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叹号

感叹号

感叹号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小学语文教学、现代青年:细节等; 感叹号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毛海丹、周章轼、喻婧等。

感叹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97.89%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2.11%

总计:237篇

感叹号—发文趋势图

感叹号

-研究学者

  • 毛海丹
  • 周章轼
  • 喻婧
  • 代淑蓉
  • 佚名
  • 张娟
  • 楼文彪
  • 王士吉
  • 陈根生
  • 黄良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文颖
    • 摘要: 每周两次开悄悄话信箱,我都会在期待中带有一丝紧张,期待孩子们因为信任,将他们的喜乐忧愁化成一封封信件展露在我的面前,紧张则是不确定这些文字背后的期待我能否满足。那张叠了好几层的稿纸太突出了,翻过来一看,封面只有“求老师救救我”六个潦草的大字,加上重重的反复涂抹的感叹号,让我心里一惊。深呼吸几下,稳住内心的种种猜测,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只见里面说“老师,我最近总是心神不宁,脑子装不下东西”“老师,我想要好好学习”“老师你能告诉我要怎么办吗”,幸好里面所写不过是最常见的学习困扰,而署名“小铖”(化名)却让它变得不再寻常了。
    • 吴丽雯
    • 摘要: 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具有一些独特的语用意义和语法功能,是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维。感叹号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往往可以弥补书面语言形式的空白和不足。在具体语境中,感叹号同理性的句义组合,便形成了一个既有理性意义又有情绪性感受,有血有肉的自然言语实体。引导学生关注独特的言语形式,品析感叹号在语境中的语用意义,探究感叹号在文学作品中的语用规律,还原言语思维的具体内容,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效地发展言语思维能力。
    • 徐默凡
    • 摘要: 在书面语中,标点符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性符号系统。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大类。点号用来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如顿号、逗号、句号,有些除了表示停顿以外还附加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如感叹号和问号。
    • 新加坡尤今
    • 摘要: 每每看到感叹号,便有惊心动魄的感觉这足一个形与卢兼具的标点符号。它像是心脏剧烈跳动的样子(你仿佛可以听到“噗噗”的声音),它亦像是毛发霍地立起来的形貌(你好似能清楚地听见“唰”的一声微响)。感叹号出现之前的那个句子,感情热烈、炽烈、强烈而又猛烈。
    • 摘要: 朱绩崧:回顾2020年,这是地球上几乎所有人都被迫以“不出场”的方式,“介入”公众事务的一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突然强势介入了人类文明,至今都没有撤退的迹象。岁月静好的琉璃,碎了。年初居家隔离,我只能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来“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如果它还在运动的话。至今难忘那些令我深夜凝噎的消息,视频。有位网友在大雪地里挖出五个字,往下一躺,压成感叹号,悼念那位最著名的吹哨人;有个女生在午夜嘶哑地哭喊着,送走刚去世的妈妈,却无法再见最后--面……
    • 卢敦基
    • 摘要: “读书读书,读什么书”这句话,后半句可以读成两种声调。读成降调,写下来就是个感叹号,表示对读书以及读书人的轻蔑:“怎么读了半天(或者多少年)也没用!”更彻底的是:“读傻了,已经无可救药了!”对这种语调,没读书的人以及书没读傻的人都能完全听懂。是啊,用人惯常的功利视角看,一个人读了书,得到一些现实的成功,那也就罢了。但如果读了很多年,读了很多书,混得也不怎么样,那不就是莫大的浪费和多事么?不瞒您说,我本人也还真这么想。一辈子的师友中我最敬佩几个人,其间读书多的与读书少的数量几乎不相上下。而在心里,我可能更佩服那几位读得少的。是啊,做出同样骄人的成绩,一些人读了很多书,另一些只读过很少(完全没读的,限于我的见闻,还真没有遇见过,此处撇开不谈),那我怎么能不更佩服那几位读得少的人呢?至少他们看起来更符合节约原则。
    • 尤今
    • 摘要: 每每看到感叹号“!”,便有惊心动魄的感觉。这是一个形与声兼具的标点符号,它像是心脏剧烈跳动的样子,它亦像是毛发霍地站起的形貌。感叹号出现之前的那个句子,感情热烈、炽烈、强烈而又猛烈。
    • 秦湖
    • 摘要: 一次,白岩松到大学里演讲。很多学子见到白岩松本人后,都显得非常激动,忙着拍照、发微博。对此,白岩松在演讲开始后,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后面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首先要让我们拥有一点儿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 汪明寒; 李国学(指导)
    • 摘要: 我有一个"标点符号妈妈",她在日常生活中一会儿是个"问号",一会儿是个"感叹号",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省略号"……妈妈喜欢追问,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问号"。前天,我正准备出门玩耍,妈妈却像"门神"一样挡住去路。"作业写完了吗?""地板拖了吗?""房间整理了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像打机关枪一样。
    • 桥骍
    • 摘要: 高考完,同桌把我的联系方式都.删除了,不管我再添加多少回都杳无音讯。那天收到同桌的微信,她说她考砸了,准备复读,对不起。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只留下一个红色的感叹号。高一时,班里实行学习辅导小组制度,刚入学时同桌的成绩名列前茅,自然而然地和我这个学渣坐在了一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