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银川
  • 出版时间: 2012-05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0~12岁儿童持续声音嘶哑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因持续声音嘶哑至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461例(所有患儿均经1至2周抗炎治疗后声音嘶哑无好转).所有患儿均接受电子喉镜检查,部分患儿行CT、心脏彩超、病理检查,并结合病史做出病因分析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1例患儿中:声带小结223例(48.37%),慢性喉炎112例(24.30%),声带麻痹24例(5.21%),声带息肉15例(3.25%),喉乳头状性瘤15例(3.25%),喉血管瘤6例(1.30%),喉蹼3例(0.65%),喉囊肿3例(0.65%),声门闭合不全3例(0.65%),声带肉芽增生2例(0.43%),性质不明3例(0.65%),未见异常者53例(11.50%).在诊断为喉普通炎性疾病的患儿中,男224例,女126例;5个年龄组中,喉普通炎性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50%、48%、76.81%、85.53%、85.71%.结论:引起小儿持续声音嘶哑的病因多样,以喉普通炎性疾病为主,声带小结是引起小儿持续声嘶最常见的原因。声带麻痹、喉乳头状瘤亦较多见.小儿喉部普通炎性疾病好发于幼儿期、学龄期及学龄期,男性儿童相对多发。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正常儿童的睡眠呼吸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儿童OSAH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8岁(平均5.14±1.58岁)无睡眠障碍临床症状的儿童18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7小时的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及结论:1.2-8岁正常儿童的睡眠结构无明显性别差异。2.2-8岁正常儿童的睡眠呼吸结构随年龄增长呈规律变化,1期睡眠比例增加显著,慢波睡眠显著减少,2期睡眠比例基本不变,REM睡眠逐渐减少,随呼吸中枢调控机能的逐渐完善、成熟,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显著减少,阻塞性呼吸事件的发生次数无明显变化。
  • 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腺样体大小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多道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338例睡眠打鼾、憋气、呼吸费力的患儿为OSAHS组,并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或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分为轻、中、重三个亚组,非OSAHS患儿207例为对照组,通过口咽部检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分析扁桃体、腺样体大小与儿童OSAHS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均为儿童OSAHS的危险因素,扁桃体大小、腺样体大小均与儿童OSAHS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较张口压舌法能更准确地显示扁桃体的实际体积(尤其是包埋型扁桃体)、表面情况及其对咽腔狭窄的影响,对判断是否摘除扁桃体、预估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对4例急性喉阻塞病例的分析,阐述了发生急性喉阻塞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经过手术治疗,对患者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 总结喉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8年1月~2011年12月喉外伤病例共57例。结果:57例全部存活。气管切开46例中,8例拔除气管套管出院,恢复正常呼吸,10例堵管后出院,无呼吸困难,其余28例均带气管套管出院.出院后56例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随访6个月,1例至2009年4月门诊随访3个月.堵管出院者均顺利拔出气管套管,恢复正常呼吸.带管出院者中有6例不能拔管,其余均顺利拔管,17例无呼吸困难,16例有活动后呼吸困难.57例中无呼吸困难51例,活动后呼吸困难1例,不能拔管5例.恢复后无声嘶35例,有不同程度声嘶16例,完全失音6例.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随访6个月气道情况及嗓音情况分析,分别X2=3.733,P=0.155>0.05和X2=12.525,P=0.002<0.05,杓状软骨是否损伤与伤后气道恢复情况没有相关性,而与嗓音恢复情况有关.结论:喉外伤应尽早明确诊断,确定病变程度,早期正确的治疗方案可减少外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杓状软骨是否损伤是判断喉外伤预后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Pillar软腭植入术的同时进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咽侧壁及舌根肥厚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方法:15例经多道睡眠监测(PSG)确诊为轻中度OSAH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小于40,Friedman舌体高度临床分型1型3列、2型6例、3型6例,体重指数均小于30kg/m2,入组的患者均行Pillar软腭植入术的同时进行等离子射频治疗咽侧壁、扁桃体及舌根肥厚,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PSG,鼾声VAS评分及Epworth嗜睡程度(ESS)评分.结果:术前15例轻中度OSAHS患者的AHI为28.70±9.60次/小时,术后为10.11±6.72次/小时,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由78.1%±6.7%升高到89.7%±3.7%,鼾声VAS评分从8.90±1.43降至3.40±0.65,EES评分由术前的17.38±5.12下降至9.67±4.56.经计量资料t检验,术后6个月四项指标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按杭州会议标准,治愈3例(20.0%),显效8例(53.3%)、有效3例(20.0%)、无效1例(6.7%).患者及家属均感满意(包括无效的1例患者).1例有异物感、局部红肿、有植入物排异反应,无出血、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引起的食水反流入鼻腔等其它并发症.结论:Pillar软腭植入术的同时进行等离子射频治疗扁桃体、咽侧壁及舌根肥厚,对改善鼾声及睡眠呼吸暂停有较确切的疗效.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80余例各种声调异常的手术。方法:男声女调采用局部麻醉下颈前正中横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带状肌筋膜,纵行分离带状肌并向两侧牵拉,充分暴露甲状软骨板,于两侧甲状软骨前中1/3交界处纵行切开软骨膜并分离保留,将甲状软骨前中1/3交界处的甲状软骨板纵行切除约3mm,上下贯通,不损伤喉腔黏膜,双侧同法,术中让患者发音,切除软骨的宽度以嗓音改善效果最佳为度,最多切除不超过5mm,一般情况下男声女调患者的声带厚度变薄,张力高,所以同时在纤维喉镜的引导下给予喉外径路声带内注射自体脂肪或者筋膜碎屑,同时让患者发声,达到效果最佳为度,逐层缝合,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美容缝合,术后第七天开始嗓音训练,及喉部按摩,一般半个月复查一次,详细记录发音改善情况.女声男调我们同样在局麻下行颈前正中横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带状肌筋膜,纵行分离带状肌并向两侧牵拉,暴露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用10号尼龙线将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缝合拉紧靠拢,术中让患者发音,松紧度以发音改善最佳为好,或者更紧一些.术后有些患者声带张力过大不能发音,一般一周后缝线变松,肌力重新分配,发音逐渐改善,同时通过喉外径路双侧声带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目的是缓解痉挛性发音,让声带变得软弱有弹性,同样的方法缝合切口,术后一周开始进行嗓音训练及喉部按摩,这期间需要嗓音治疗师的帮助,定期复查,治疗发音改善情况。结果:男声女调和女声男调发病机理复杂,本文手术方式确能改善发音, 再加上长期的嗓音训练及喉部按效果优良。结论:嗓音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进行手术干预是为了解决声调异常的主要问题,要想让一个声调异常的患者恢复悦耳的嗓音还需要嗓音的治疗和长期的嗓音训练,甚至喉部按摩等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喉肌电图检查在声带运动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7名诊断为单侧声带运动障碍患者行喉肌电图检查。结果:27位患者单侧声带运动障碍,其中男19名,女8名,平均年龄为42. 3,其结果为总时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诊断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1名,环杓关节运动障碍16名。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环杓关节脱位的患者,及时行环杓关节复位术。16例患者中的14例患者得到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对于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对喉肌电图显示有可能恢复的患者均予适当的营养神经治疗,观察9个月,对于3例9个月后仍无法满足日常发音需求的患者行声门旁间隙脂肪注射术。对于肌电图显示无恢复可能的3例患者均介绍到上海长海医院行喉返神经移植,效果在观察中。结论:喉肌电图检查在鉴别和治疗神经性损伤和非神经性损伤的声带运动障碍中非常重要。环杓关节运动障碍等机械性原因所致声带运动,喉肌电功能正常;而喉返神经损伤喉肌电呈神经损伤或失神经支配表现。喉肌电图检查对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 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咽喉结核的回顾,探讨咽喉结核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临床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咽喉结核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结果:对咽喉结核给予药物治疗。结论:咽喉结核可原发或继发于肺结核。由于临床表现及局部特征不同于喉癌,会厌炎,声带息肉,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病变难以区别,易被误诊或漏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当今明喉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缺乏全面的认识,忽略了详细认真的体检及尽早做喉内镜检查以观察局部病变特征,并取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依靠典型症状和临床表现诊断咽喉结核己难以适用。对可疑咽喉结核的病例,勿凭裸眼诊断,以免误诊耽误治疗,应尽早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咽喉结核的主要手段和最有用的方法。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下咽部异物取出用的间接喉镜不足之处的论述,提出70°内镜显示器监视下取下咽部异物,简便实用。其优点是:照明好,可录像回放,容易找到异物;其他医生同时可以看到下咽部图像,减少检查次数;异物在显示器上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同,非常容易将异物钳直接送达异物位置;70°内镜直径只有3.5毫米,对患者的咽部刺激明显小;与纤维喉镜相比,操作明显方便,不必要两人操作.
  • 摘要:目的:研究无明确异物吸入史,首诊于呼吸科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的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分析2009~2011年首诊于呼吸科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1023例患儿中呼吸道异物发生率,所有患儿无异物吸入史,分析误诊原因、症状特点和影像学发现.结果:1023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中,发现异物患儿45例,占检查者的4.4%,患儿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2.2个月,最常见的诊断为支气管炎和肺炎(40例,89%),植物性异物(花生,瓜子等果肉及果壳)最常见,占76%(34例),其次为矿物性和化学合成类异物,占18%(8例).主要症状为咳喘91%(41例),检查发现喘鸣音(19例,42%)、罗音(22例,49%)、呼吸音减弱(25例,56%).胸片检查报告支气管肺炎35例,肺及支气管CT检查42例发现支气管阻塞征32例.结论:不能提供明确的异物吸入史是儿童呼吸道异物无法明确诊断的主要原因.持续的或者不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临床检查和放射学的发现要仔细评估以排除可能的气道异物,以避免进一步并发症的出现。
  •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10例气管切开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对病房的环境、气管套管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湿化、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基础护理等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10例患儿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儿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对患儿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意外发生.特别是行气管切开的儿童更需加强护理,尤其是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较少并发症极为重要.认为加强对气管切开患儿的气管套管的消毒和固定,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并采用浅层吸引法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 摘要:目的:比较喉罩(LMA)与气管插管(TT)的呼吸道管理在小儿急重症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患儿心率(HR)和血压(BP)变化.以及气道并发症的情况对比.方法:选择急重症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气管插管组(TT)、喉罩组(LMA),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相同: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2 mg/kg,芬太尼0.002 mg/kg,丙泊酚2.0 mg/kg,阿曲库铵0.2 mg/kg,地塞米松1mg/kg,上支气管镜后接呼吸机行控制呼吸.术中采用丙泊酚持续泵注,间断给予阿曲库铵.手术完成拔出支气管镜分别在气管插管(TT组),喉罩置入(LMA组)操作下行呼吸道管理.观察:两组患儿在诱导前和LMA(TT)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及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观察监测术中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对苏醒情况及气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LMA组在置入前后的HR、BP无明显差异(P>0.05);TT组在插管前后的HR、BP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气道压力、SpO2、PET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气道并发症方面比较,LMA组要优于TT组.结论:LMA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呼吸道管理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对气道损伤小,苏醒较快,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麻醉中要优于TT组,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自制S型拉钩在29例儿童下咽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取不锈钢压舌板一枚,全长约10cm,前端折弯约45度,长约2cm,自折弯处向后焊接一长约12.5cm光导纤维,该光导纤维外包不锈钢钢管,手柄尾端磨砂,略上翘,并留出冷光源光导纤维接口,整体略呈S型.检查患儿时将折弯处置于舌根,向前牵拉舌根,在光源照射下,即可暴露双侧扁桃体下极舌根面,整个咽侧壁、后壁,会厌尖、后联合,在恶心状态下可见梨状窝甚至会厌谷.结果:应用此S型拉钩,行下咽异物取出术29例(首次来我院就诊11例),其中鱼刺17例,葵花籽皮6例,麦芒2例,卫生纸条2例,锡箔纸1例,花生衣1例.术前所有患儿均以普通压舌板检查未见异物;间接喉镜检查14例,诊断下咽异物5例,由于患儿配合欠佳,5例均未取出;行纤维喉镜检查6例,诊断下咽异物4例,漏诊2例(扁桃体下极舌根面鱼刺).以上操作均在门诊进行,不需要全麻,不需要患儿手拉舌尖,不需借助间接喉镜,29例患儿均顺利取出,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该S型拉钩与普通压舌板相比,具有视野广、光照强等优点,不要患儿手拉舌尖,能克服间接喉镜下患儿不配合的缺点,特别适合儿童下咽检查及异物取出,可以在临床应用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0例诊断为UACS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对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60例UACS患儿病因明确,其中慢性鼻炎132例(36.67%),鼻窦炎108例(30.0%),变应性鼻炎72例(20.0%),腺样体肥大48例(13.33%).主要临床特点是咳嗽360例(100%),抠鼻孔270例(75%),清喉288例(80.0%)、流涕234例(65.0%),鼻塞或打鼾216例(60.0%),打喷嚏252例(70.0%),咽痒180例(50.0%),咽部分泌物下流或异物感168例(46.67%),张口呼吸120例(33.33%).治疗12周症状基本消失342例(95.0%),显效18例(5.0%),总有效率100%.结论:儿童UACS最常见的三个病因是慢性鼻-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咳嗽是其主要症状,通过详细询问咳嗽特点及其伴随症状,尤其是鼻部症状、检查鼻咽部,都能明确诊断,经个性化治疗,绝大部分疗效好。
  • 摘要:本文对本院1990~2010年呼吸道异物319例进行临床分析.本组319例,男203例,女116例.男∶女=1.77∶1.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62岁,5岁以下274例,占85.9%.异物种类繁多,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化学成分性均有,但以植物性为主,共234例,占73%.由于呼吸道异物发病突起,病情严重,绝大多数患者在2天内就诊,少数病例在数月后才就诊.异物存留的部位:存留于右支气管者128例,左支气管者46例,双侧支气管118例,主支气管19例,喉部8例.并发症:本组319例中异物取出术前伴有并发症29例,占总数的9%,主要是有肺炎、肺气肿、肺不张,术后并发症13例,主要有气胸、心衰、皮下气肿、窒息死亡。
  • 摘要:目的:加强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120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以慢性咳嗽和咽部各种不适为主诉病例均有相关鼻-鼻窦、鼻咽疾病,其中慢性鼻炎328例,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408例,变应性鼻炎296例,腺样体肥大168例.经过抗感染、改善鼻阻、开放窦口、促进引流等处理,随访3月以上,1080例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0.00%.结论:UACS的病因复杂,查清病因,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的特殊性(大体积、多数件、多种类)及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食管异物多数分别采用食管镜探查+取异物术及胃镜探查+取异物术,有1例行胃切开取异物术,有2例食管镜探查(1例+食管后壁脓肿切开术,1例+咽后壁脓肿切开术).结果:21例食管异物患者均行纤维胃镜及食管镜探查术时取出异物并治愈出院.食管镜取出异物12例,纤维胃镜取出异物4例,食管镜探查+食管、咽后壁脓肿切开术各1例,胃切开取异物术1例.有例未术死亡.结论:根据食管异物的特点、性质、病程长短、异物周围黏膜炎症反应程度、部位,选取相应的处理,可获得更好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食管异物有强吞或误吞.大体积、多种类多数量是强吞,如火机、项链、眼镜柄等.多数件一般是误吞,如成排5个义齿牙托、11枚大头针、完整牙刷支等。食管异物是可以预防的,健康教育是预防的关键。
  • 摘要:本组19例食管异物患者,男11例,女8例,异物种类:火机、项链、眼镜柄、牙刷、义齿牙托、聚合压缩块、团状金属等.
  • 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支撑喉镜下对9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实施了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和手术创面黏膜吻合术。术后通过频闪喉镜检查了解患者新建声门裂隙大小及通气情况.发音质量主观评估由患者本人和医疗小组共同完成.结果:9例中7例患者随访11月~2年10月,无呼吸困难,8例患者发音质量无明显下降,1例术后1月局部肉芽增生,另1例局部瘢痕挛缩均再次手术.结论: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可有效改善双侧声带麻痹造成的呼吸困难,并保留较满意的发声功能。
  •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硬化剂注射法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且有完整资料的咽喉部血管瘤共56例,血管瘤分布部位为:腭部及悬雍垂、扁桃体窝、口咽侧壁、下咽侧壁、舌根、会厌、披裂、梨状窝及喉腔内.肿瘤直径<1cm8例,1-3cm36例,>3 cm12例.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收治入院并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改良硬化剂配制:5%鱼肝油酸钠1支(100mg)稀释平阳霉素1支(8mg),视肿瘤大小加地塞米松0.5-1.0ml (2.5-5mg),将药物注射入瘤体内,视肿瘤体积大小给予总量0.5-2.5ml硬化剂.结果:本组56例病例随访3月~2年,痊愈41例,显效11例,改善4例,总有效率为92.8%,且首次注射有效率即达80.3%,注射后所有病人耐受性良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采用三药联合注射的改良硬化剂注射法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疗程短,疗效好,安全可靠,较传统单一硬化剂注射法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失神经人环杓后肌中卫星细胞和成肌调节因子的表达改变,探讨失神经病程对喉肌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人环杓后肌标本按病程分为四组失神经6-12月组(n=15),失神经13-24月组(n=17),失神经25-36月组(n=14),失神经>36月组(n=12),正常环杓后肌为对照组(n=8).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检测不同状态卫星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肌肉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的转录和蛋白水平时空改变.结果:正常喉肌内可见少量Pax7阳性细胞,损伤组均未检测到Pax7阳性细胞。只有损伤6-12月组可检测到myoD和myogenin阳性细胞,部分肌纤维核亦表达myoD.损伤6-12月和13-24月组均见eMyHC阳性肌纤维.定量分析显示损伤6-12和13-24月组myoD和myogenin的转录和蛋白水平高于正常,有统计学差异,而其他各组蛋白表达阴性.结论:喉返神经损伤后可激活卫星细胞,成肌调节因子表达上调,通过这种代偿机制参与肌肉再生.病程越短,喉肌再生能力越强.失神经2年内行延期神经修复仍有可能恢复较满意的发音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TNF-α、IL-10在大鼠喉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移植喉组织的不同部位和血清中的表达变化,评价其血清水平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进行Wistar SD大鼠喉移植,术后依照注射环孢霉素A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0mg组、5mg组及10mg组,以未进行喉移植手术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第3、7、11天取各组移植喉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喉急性排斥反应强度,免疫组化检测TNF-α、IL-10在移植喉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强度,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及结论:供体喉的高抗原性主要集中于喉的黏膜上皮层及黏膜下层组织;血清TNF-a和IL-10的浓度可以作为预测喉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一侧膈神经转位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取6只beagle犬造成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模型,均以左侧膈神经转位行双侧喉返神经修复术(修复组),取2只同种犬切断左侧喉返神经(失神经对照组)、对侧及术前为正常对照组.失神经组及神经修复组术后6个月分别行喉镜、喉肌电图检查、环杓后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免疫组化染色形态学观察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6只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隔神经转位术犬有5只双侧声带恢复不同程度的外展运动,平静呼吸时外展幅度较小,约1-4mm,当堵管2分钟后,声带外展幅度明显加大,约为2-8mm,声门裂隙约为6-12mm, 5只均顺利拔管;另外1只膈神经支配侧声带恢复外展,对侧仍固定,但顺利拔管。2.喉返神经损伤前、失神经后6个月、膈神经转位神经修复后6个月的喉神经及肌肉的喉肌电图检查自发电位波形幅度、诱发电位幅度、潜伏期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正常喉肌肌球蛋白重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快慢肌肌纤维分布均匀、失神经后6个月慢肌肌纤维比例明显变大,而快肌纤维比例明显变小,膈神经转位修复后6个月快慢肌肌纤维有明显的集中现象,慢肌纤维比例明显大于快肌纤维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一侧膈神经转位术修复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能有效地恢复双侧声带的吸气性外展运动。
  • 摘要:目的:探讨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0年10月至2010年1月因甲状腺手术所致的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施行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325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喉镜结果发现术后声门闭合程度、声带边缘直线性、患侧声带位置、声带振动的对称性和规律性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01),嗓音功能评价的各种主客观参数GRBAS、Jitter、Shimmer、HNR、MPT等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01),有效率达98.8% (321/325).术后喉肌电图检查证实麻痹侧喉肌获得充分的神经再支配.结论: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嗓音改善明显,远期疗效非常满意.
  • 摘要:目的:评估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22例行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对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误吸指数、主观听感知(GRBAS)、声学检测参数(基频Fo、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化噪声能量NNE)、空气动力学指标(最大声时MPT、平均气流率MF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误吸指数分值较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GRBAS评估术后各参数比术前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声学检测各参数(Fo、Jitter、Shimmer、NNE)较术前明显降低,最大声时明显延长,平均气流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是一种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有效的声带内移术,既可改善嗓音功能还可缓解误吸。
  • 摘要:目的:探讨能够预测支撑喉镜显微手术声门暴露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包括73例接受过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声门暴露困难组(n=7)和对照组(n=66).通过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测量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于体表及头颈侧位X线片下测量每位患者自然位及仰伸位时的舌骨颏突间距离(HMD)、甲状软骨颏突间距离(TMD)、胸骨颏突间距离(SMD)、上切牙舌骨距离(UIHD)、上切牙甲状软骨距离(UITD)、上切牙胸骨距离(UISD);在头颈侧位X片中测量下颌骨高度、下颌骨髁突颏突间距离以及上牙平面与甲状软骨气管沿线间夹角、下颌骨下缘平面与甲状软骨气管沿线间夹角.根据喉显微外科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程度及手术特点,提出新的声门暴露的分级标准,手术过程中,以该标准对每位患者声门暴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及结论:1.筛选出头颈仰伸位X线下测量的甲状软骨-下领骨领突间距离、Freidman舌根分级是声门暴露困难危险因素;2.联合这2项指标将能更好的预测声门暴露困难;3.声门暴露困难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但术中术者的操作也直接影响声门暴露的程度,合适的患者体位、喉镜以及适当的喉外按压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声门的进一步暴露。
  • 摘要:目的:研究对侧颈袢神经-喉返神经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对侧颈袢神经-喉返神经吻合术的资料完整的56人,采用动态喉镜评分表、嗓音RBH听感知评估、嗓音客观分析和肌电图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动态喉镜显示术后声门闭合、患侧声带位置、患侧声带边缘、声带振动规律性和对称性、声门闭合商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术后的粗糙声、气息声和嘶哑声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01).术后基频微扰、噪谐比、振幅微扰比术前均明显减小(均P<0.001).术后最长声时比术前明显增大(P<0.001).术后最大随意运动募集相比术前明确改善(P<0.001).结论:对侧颈袢神经-喉返神经吻合术可以改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该手术可以使颈袢神经充分支配患侧喉肌,所以它是一项较为理想的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比较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与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杓状软骨内移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单侧声带麻痹364例,病程6个月至12年.280例外伤性麻痹,病程3年以内者行颈袢与喉返神经吻合术(A组);46例外伤性麻痹,病程3年以上或不明原因的麻痹性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B组);38例杓状软骨内移术(C组)患者的适应证同B组.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嗓音声学参数分析及空气动力学检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及结论:单侧声带麻痹以神经修复术疗效最佳:而杓状软骨内收术与甲状软骨成形术比较嗓音声学参数无明显区别,但声门闭合度更好。
  •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喉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72例儿童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儿童喉乳头状瘤患者中,男女比例1∶1.3,首次发病年龄4岁以下者占72.22% (52/72),2岁以下者占50% (36/72).72例患儿均于支撑喉镜下行喉乳头状瘤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手术总次数382次,平均5.31次/例.术后声嘶均得到改善,呼吸因难者均得到缓解.复发间隔时间为1月~60月,平均复发时间7.46月.术后声带粘连4例,气管狭窄2例.12例患儿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儿童喉乳头状瘤多发于4岁以下儿童,且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缓解期长,气管切开率低等优点.气管切开后患儿复发时瘤体易向气管内播散,多次手术后易遗留气管狭窄,故应尽量避免行气管切开。
  •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精度阻抗-食管压力检测和24小时食管双极pH-阻抗监测的工作原理的阐述,提出应用阻抗-食管压力检测和24小时食管双极pH一阻抗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准确判定反流事件的同时充分了解食管的功能状态、判断反流的性质、分析反流的病因等,在对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论述了高精度阻抗-食管压力检测和24小时食管双极pH-阻抗监测咽喉反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并指出,该技术对于某些由于食管功能不全的消化道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蠕动功能减退的疾病、上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性疾病等的诊断和对因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 摘要:Cowden综合征(CS)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称为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常表现为:大肠、食管、胃等处多发息肉.消化道外的皮肤黏膜病变为:头颈、舌、咽、鼻等广泛分布的丘疹或乳头状瘤样物.四肢末端除见丘疹外,尚有点状半透明的凹形角化性和小圆石样病变,容易合并甲状腺病变和乳腺病变等。本文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了以皮肤、口腔病变为主,以肢端角化症为次的Cowde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摘要:Rosai-Dorfman病(RDD),又名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为罕见疾病,病因不详.文献报告43%的患者至少有一处淋巴结外病变,最常见结外病变是皮肤,其次是上呼吸道、唾液腺、骨、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而骨髓和脾通常不受累及.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喉部受累的Rosai-Dorfman病的手术治疗策略,经过治疗后随访,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研究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或Z型腭咽成形术(ZPPP)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头影测量参数能否预测UPPP或ZPPP的手术疗效.方法:51例经PSG确诊为重度OSAHS (AHI >40)、FriedmanⅠ-Ⅲ型的患者,术前CPAP治疗5~7天后行UPPP或ZPPP手术,术后6~12个月复查.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术前术后的体格检查、ESS评分、PSG检查、X线头影测量.分析手术前后各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手术成功与失败患者术前各参数的差异.结果:按AHI<20且下降>50%为成功标准,总体手术成功率45.1%,Friedman Ⅰ、Ⅱ、Ⅲ的成功率分别是50.0%,50.0%,and 40.7%.31个病人接受了UPPP手术,20个病人接受了ZPPP手术,手术成功率分别为35.5%和60.0%.手术前后AHI、最低血氧饱和度、软腭的长度和体积、ESS评分的变化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AHI从65.59±17.22次/时下降到29.54±22.5次/时,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从70.75±10.88%上升至79.31±11.34%.手术成功组术前软腭后缘到咽后壁的距离(P-MPW)显著长于手术失败组(10.68±2.92mm和8.91±2.82 mm;P=0.05).手术成功组BMI下降的量(CBMI)显著大于手术失败组.手术成功组术前的下颌平面到舌骨的距离(MP-H)较手术失败患者的短,但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UPPP组,手术成功组术前的P-MPW距离显著长于手术失败组(P=0.05).在ZPPP组,手术成功组术前的下颌面角(MPA)显著小于手术失败组(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MPW、CBMI、手术方法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在UPPP组,P-MPW是唯一预测手术疗效的因素.在ZPPP组,MPA和Friedman是关键的预测因素.结论:P-MPW、手术方法是关键的手术疗效预测因素.术前P-MPW> 10mm的患者比P-MPW<10mm手术更容易成功.ZPPP的手术成功率比UPPP高.
  • 摘要:目的:总结30例婴幼儿会厌囊肿患儿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探讨等离子微创技术在婴幼儿会厌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婴幼儿会厌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30例婴幼儿会厌囊肿患儿,手术时年龄为7d至342d,平均年龄68.2d,手术时体重3.1-7.6kg,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为1.5∶1.全组患儿均在完善术前检查后全麻下行支撑喉镜联合内窥镜下会厌囊肿等离子融切术,术后按要求定期随访.结果:本组所有患儿均顺利接受手术,术中出血<2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后有15例患儿送重症监护室监护24~48h,所有患儿手术后住院时间<10d,出院时喉鸣、气促、进食时呕吐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有复发.结论:婴幼儿会厌囊肿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手术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等离子微创技术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术后组织反应轻等优点,从而有效解决了术中出血、术野不清晰及术后拔管困难的难题。
  • 摘要:目的:利用远程监测系统对需要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伴高危因素的OSAHS儿童长期家庭治疗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1名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就诊、需要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伴高危因素的OSAHS患儿,在住院期间给予压力滴定、呼吸机适应性治疗,在对其家属给予呼吸机操作培训后出院.出院后使用系统对呼吸机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并对患儿家庭治疗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及干预.结果:远程监测系统数据显示,7例患儿(33.3%)在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周内放弃,主要原因为不耐受(85.7%,6例)及经济因素(14.3%,1例);4例患儿(19.0%)在治疗1月后放弃,主要为经济(50.0%,2例)及家长主观因素(50.0%,2例).10例(47.6%)耐受治疗及监测的患儿依从性均较好,但治疗期间仍存在波动.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使用初期放弃率较高,多与不耐受治疗有关.长期治疗中患儿依从性较好,但存在波动.远程监测系统对监测及指导OSAHS患儿的无创通气治疗显示出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为喉癌手术安全缘的界定提供超微结构形态学支持.方法:通过透射电镜、光镜,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癌旁(距肉眼癌灶边缘3、4、5mm)声带组织的各层结构及p53、Ki-67抗原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电镜下上皮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改变,具有肿瘤细胞特点,表现为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细胞核大,染色质边集以及细胞器的堆积和异位;任克氏层内可见新生血管及血管内凝血现象,炎症反应明显,距癌灶边缘3mm标本任克氏层或声韧带内可见肿瘤细胞,形态特点与上皮内肿瘤细胞特点一致;声韧带与声带肌交界处未见肿瘤相关形态学改变.光镜下距癌灶边缘3 mm标本为浸润性鳞癌,4mm为上皮内瘤变Ⅱ-Ⅲ级,5mm为上皮内瘤变Ⅰ-Ⅱ级;免疫组化研究p53、ki-67分别为中阳性、弱阳性、阴性.结论:手术切除肿物是喉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安全缘处癌旁组织仍具异型性,如依据3mm手术安全缘进行喉部分切除手术,难以排除术后复发的风险。
  • 摘要: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发病率较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由于环咽肌功能障碍所导致.本研究对43例需做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同时进行环咽肌形态观察.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21~71岁.具体方法是将直达喉镜经环后插入食管入口上方,显微镜下观察环咽肌形态并拍照.通过观察本研究发现:环咽肌在喉镜下的形态分为三种,唇样突起型、肥厚型和低平型.直达喉镜可以很好的暴露环咽肌并能满足大部分患者的观察需要.将为今后在镜下治疗因环咽肌功能障碍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颈部气管肿瘤的临床特征,论述了气管楔形切除术治疗颈部气管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在电子喉镜明视下,根据瘤体MRI体积测量,精确定位定量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混合液治疗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5年来下咽及喉部血管瘤25例,MRI增强扫描,测量瘤体体积,电子喉镜明确定位后,利用内镜专用注射小针头(奥林帕斯WF-1816PN),根据瘤体体积,按比例瘤内精确定量注射平阳霉素混合液.结果:治愈的20例,显效5例.经2年以上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根据瘤体MRI体积测量,定量控制平阳霉素瘤内介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简单有效.
  • 摘要:目的: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减少其误诊、漏诊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8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治疗及结果.结果:178例患儿,有明确异物吸入史149例,无明确异物吸入史29例,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159/178(89.3%),阴性率19/179(10.7%);3例患儿自行咳出,171例患儿行手术取出异物;死亡3例,治愈率96.1%.结论:根据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x线等检查多可确诊,及时有效的采用手术治疗方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本文结合临床病例,主要探讨了鼻咽部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技术、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并对病灶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
  • 摘要: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行电听性脑干反应(EABR)和电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测试,并根据NRT结果,探讨无法得到NRT波形患者EABR的阈值、潜伏期特点.方法:对41例Nucleus 24CA型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20,10,3电极进行电听性脑干反应(EABR)和电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测.根据患者ECAP波形的检出与否,将这41例患者分成第一、第二两组:其中第一组35例,每位患者均能引出较好ECAP波形;第二组6例,无法检出ECAP波形.对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的EABR阈值、Ⅴ波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组、第二组20、10、3电极EABR阈值、Ⅴ波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RT无法引出时的EABR阈值较NRT波形引出时的EABR的阈值高,NRT无法引出时的EABR潜伏期较NRT波形引出时的EABR的潜伏期长,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于无法引出NRT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采取EABR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估。
  •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组织减容(RFVTR)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全方位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根据术前定位诊断的结果,对86例OSAHS患者行多平面RFVTR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行睡眠呼吸监测(PSG),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0)2)、Epworth嗜睡评分(ESS)、打鼾等级评分(SSS)和Calgary生活质量指数(SAQLI),评价RFVTR治疗OSAHS的疗效.结果:8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对患者进行综合疗效评价:治愈率为34.9%,显效率为41.9%,有效率为18.6%,总有效率为95.3%.手术前后AHI平均值分别为44.8±22.6和30.5±21.6,LSaO2平均值分别为72.5±9.5和76.7±8.7,术后AHI和LSaO2均较术前改善(P<0.05).Epworth嗜睡程度评分由术前的15.3±4.4下降至术后11.6±4.1,SSS鼾声等级由术前的6.1±1.6下降至5.2±1.7;SAQLI总分从术前3.9±1.1提高到术后4.7±1.2,RFVTR治疗后白天嗜睡程度和鼾声评级以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RFVTR操作便捷、安全、痛苦小、可重复、恢复速度快、患者容易接受,是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调查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组及食物组变应原的分布.方法: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德国Mediwiss公司)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诊断试剂测定667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的sIgE和血清总IgE.结果:所有患者吸入组变应原均呈阳性反应,首要变应原为混合真菌(61.2%),其次为户尘螨(32.5%)、屋尘(28.2%)、艾蒿(24.3%)、猫狗皮屑(20.8%)、矮豚草(11.4%)、混合树花粉(11.1%)、葎草(8.7%)、蟑螂(3.1%),男、女患儿吸入组变应原排序基本同上;各类变应原sIgE≥Ⅲ级占阳性例数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艾蒿(70.4%,114/162)、混合真菌(63.7%,260/408)、户尘螨(56.2%,122/217)、矮豚草(25/76)、葎草(18/58)、猫狗皮毛屑(37/139)、蟑螂(4/21)、混合树花粉(10/74)、屋尘(20/188).在不同的年龄分组中,混合真菌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户尘螨、屋尘、艾蒿、矮豚草、混合树花粉、葎草和蟑螂总体呈上升趋势,猫狗皮毛屑波动趋势不甚明确,基本持平.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单一变应原阳性最多见,其次为双重变应原阳性.总体而言,男性中最常见的单一阳性变应原依次为混合真菌(55.3%)、户尘螨(22.1%)、艾蒿(9.7%)、猫狗毛皮屑(5.5%).女性中最常见的单一阳性变应原依次为混合真菌(68.4%)、户尘螨(15.4%)、艾蒿(5.1%)、猫狗毛皮屑(5.1%).男性患儿最常见双重阳性组合为混合真菌+户尘螨(17.3%)、户尘螨+屋尘(17.3%)、混合真菌+艾蒿(17.3%);女性患儿最常见双重阳性组合为混合真菌+户尘螨(20.9%)、户尘螨+屋尘(20.9%).351例患儿合并食物组变应原致敏.结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首要变应原为混合真菌,不同年龄段患儿,各类变应原有趋势性变化.
  • 摘要:本文结合3例临床病例,探讨了儿童鼻窦炎合并眶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CT诊断以及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概述。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耳炎并发岩尖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1例岩尖炎,症状期间颞骨CT表现为岩尖气房模糊,小梁结构不清.症状消失短期内MRI仍表现为岩尖部不规则、不连续长T1及长T2信号.结果:岩尖炎患者经抗炎、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痊愈.4月后复查颞骨CT岩尖气房充气好.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岩尖炎的诊断有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颞骨CT及MRI所提供的影像学证据.保守治疗可作为岩尖炎治疗的一种选择.
  • 摘要:目的:评价Manujet Ⅲ手控喷射通气在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之前采用通过硬质支气管镜侧孔控制通气的62例为P组,年龄12月~11岁.另一组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病人48例为(J组),采用Manujet Ⅲ装置(VBM公司,德国)手控喷射通气.年龄10个月~12岁.两组术中都使用相同的静脉复合麻醉:甲基强的松龙2mg/kg、异丙酚4-5 mg/kg、芬太尼1.5ug和长托宁0.02mg/kg、维库溴铵0.1mg/kg.记录术者置镜满意率、术中缺氧情况、异物取出情况、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J组48例全部成功取出异物,顺利康复出院.P组62例,60例成功取出异物,顺利康复出院.1例术中窒息死亡、1例术后24小时死亡.两组比较,置镜满意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缺氧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组优于P组.结论: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Manujet Ⅲ装置行手控喷射通气,可以降低术中缺氧的发生率,更便于术中操作.
  •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喉罩、胃镜、胃管操作导致声带固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全麻气管插管、1例喉罩下分别行腹部、心脏、乳腺手术后,1例胃镜检查后、1例插胃管后立即出现声嘶、发声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同时部分病例行杓状软骨拨动术、部分病例予激素改善循环等治疗.结果:17例患者电子喉镜检查均为一侧声带固定,其中4例患者(分别为1例全麻气管插管、1例喉罩、1例胃镜检查、1例插胃管)经杓状软骨拨动术、激素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2~5周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气管插管)予激素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未予杓状软骨拨动术,2~5周后恢复正常.余下9例(其中4例已予杓状软骨拨动术)5周后仍未恢复。结论:多数气管插管导致声带固定病例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是否与留置胃管有关还需进一步的证实。其固定原因可以为环杓关节脱位,环杓关节渗出、固定,环杓关节周围肌肉受伤,神经受压。杓状软骨拨动术可以促进关节的运动,激素及改善循环药物可促进损伤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喉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例喉咽侧后壁鳞状细胞癌患者,保留部分喉功能后完整切除肿瘤,并利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行1期修复,术后留置胃管,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结果:2例患者颏下皮瓣均成活,供区1期愈合,外形满意.术后10~35天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恢复言语及吞咽功能.随访3~6个月,患者言语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颈部疤痕隐蔽,咽部皮瓣生长良好.结论: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血供好,易取材,成活率高,切口隐蔽,是修复喉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较好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在婴幼儿听力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30耳)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的婴幼儿分别行Click刺激声诱发的ABR及CE-Chirp刺激声诱发的ABR检查,比较两种刺激声诱发的ABR检查结果(听阈、Ⅰ、Ⅲ、Ⅴ波、测试所用时间).结果:Click刺激声诱发的ABR及CE-Chirp刺激声诱发的ABR听阈无统计学差异,CE-Chirp刺激声诱发的ABRⅤ波更易辨认,在80dBnHL刺激强度下见Ⅰ、Ⅲ、Ⅴ波波形均分化好且易辨认,CE-Chirp刺激声诱发的ABR听阈所用时间比ck刺激声诱发的ABR听阈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Chirp刺激声诱发的ABR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幼儿听力诊断,进行诊断性听力评估.
  • 摘要:目的:探讨0-1岁婴幼儿226Hz、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特点。方法: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足月产,分成5组,每组30个患儿,分为:新生儿期(0-28天),6周(±3天),3月(±6天),6月(±6天),7月-1岁五个组.对年龄0-1岁婴幼儿150例(300耳)进行226 Hz、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分析不同年龄组婴幼儿、不同频率鼓室探测音声导抗的特点.结果:(1)226Hz、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均正常的为正常组,其比例分别是:76.7%、80%、86.7%、90%、93.3%.(2)226Hz、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均不正常的为异常组,其在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1.6%、8.3%、5%、3.3%、1.6%.(3)两组矛盾分为2个亚组:226Hz正常,1000Hz不正常的其在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6.7%、6.7%、5%、3.3%、1.6%;1000Hz正常,226Hz不正常的其在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5%、5%、3.3%、3.3%、3.3%.结论: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对0-1岁婴幼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摘要:目的:观察听力学评估对儿童听力障碍的检测和康复的影响,探讨其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听力障碍儿童38例,进行综合性听力学评估,主要包括声导抗测试,行为测听以及耳声发射检查等.结果:在38例听力障碍儿童中,有8例听力正常,30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2例佩戴助听器.结论:对于听力障碍儿童,应当在较为完善的听力学评估基础上,再进行听力学诊断和相关康复手段。
  •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更高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38例,对其临床表现、检查、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治疗后,38例患儿中,37例治愈,1例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正常,无死亡患儿.治愈率为97.4%.结论:对于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CT检查进行及早诊断,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科学及时的治疗,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 摘要: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在儿童中极为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然而与腺样体相关的很多问题并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腺样体的生理功能进行了介绍,对腺样体肥大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并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321例儿童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无反复咽痛及扁桃体炎表现,主要阻塞病变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腺样体消融术治疗.结果:术中出血约为1~2ml,无原发及继发性出血,术后疼痛轻微.随访8个月至37个月,所有患儿睡眠打鼾及张口呼吸均消失,有11人分别于术后4至13个月出现扁桃体再次增生肥大而二次手术全部切除,其余患儿无再生,所有患儿无反复炎症发作.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部分扁桃体治疗儿童OSAHS微创、安全、有效,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扁桃体为增生肥大病变的患儿,是一种较好的儿童OSAHS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切除范围适当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低温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切除与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术的术中、术后出血、疼痛等常见并发症的差别.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扁桃体手术2~10岁患儿.按随机原则选取扁桃体部分切除(半切组)的患儿180例,男89例,女91例,平均年龄3.9岁.同时抽取行扁桃体剥离(全切组)的患儿180例作为对照,男89例,女91例,平均年龄5.6岁。结果:1.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轻微疼痛评分全切组只有4.44%(8/180),而半切组为62.78(113/180)。2.扁桃体切除术出血情况:根据手术记录分别计算两种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出血量,经检验,r=-9.95 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3.两种扁桃体切除方式术后增生情况:扁桃体手术后全切组无残留,术后无扁桃体增生,半切组所有患儿术后睡眠改善,有3例术后增生,其中I例为双侧增生,2例为单侧增生,经卡方检验,x2=1.345 P>O.O5。结论:1.高频低温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较扁桃体剥离术少,术后出血并发症少。2.高频低温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后较扁桃体剥离术疼痛轻,恢复快。3.高频低温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后鼻塞,张口呼吸改善,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后增生与剥离术无显著性差异。
  • 摘要: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在鼻,咽和喉部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在双侧声带麻痹和早期喉癌方面的治疗经验。
  • 摘要:本文分别对软腭黏膜下顺、舌根、扁桃体、慢性肥厚性鼻炎、喉等部位的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中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 摘要:本文通过对婴儿舌根会厌囊肿常用的治疗方法的阐述,主要对等离子刀治疗婴儿舌根会厌囊肿的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为观察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听力损害的程度及恢复情况,探讨有效地治疗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住院治疗病人55例,进行ABR测试.分析比较治疗前后ABR阈值变化及后期语言发育情况.结果:55例病人,男45例;女10例,男女比4.5∶1.年龄1-24个月;中位数3个月.双耳ABR阈值正常37例,异常18例,单耳异常11例、双耳异常7例.听力受损率占总例数的32.7%(18/55),中/重度听力损失为16.36% (9/55).更昔洛韦治疗后复测ABR 7例,阈值恢复正常或改善.初次电话随访23例,表示听力语言发育好16例;一般4例;发育差2例;死亡1例.第二次随访21例病人,年龄2-6岁,17例(81%)的病人家长表示语言发育和同龄儿无差异,正常入托/上学前班.3例表示语言发育较同龄差,1例死亡.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高危致聋因素。特别是有症状性感染的婴幼儿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初步观察抗病毒治疗对听力损失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应加强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听力学监测。建议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筛查,进行听力学追踪监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干预,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病率。
  • 摘要:目的:探讨少年儿童中耳胆脂瘤手术的疗效以及采用“完壁法”的优点.方法:病人资料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15.74±3.97岁(范围4-19岁),随访66.75±38.32月(范围6-132月)。初次手术在本院19例.初次手术在外院的6例.术前平均气骨导差(GAP,取0.5-2k赫兹均数,下同)37.16±15.52dBHL.平均气导(AC)46.45±17.45dBHL.平均骨导(BC)9.45±6.12dBHL。结果及结论:综合技术采用后,虽仍有一定胆脂瘤复发率(30%左右);但复发后再次采用同样方法仍然能够获得很好效果,能保持良好听力和正常耳道结构。这样的多种技术在少年儿童使用,使他们在术后漫长的生命中保持完全生理状态的耳道和听力,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胆脂瘤术后大多数不仅可以获得安全、干耳和正常的耳道,听力改善甚至恢复正常也是完全可能的。外院初次手术的6例全都被做了“去壁法”手术,来我院手术时进行填塞或耳道壁重建,手术难度加大,有3例(3/6=50%)没有获得AC=40dBHL的实用听力。而本院初次手术的19例(其中6例被再次手术)仅2例(10%)未达40dBHL。本组手术后92%成功率结果与我们十年前统计分析的47例仅63%听力略有改善(I0dB)相比,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
  •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听神经病患儿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美国128导EGI EEG/ERP记录系统对20例(40耳)听力正常被试者和29例(58耳)听神经病患儿进行MMN测试.采用经典被动Oddball范式,予强度、持续时间、频率、言语声四组差异刺激测试两组受试者MMN,比较两组MMN的诱出率、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1.四组差异刺激下听神经病组MMN诱出率均低于对照组MMN的诱发率,MMN诱出率在听神经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均有P=0)2.听神经病组在强度差异、持续时间差异、频率差异以及不同言语声刺激分别诱发的MMN潜伏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MMN波幅,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神经病患儿MMN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变化不大。MMN潜伏期相对稳定,在预估AN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目前已经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一些假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机制、腺样体有关机制、乳突气化程度),但仍不十分明确.在治疗方面,特别是OME鼓膜置管的时机、OME鼓膜通气管类型的选择、OME鼓膜通气管留置时间及拔管时机的选择、拔管后再次复发的治疗、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及不同的看法,建议进行多中心的研究,以期建立一套简单、可靠的诊断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比较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单一尘螨敏感和多种变应原敏感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57例对尘螨敏感的患儿,按变应原种类分为单一尘螨敏感组92例,仅对屋尘螨或/和粉尘螨敏感,和多种变应原敏感组65例,同时对尘螨和其他变应原敏感.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年进行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结果:125例患儿完成1年SLIT,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之间症状评分改善无明显差异,同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之间药物评分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一尘蜗敏感的变应性鼻炎患儿比较,对多种变应原敏感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标准化粉尘蜻滴剂进行SLIT同样可以明显改善鼻部症状,减少药物应用。标准化粉尘蜗滴剂进行SLIT可以用于多种变应原敏感的变应性鼻炎患儿。
  •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以及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丙酸氟替卡松100ug/沙美特罗50ug准纳器TM(商品名舒利迭),1吸/次,2次/d,吸药后温水漱口;口服孟鲁司特(顺尔宁)(2~5岁:4rg/d;6~13岁:5mg/d;14岁以上服用10mg/d),1次/d.治疗组在观察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辅舒良)喷鼻,1揿/次,1次/d.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按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控制症状.于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进行评估.疗效判断:以显效、有效、无效为判断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哮喘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中临床控制5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对照组60例中临床控制39例,显效8例,好转11例,无效2例。观察组的哮喘临床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14.602. P<0.001)。两组患儿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中显效51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60例中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3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43.33%(=18.35,P<0.001)。结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同时治疗可以提高哮喘的疗效。临床医生和患者均应高度重视此两种疾病的关联性,尤其对变应性鼻炎患儿要做到早期诊治,以防发展为哮喘。在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时,不应忽视后者的治疗,联合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3~5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与AR进程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针对2006~2007年北京儿童医院就北京地区3~5岁儿童AR流行病学调查中,通过问卷和变应原SPT确诊AR患儿248例,3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症状诊断AR,分析变应原SPT阳性等级、变应原种类、单一或多种变应原致敏与AR进程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变应原种类分布前5位依次为交链孢霉、屋尘螨、粉尘螨、霉菌和动物毛:其中交链孢霉阳性与阴性患儿“AR持续”率分别为68.9%和52.9%,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x2=5.04,P=0.03):变应原阳性等级Ⅲ、Ⅳ级患儿“AR持续”率分别为46.0%,67.4%,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x2=7,P<0.01);116例“AR持续”患儿变应原阳性等级差别与AR症状严重程度以及AR症状持续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单一和多种变应原致敏患儿“AR持续”率分别为52.2%和66.9%,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3.95,P<0.05).结论:交链孢霉更易使AR持续存在。变应原阳性等级越高,对于AR的持续存在有明显作用,而多种变应原致敏也可使AR症状持续存在。提示早期变应原检测对于AR自然进程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作用,对于AR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介绍,阐述了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方法,并论述了包括药物、免疫、辅助治疗等方法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对策,最后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概述。
  •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金标准——支气管镜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取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需除外气道异物的患儿160例,所有病例首先采取依病史、听诊、胸透结果的传统诊断方法诊断,后行MSCT检查,再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并采用x2检验及kapp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明细优于传统的诊断方法(P<0.05);在诊断上其与支气管镜检查具有极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79)。结论: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在不典型气管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独到之处。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诊断方法,与“金标准”支气管镜检查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MSCT检查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道异物、发现隐秘病变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在不典型气管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但MSCT存在成本高、X线辐射等负面影响,故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诊断方法而独立诊断小儿气道异物。
  • 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治疗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扁桃体腺样体术后出血患儿12人,其中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11例,单纯行扁桃体手术的1例.出血时间:术后6~12天,均有进食不当史.所有患儿均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在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头电凝出血点.结果:12例患儿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未再见出血,内镜下观察创面可见创面黏膜愈合.经过心理、饮食、病情的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术后出血是小儿常见急症之一,常发生在术后24h内,止血的关键是找到明确的出血部位,然后进行充分的止血.在内镜的引导下,采用低温等离子止血治疗,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证明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成功率高的显著特点,且无明显后遗症,是目前治疗术后出血的理想选择.医疗的最高境界是预防,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因此在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导上一定要着重强调这一点.
  • 摘要:目的:对婴幼儿喉部疾病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70例因呼吸困难、声嘶、喉鸣及夜间憋气婴幼儿进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结果:70例呼吸困难、声嘶、喉鸣及夜间憋气的婴幼儿的主要病因及其例数分别为:会厌囊肿15例(21.4%)、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13例(18.6%)、喉返神经麻痹伴先天性心脏病7例(10.0%)、急性喉炎6例(8.6%)、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5例(7.1%)、声门下血管瘤5例(7.1%)、环杓关节脱位4例(5.7%)、咽后壁脓肿4例(5.7%)、喉肌无力3例(4.3%)、喉蹼2例(2.9%)、舌根囊肿2例(2.9%)、披裂囊肿2例(2.9%)、多发性喉部畸形1例(1.4%)、异位甲状腺1例(1.4%).结论:婴幼儿喉部疾病病因复杂、病情危急、临床诊治困难,电子纤维喉镜在婴幼儿喉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会厌囊肿手术的最佳方式.方法:对62例患儿所进行的73例会厌囊肿手术中所采取的穿刺、钳咬、剪切、鼻息肉圈套器摘除以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5种方式的疗效,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反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三个方面分析:单纯穿刺抽液7例术后1月内均症状复发,治愈率为0;手术时间平均每例约11.92分钟,术后反应平均3.11天.17例钳咬术患儿术后有2例复发,治愈率88.23%,手术时间平均每例约30.16分钟,术后反应平均6.73天;11例钳剪切患儿2例复发,治愈率81.81%,手术时间平均每例约26.83分钟,术后反应平均5.21天;35例圈套器摘除术患儿术后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手术时间平均每例约17.80分钟,术后反应平均3.76天;3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患儿术后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手术时间平均每例约21.11分钟,术后反应平均每例7.56天.结论:婴幼儿先天性会厌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有限,其中鼻息肉圈套器摘除以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最为可靠,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鼻息肉圈套器术前准备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且费用低廉.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鼾症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腭咽扁桃体肥大患儿单纯行扁桃体切除术,保留腺样体,10年随访观察.结果:大部分患儿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儿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并发鼻鼻窦炎、中耳炎等.结论:对腭咽扁桃体肥大患儿要同期进行手术干预,以免腺样体进一步代偿性肥大而行二次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眠呼吸障碍患儿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的特点.方法:应用PSG对2007~2008年北京同仁医院睡眠中心收治的160例以睡眠打鼾为主诉的受试儿童,按2007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乌鲁木齐)的诊断标准对PSG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受试儿童分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及非OSAHS组即原发性打鼾(primary snoring,PS)组.结果:160例眠呼吸障碍患儿中,OSAHS组68例(42.5%),PS组92例(57.5%),包括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ctive apnea index,OAI) >1次/h者50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者63例.将OSAHS组分为轻、中、重度三组,三组间性别、年龄、体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SG是鉴别诊断OSAHS与PS的重要方法,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在儿童眠呼吸障碍中不容忽视。
  • 摘要:目的:通过PSG监测评价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一般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指导儿童SAHS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分析我科收治的390例儿童SAHS的PSG监测数据,了解不同性别、年龄SAHS患者分布差异以及综合评估不同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进一步治疗措施.结果:390例儿童SAHS患者中,男:女为1.6∶1,平均年龄(6.25±1.32)岁,其患病年龄的高峰期均分布在3.5~7岁之间(76.4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353例(90.51%),其中轻度150例(42.49%),中度128例(36.26%),重度75例(21.25%);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37例(9.49%),其中轻度12例(32.43%),中度14例(37.84%),重度11例(29.73%).在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中有3例伴有唐氏综合征,9例伴有小颌畸形.结论:1.儿童SAHS患者中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比例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轻中度患者多于重度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学龄前.2.通过PSG监测能够明确患儿睡眠呼吸暂停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从而综合评价患儿病情,进一步帮助临床制定更全面更合理的治疗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变化及其与睡眠呼吸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手术能否减低肥胖OSAS患儿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风险.方法:随机选择76例经多道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的OSAS肥胖患儿(AHI≥5次/h、BMI≥28kg/m2),测定并比较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前及术后6月患儿的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CRP.结果:OSAS肥胖患儿术后AHI及最低SaO2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患儿术前、术后血清CR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肥胖OSA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表现,但却不能降低肥胖OSAS患儿血清CRP,因此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不能减轻肥胖OSAS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风险。
  • 摘要:目的:对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的标本黏膜进行HPV检测.方法:2008年2月~2009年1月因扁桃体肥大或炎症及腺样体肥大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手术的患儿243例,其中一例合并有软腭乳头状瘤,另一例合并有扁桃体息肉,以上两例予以剔除,其余241例均确诊无JORRP或其他已知HPV相关疾病.经监护人同意后取得扁桃体标本177件和腺样体标本195件作试验组.取同期17例喉乳头状瘤(HLP)患儿的乳头状瘤标本作对照组.结果:对照组17个乳头状瘤标本HPV均阳性,且均为HPV6/11感染。其中,HPV64例,HPV1113例,无多重感染。对照组的同期检测试验表明此检测方法可靠准确。试验组241例372个标本中HPV阳性2例,均因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手术,阳性标本均为扁桃体,1例为HPV6感染,另一例为HPV11感染。结论:本研究显示无JORRP的患儿扁桃体和腺样体HPV的感染率为0.83%(2/241),这大致反映了无JORRP儿童上呼吸道的HPV的感染情况。另据研究,JORRP的发病率为0.004%,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虽然HPV是JORRP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但除此之外宿主等其他因素也在JORRP的发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部分地区喉乳头状瘤病毒类型与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1,6DNA进行定型分析,结合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连续收治的42例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JRRP)患者,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复发,同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HPV6/11阳性检出率97.61%(41/42),HPV6阳性36.58%(41/15),HPV11阳性63.41%(41/26),HPV6+HPV11阳性17.07(7/41),14例复发病例中11例表现为HPV11阳性(78.57%).HPV6阳性组中维族HPV6阳性53.33%(8/15),汉族HPV6阳性46.67%(7/15),HPV11阳性组中维族HPV11阳性65.38%(17/26),汉族HPV11阳性34.61%(9/26),手术复发率HPV11-阳性组42.30%,HPV6-阳性组20.0%.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以HPV11,6感染为主,HPV11感染者占多数,HPV病毒类型与JRRP复发率及维民汉间的发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置入硬性支气管镜困难的多种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我科同一位总住院医生在全麻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异物取出术124例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及麻醉方式,探讨导致其插入硬性支气管镜困难的多种原因.结果:48例(39%)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置镜困难,原因如下:麻醉方式和麻醉深浅掌握不合适16例(13%),术者的操作水平和经验14例(11%),患者自身特点10例(8%),体位不当8例(6%)。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属于急危重症,硬性支气管镜手术为最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自身特点,术者操作水平,及麻醉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引起置镜困难。为提高一次性置镜成功率,需要术前对患者有准确风险评估,对术者进行必要操作经验和技术培训,选择适当麻醉方法,最大限度抑制咽喉及气管对置镜的不良反射,维持稳定血氧等。
  • 摘要:JORRP是指发病年龄在18岁以下的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肿瘤侵犯气管及支气管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国外JORRP患者2-4周手术一次,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喉部、气管等组织的损伤;而我国的情况不同,患儿往往因呼吸困难加重才来就诊,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个别患儿在就诊途中死亡.因此手术难度及风险均比较高.本文通过对通过对手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过程的阐述,对临床治疗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降低手术风险。
  • 摘要:在儿童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呼吸道异物是常见急症之一,也是构成事故性死亡的一个原因,所以呼吸道特殊异物的处理在这类急症手术中又是最为棘手的。本文分别从医师技能、医疗器械、操作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对 呼吸道特殊异物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评价甲状软骨板移植加宽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效果。方法:1997年至2009年期间用该方法治疗12例,平均年龄29岁,男10例,女2例。按Cotton分度方法,3例II度狭窄,7例III度狭窄,2例IV度狭窄。7例狭窄位于声门下,3例气管狭窄,2例声门下和气管复合狭窄。结果:9例(<75%)成功拔管。失败病例中,2例IV度狭窄,1例重III度及狭窄长度较长。术后1例出现喉室赫膜下血肿并发症,4例声门上及气管切开口周围肉芽。1例颈部伤口感染。2例患者甲状软骨板为骨化型。结论:甲状软骨板移植治疗喉气管狭窄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对重度的喉气管狭窄患者应慎重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儿不同喉蹼类型的手术处理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2006年至2011年在我院治疗的先天性喉蹼患者共计15例,最小年龄2天,最大10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所有患者具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需要气管插管人工鼻辅助,均根据电子喉镜检查发现声门间占位,X线、喉部薄层CT等检查等确诊,病例分为2组,第1组为单纯性喉蹼10例,男性4例;第2组为喉蹼伴声门下狭窄5例,男性3例.结果:第1组:单纯性喉蹼患者10例,手术后有效率90%,其中行喉蹼切除手术后9例患者于手术后24-72小时后拔管,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声音嘶哑消失;有1例患者72小时拔管后仍存在有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明显,二氧化碳储留,辅助检查提示患者喉气管软化明显,再予以辅助气管插管辅助3个月后顺利拔管,症状消失。第2组:喉蹼伴有声门下狭窄患者5例,于气管切开后行喉蹼切除加声门下球囊扩张手术后用气管插管支撑扩张2周后拔管,有效率60%,其中3例于2周后拔管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声音嘶哑消失;1例拔管后呼吸困难较前虽有改善,但仍有吸气性凹陷,喉镜检查提示声带麻痹;1例手术后出现感染,后控制不理想死亡。结论:喉蹼是新生儿一婴儿致死性疾病,对于单纯喉蹼患者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后便可达到良好的疗效,而对于喉蹼伴有声门下狭窄的患者,采用喉蹼切除的同时进行声门下球囊扩张后气管插管支撑手术能得到比较好的疗效,该手术方法相比较喉裂开术其创伤更小,对于该手术无效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待年长后进行二期喉裂开手术。
  • 摘要:本文通过对喉气管瘢痕性狭窄病因的分析以及临床诊断,阐述了声门蹼状狭窄、贯声门狭窄以及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过程,并对并发症的控制进行了概述。
  • 摘要:原发性喉气管肿瘤是指原发于喉、气管及支气管内的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良性肿瘤以囊肿、血管瘤、纤维瘤及乳头状瘤等为主;恶性肿瘤以恶性纤维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及横纹肌肉瘤为主.在儿童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则较为罕见,约占同类病例的0.05%.患儿多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放射检查也无特异性征象,因此在临床上误诊、漏诊率较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儿童原发性喉气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并结合我科近年来开展的若干手术病例进行说明.
  •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喉咽反流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方法: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声嘶、咳嗽等具有3个月以上病史的病例,共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1岁5个月,最大13岁,中位年龄5岁10月.进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检查、反流检查评分、食管24小时pH监测,对其中二项以上阳性结果的患儿给予诊断性治疗,诊断性治疗有效患儿继续系统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进行RSI和RFS评分,共62例。结论:儿童喉咽反流症状表现多样、不典型,反流症状指数量表检查结合反流检查评分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治疗上需注意日常饮食和抗酸治疗。
  • 摘要:本文主要对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以及功能检查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将来进一步的指导和规范吞咽障碍的诊治。其中,主要阐述了食管吞钡造影、纤维或电子内镜、咽部测压、超声波技术、表面肌电图几种应用于临床的吞咽功能检查方法。
  • 摘要: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适应社会需求,开展了嗓音变性手术,通过环甲接近术使声带紧张,从而提高音调,通过甲状软骨成形术Ⅲ型松弛声带,以降低音调.此类手术创伤小,手术前后基频变化明显,使变性者的嗓音具有变性后的性别特征.能够更好地被社会接纳,在求职就业、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摘要:目的:探讨铥激光以及喉内硅胶膜固定在治疗后天性喉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复杂后天性喉蹼患者,其中3例在外院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多次均复发.6例患者均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暴露双侧声带及前联合,应用50W2.01μm连续波铥激光切开喉蹼;取1×1cm大小口腔内颊黏膜,与厚度1mm硅胶膜缝合固定;将16号穿刺针穿入声门下近前联合处,针芯取出后自针孔穿入2-0 Prolene线,将其缝合至颊黏膜—硅胶膜复合物上;再次用16号穿刺针穿入声门上,将Prolene线的另一头在显微支撑喉镜下自针孔穿出颈部;收紧缝线,颈前固定、结扎.结果:6例后天性喉蹼患者嗓音明显改善,其中4例喉蹼完全消失,2例显著缩小.随访期6月~1年.结论:喉镜内铥激光喉内硅胶膜固定治疗后天性喉蹼,操作便捷、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集吸、切、剥离一体的扁桃体剥离器,用于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要求手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行研制的扁桃体剥离器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手术。所有患者均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均由一个手术小组完成,对手术者及记录时间者均采用盲法。记录手术开始至止血完成所需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24小时均行血常规检查,依据公式:估算失血量(ml)=(术前Hct-术后Hct)÷术前Hct×体重(kg)×7%×100,估算术中出血量。对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手术时间(min,下同)为25.6士5.8,对照组为33.2士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2.实验组术中出血量(ml,下同)35.6士3.8,对照组为57.3士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新型扁桃体剥离器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对于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减少全身麻醉的时间及加快术后恢复有一定帮助,也可应用于UPPP及咽部或其他部位肿物的剥离。
  • 摘要:目的:在兔动物模型上观察喉外伤后急诊局部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预防声带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用喉刀对兔声带黏膜行机械性切割损伤.将兔随机分为HGF组和对照组,HGF组于损伤后即刻在声门旁注射HG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损伤后1周、1月和6月分别将兔处死后取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声带黏膜中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表达含量;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声带黏膜中小鼠抗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黏膜下胶原纤维沉积.结果:HGF组的HA、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2.32,P=-0.002、0.03);HGF组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HGF能减轻喉外伤后声带瘢痕的形成.
  • 摘要:目的:探讨经显微镜下支撑喉镜下微创外科技术在声带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160例声带疾病,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58例,广基底息肉30例,任克层水肿25例,声带囊肿36例,声带白斑11例,采用显微镜下微创外科治疗,显微切除技术58例、外侧微瓣技术67例、内侧微瓣技术24例、黏膜下注射技术及黏膜表皮剥脱技术11例.结果:声带小结26例及声带息肉62例均一次切除病变.声带囊肿病变有2例(2/36,5.6%)术后发生黏膜瓣下端断裂漂移,后在电子喉镜下切除断裂黏膜瓣;另34例一次切除病变.任克层水肿25例全部消除声带浅固有层下水肿.150例(94%)术后1周经嗓音分析检查恢复正常嗓音,另10例在术后2周~3个月恢复正常嗓音.声带白斑11例全部随访1~3年,平均1.6年,术后2个月经电子喉镜检查均未见病变复发,病理报告为不典型增生的7例中有2例术后1年复发.结论:显微镜下引导支撑喉镜下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声带疾病符合微创原则,近期疗效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有效的保守的治疗方法,使声带在保守治疗下能够达到病变发生前的形态结构,从而使病人的发音达到发病前的最佳状态.方法:自2007年1月开始,门诊就诊的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病人,愿意进行中药蒸汽雾化治疗的,均留有录像资料,共计38人,其中声带息肉样变11人、声带小结8人、声带增生性病变14人、声带囊肿2人、声带任克水肿2人、淀粉样变1人.采用中药喷雾杯(专利号932312713)加用自治中药进行中药蒸汽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每天两次,每次30-40分钟,汤药可内服,不能内服者每次增加喷雾时间10分钟,一个月为一疗程,疗程不限,治好为止.每个疗程结束后复诊,进行喉部录像,并询问嗓音改善情况.
  • 摘要:目的:探讨腭咽成形术后患儿在全身麻醉手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使患儿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恢复期。方法:将104例18月至10岁的扁桃体肥大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手术后实行早期饮食指导,对照组患儿手术后实行传统方法饮食指导。结果:两组进食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清醒2h后口渴不适、哭闹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消化道反应及误吸率、出血无增加.结论:腭咽成形术患儿麻醉清醒后早期进食是安全可靠的,可同时减轻患儿口渴不适、和哭闹,有助于术后恢复。
  • 摘要:目的:通过对OSAHS患者的多道睡眠图进行分析,系统、全面地比较指脉氧监测所得的各种血氧饱和度指标与AHI的相关性,测试其对OSAHS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了解其在OSAHS诊断、病情分度方面的价值,寻找能真实反映低氧血症程度并可协助简易筛查、疗效评估的最优指标.方法:1.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睡眠监测室行整夜多道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成年患者63例.2.分析患者PSG数据,计算及记录以下数据:AHI、呼吸事件相关微觉醒指数(MI)、N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率(NREM%),指脉氧监测所得到的: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氧减饱和度下降幅度(mODD),血氧饱和度低于90%累积时间(CT90%),氧减饱和度事件累积时间比率(DCT),氧减饱和度指数(ODI),氧减饱和度面积(DA).结果:各血氧饱和度指标均与AHI高度相比较。结论:应用指脉氧监测对可疑OSAHS患者进行筛查时,ODI和DCT是良好的筛查指标,可被应用于筛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评估。
  • 摘要:目的:将单纯明胶海绵与鼻用糖皮质激素加明胶海绵隔离治疗鼻腔粘连的疗效作比较,为临床治疗鼻腔粘连提供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观察鼻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粘连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行鼻内镜手术后并发鼻腔粘连的患者196例,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治疗组(对照组)与鼻用糖皮质激素加明胶海绵治疗组(观察组),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在鼻腔粘连治疗周期、局部创面感染、创面瘢痕组织的影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对照组创面瘢痕较观察组明显.结论:对于鼻内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鼻腔粘连,鼻用糖皮质激素加明胶海绵是临床中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确诊为OSAHS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结果,寻找其发病原因及诊断手段.对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OSAHS的主要原因.所有患儿均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104例痊愈,占69.3%,41例好转,占27.3%,5例无效,占3.3%,有效率为96.7%.其中无效的5例为合并肥胖患儿.结论:儿童OSAHS在病因上有其特殊性,病史与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是主要的诊断依据,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至2009年间,对我科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14患者例,7例病人进行环咽肌切除术,7例病人进行颈部食管造瘘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7例环咽肌切除术中,5例有效,2例无效,而接受胃造瘘手术.7例食管颈部造瘘术,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环咽肌切断术和食管颈部造瘘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手段,对复合颅神经损伤康复训练无效果者,选择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及心理特征,为发声训练和音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0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发病背景进行分析,采用“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心理测试表”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口学特点: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女19例,男1例);年龄分布在22岁~55岁(除1例18岁);患者主要分布在对言语表达要求高的职业(无农民).发病背景:16例患者的嗓音问题出现在心理创伤或不良事件后,4例患者无明确背景.“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心理测试”4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底依次是:心理适应性(65.67)、情绪稳定性(59.26)、对现实感受性(55.43)、人际关系和谐型(47.83).结论:痉挛性发声障碍多发生在职业女性,其障碍发生有一定的心理背景.心理因素可能是痉挛性发声障碍的一个重要病因。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的气道阻力状况,以及变应性状态.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3月间我科诊治儿童鼾症病人120例,经多道睡眠监测诊断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93人,男77人,女16人;年龄分布3~11岁,中位数年龄5岁,对照组27人,男15人,女12人,年龄范围3~12岁,中位数年龄5岁;所有病人采用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etry,IOS)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血清总IgE、变应原检测;将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外周弹性阻力(X5)、总IgE、变应原检测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OSAHS儿童的气道阻力情况及变应性状态.结果:OSAHS病人组R5异常9/93人(9.7%),R20异常14/93人(15.1%),X5异常2/93(2.2%),对照组中R5异常4/27人(14.8%),R20异常3/27人(11.1%),无X5异常病人,将OSAHS组与对照组进行各气道阻力参数间进行t检验,R5(t=2.239,P=0.027)、R20(t=-0.853,P=0.395)、X5(t=-1.098,P=0.274);OSAHS组总IgE异常为37/93人(39.8%),对照组13/27人(48.1%) x2=0.602,P=0.438,无统计学差异;变应原检测结果,OSAHS组变应原阳性为33/93人(35.5%),对照组9/27人(33.3%)例x2=0.043,P=0.837.讨论:儿童OSAHS病人其气道总阻力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中心气道阻力、外周弹性气道阻力情况没有典型的差异性变化;同时变应性状态并不对儿童OSAHS的诊断起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