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改性活性炭

改性活性炭

改性活性炭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78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228197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化工、工业催化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4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新技术交流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改性活性炭的相关文献由190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登宇、不公告发明人、孙夕雨等。

改性活性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8197 占比:99.90%

总计:228428篇

改性活性炭—发文趋势图

改性活性炭

-研究学者

  • 陈登宇
  • 不公告发明人
  • 孙夕雨
  • 宁平
  • 胡辉
  • 金鑫
  • 刘万毅
  • 张浩
  • 王学谦
  • 张利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小利; 庞亚明; 付玉秀; 高立国
    • 摘要: 以杏壳活性炭为原料,分别经过10%和37%的硝酸以及盐酸改性后得到10%HNO_(3)-GAC、37%HNO_(3)-GAC、10%HCl-GAC、37%HCl-GAC;通过负载钴离子得到Co/GAC。采用SEM和FT-IR对改性活性炭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以苯并噻吩为溶质、正己烷为溶剂配制硫质量分数为0.1%的模型油。将多种活性炭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模型油进行脱硫并选取最佳脱除剂,结果表明,Co/GAC的脱硫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分析得Co/GAC单变量情况下的最佳条件,选择Co/GAC作为脱除剂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在脱除时间、剂油比、pH值的单因素基础上,以响应面实验模型验证的方法,确定工艺优化参数。其最优条件是:脱除时间3.4 h,剂油比0.08,pH=3.5。在此条件下,脱硫率为55.4%。选取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两种吸附等温线对298 K条件下Co/GAC吸附模型油中硫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的描述Co/GAC吸附模型油脱硫过程。
    • 钱佳燕
    • 摘要: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来源及常见的回收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表面物理结构特性的改性、表面化学性质改性和电化学改性技术对VOCs的吸附回收的研究进展。
    • 周广林; 张钊; 刘世成; 李芹; 毕凤云; 郭修程; 张悦
    •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以模拟焦炉气为原料,考察了不同过渡金属活性组分及其负载量、不同助剂及其负载量、焙烧温度对吸附剂脱除COS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BET、SEM等手段对Cu-Cr改性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和Cr共同改性的活性炭对焦炉煤气中COS的吸附性能最好。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较佳制备条件为:Cu负载量为5.0%,Cr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400°C。反应温度10°C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吸附剂的穿透硫容为1.47%,且该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uO和Cr_(2)O_(3)金属氧化物均匀负载于活性炭上,且失活后的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减小。
    • 赵娟娟; 丘烨铃; 胡赟; 陈惠莹; 马承威; 王超; 许佳雨
    • 摘要: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采用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改性活性炭、PS及Fe^(2+)浓度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降解过程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7~1.7178 min^(-1)。采用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各因素贡献排序为:催化剂投加量>PS浓度>Fe^(2+)浓度,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投加量为0.73 g/L、PS浓度为2.0 mmol/L、Fe^(2+)浓度为1.08 mol/L。对改性活性炭催化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机理进行探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实验表明降解体系中存在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表面的羟基自由基在甲基橙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李金忠; 杨虎君; 柳德军; 陆超; 宋佳; 曹宇煌; 朱继伟; 夏荣建
    • 摘要: 研究了CuS改性对活性炭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和改性活性炭对镉(Ⅱ)的吸附性能。考查了不同铜源、不同浓度的Cu^(2+)对CuS改性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分析表征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并对其吸附脱除镉的吸附容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CuS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出现了大量CuS纳米颗粒物,增大了其比表面积,对Cd^(2+)的吸附效果明显增强;CuCl_(2)-①/AC对水中镉(Ⅱ)的吸附容量达到204.33 mg/g,比未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镉(Ⅱ)的吸附容量高出33.68 mg/g;Cu(NO_(3))_(2)-①/AC对水中镉(Ⅱ)的吸附容量达到195.30 mg/g,比未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镉(Ⅱ)的吸附容量高出24.65 mg/g。
    • 陈继锡; 肖晓钰; 王永峰
    • 摘要: 针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深度处理需求,采用浸渍热还原法制备了载二氧化锰活性炭颗粒,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拉曼光谱等仪器对改性活性炭(AC-Mn和AC-O-Mn)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在三维电极体系下考察改性活性炭粒子电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COD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硫酸锰为前驱体,可制备4.4%负载量的载锰活性炭粒子电极;锰元素在活性炭中主要以二氧化锰的形式存在,氧化作用破坏活性炭结构且不利于二氧化锰的负载;在三维电极体系中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经过15 min的电解,COD浓度降至47 mg/L,COD去除率可达83.7%,COD去除率较未改性活性炭粒子电极提高了41%。
    • 郑雄; 邢灿
    • 摘要: 活性炭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吸附VOCs的材料,活性炭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过对活性炭改性,可以进一步获得比表面积大、官能团结构丰富、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优良物理化学性能的改性活性炭,同时对活性炭的再生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活性炭的不同改性方法,并对比了不同的活性炭再生利用技术,以期为活性炭的应用提供参考。
    • 于坤坤; 王建; 李升杰; 陈建平; 张灿; 于文鹤; 吴小文
    • 摘要: 以木质素磺酸钠(SL)水溶液作为污水样品,采用改性活性炭负载铁酸盐制备芬顿试剂作为新技术,24h不间断持续处理污水3个月.传统芬顿技术COD去除率15%~20%,新技术COD去除率约60%,去除率同比提高35%~40%.同等处理效果,新技术产泥量约为传统芬顿技术的1/4,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实现难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 陈华泉; 张晖; 周雪松; 司景航
    • 摘要: 探究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印染废水亚甲基蓝/Cd^(2+)混合溶液的吸附效果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Cd^(2+)混合溶液的吸附过程中,亚甲基蓝和Cd^(2+)存在竞争吸附与静电排斥作用,造成改性活性炭对Cd^(2+)的吸附性能降低。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溶液中两种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亚甲基蓝和Cd2+的吸附分别为物理吸附和物理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单分子层吸附。
    • 祝袁园
    • 摘要: 高纯氧化钛由于其极高的白度、极强的消色力、遮盖力和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因而被广泛地用于涂料、塑料、陶瓷和造纸等行业.磷元素作为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工艺中常见的一种杂质元素,会被带入到最终产品中,会对钛白粉的白度、打浆粘度、光泽度和表面处理工艺等方面造成各种影响,因此研究高纯氧化钛制备工艺中磷含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通过将选择性磷吸附树脂、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和二氧化钛四种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种材料对磷的吸附效果,同时也对改性活性炭吸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其对磷吸附的最佳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