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PD)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专利文献59414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环球中医药等; 帕金森病(PD)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季晓林、严金柱、叶华等。

帕金森病(P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59414 占比:99.83%

总计:59514篇

帕金森病(PD)—发文趋势图

帕金森病(PD)

-研究学者

  • 季晓林
  • 严金柱
  • 叶华
  • 林细康
  • 焦玲
  • 王铭维
  • 胡国华
  • 董丽华
  • 贺娟
  • K·S·辛纳曼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培琼; 丁昕; 余聪; 陈名峰
    • 摘要: 目的探讨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PD患者27例(PD组)和ET患者23例(ET组),所有患者均至少有一侧上肢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用肌电图进行震颤检测,分析震颤峰频率、振幅、肌肉收缩模式以及谐波共振、再现性震颤的出现率。结果(1)ET组较PD组发病年龄更早(P0.05),ET组震颤峰频率亦无明显改变(P>0.05),但PD组震颤峰频率均较ET组低(P<0.05);(3)PD组的肌电爆发模式以交替性肌肉收缩为主,而ET组以同步性肌肉收缩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D组再现性震颤出现率为37%,而ET组无震颤再现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D组谐波共振出现率较ET组高(P<0.05)。结论震颤分析可以为PD和ET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实用的依据,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欢欢; 郑愉心; 黄赛娥
    • 摘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ND)是一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神经元的逐渐丧失,出现明显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异质性疾病。ND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加重,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多发性硬化症(MS)等。虽然这类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病因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征是特征性蛋白质在脑中的异常聚集所致的进行性脑功能丧失[1]。
    • 张诗玄; 李婕; 武璐丽; 马俊香; 陈丽; 肖忠新; 牛丕业
    • 摘要: 目的筛选锰(manganese,Mn)染毒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后差异表达RNAs,分析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共表达网络并鉴定出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大脑皮质中共表达的关键RNAs,揭示Mn致神经毒性与PD的共同分子机制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利用Agilent人表达谱芯片对Mn暴露(500μmol/L MnCl_(2),6h)SH-SY5Y细胞进行mRNAs、miRNAs和lncRNAs检测;运用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DE)基因。通过starBase和miRTarBase数据库鉴定miRNA-lncRNA和miRNA-mRNA相互作用关系,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eRNA调控网络,对比分析GEO数据库GSE72962检测的PD患者额叶皮质miRNAs表达数据;对DE mRNAs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Mn染毒SH-SY5Y细胞后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DE lncRNAs 177个,DE miRNAs 112个和DE mRNAs 6353个。根据共表达分析结果和ceRNA调控机制,最终纳入lncRNAs 20个,miRNAs 14个和mRNAs 27个,共65对相互作用关系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其中miR-124-3p和miR-371a-5p的表达在Mn染毒神经细胞和PD患者额叶皮质中均有显著性变化。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ceRNA主要富集在神经系统发育、凋亡信号调节、氧化应激反应、自噬、细胞衰老等通路。结论ceRNA调控网络在Mn致神经毒性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124-3p和miR-371a-5p可能会成为锰中毒和P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刘京; 刘得水; 荣华; 谷英男; 秦文; 郭科东; 张靖艳; 张晓杰
    •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西医病名,也叫震颤麻痹。PD患病率50岁后逐渐升高,85~89岁达到峰值(男性1.7%,女性1.2%),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6纳入的所有神经系统疾病中,PD增长速度最快[1]。PD作为一种高病残率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2]。其临床表现是静止性震颤或强直僵硬麻痹、行为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多种症状。
    • 张秩荻; 张迎宏; 马芙蓉; 毛兰群
    • 摘要: 嗅觉障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占老年人口的13.9%~31.7%,被认为是老年人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先兆。帕金森病(PD)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四大主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嗅觉减退等非运动障碍症状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多数PD患者患病早期表现有不同程度嗅觉障碍,发生率高达45.0%~96.7%,故嗅觉障碍被认为是PD首发症状和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2])。研究发现一种与PD密切相关蛋白名为DJ-1蛋白,又名PD蛋白(PARK)7,主要参与神经元的保护过程~([3]),该蛋白在PD患者血液及唾液中高度表达~([4]),而PD患者中DJ-1蛋白表达异常时出现明显嗅觉障碍~([5]),但其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文就DJ-1蛋白概况及DJ-1蛋白在PD嗅觉障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PD嗅觉障碍提供早期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靶点。
    • 卢林广; 焦玲
    • 摘要: cqvip: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少见的散发性、快速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展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帕金森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及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特征。它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在胶质细胞(主要是少树突胶质细胞)中沉积异常的纤维状α-突触核蛋白,形成胶质包涵体(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GCI)[1]。
    • 卢林广; 焦玲
    • 摘要: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少见的散发性、快速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展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帕金森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及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特征。它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在胶质细胞(主要是少树突胶质细胞)中沉积异常的纤维状α-突触核蛋白,形成胶质包涵体(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GCI)[1]。
    • 冯欢欢; 李立艳; 孟庆义
    •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及合并症的治疗过程中存在多重用药现象,由此导致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抗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和5-羟色胺综合征(SS)可交织存在.本文报道1例生前误诊为"脓毒症"的高热、肌强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及精神异常的PD病例,可能同时存在NMS、抗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和SS三种危重病综合征,解析其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并认为帕金森高热综合征(PHS)的内涵是在PD诊治中以高热为突出表现的病理过程,可涵盖NMS、抗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和SS的晚期表现,对PD相关危重症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付蓉; 陈泽雯; 黄名璐; 高丽娜
    • 摘要: 目的 运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扫视运动的特点,评价其在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36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视频眼震电图(VNG)检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扫视潜伏期、峰速度、准确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扫视运动潜伏期15°、20°、30°的向左扫视角度分别为(256.1±80.2)、(276.5±63.8)、(295.2±80.3)ms;向右扫视角度分别为(251.3±70.1)、(279.7±73.2)、(291.1±133.7)ms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5、3.933,4.654、2.281、3.463、3.059,P<0.05).观察组扫视运动速度15°、20°、30°的向左扫视角度分别为(242.5±60.6)、(236.8±68.3)、(295.2±80.3)°/s;向右扫视角度分别为(241.2±53.8)、(233.1±74.2)、(297.1±67.7)°/s,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66、2.529、4.548、2.561、2.454、4.533,P<0.05).观察组扫视运动准确度15°、20°、30°的向左扫视角度分别为(100.7±13.9)%、(85.2±25.5)%、(85.8±18.4)%;向右扫视角度分别为(94.7±17.3)%、(88.2±16.6)%、(83.8±21.0)%,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0、2.040、2.196、2.169、2.426、2.109,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扫视存在运动障碍,可能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 吴铮; 任志伟; 张国君
    •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尚且没有阻止和逆转帕金森病变的有效办法。神经干细胞是动物脑内能够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一组多潜能细胞。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动物模型脑内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生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修复对挽救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以及缓解运动症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力武器。本文总结了帕金森病患者和动物模型中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促神经发生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