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惠能

惠能

惠能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教文化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等;惠能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满、方廣錩、江冰等。

惠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98.5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44%

总计:209篇

惠能—发文趋势图

惠能

-研究学者

  • 李满
  • 方廣錩
  • 江冰
  • 于强
  • 唐思鹏
  • 崔元和
  • 张文江
  • 张旭东
  • 朱文佳
  • 朱越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维
    • 摘要: 李道纯内丹心性论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特色,他特别推崇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将其运用到内丹心性论的理论建构中。无论是对于心性内涵的理论阐释,还是对于心性修炼的功法解读,亦或是对于心性教化的旨趣论述,李道纯的内丹心性论都体现出了圆融三教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以比较研究为视角,从即心即佛与即心即道、明心见性与性命双全、顿悟成佛与顿修成仙三个方面来研究惠能与李道纯心性论的异同,以期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出禅宗心性论对于道教心性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 王红星
    • 摘要: 唐代江州九江驿是交通南北、联络东西的重要驿站,六祖惠能于黄梅五祖处得衣钵后南下岭南即经过此驿,故《坛经》有“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之记载,然颇多疑义。围绕这些疑问,文章首先考证了唐代江州九江驿的准确地望,认为此驿就是屡见于白居易等唐人诗篇、被近代以来学者称为“湓城驿”的驿站,其地望在江州城西一里的湓浦口。进而辨析“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真实含义,指出这条记载确如部分学者所言,真有其事,并非后人伪作;但五祖送惠能到达的不是江南江州的九江驿,而是江北黄梅的临江驿。《坛经》的这条记载应更正为“五祖自送能于临江驿”。
    • 李炳全; 张旭东
    • 摘要: 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5)人心的范围广大和创造力强大;(6)人的心态积极强大."心量广大"具体体现在平常心、包容心或宽容心、认知力、精神力、心理能量等几个方面."心量广大"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蕴含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道德自律和躬身自省"的中国文化伦理与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由此来看,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当代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构建等有积极作用.
    • 李满
    • 摘要: 无相、无念、无住的法门是惠能禅学参禅悟道的根本法门.无相,即于外则自然显现万相而一相不执.无念,即于内则自然显现万念而一念不执.无住,即于中则心性本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永动不居.掌握了三无法门,并且修行到家,便达到了明心见性而得道成佛的境界.
    • 李满
    • 摘要: 无相、无念、无住的法门是惠能禅学参禅悟道的根本法门。无相,即于外则自然显现万相而一相不执。无念,即于内则自然显现万念而一念不执。无住,即于中则心性本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永动不居。掌握了三无法门,并且修行到家,便达到了明心见性而得道成佛的境界。
    • 崔鹏
    • 摘要: 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宗教之一,其宗教理论发展至惠能那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基于佛教心性理论发展深化和禅宗东山法门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下,惠能提出了独特的"万法自性"佛性论、"般若智慧观照"认识论、"自性自度"修行法以及"即心即佛"解脱方法论.通过分析发现,惠能在基于有神论的宗教理论中出现了一种"去神化"乃至"无神论"的倾向,而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也主要由早期原始佛教理论中的"无神论"倾向、惠能理论体系发展的逻辑必然和惠能生活的特殊历史背景三个方面所决定.这种"无神论"倾向的出现不仅没有削弱佛教的宗教精神,反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使得佛教更加深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并影响了后世理论的发展.
    • 丁妙珍
    • 摘要: 惠能是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开创者,其《坛经》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由中国僧人撰述被称作是"经"的佛教典籍.《坛经》对大乘佛法"心性论"进行本土化演绎,对"空""有"理论进行辩证解读,自创"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修行方法论,体现了注重自悟自度和践行世间法的实践教育精神,其中的哲学思想是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惠能《坛经》思想的启示是:烦恼即菩提,在磨难中成长、在敬业中担当;见自本性,在自信自强中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善护其心,在真善美中开启幸福的大门;敬上念下,在服务大众中彰显人生价值;空有不二,在工作学习中成就妙道.
    • 史雅兰; 牟永生
    • 摘要: 惠能忍辱思想渊源于印度佛教,基于堪忍世界无法避免的"苦",惠能认为,忍辱法门的修持十分必要,忍辱亦是为了对治嗔恚,积累功德.惠能进一步提出了忍辱修持的内容,即忍耐仇怨侵害、忍受痛苦与不如意,在此基础上,惠能进一步将忍辱深化于个体自心,要求个体应坚持体悟正见,惠能修忍辱实为修心.首先,心在惠能佛学思想体系中是万法本源,故而修持忍辱的前提在于认识到自心本来清静,因受世间凡情所扰而变为染净一体、真妄杂合的世间心.其次,心在惠能忍辱法门的修持中具有重要的手段价值,最后,明心见性亦是忍辱修持的终极价值目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