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育性

发育性

发育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专利文献439791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父母必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临床骨科杂志等; 发育性的相关文献由5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军、李连永、吉士俊等。

发育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39791 占比:99.96%

总计:439955篇

发育性—发文趋势图

发育性

-研究学者

  • 张立军
  • 李连永
  • 吉士俊
  • 徐德永
  • 杨新明
  • 刘天婧
  • 李建军
  • 潘诗农
  • 王恩波
  • 赵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通常3~6岁是治疗黄金期,12岁以前也有不错的疗效,不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疗效会逐渐降低。遮盖疗法是治疗弱视的基本方法,但治疗中要保证孩子在规定时长内进行连续且有效的遮盖治疗。在弱视眼的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后,亦不能擅自撤除遮盖,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改变遮盖的方案,防止弱视复发和遮盖性弱视。
    • 吴湘滋; 王斌
    • 摘要: 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首次对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ies,DEE)进行定义,并与发育性脑病及癫痫性脑病相区分。发育性脑病仅存在生长发育问题而没有癫痫发作;癫痫性脑病的定义为频繁痫样放电本身导致严重的发育、认知和行为异常。
    • 张念军; 刘效仿; 周观明; 苏瑶; 洪石
    • 摘要: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中晚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最有效的方法,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发育畸形,髋臼重建是手术的难点.目前临床上使用3D打印技术重建骨盆模型,指导术前规划,但对于磨锉的方向及深度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将骨盆CT扫描数据进一步挖掘,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导向器,引导磨锉方向.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全髋关节置换个体化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0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例.观察组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3D骨盆模型以及手术导引向器,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流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髋臼假体置入外展角、垂直和水平距离与设计值的差异,评估髋臼假体置入的准确程度.结果 与结论:①术后两组髋臼假体外展角、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水平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垂直距离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设计偏差更小;④提示借助3D打印技术,术前通过观察个性化3D模型增强术者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解剖变异的认识,术中运用其导向作用,可提高髋臼假体安放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张念军; 刘效仿; 周观明; 苏瑶; 洪石
    • 摘要: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中晚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最有效的方法,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发育畸形,髋臼重建是手术的难点。目前临床上使用3D打印技术重建骨盆模型,指导术前规划,但对于磨锉的方向及深度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将骨盆CT扫描数据进一步挖掘,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导向器,引导磨锉方向。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全髋关节置换个体化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0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例。观察组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3D骨盆模型以及手术导引向器,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流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髋臼假体置入外展角、垂直和水平距离与设计值的差异,评估髋臼假体置入的准确程度。结果与结论:(1)术后两组髋臼假体外展角、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水平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垂直距离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设计偏差更小;(4)提示借助3D打印技术,术前通过观察个性化3D模型增强术者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解剖变异的认识,术中运用其导向作用,可提高髋臼假体安放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张思成; 孙军; 林昱东; 袁亮; 谢康; 方继红; 刘传斌; 谢洪涛
    • 摘要: 目的开发一种用于辅助诊断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骨盆前后位 X 线片深度学习系统,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自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12 月共 10 219 张骨盆前后位 X 线片,通过影像 PACS 系统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标注。所有 X 线片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脱位组"(包括脱位和半脱位) 和"非脱位组"(包括正常和髋臼发育不良)。使用 9081 张 X 线片进行训练和优化深度学习系统,使用 1138 张 X 线片作为测试集,对比深度学习系统和临床医生诊断结果。利用 ROC 曲线确定深度学习系统诊断"髋脱位"的精度,并利用 Bland-Altman 散点图评价髋臼指数测量的一致性。结果测试集共 1138 例[其中男 242 例,女 896 例,年龄 0~10 岁,平均 (1.50±1.79) 岁]。深度学习系统诊断髋关节是否脱位的 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5,95.5% (276 / 289) 和 99.5% (1978 / 1987)。由深度学习系统测得的髋臼指数与临床医生测得结果相比,在"非脱位组"和"脱位组"的 Bland-Altman 95% 的一致性界限 (95% LOA) 分别为-3.27°~2.94°和-7.36°~5.36° (P<0.0001)。结论深度学习系统诊断 DDH 骨盆前后位与临床医生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同时具有更方便、更快速的特点。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诊断 DDH 骨盆前后位 X 线片,改善目前人工复杂的筛查转诊流程。
    • 唐诗鹏
    • 摘要: 目的:对比可调节式人类位支架与蛙式石膏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DDH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5例,采取蛙式石膏固定方法)和对照组(35例,可调节式人类位支架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优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足底压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DH患儿治疗中,无论是采取蛙式石膏还是可调节式人类位支架,均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但在减轻足底压力方面,蛙式石膏更具优势.而可调节式人类位支架透气性好、可操作性强、灵活程度高.因此,具体选择还需根据病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 华姗; 魏楠; 刘晶; 石海霞
    •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及家属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及家属进行干预指导,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儿家属心理状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及家属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家属不良心理状态,而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 刘帅; 林伟枫; 惠涛涛; 王金萍; 黄海
    • 摘要: 目的 联合应用Graf和Harcke超声评价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诊治效果,探讨关节稳定性与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小儿骨科首诊的存在DDH风险因素的婴儿资料共113例226髋,平均年龄为10周,范围为4~19周.应用Harcke技术评价髋关节外展程度和稳定性,应用Graf技术对髋关节进行分型.其中Graf Ⅰ型髋关节不予治疗,首诊后4~6周复查,若仍为Graf Ⅰ型则终止随访.Graf Ⅱa+型且“外展正常”的髋关节暂不治疗,于婴儿12周龄后复查,若连续2次复查均为Graf Ⅰ型则终止随访;若转为Graf Ⅱb型则予以治疗.“外展受限”的Graf Ⅱa+型和其他分型均予Ottobock支具治疗.经过治疗的患儿均于1岁时复查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应用IHDI分型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比较首诊时各Graf分型髋关节的稳定性.结果 Graf Ⅱ a+型且“稳定”、“外展受限”2髋,Ⅱ a+型且“松弛”、“外展正常”转为Ⅱ b型2髋,予以治疗;其余分型53髋均予治疗.共治疗57髋,平均治疗时间为13周,范围为7~22周.“松弛”11髋、“加压可脱位”3髋、“脱位可复位”14髋中的12髋及“脱位不可复位”1髋经治均转为“稳定”,其余“脱位可复位”2髋均转为“松弛”.1岁复诊时57髋均为IHDI-Ⅰ型,髋臼指数为(24±2)°,范围为21°~28°.以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首诊时各Graf分型的髋关节稳定性.Graf Ⅰ a型稳定性与Ⅱ型及以上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f Ⅰ b型稳定性与Ⅰ a型和Ⅱ a+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 a-及以上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f Ⅱ a+型、Ⅱ a-型和Ⅱ b型三者稳定性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f联合Harcke超声技术能够满足临床筛查DDH的基本需求,可以从髋臼发育和关节稳定性两个角度出发,共同判断髋关节的发育状况,指导临床干预和监测随访,值得在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