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矿期

成矿期

成矿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965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地质、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河南省地质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等;成矿期的相关文献由378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波、吕新彪、吴旭升等。

成矿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1.2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9658 占比:98.66%

总计:9789篇

成矿期—发文趋势图

成矿期

-研究学者

  • 丁波
  • 吕新彪
  • 吴旭升
  • 孙燕
  • 李平
  • 邱林飞
  • 刘红旭
  • 吴迪
  • 唐菊兴
  • 张仲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相; 楼法生
    • 摘要: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笔者等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制开展系统的讨论,从而针对南岭钨矿的成矿模式给出明确的判断:①燕山早期呈岩基、岩株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是南岭钨矿的成矿母岩,150~160 Ma的年龄值不是钨成矿作用的年龄值;②燕山晚期呈岩株、岩瘤、岩脉状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是潜在的钨源载体,但其体积太小,也无法满足成矿母岩要求;③当组合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补体花岗岩(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钨矿三者为一体时,一种新颖的成矿模式被构建起来:一个长期存活的深部岩浆房可以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当这种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快速侵位时,将发生流体—熔体之间的溶离作用,碱性硅质流体形成含黑钨矿的石英脉,而强硅铝质熔体固结为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④130~140 Ma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与黑钨矿石英脉是一对同源分体,两者的同步出现充分展示了成矿物质“源—运—储”的完整过程。该认识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与岩浆热液矿床有关的多种地质现象(如“小岩体成大矿”),而且更新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理论,更加重要的是为找矿勘探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方向。
    • 李辰
    • 摘要: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阴山山脉中段。研究区中部为色尔腾山,北侧为渣尔泰山,南侧为乌拉山、东侧为大青山,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开展地质调查研究价值高。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多个地质单位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质调查工作,但多数工作重点突出在该地区的色尔腾山群和渣尔泰山群的地层研究,或是基于对该区域岩浆岩成因研究,未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的构造演化研究。本文则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梳理了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以及对应的成矿期次划分,为后期在研究区开展地质研究及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 程涌; 胡煜昭; 崔苗; 聂琪; 许赛华; 范惠珺
    • 摘要: 凯里柏松是黔东地区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但研究程度较低。利用矿相显微镜和TIMA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柏松铅锌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和菱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少量沥青;矿石具有角砾状、脉状、浸染状、团块状、斑杂状、蜂窝状和星点状构造,以自形、半自形、他形和交代结构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为白云石化,其次为沥青化,少量黄铁矿化和方解石化;矿床以硫化矿为主,但近地表的含矿层发生了一定的氧化。矿石及矿物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在沉积-成岩期发生了成矿物质的预富集作用,在成矿期发生了广泛的热液活动并沉淀了大量的铅锌金属硫化物和白云石,在表生期的近地表环境发生了矿石的氧化作用。该矿床的成矿温度较低,油气有机质可能参与了成矿作用,其属于MVT矿床。该研究有助于指导后期矿产勘查和矿物资源综合利用。
    • 李江东; 叶发; 温时明
    • 摘要: 银坑银金多金属矿集区构造变形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为赣南地区重要的银金铅锌铜多金属找矿靶区.矿集区主要有6个成矿阶段、三个成矿期.重要成矿期为石英—硫化物期.矿集区元素分布主要以铅锌组合、银铅组合、银金铅锌铜组合、铜金银组合、钨锡钼为主.研究矿集区元素分布及成矿期次将对矿集深部及外围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董琳; 李毅; 王帆; 仓索南尖措; 汪成萍
    • 摘要: 秦祁昆接合部的矿床类型复杂多样,成矿时代跨度大,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成矿作用具有多类型、多来源、多成因和多期成矿的特点.矿床主要成矿期为印支期、华力西期,期次为加里东期和前寒武期.滩间山群、晚三叠世为研究区主要赋矿地层.
    • 潘彤
    • 摘要: 青海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构造上位于秦祁昆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接部位.在对青海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石油、天然气、钾盐、石盐、Au、Fe、Cu、Ni、Pb-Zn、煤、石墨、大理岩等矿产为主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青海构造演化、岩石建造组合及矿产分布规律,运用成矿系列理论,初步划分出青海矿床33个成矿系列(组)、91个成矿亚系列、60个矿床式.主要成矿系列(组)有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石油-K-Li-B-Mg-Sr-石盐-芒硝成矿系列、三江西北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作用有关的Cu-Pb-Zn-Ag-黄铁矿-水晶成矿系列组、东昆仑与华力西期—印支期旋回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Fe-Cu-Ni-Co-Pb-Zn-Au-W-Sn-Nb-Ta成矿系列组、北祁连与加里东期岩浆作用有关的Cu-Pb-Zn-Au-石棉成矿系列、北祁连与前南华纪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Fe-Pb-Zn-Au-硫铁矿-铬铁矿-石棉-蛇纹岩成矿系列.对每个成矿系列(组)及其分布特征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前南华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5个成矿阶段的成矿系列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前南华纪古陆核形成、基底陆壳的板内成矿体系,早古生代板块体制成矿体系,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成矿体系,晚中生代新特提斯成矿体系,新生代高原隆升成矿体系.
    • 冯晓曦; 滕雪明; 何友宇
    • 摘要: 随着973项目和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的深入开展,笔者从中侏罗统直罗组成岩过程对铀成矿影响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成矿作用的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古元古代孔兹岩带为东胜铀矿田中主要含铀地层-中侏罗统直罗组碎屑物、预富集铀的主要蚀源区;(2)直罗组在同生沉积过程中预富集的大量铀,为铀成矿提供了主要铀源;(3)早成岩作用下,直罗组沉积建造水将分散的、预富集的铀迁移至灰色砂岩中富集成矿,为成矿流体;(4)基于铀矿体产状及铀矿物与载铀介质的空间关系,成矿时期应为早白垩世末期,受直罗组早成岩作用制约.
    • 李军; 高军波; 魏怀瑞; 陈述云; 吴桐; 高磊; 杨瑞东
    • 摘要: 一系列的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寒武系底部,前人对多金属矿特征、成因等方面进行许多研究,但对Mo-Ni、V、P和Ba矿的成矿顺序研究较少。本文对云南德泽、贵州纳雍-坝黄-天柱及湘西柑子坪等地区的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多金属矿的成岩成矿环境、矿石矿物微观特征、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合元素富集层出现先后可将寒武系底部成矿作用自下而上分为四个成矿序列:即磷矿成矿序列、重晶石矿成矿序列、钒矿成矿序列、镍钼矿序列。同时,根据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含矿性等特征,将贵州境内Mo-Ni、V、P和Ba矿床划分为三个成矿区,即纳雍-遵义-福泉黔中镍钼成矿区、铜仁-镇远-岑巩黔东南钒(镍钼)成矿区、天柱-新晃重晶石成矿区。
    • 张蒙; 赵发; 陈飞; 李俊; 吕品翰
    • 摘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和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运用光薄片鉴定、矿石结构构造及总体混合筛分结果,对勐糯铅锌矿矿区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矿床除受构造控制外,还明显受层位控制,矿体在含矿层位呈雁列脉状分布,一般矿床内表现为多层见矿一层为主的特点,且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尖灭再现现象明显.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果、室内光薄片鉴定成果和铅锌品位总体混合筛分实验结果显示,勐糯铅锌矿矿床的成矿期次划分为喷流沉积期,构造热液成矿期且热液期又可分为不同的两个成矿阶段,石英、重晶石硫化物成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成矿阶段.
    • 李杰; 谈艳; 谷超; 祁发龙
    • 摘要: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光(薄)片镜下鉴定基础上,对红旗沟金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矿石组构类型较简单,自下而上呈有规律变化,是特殊成岩成矿作用的必然结果.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其次为细脉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结构、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及包含结构为主.以矿石组构研究成果为基础,明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及生成顺序后,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将该矿床成矿期大致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氧化期,主要成矿期为热液期,划分为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氧化物阶段.最终确定红旗沟金矿为受构造及岩浆活动影响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Based on the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light (thin) sheet,the 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ongqigou gold deposit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gular change of the ore fabric from the bottom to top in the orebody was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the special diagenesis-mineralization.Ore structure were mainly disseminated,followed by fine vein structure and brecciated structure.Ore texture were mainly its granular texture,the shape-it contains form granular texture.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ore structure,the mineralization period of the deposit was divided into hydrothermal period and epoxidation stage,and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period was hydrothermal period,divided into sulfide stage,carbonate stage,oxide stage.According to the ore fabric study,the genesis type of the Hongqigou gold deposit is the magmatic hydrothermal deposit.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