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专利文献424424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理论探索、中国行政管理等; 三社联动的相关文献由454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海军、来帅、杨静等。

三社联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24424 占比:99.92%

总计:424755篇

三社联动—发文趋势图

三社联动

-研究学者

  • 曹海军
  • 来帅
  • 杨静
  • 田舒
  • 许琼
  • 严格
  • 关爽
  • 刘敏
  • 刘洋
  • 刘焕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洪芹
    • 摘要: “三社联动”是当前基层社区治理中探索的一种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基于广州市J街的个案研究,以“增能”为视角,探索“三社联动”模式中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变化。借助“三社联动”这一载体,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个人、人际、环境三个层面开展活动为社区居民增能。认为“三社联动”最重要的是变革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搭建基层社区服务网络,在这个社区服务网络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借助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嵌入,促进社区居民自组织,并在此过程中改善社区居民自治状况。
    • 张杰; 唐钰传; 夏正清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调查法,探究双减政策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体育“三社联动”模式的发展机遇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对社区青少年体育“三社联动”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双减政策的出台为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精准划分社区体育活动场域,促进社区场域重构;定向扶持本土社会体育组织,推动社会力量介入;促进社区青少年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创新的发展机遇。提出发展路径:立足社区场域,整合社会资源;扶持社会力量,强化主体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
    • 张春叶; 朱宇馨
    • 摘要: “三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中存在“社区全能”“社会组织全能”两种倾向。前者主导下的三社联动容易使社会组织和社工在社区治理中失去独立性而被吸纳进社区行政范畴,造成“行政消解专业”的困境;后者主导下的三社联动则因夸大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专业性而使社会组织精力分散,人力投入不足,导致社工疲于应付、敷衍服务,陷入“专业化陷阱”。要避免上述两种“全能”倾向,必须厘清社区日常工作、社区行政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关系,并明确“三社”各自的作用范围和边界。社区不能将购买社会服务视为“减负”的手段,社会组织和社工也不能为了获取项目经费而盲目“揽活儿”。
    • 魏娜; 陈俊杰
    • 摘要: 社区基金会是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种非营利组织形式,在我国方兴未艾。从国外社区基金会的百年历史来看,其经历了从社区信托模式到慈善企业模式再到社区领导者模式的演变。国内社区基金会的兴起源于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尚处于转型发展的初级阶段,暴露出地区发展不平衡、法律法规不健全、功能定位不清晰、能力建设不充分等问题。下一步应完善配套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化运作并重,强化组织本身的能力建设,使社区基金会真正成为社区需求的回应者、社区活力的撬动者和社区变革的促进者。
    • 傅钰茜; 冯晓丽
    • 摘要: “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已由地方实践探索上升至国家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对深入推进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创新具有借鉴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等梳理分析“三社联动”参与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模式。本研究按照“行政性力量—自治性力量”维度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内需驱动型及项目引领型三种主流治理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对“三社联动”参与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特征、治理过程、面临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发展建议:有效激活联动主体,激发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内生动力;科学调动政府资源,构建体育资源有效供给体系;强化“党建+服务”布局,优化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模式。
    • 屠向悦
    • 摘要: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权利责任已经慢慢向下转移,社区成为国家治理中的重中之重,社区中的工作者们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和任务。社区工作者关注度上升的同时,国家、社会需要的社区工作者数量也在逐步上升。在“三社联动”背景下,努力实现党的工作在城市基层落实到位、开花结果,需要社区联合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方协同合作、信息互通、达致平衡。因此,对社区工作者们进行更科学、高效地管理以及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三社联动”的必然要求。
    • 李想
    • 摘要: 社区作为基层管理的重要组织理应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刻不容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已成为社会必然要求。“三社联动”作为社区治理新模式积累了一定经验,模式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性质、类型、范畴、方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深刻领会“放管服”实质内涵,更多赋权社会组织,培育多元社区治理主体,让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
    • 朴香善
    •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快速形成,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而“三社联动”模式的为老服务项目化管理通过整合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养老的压力。本文研究延吉市G街道在三社联动模式下的养老服务项目化管理,尝试厘清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在为老服务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及互动模式,对为老服务项目化管理实践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项目优化的建议。
    • 程奇; 方娜
    • 摘要: “银丝浪潮”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养老服务需求数量快速增长,需求类型日趋多元化,我国逐渐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三社联动”通过集合社会多方力量,协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是实现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在“三社联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出现社区居委会过度“行政化渗透”、社会组织与社工对社区居委会资源的过度依赖而丧失专业话语权与独立地位、社区居委会“逆向替代”社会组织与社工等困境。因此,本文聚焦于北京市、重庆市、哈尔滨市三地的“三社联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体实践及其共性研究,尝试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推动“三社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社区居委会优化养老平台建设,社会组织拓展养老资源,社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老年服务,明确三者职责边界,共同发力,联动行动协同合作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彭建军; 谭静
    • 摘要: “三社联动”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机制,在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呈现出了一定的治理效能。文章以疫情时期我国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多个实践社区管理的“三社联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社工助推型”“政府主导型”“数字嵌入型”模式从稳健性、冗余性、连通性三个基本韧性属性进行案例分析和描述性解读,探讨得出三种模式均存在着韧性缺失困境,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即完善属地责任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视数字技术运用与应急管理培训、促进多元主体协商共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