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8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49923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河北中医、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年尘肺病治疗专题研讨会、2005年全国首届中毒与职业病急危重症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等;慢性阻塞性的相关文献由454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俊华、李建生、文富强等。

慢性阻塞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9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9923 占比:99.71%

总计:451215篇

慢性阻塞性—发文趋势图

慢性阻塞性

-研究学者

  • 吴俊华
  • 李建生
  • 文富强
  • 李素云
  • 申永春
  • J.卡尔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静
  • 王伟
  • 吴世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伟智; 宋跃飞; 李国辉; 于海建; 温秀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循环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各科就诊的COPD病人共499例,收集病人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急性发作组,急性发作组进一步根据病人出院后1年内,有无急性加重发作事件发生分为频发组与非频发组,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使用吸入用激素治疗(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比例、肺功能结果中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比值(FEV1%预计值)(频发组及非频发组均需收集病人急性事件出院后首次出现急性加重时的外周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结果 在499例病人中,急性加重病人有307例(61.52%),在这307例病人中,有186例(60.59%)病人在急性事件出院后1年内出现≥1次的急性加重。急性加重组与对照组、频发组与非频发组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00个/微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个/微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嗜酸性粒细胞比例≥4%、是否使用ICS治疗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频发组与非频发组病人出院后出现首次急性加重时,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00个/微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个/微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嗜酸性粒细胞比例≥4%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与急性加重组、频发组与非频发组FEV1%预计值[分别为67.25(62.90,72.70)比48.10(32.30,60.50)、35.60(28.42,48.10)比62.3(54.70,69.1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能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在未来的急性发作风险,而病人基础肺功能情况与病人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相关。
    • 吕培瑾; 李书阅; 蒋云书; 董亮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测指标和微生物学特征。方法 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3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病人基线人口统计学信息及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VAP的预测因素。通过革兰染色涂片及镜检,并对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来进行微生物学诊断。结果 COPD持续时间、住院前恶化持续时间、APACHE-2评分、入院时SOFA评分VAP病人分别为10.38(8.50,12.27)年、(8.65±2.69)d、(21.24±2.57)分、(7.55±2.33)分,非VAP病人分别为3.90(2.40,8.40)年、(5.22±2.16)d、(16.26±2.46)分、(4.34±1.50)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VAP病人比较,VAP病人因COPD多次住院、肺结核病史、糖尿病、入院后再次插管、入院时使用血管加压药、过去90 d使用抗生素比例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因COPD多次住院、糖尿病、APACHE-2评分、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后再次插管、过去90 d使用抗生素是COPD急性加重期VAP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67.128、12.996、2.352、2.054、7.253、3.546)。57(100%)例VAP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或气管内抽吸(ETA)标本中均存在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27例,47.3%),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8例,31.6%),铜绿假单胞菌(3例,5.3%)和肠杆菌属(3例,5.3%)。所有病原体均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因COPD多次住院、糖尿病、APACHE-2评分、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后再次插管、过去90 d使用抗生素是COPD急性加重期V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VAP的抗菌治疗应覆盖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革兰阴性杆菌。
    • 庄兰妹; 陈海华; 朱婷; 季志娟; 王瑾
    •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3和IL-17A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42例设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AECOPD),经过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的COPD病人42例设为COPD稳定期组。收集各组血清并采用双抗体加心法(ELISA)检测IL-6、IL-13和IL-17A,同时采集和检测各组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肺功能评估COPD稳定期的COPD全球创议(GOLD)分级。结果 COPD稳定期和急性期之间的相关炎症指标CRP、血沉(ESR)、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IL-6、IL-13和IL-17A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急性期CRP、ESR、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6、IL-13和IL-17A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COPD病人血清IL-6、IL-13和IL-17A水平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病人随着GOLD分级的级别增高,血清IL-13和IL-17A是增高的,GOLD分级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r=0.58,P<0.01),与IL-17A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与IL-6水平不相关(r=0.25,P=0.114)。稳定期病人血清IL-17A与GOLD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IL-6、CRP、PCT、血沉、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等均升高,但缺少特异性和相关性。COPD病人血清IL-13逐渐增高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而血清IL-17A水平与COPD气道炎症反应与重塑相关,更好地控制Th17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是治疗COPD的有效手段之一,联合检测IL-6、IL-13和IL-17A相关细胞因子能更好地指导COPD病人的管理和治疗。
    • 陈正明; 王兴贤; 冯昱栋
    • 摘要: 目的:研究麦门冬饮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瑞昌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7月治疗的81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分41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麦门冬饮子汤加减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和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门冬饮子汤加减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安全性较高。
    • 李吉超; 秦舒婕; 陈林; 王雁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双相CT定量参数特点以及CT定量参数对COP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对其进行呼吸双相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分别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FACT-Digital lungTM数据分析软件获取患者CT定量参数呼吸气相肺容积(LV)、平均肺密度(MLD)和肺气肿指数(EI),并检验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FVC为2.95±0.86 L,FEV1%为2.06±0.78 L,FEV1/FVC为(61.76±11.93)%。COPD患者呼气相的LV小于吸气相,MLD和EI大于吸气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MLD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EI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吸气相LV与FVC呈正相关关系,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MLD与FVC呈负相关关系,与FEV1%和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05),EI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呼吸双相CT定向参数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COPD早期诊断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 蒋丽萍; 李文珍; 韦江妹
    • 摘要: 目的 探讨斯钙素1(stanniocalcin 1,ST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微小RNA(microRNA,miRNA)-18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COPD患者114例为COPD组,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分为重度组(n=23)、中度组(n=48)、轻度组(n=43),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n=22)和存活组(n=92),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为对照组。检查受试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测定血清STC1、TWEAK、miR-183、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L-8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组血清STC1、TWEAK、miR-183水平与肺功能和血清MDA、SOD、IL-6、IL-8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STC1、TWEAK、miR-183水平对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FEV1、FEV1/FVC和血清STC1、SOD水平明显降低,TWEAK、miR-183、MDA、IL-6、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STC1、SOD水平依次降低,TWEAK、miR-183、MDA、IL-6、IL-8水平依次升高(P<0.05)。COPD组血清STC1水平与FEV1、FEV1/FVC、SOD呈正相关,与MDA、IL-6、IL-8呈负相关(P<0.05),TWEAK、miR-183水平与FEV1、FEV1/FVC、SOD呈负相关,与MDA、IL-6、IL-8呈正相关(P<0.05)。STC1+TWEAK+miR-183(area under curve,AUC=0.919,95%CI:0.853~0.862)预测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明显大于STC1(AUC=0.796,95%CI:0.710~0.866)、TWEAK(AUC=0.788,95%CI:0.702~0.859)、miR-183(AUC=0.798,95%CI:0.713~0.868)单独预测(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STC1水平降低,TWEAK、miR-183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参与COPD病情进展,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指标。
    • 王莹; 陈亚红
    • 摘要: 铁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种过渡金属。作为多种金属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铁参与了体内多种关键生化过程。近期研究发现,铁稳态失衡在慢阻肺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铁代谢及铁死亡在慢阻肺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了解慢阻肺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并为慢阻肺的治疗寻找新途径。
    • 马义铭; 龙颖姣; 陈燕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相关[1]。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病程中的重要事件,可加剧肺功能恶化程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
    • 韩娜菲; 贺红; 金尧娟; 胡晓敏; 刘锦凯; 沈涛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家庭肺康复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0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加速康复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应用院前家庭肺康复方案,对照组给予加速康复管理方案。两组入院后第2天行手术治疗,全程运用加速康复方案。比较两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峰流速、自我管理分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实施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完成67例、对照组61例。干预后试验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Z=-2.408,P=0.016);每日峰流速均值显著增加(F=152.870,P0.05)。结论院前家庭肺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峰流速,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在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唐菀悦; 叶贤伟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但近年来在改善疾病进展或降低病死率方面进展甚微。所以识别疾病早期病变从而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可检测和量化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早期变化,包括小气道病变、早期肺气肿、肺小血管病变、肺通气和灌注异常等。特别是胸部CT和MRI在评估COPD早期病变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