方形截面钢桥墩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首先会发生墩底钢板局部失稳,在荷载达到最高点后墩底焊缝处出现超低周疲劳破坏,在两种地震破坏的共同作用下结构承载力迅速下降;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结构地震有效损伤域Ld内的纤维单元采用等效滞回模型能准确反映钢板的局部失稳效应,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高精度的实用计算方法.
    • 王宁
    • 摘要: 建筑工程是一项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活动,通过对以往建筑工程质量风险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建筑工程质量风险事故规律,避免重蹈覆辙.因此,本文在调查建筑工程质量风险事故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策略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以期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 成龙; 秦天龙
    • 摘要: 本文主要从荷载因素和管道缺陷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直径热力管道局部失稳情况的主要原因,其中的荷载因素主要就是指管道在地质环境中所承受的地面荷载和管土作用力等,而管道缺陷就是指管道壁厚和定位偏差的问题.
    • 吴克川; 陶忠; 潘文; 白羽
    • 摘要: 整体稳定及局部稳定控制是保证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能力的关键,由于全钢防屈曲支撑耗能部件与约束部件间摩擦效应的存在,更易发生局部失稳破坏.理论分析防屈曲支撑局部失稳破坏机理,推导约束部件的抗鼓曲承载力及考虑摩擦效应的最大局部挤压力计算式,建立考虑摩擦效应影响的全钢防屈曲支撑局部稳定设计准则.结果表明,局部挤压力呈端部大中间小的分布特点,抗鼓曲承载力随约束部件厚度及材料屈服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满足局部稳定设计准则的条件下,取更大的宽度比及更小的间隙值,可提高和保证防屈曲支撑的局部稳定性.
    • 屈孙涛1; 陈普会1; 钟小丹2; 刘涛2
    • 摘要: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的特性,已经广泛用于现代先进战斗机的设计、制造中。增加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可以大大减轻战机重量,提高作战性能,因此复合材料的用量成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在受轴压载荷时常见的失效模式为壁板的屈曲失稳,通常,加筋壁板结构在屈曲失稳后并不会破坏,而是有一定继续承载的能力,即后屈曲承载能力。因此合理利用后屈曲承载能力有助于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轻结构重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