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府环境审计

政府环境审计

政府环境审计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025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环境经济、审计月刊、会计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会计学会环境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等;政府环境审计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潇、王本强、王金南等。

政府环境审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0251 占比:99.93%

总计:130337篇

政府环境审计—发文趋势图

政府环境审计

-研究学者

  • 李潇
  • 王本强
  • 王金南
  • 赵学涛
  • 郑开放
  • 于连超
  • 刘琪
  • 刘达朱
  • 周明
  • 宋明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开放; 赵萱
    •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273个地级市2008―2018年的样本数据,从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审计对地区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政府环境审计强度越大,地区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越小;政府环境审计显著促进了地区污染治理,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官员晋升压力越大,公众环境关注度越高,政府环境审计对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为政府环境审计的宏观环境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 黄溶冰; 谢晓君
    • 摘要: 基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场景,以我国城市为研究样本,研究该政策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执行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试点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执行力,加快了政府环境治理的执行进度,并提升了执行质量。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主政官员距离离任时间越短,官员的环境政绩诉求越强烈,审计试点的政策效应也越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优化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和强化环境治理监管提升了政府环境治理执行力。研究结论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试点期间的政策效应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对于理解地方环境治理执行困境和推进地方政府积极承担受托环境责任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政策启示。
    • 于连超; 刘东辉; 毕茜; 王雷
    • 摘要: 手工整理国家审计署层面的政府环境审计数据,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媒体监督较强时更显著.分析影响机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主要通过环境规制机制和环保补贴机制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其中环境规制机制表现为环境处罚力度提高和环境税收水平提升,环保补贴机制表现为环保补贴力度提高.检验经济后果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视角下的企业绿色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其环境绩效,表现出环境有效性,更能够提高其经济绩效和经济效率,表现出经济有效性.研究结论丰富了政府环境审计的有效性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制度因素研究,为审计部门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以推进绿色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 李潇; 周明
    • 摘要: 本文指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成功转型,就需要以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转型目标.从政府环境审计视角入手,探究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环境审计的积极作用与路径.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应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预警、财务、绩效的利器作用,将环境审计作为城市成功转型的科学依据,进而给出了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 李潇; 张林雁
    •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要想成功转型,就需要以生态环境为突破口,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型目标。基于大庆市转型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政府环境审计的视角,剖析了大庆市在环境审计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对大庆市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了通过政府环境审计推动大庆市科学转型的思路。
    • 李潇; 周明
    • 摘要: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成功转型,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就需要以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转型目标。本文从政府环境审计的视角,探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环境审计的积极作用与路径。资源型城市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预警、财务、绩效的利器作用,将环境审计作为城市成功转型的科学依据,进而提出可行的实施路径。
    • 游春晖
    • 摘要: 政府环境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维护资源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我国地级市为样本,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政府环境审计与环境绩效改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环境审计的实施给被审计地区带来了环境绩效改善.分组检验发现,在高环保投入地区,政府环境审计的环境绩效改善作用更显著;在地方环保机构人员规模小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的环境绩效改善作用则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政府环境审计环境治理功能的发挥提供支持证据,同时也可为我国开展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卫萌; 张永红
    • 摘要: 政府环境审计是保护环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监督制度体系;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由于起步比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体系,形成"互联网+监管"格局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局限性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环境审计体系,并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环境审计的机遇与难点,以使其更好的发挥监督功能,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 康辰怿; 张华
    • 摘要: 政府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特殊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在发挥环境治理职能的同时,影响重污染企业的创新能力.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2009年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这一外生事件构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政府环境审计对重污染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显著提升重污染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期末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审计通过提升重污染企业营运能力进而促进了重污染企业创新.同时,较高的政府补贴水平会削弱这一激励效应.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注册地位于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企业、所有权属性为国有控股的企业和负债规模适中的企业中,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有效激励重污染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结论证明了政府环境审计能间接促进相关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活动,展示了政府环境审计在不同情形下的政策效果.
    • 宋明鹏; 雷光
    • 摘要: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政府环境审计作为政府监督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实务操作与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体系,这将大大阻碍环境治理工作,因此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将从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而提出改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