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畸形,先天性

手畸形,先天性

手畸形,先天性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671282篇;相关期刊21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中华手外科杂志等; 手畸形,先天性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文、赵俊会、田光磊等。

手畸形,先天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1282 占比:99.99%

总计:671376篇

手畸形,先天性—发文趋势图

手畸形,先天性

-研究学者

  • 田文
  • 赵俊会
  • 田光磊
  • 钟文耀
  • 孙丽颖
  • 刘波
  • 李淳
  • 高伟阳
  • 杨勇
  • 郭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长应; 张航; 靳宏虎; 丛锐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分期手术方式治疗婴儿PattersonⅢA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例PattersonⅢA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女2例,初次就诊年龄7~19 d.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行局部麻醉下指端分离术,手术时患儿平均年龄14.5(7~19)d;二期行全身麻醉下分指术后残端畸形整形术,同时切除四肢其余环状缩窄带,手术时患儿平均年龄10.2(8~12)个月.二期手术后平均随访21.0(15~30)个月.采用Moses等提出的标准对患手功能与患肢外形进行评估.结果 4例患儿两次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指抓握等功能与患肢外形良好,优4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PattersonⅢA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行分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患手功能和患肢外观,效果令人满意.
    • 丁健; 张晨曦; 高伟阳; 王安远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叶指背五边形皮瓣应用于并指分指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手外整形科应用分叶指背五边形皮瓣手术治疗的单侧单纯皮肤并指患儿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后皮瓣坏死和创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指蹼爬移Withey评分和瘢痕温哥华评分对患指术后外观进行评价;记录因手术并发症而需行再次手术情况;测量指蹼深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利用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长对术后效果满意度.结果 15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12~20)个月.全部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未见皮瓣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无患儿因指蹼爬移或屈指挛缩需行再次手术.术后指蹼外形宽大,患侧指蹼深度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家长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分叶指背五边形皮瓣手术治疗并指畸形,可避免指蹼和指体掌侧线性瘢痕的形成,减少指蹼爬移和屈指挛缩的发生,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 丁健; 张晨曦; 高伟阳; 王安远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叶指背五边形皮瓣应用于并指分指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手外整形科应用分叶指背五边形皮瓣手术治疗的单侧单纯皮肤并指患儿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后皮瓣坏死和创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指蹼爬移Withey评分和瘢痕温哥华评分对患指术后外观进行评价;记录因手术并发症而需行再次手术情况;测量指蹼深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利用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长对术后效果满意度。结果15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12~20)个月。全部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未见皮瓣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无患儿因指蹼爬移或屈指挛缩需行再次手术。术后指蹼外形宽大,患侧指蹼深度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家长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分叶指背五边形皮瓣手术治疗并指畸形,可避免指蹼和指体掌侧线性瘢痕的形成,减少指蹼爬移和屈指挛缩的发生,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 赵长应; 张航; 靳宏虎; 丛锐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手术方式治疗婴儿PattersonⅢA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例PattersonⅢA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女2例,初次就诊年龄7~19 d。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行局部麻醉下指端分离术,手术时患儿平均年龄14.5(7~19)d;二期行全身麻醉下分指术后残端畸形整形术,同时切除四肢其余环状缩窄带,手术时患儿平均年龄10.2(8~12)个月。二期手术后平均随访21.0(15~30)个月。采用Moses等提出的标准对患手功能与患肢外形进行评估。结果4例患儿两次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指抓握等功能与患肢外形良好,优4例,优良率100%。结论对PattersonⅢA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行分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患手功能和患肢外观,效果令人满意。
    • 钟文耀; 田文; 赵俊会; 孙丽颖; 郭阳; 殷悦涵; 张楠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掌指关节水平分裂型复拇畸形的X线表现,探讨该类型复拇畸形的X线分型.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治疗264例掌指关节水平分裂型复拇畸形,根据X线片所示桡、尺侧指的相对发育程度,可将复拇畸形分为四大类型.A型,桡、尺侧指发育基本一致;B型,桡侧指更加发育不良;C型,尺侧指更加发育不良;D型,桡、尺侧指远近端发育不平衡.综合发育程度和骨关节力线情况,可进一步分出亚型.B型病例可分为5个亚型.B1型,尺侧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力线异常;B2型,尺侧指掌指关节力线异常;B3型,尺侧指力线无明显异常;B4型,尺侧指近节指骨畸形肥大,且力线异常;B5型,桡侧指为漂浮拇指.其余类型病例无亚型.结果 以X线片上桡、尺侧指的相对发育程度和骨关节力线情况,本组分为A型41例,B型216例.其中B1型64例,B2型54例,B3型63例,B4型26例,B5型9例;C型1例,D型6例.结论 该分型方法的依据明确,能较全面反映掌指关节水平分裂型复拇畸形骨关节的病理解剖机制,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 殷悦涵; 田文; 赵俊会; 孙丽颖; 刘波; 钟文耀; 张楠
    • 摘要: 目的 总结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的形态学和影像学特点,对现有分型系统进行改良,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 总结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例(57侧)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病例,以融合方式为依据进行分型,兼顾掌骨融合程度、掌骨头间距、掌指关节脱位、掌骨短缩4个要素,将畸形分为基底融合、分散融合、汇聚融合、完全融合、反向融合5型,后将分散融合及会聚融合两型依据畸形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亚型,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可入组改良分型,其中基底融合19侧,分散融合Ⅰ型2侧,分散融合Ⅱ型4侧,分散融合Ⅱ型5侧,汇聚融合Ⅰ型4侧,汇聚融合Ⅱ型7侧,汇聚融合Ⅱ型8侧,完全融合7侧,反向融合1侧.所有畸形的治疗均与治疗策略相符,患手的外观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改良分型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的优点,同时能与治疗策略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为总结临床经验和后期疗效随访提供基础.
    • 沈小芳; 印飞; 林伟枫; 芮永军; 田晓菲
    •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掌背静脉的连续双翼皮瓣一期修复Poland综合征并指畸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采用保留掌背静脉的连续双翼皮瓣一期修复17例Poland综合征手部短指并指畸形患儿,统计术后皮瓣坏死、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并采用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及Swanson手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手指指蹼外观及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3.1个月.重建指蹼深度、宽度、坡度均正常,掌背侧瘢痕较轻.Withey并指矫正评分平均0.17分,Swanson手功能评分术前损失(16.3±1.4)%,术后(3.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6.469,P<0.01).结论 采用保留掌背静脉的连续双翼皮瓣一期修复Poland综合征并指畸形,手术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 尹海军; 红华; 刘婧; 郎赢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ystematic continuous sequence approach,SCSA)在胎儿手和足畸形产前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行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联合三维超声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33 316例孕妇检查报告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胎儿手和足畸形情况.结果:33 316例胎儿中共诊断出手足畸形胎儿32例,产前超声发现手足异常28例:其中多指(趾)10例、并指2例、重叠指1例、手缺如2例、足缺如3例、手足内翻9例、摇篮足1例,漏诊4例;SCSA联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38,准确率高达99.99%,灵敏度87.50%,特异度100.00%、约登指数0.875.结论:SCSA联合三维超声能够有效的发现胎儿手、足畸形,形象、直观、可重复性好.
    • 印飞; 沈小芳; 王军; 林伟枫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复拇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末次随访保留拇指轴线成角是否大于20°为结局指标,以性别、手术年龄、Wassel分型、手术切口设计、肌腱韧带处理情况、骨组织矫形情况、关节固定时间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42例患儿,术后随访时间为16个月至7年(平均49.8个月),术后53例拇指轴线成角≥20°.Wassel分型、关节固定时间、肌腱韧带处理情况、骨组织矫形情况是小儿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与Wassel分型有关,其中Ⅲ型和Ⅳ-D型侧偏率最高.术中注重对肌腱韧带平衡的重建、根据X线片选择骨与关节的处理方式、术后个性化制定关节固定时间能避免术后指体侧偏的发生.
    • 姜梦露; 印飞; 王军; 刘祯庆; 沈小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应用于Poland综合征患儿手指矫形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5例Poland综合征息儿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自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5例Poland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组,行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手术均一次性行2~5指并指分离术,统计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各时间段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2、6、12 h的改良面部表情法(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 ERAS应用于Poland综合征患儿手指矫形围手术期管理,能降低围手术期疼痛指数,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加速机体康复,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