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巢址选择

巢址选择

巢址选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普通生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69320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中国(昆明)人鸟和谐国际论坛等;巢址选择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明、邹红菲、胡慧建等。

巢址选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9320 占比:99.81%

总计:69455篇

巢址选择—发文趋势图

巢址选择

-研究学者

  • 吴庆明
  • 邹红菲
  • 胡慧建
  • 闫永峰
  • 胡锦矗
  • 马鸣
  • 丁志锋
  • 冉江洪
  • 唐思贤
  • 张正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钊; 孔东升; 谢宗平
    • 摘要: 2021年3月5日,在甘肃省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39°54′49.20″N,98°26′39.32″E)记录到配对进入领域行为期的欧鸽(Columba oenas),确认其为甘肃鸟类分布新纪录。通过样方调查和行为取样探明该鸟的巢址特征和警戒行为,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查询中国鸟类记录中心数据,对该鸟目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认为该鸟在甘肃省的出现与其分布区的持续东扩有关。欧鸽当前在甘肃省分布的种群数量不多,且不连续,初步推测欧鸽可能已在本省繁殖,为罕见留鸟。
    • 滕甜甜; 吴冠糆; 冯艳民; 饶晓东; 冯源
    • 摘要: 为了揭示影响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在2020年和2021年2个繁殖期内,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鸡海南亚种的巢进行搜寻并记录GPS点位。繁殖结束后,利用样方法对其巢址特征进行记录分析。共发现12巢原鸡巢,其中,有4巢孵化成功,8巢雌鸟弃巢,繁殖成功率为33.3%;对原鸡巢设置10 m×10 m的大样方与巢中心1 m×1 m的小样方进行测量记录,并设置对照样方进行分析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样方参数和对照样方参数,结果显示,灌木盖度平均值、灌木盖度2(>3~6 m)、裸地比例、落叶层厚度和离道路距离5个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灌木盖度平均值最大,其次为裸地比例;说明原鸡海南亚种巢址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其更倾向于在道路附近开阔位置、枝叶比较密集的草本或灌木下营巢。其中,巢隐蔽度是影响原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人为干扰与边缘效应也影响原鸡的巢址选择
    • 谢凡; 李昌林; 鲁碧耕; 杨孔; 杨楠
    • 摘要: 鸟巢是鸟类繁育后代的场所,巢址选择对鸟类的生存和繁衍意义重大。许多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了解其巢址选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本文从影响鸡形目鸟类巢址选择的植被、地理和温度3个因素综述了其巢址选择特点,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探明巢址选择的机制、从不同时空尺度进行研究,以及探索未知的筑巢策略。
    • 杨锡涛; 柯素强;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 褚晨冰; 管振华
    • 摘要: 赤腹松鼠对森林存在潜在危害,为了探究云南紫溪山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特征,并为该物种的危害防治提供参考,于2020年冬季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对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赤腹松鼠巢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巢址42个,分布于高、低2个密度区;高、低密度区内赤腹松鼠建巢树种存在差异,赤腹松鼠偏好选择在距离水源较近、郁闭度高的高质量森林中营巢,且偏好选择针阔混交林中偏向南方的高大乔木的树冠上层作为营巢位点。
    • 马爽
    • 摘要: 巢址选择是鸟类繁衍的重要环节,,也是鸟类顺应环境的重要表现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同类搅扰、天敌捕食和不良要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研讨鸟类的巢址选择,剖析巢址及周边地域的生态因子在鸟类选择巢址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揭示鸟类选择该处巢址的起因和主导因素,对反映鸟巢周围环境质量,合理规划绿地和保护鸟类提供指导.
    • 刘金龙; 黄冀; 徐红霞; 刘振豪
    • 摘要: 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对长江大学西校区的灰喜鹊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了30个巢址样方的巢树参数和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灰喜鹊筑巢树种主要为路边高大的针叶树,尤其是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两种树共占86.7%。营巢树高、胸径,巢位高度,支撑巢枝数,巢距树顶端高度和5 m内树株数是影响灰喜鹊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对校园建设与绿化及鸟类保护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钟志强; 李艺; 林少娜; 谢首冕; 曾向武; 秦思思
    • 摘要: 掌握竞争关系下鸟类繁殖生态,有利于加强鸟类繁殖地的管理,促进鸟类资源的保护.为此,于2020年6~7月间,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湖东分区选取了13个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ernus)繁殖巢,17个白额燕鸥(Sterna albi f rons)繁殖巢,探讨了种间竞争关系对两种鸟类繁殖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巢址选择方面,它们均于地面营巢,白额燕鸥巢址周围较环颈鸻巢址更为裸露,环颈鸻多选择可以就近捕食的地方,白额燕鸥对于巢址选择则相对要求较低;②环颈鸻的种内巢间距较大,白额燕鸥的种内巢间距较小,环颈鸻与白额燕鸥之间的巢间距最大为143.62 m,最小的仅为8.93 m.
    • 董小兵; 刘利; 张继云; 杨敏; 刘晓光
    • 摘要: 为了解草鹭(A rdea purpurea)巢址选择主要影响因子,更利于保护湿地鸟类,采用样方法对包头南海子湿地的草鹭巢区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鹭巢16个,全部营建于芦苇丛中,主要巢材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茎、叶和少量香蒲(Typha amgustifolia)叶,巢内径(37.50±7.07)cm,巢外径(57.63±9.97)cm,巢高(56.63±11.88)cm,巢深(10.75±4.33)cm;(2)通过巢址样方和对照样方生境因子统计发现,水深、芦苇密度、隐蔽度、距岸边距离、距居民区距离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芦苇高度以及芦苇直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草鹭巢址的水深、芦苇密度、芦苇高度、芦苇直径、隐蔽度、距岸边距离、距居民区距离显著高于对照;(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扰源因子、隐蔽度因子和水深因子是制约草鹭巢址选择的关键因素.草鹭倾向于离干扰源远、隐蔽度较高和水深较深的芦苇湿地营巢繁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