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振动光谱

振动光谱

振动光谱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38644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宝石和宝石学杂志、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振动光谱的相关文献由919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开聪、封继康、谢代前等。

振动光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8644 占比:99.73%

总计:139014篇

振动光谱—发文趋势图

振动光谱

-研究学者

  • 蔡开聪
  • 封继康
  • 谢代前
  • 鄢国森
  • 薛英
  • CAI Kai-cong
  • 吴德印
  • 赵冰
  • 轩小朋
  • 刘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赵岩; 李娜; 党思远; 杨国全; 李昌勇
    • 摘要: 本文利用双色共振双光子电离和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技术,研究了对氯苯腈分子第一电子激发态S_(1)和离子基态D_(0)的振动特征,确定了对氯苯腈分子S_(1)←S_(0)电子跃迁的激发能为35818±2 cm^(-1),精确的绝热电离能为76846±5 cm^(-1).对氯苯腈分子^(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有相同的激发能和电离能以及相似的振动特征.采用高精度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对氯苯腈分子在中性基态S_(0)、第一电子激发态S_(1)、离子基态D_(0)的结构参数和振动频率,分析了电子激发和电离过程中对氯苯腈分子结构和振动频率的变化,并对激发态和离子基态的振动光谱进行了归属,振动光谱上的活性振动大多数是苯环平面内的弯曲振动.通过比较对氯苯酚、对氯苯胺、对氯苯甲醚、对氯苯腈与苯酚、苯胺、苯甲醚、苯腈分子的跃迁能,分析了取代基Cl原子与苯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分子跃迁能的影响.
    • 闫金雪; 蔡雪; 姜力; 马悦
    • 摘要: 设计合成在酞菁2,3,9,10,16,17,23,24位(β位)八乙硫基取代的分子:2,3,9,10,16,17,23,24-八乙硫基酞菁分子β-(SC_(2)H_(5))_(8)-H_(2)Pc,并对该分子进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和理论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2,3,9,10,16,17,23,24-八乙硫基酞菁分子进行结构优化,模拟其红外吸收光谱.模拟与实验红外振动吸收峰拟合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二者符合较好.
    • 陶隆凤; 苏慧慧; 郝楠楠; 金翠玲
    • 摘要: 橄榄石作为八月的生辰石, 象征着和平友好、 生活美满。 目前针对张家口和蛟河两地橄榄石的振动光谱研究相对不足, 对其产地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采用宝石学常规仪器、 红外光谱仪、 拉曼光谱仪及紫外—可见光谱仪, 对其振动光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地橄榄石的宝石学性特征基本一致, 前者的相对密度略大于后者;两地的红外特征光谱与拉曼位移基本一致, 其中红外特征谱峰主要集中在 400~1100cm^(-1), 这些锋位均与Si-O 或 Si-O-Si 振动相关, 张家口橄榄石在980cm^(-1)和 425cm^(-1)两处红外谱锋明显强于蛟河橄榄石;两地橄榄石在824cm^(-1)和 857cm^(-1)处均显示由 Si-O 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向伸缩振动共同作用所致的拉曼位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前者在470nm 和 635nm 两处吸收峰都强于后者, 这也正是张家口橄榄石颜色偏绿的原因。
    • 李娜; 李淑贤; 王林; 王慧慧; 杨勇刚; 赵建明; 李昌勇
    • 摘要: 在自制直线式飞行时间质谱仪上进行了双色共振增强双光子电离实验,获得了振动分辨的邻羟基苯腈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REMPI)光谱,结合高精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Franck-Condon光谱模拟,详细分析了光谱特征,发现了大量基频、泛频和组合振动,并进行了光谱归属.大部分苯环的基频振动归属为环在平面内的畸变或平面内的摇摆,这与分子激发过程中苯环的扩张有关.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REMPI光谱的低频段信号强,背景低,谱带少,分辨率好.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信号向相反的方向变化.这是由于低频段光谱主要来自于低频的基频振动、少量泛频的贡献.随着振动频率增加,泛频和各种模的组合振动逐渐增多,导致了高频区谱带稠密,分辨率变差.高阶振动和多模的组合振动通常有较低的Franck-Condon因子,因此信号随频率增大逐渐变弱,信噪比变差.
    • 杨志军; 都衡恒; 罗曦; 张珂; 何旺; 刘逸; 毛梦嫒
    • 摘要: 采取光学显微镜、XRD、FTIR、Raman光谱等研究方法对广东丹霞山红色岩层中的白斑进行矿物学研究,旨在为白斑的成因模型构建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丹霞山红色砂岩中的白斑区域的主要矿物组成与红色砂岩相似,主要为石英、长石等造岩矿物,但出现了与还原环境相关的黄铁矿等矿物及未出现明显的赤铁矿、针铁矿等含Fe^(3+)矿物;白斑区域含有一定量的与sp^(3)杂化C—H键、O—N—O相关等相关的有机质组分及(或)C—H相关大分子组构体,它们对红色退变成白色可能起到相当的影响;富含有机质、H_(2)S、H_(2)O及CO_(2)等的气态物质沿砂岩中的矿物间空隙上升,形成大小不一的近椭球形区域,并在微生物及富含有机质、H_(2)S、H_(2)O及CO_(2)等的气态物质及(或)C—H相关大分子组构体作用下,造就还原环境,进而致使近椭球形区域中的红色含铁物质中的Fe^(3+)被还原及(或)被流体带走,从而使红色退变成白色形成白斑。
    • 陈玉锋; 关皓月; 姜力; 汪洋; 邵长斌
    • 摘要: 本文选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杂化泛函,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巯基-5-甲苯并咪唑分子是一个近平面结构.通过频率计算,获得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拉曼光谱,并和实验获得的拉曼光谱图进行了对比,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的拉曼光谱图基本上是一致的,表明本文选取的DFT理论计算方法是可靠的.结合VEDA4软件对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的拉曼谱带简正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此外,分析并讨论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前线轨道,HOMO和LUMO轨道能级差为4.51 eV,电子有从HOMO跃迁到LUMO的趋势.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对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乙醇溶剂中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理论计算的吸收波长为226 nm,288 nm.对研究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宏; 蒋昆; 邹受忠; 蔡文斌
    • 摘要: 近年来,全世界达成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恶化的共识.二氧化碳电还原(CO_(2)RR)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将CO_(2)气体转化为高能量密度化学品的方案,可实现CO_(2)的有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存储,是其实现碳循环的有效途径.CO_(2)RR过程涉及多个电子转移与质子耦合,该反应体系复杂,中间产物覆盖度低,因此长期以来有关其电催化机理研究是一个挑战性难题.同时,CO_(2)RR过程中催化剂结构演变、活性位点的识别、电解质的作用机制和吸附态CO角色等问题仍存在争议.原位振动光谱可用于监测界面上CO_(2)还原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结构演变、捕获弱吸附的中间产物,能够为理清反应机制和反应路径提供关键信息.本综述介绍了原位振动光谱包括红外、拉曼和和频光谱等对CO_(2)RR中关键基本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1)揭示了不同电极上CO_(2)RR的反应中间体和反应路径;(2)探讨了CO在CO_(2)RR中的角色,包括CO的吸附构型、覆盖度以及作为分子探针的作用;(3)明确了催化剂(主要Cu基催化剂)的结构与组成对CO_(2)RR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4)讨论了CO_(2)RR过程阴、阳离子对界面局部电场和pH,以及反应中间体的影响.CO_(2)RR过程的复杂性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对原位振动光谱的未来发展和应用策略提出以下建议:(1)发展和应用能涵盖指纹区检测的高灵敏宽频红外光谱技术,获取更多更可靠的中间物种和产物信息;(2)耦合多种原位和在线谱学方法深入揭示CO_(2)还原催化剂构效关系;(3)发展和应用适合于膜电极体系的振动光谱技术,探索工况条件下的CO_(2)RR反应机制.
    • 耿琳; 叶藤; 刘斌; 王志银; 许琼; 黄文登
    • 摘要: 采用ABCluster软件对实验发现的AuFe(CO)_(5)^(-)物种所有可能几何进行搜索,随后对其最低能量结构在B3LYP/Lanl2DZ对Fe和Au,6-311++G(d,p)对C和O水平下进行了全参数优化和振动分析,从而获得其结构参数和振动频率。理论计算表明,AuFe(CO)_(5)^(-)的最低能量为C_(1)对称性,有较大的HOMO与LUMO能级差预示其较高的稳定性。AuFe(CO)_(5)^(-)校正后的振动光谱与实验测量的振动光谱吻合较好,表明计算获得的结构合理。成键性质分析表明,该簇合物是典型的金属羰基配离子,具有典型的σ-π授受键,配位后C-O伸缩振动频率从自由态的2143 cm^(-1)降低到1896~2040 cm^(-1)。
    • 姜力; 周启; 陈玉锋; 蔡雪
    • 摘要: 本文选用混杂的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Lanl2dz水平上,对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 Y(Pc)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呈现出三明治型构型,卟啉环与酞菁环呈穹型围绕在金属钇原子周围.对分子内主要的键长与键角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频率计算,得到了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 Y(Pc)的红外光谱图,与实验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将理论计算和实验所得的光谱主要振动峰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相关系数为0.992,标准偏差为16.96.理论计算与实验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所选用的DFT理论计算方法是可行的.通过GaussView软件对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的红外谱带简正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此外,分析讨论了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分子静电势,确定了极大值与极小值的位置.对于研究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分子的性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 金兰英; 武华乙; 丁雯; 张岚; 尉洁净
    • 摘要: 文章通过程序升温热脱附谱(TDS)及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研究了H2与ZnO(0001)表面的相互作用.TDS结果中观察到两种不同的脱附,分别归属于并合脱附及扩散到本体的H的脱附,HREELS谱图给出了位于456 meV处的表面OH振动峰.通过上述两种表面分析方法证实H2在ZnO(0001)表面发生解离形成表面羟基基团,且一部分H扩散至ZnO本体,在较高温度下发生脱附,为揭示其表面吸附及研究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