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45956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海南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等;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志宏、李勇、邹磊等。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5956 占比:99.99%

总计:1246037篇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彭志宏
  • 李勇
  • 邹磊
  • 上官王宁
  • 冯安全
  • 周红刚
  • 崔常雷
  • 徐红梅
  • 李军
  • 李金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作者

    • 李立; 张钰; 丁洋子; 王晨晨; 张奉超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统一麻醉诱导,对照组以5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输注,首先在10min内输注完毕1.0μg/kg的负荷量,之后采用0.5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T_(0))、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药前(T_(1))、注药后15min(T_(2))、注药后30min(T_(3))、手术结束后(T_(4))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及咳嗽、躁动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_(0)、T_(1)、T_(2)时刻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T_(3)、T_(4)时刻HR、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PAED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时,镇静效果安全有效,可降低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 姚汉青; 刘林; 钱兴华; 胡惠静; 夏丰
    • 摘要: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防儿童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EA)和苏醒期谵妄(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3~8岁儿童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0.5、1.0μg/kg组(D1、D2、D3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4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气管插管麻醉后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比较4组患儿术后2 h EA和ED的发生率及儿童和婴儿术后疼痛量表(CHIPPS)评分、术中七氟烷消耗量、手术时间、麻醉结束到气管导管移除之间的时间(TE)、主动睁眼时间(TA)、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停留时间(TP)、以及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有无喉痉挛、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和呕吐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2组和D3组患儿术后CHIPP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D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2组和D3组患儿EA、E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2组和D3组术中七氟烷消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D2和D3组TE、TA以及TP的间隔时间显著延长,D3组TP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点比较,D3组MAP在T2时升高,在T3时下降,而D3组HR在T2~T7时点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1组有1例患儿因过早停药引起严重喉痉挛,其余各组均未观察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儿童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术后EA、ED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疼痛明显减轻,所需七氟烷消耗量也显著减少。
    • 刘雨晴; 顾湾; 邵寅寅
    • 摘要: 目的探究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昂丹司琼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昂丹司琼。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术后24 h内,观察组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昂丹司琼可降低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小玲; 袁静静; 邢飞; 朱鹏霞; 郭永波; 丁欣; 张卫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前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3月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97例,男48例,女49例,年龄3~12岁,体重15~5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49)和对照组(C组,n=48)。入室后即刻S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C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儿全麻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相同,术毕即刻停药并将患儿转运至PACU行全麻复苏。采用Aono四分评级法进行患儿苏醒期评分,评估患儿麻醉恢复阶段的躁动水平。记录麻醉诱导时哭闹情况、SpO_(2)、P_(ET)CO_(2)。记录拔管后15 min的Aono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苏醒期丙泊酚追加例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EA、术后呛咳、苏醒延迟、恶心呕吐、切口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分泌物增多和SpO_(2)<95%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麻醉诱导时哭闹发生率、拔管后15 min Aono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苏醒期丙泊酚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EA、术后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SpO_(2)<95%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切口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苏醒延迟或分泌物增多。结论麻醉前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EA的发生率,不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李佳佳; 陈蒙蒙; 王睿娴; 黄梦朦; 李军; 上官王宁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诱导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阿芬太尼20μg/kg(A20组)、40μg/kg(A40组)和60μg/kg(A60组)进行麻醉诱导,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一致。评估3组患儿的Helbo-Hansen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入恢复室后的躁动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20组比较,A40、A60组患儿Helbo-Hansen整体评分和咳嗽得分较低(P<0.05)。与T0比较,A40和A60组患儿在T1~T3时点MAP降低,A20组患儿T2、T3时点HR增快,A40组患儿T1时点HR减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HR减慢(P<0.05);与A20组比较,A4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T2、T3时点HR较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HR较慢(P<0.05)。A60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给予阿芬太尼40μg/kg或60μg/kg联合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均可使患儿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而前者麻醉诱导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实现术后快速拔管。
    • 黎健君; 郑映金; 梁秀萍; 彭为平; 梁昌河
    • 摘要: 目的:探讨地氟烷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8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使用七氟烷,观察组使用地氟烷。观察比较两组各时间点指标:手术时间(t_(a))、麻醉时间(t_(b))、恢复自主呼吸时间(t_(c))、出现体动或睁眼时间(t_(d))、拔管时间(t_(e))、完全清醒时间(t_(f))及停留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t_(g));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下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_(d),t_(e),t_(f),t_(g)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生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使用地氟烷,可显著降低OSAHS患儿的PAED评分,缩短OSAHS患儿的PACU时间,且安全可靠。
    • 姬永久; 时昌峰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经鼻雾化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于2020年4—8月期间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其中,麻醉诱导前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DEX)用药的患儿为观察1组,共23例;麻醉诱导前给予2.0μg/kg DEX用药的患儿为观察2组,共23例;麻醉诱导前给予2.5μg/kg DEX用药的患儿为观察3组,共22例;对照组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共22例。对比4组患儿术前镇静、术后苏醒质量以及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给药后,观察3组的镇静起效时间(12.44±2.12)min显著短于观察2组及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8,P<0.05);观察3组的麻醉诱导时的镇静成功率(95.45%)显著高于观察2组以及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P<0.05);观察3组术后苏醒时PAED评分(4.00±0.50)分、CHIPPS评分(1.00±0.50)分以及苏醒15 minPAED评分(3.50±0.50)分、CHIPPS评分(1.00±0.50)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经鼻雾化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具有较佳的镇静效果,其中以2.5μg/kg DEX用药效果最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 周媛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配合及干预措施。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70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者为例,均为小儿实施全麻配合,将其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小儿手术时间指标,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是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2.184/7.802,P<0.05);(2)研究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72%优于对照组患儿的25.71%(χ2=5.285,P=0.022<0.05)。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配合同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于缩短小儿手术时间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 章钰; 黄超群; 白玥; 励建琳; 周盈丰; 袁开明; 李军
    • 摘要: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单次推注芬太尼对小儿日间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静及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5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或II级,年龄3~1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组(RF组,78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79例),RF组诱导时单次推注芬太尼1μg/kg+瑞芬太尼2.5μg/kg,R组静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瑞芬太尼2.5μg/kg;两组均在丙泊酚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并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记录患儿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E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及FLACC疼痛评分,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结果:与R组相比,RF组患儿EA发生率明显下降(38.0%vs.18.0%,P=0.005),苏醒期最大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明显降低(7.7±3.3 vs.8.9±3.4,P=0.027),在PACU 15 min及出PACU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升高(4.4±1.1 vs.3.8±1.4,P=0.01;2.0±0.3 vs.1.8±0.4,P=0.03);而两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疼痛评分(出PACU时和术后2 h)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单次推注芬太尼1μg/kg能增加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ACU的镇静程度并降低EA发生率。
    • 侯乐; 邰旭辉; 张伟
    • 摘要: 目的:探讨OSAHS患儿经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床确诊的11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予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患儿,另选取同时间段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与术后半年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各细胞因子在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AHI)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术前,研究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L-6、hs-CRP、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SAHS患儿经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IgG、IgM、IgA、TNF-α、IL-6、hn-CRP水平随AHI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CD3+、CD4+、CD8+、CD4+/CD8+水平随AHI严重程度升高儿降低(P<0.05);经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OSAHS患儿经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后TNF-α、IL-6、hs-CRP、IgA、IgG、IgM与AHI呈正相关,而CD3+、CD4+、CD8+、CD4+/CD8+与AHI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表达与OSAHS患儿睡眠呼吸通气指数具有相关性,可根据其表达水平对患儿病情变化做有效评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