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弱视治疗

弱视治疗

弱视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17692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陕西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等;弱视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莉、全雄、刘伟革等。

弱视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7692 占比:99.94%

总计:317893篇

弱视治疗—发文趋势图

弱视治疗

-研究学者

  • 王晓莉
  • 全雄
  • 刘伟革
  • 刘刚
  • 吴芸
  • 周地广
  • 周谟圣
  • 徐渊
  • 李凤云
  • 王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迟英杰; 王华君; 李霄; 骆瑶; 郑广瑛
    • 摘要: 目的评估视觉训练系统4(VTS4)联合传统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4~10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受试者168例。根据患儿监护人意愿将受试者分为传统+VTS4疗法组84例和传统治疗组84例,其中传统+VTS4疗法组行传统综合疗法联合VTS4治疗,传统治疗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2个组受试者均连续训练1年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采用扩瞳后电脑验光仪和视网膜检影法测定等效球镜度(SE);采用同视机检查同时视觉和融合视觉;采用Titmus立体图检查立体视;采用IOLMaster 500检查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Km)。比较2个组受试者治疗1年后的基本治愈率、BCVA、三级视功能恢复率、△SE、△AL和△Km,评估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近视漂移情况。将传统+VTS4疗法组受试者按年龄分成4~5岁组42例和6~10岁组42例,比较不同年龄亚组受试者基本治愈率、BCVA、三级视功能恢复率的差异。基本治愈为视力提高至0.9及以上、屈光度明显改善、治疗6个月后无复发,基本治愈率为基本治愈例数/总例数×100%。结果传统+VTS4疗法组受试者基本治愈率为58.33%(49/84),优于传统治疗组的40.48%(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8,P=0.021)。传统+VTS4疗法组BCVA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7,P=0.011)。传统+VTS4疗法组受试者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恢复率分别为87.93%(51/58)、78.33%(47/60)和70.77%(46/65),高于传统治疗组的65.57%(40/61)、57.81%(37/64)和52.86%(3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59、5.968、4.566,均P0.05)。传统+VTS4疗法治疗1年,4~5岁组基本治愈率为69.05%(29/42),高于6~10岁组的47.62%(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P=0.046);4~5岁受试者BCVA和立体视恢复率均优于6~1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6,P=0.041;χ^(2)=4.624,P=0.032)。结论传统+VTS4疗法能够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视力,有助于弱视患儿三级视功能的建立,不额外增加患儿的近视漂移,对低龄患儿效果更加明显。
    • 摘要: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通常3~6岁是治疗黄金期,12岁以前也有不错的疗效,不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疗效会逐渐降低。遮盖疗法是治疗弱视的基本方法,但治疗中要保证孩子在规定时长内进行连续且有效的遮盖治疗。在弱视眼的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后,亦不能擅自撤除遮盖,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改变遮盖的方案,防止弱视复发和遮盖性弱视。
    • 刘亚妮; 冯雪亮; 史晶静; 常敏; 张茜; 王春雨; 赵小莹; 唐蓓
    • 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科常见眼科疾病,指在婴幼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晶体发生部分或全部的浑浊,位居儿童致盲疾病的第二位[1],其发生率在我国为0.05%[2]。对先天性自内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白内障儿童弱视的关键,及时进行手术是治疗的第一步,部分患儿还需完成二期植入人工晶体手术,但想要获得较好的视力,手术后仍需要坚持长期系统的弱视治疗,延误治疗将导致白内障儿童终生弱视[3]。因此在患儿出院后能继续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健康指导,加强患儿及其照护者对疾病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护理管理能力,保证患儿出院后治疗护理的延续性,从而降低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转归起到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选择对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78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分析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院患者远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彭文
    • 摘要: 孩子一旦确诊了弱视以后,就得争分夺秒地赶紧进行弱视治疗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3~8岁视觉发育敏感期,一般不超过12岁,如果超过岁数,治愈难度将会增大,视力恢复的机会就很小了。年龄越小,治疗预后越好;轻度弱视疗效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差。因此,孩子在幼儿园时(3~6岁)就应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弱视儿童,做到早期治疗。弱视儿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治疗。家长在与医生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后,根据孩子弱视的原因、年龄、治疗的依从性、距离医院的远近等细节,最终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化弱视治疗方案。
    • 王峭丽
    • 摘要: 目的:观察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在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混合型散光弱视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散瞳验光配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弱视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疗效、两组屈光度及调节敏感度.结果:治疗后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屈光度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屈光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单眼、双眼调节敏感度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调节敏感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可提升疗效,降低屈光度,改善调节敏感度.
    • 方天敏; 葛吉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近视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视功能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94例(168眼)近视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6眼)与对照组(82眼),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视知觉学习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弱视程度、不同类型患儿治疗前后立体视锐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弱视程度增加,患儿立体视锐度均呈增加趋势(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弱视程度患儿立体视锐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屈光参差型患儿立体视锐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类型患儿治疗后立体视锐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综合训练相比,视知觉学习训练可更好的改善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及立体视锐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磊
    • 摘要: 虚拟现实应用研究(VR)治疗儿童视力受损的研究.方法:选取在400例儿童视力有限考虑眼科诊所,其中60在我们后院11月2018至2019年11年的机构接受治疗期间由于监视组和对照组根据计算机程序,30项.虚拟现实是由一个观察小组实现的,他们为对照组选择传统的综合训练.比较治疗后的1月、3月、9月、12月、p-VEP和视觉功能.结果:在1月、3月、9月和12月,观察小组逐渐减少P100潜伏期,P100振幅逐渐增加.但与对照组不同的是,最好是观察p-VEP在每次手术后的变化(p<0.05);1月、3月、9月和12月,患者视力变化的趋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每个周期的平均视力变化(P.0.05)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在1月、2月、3月和6月,两眼的光学功能在小组行动后的每一段时间都有记录,这对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对外部亲密病人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治疗过程,提高治疗弱视的效果和效果,并具有临床应用.
    • 魏芬; 肖秀兰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断遮盖法联合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80例弱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遮盖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视知觉学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视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期间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1.00±0.40)行,优于对照组的(0.70±0.30)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itmus立体视均提高,观察组Titmus立体视恢复≤60″人数比例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遮盖法联合视知觉学习可改善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沃娜
    • 摘要: 目的 分析双眼视功能训练对弱视治疗的巩固作用.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弱视患儿进行研究,按就诊前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儿均为35例.常规组患儿为弱视常规巩固治疗,实验组为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和视力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其中实验组治疗率为88.57%,常规组治疗率为42.86%,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立体视锐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巩固弱视治疗中双眼视功能训练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在弱视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这一训练方式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弱视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