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泥盆世

晚泥盆世

晚泥盆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3579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化石、沉积学报、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全国第六次火山学术研讨会等;晚泥盆世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学平、高联达、朱怀诚等。

晚泥盆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3579 占比:99.58%

总计:43765篇

晚泥盆世—发文趋势图

晚泥盆世

-研究学者

  • 马学平
  • 高联达
  • 朱怀诚
  • 王德明
  • 任邦方
  • 宗普
  • 廖卫华
  • 张宇波
  • 张永
  • 张美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鑫; 于晓飞; 杜泽忠; 康凯; 杜轶伦; 王春女
    • 摘要: 北山造山带处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研究其岩浆事件对于推演中亚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甘肃北山南带的双鹰山-花牛山岛弧带中,分布有大量花岗质岩体。本文选取甘肃北山南带双峰山南复式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成岩时代、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具体如下:(1)锆石年代学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年龄为367.5±1.7Ma、368.0±1.8Ma,花岗闪长岩年龄为366.3±2.2Ma,均为晚泥盆世;(2)复式岩体SiO_(2)含量为64.39%~74.95%、碱含量为5.01%~9.21%,属准铝质(A/CNK=0.88~1.00),P 2O 5含量低(0.02%~0.17%),且与SiO_(2)呈负相关,具有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3)样品总体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23~23.0),具有较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31~0.55),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4)锆石εHf(t)值为-3.1~+6.0,t DM2为928~1327Ma,全岩(87 Sr/86 Sr)i在0.705607~0.708523之间,εNd(t)在-4.1~-1.9之间。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实验数据表明,双峰山南晚泥盆世复式岩体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下,由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使之部分熔融,并与之混合形成的,代表了晚泥盆世柳园洋向北俯冲的构造事件。
    • 赵云江; 包佳凤; 彭成龙; 王晓林
    • 摘要: 官厅地区以南红河北岸前人划分石炭系无古生物依据,对比为扬子地层区石炭系黄龙组。根据官厅地区石炭系泥晶灰岩中采获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Palmatolepis rhomboids带,结合其夹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硅质条带灰岩等特征,将其厘定为泥盆系上统五指山组。Palmatolepis rhomboids带在滇东南地区晚泥盆世地层中属首次发现,也是东南地层区广西境内五指山组的同名牙形石带。其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沉积环境可与广西上泥盆统“南丹(海槽)型”五指山组对比,具相同构造背景。因此,将其划归东南地层区右江地层分区,解决了官厅地区前人划分石炭系分区归属、年代及沉积环境三个重大地质问题,对划分右江地层分区与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地层分区(黔西南地层分区)界线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钱程; 汪岩; 秦涛; 李林川; 臧延庆; 陆露; 孙巍; 江斌
    • 摘要: 1研究目的(Objective)内蒙古扎兰屯地区位于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与嫩江-八里罕断裂带的叠加部位(图1a)。该区北东-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发育,叠加变形的岩石主要为早古生代变质火山-碎屑岩和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花岗岩类,以及少量石炭纪和晚二叠世碎屑岩、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花岗岩类等(图1b)。已有报道显示韧性变形的时间有308~290 Ma、(241.5±9.6)Ma和(173±3.5)Ma等,对于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等研究意义重大。
    • 蔡宏明; 王蓉; 刘桂萍; 宫相宽
    • 摘要: 阿奇山—雅满苏带位于东天山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育大量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目前为止,尚未有早期岩石的报道。对位于该区南缘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Th/U值均大于0.4,显示岩浆锆石特征。这些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74.7±4.0 Ma(MSWD=0.7,n=17),代表岩浆结晶年龄。表明研究区存在晚泥盆世岩浆事件,阿奇山—雅满苏带的形成至少开始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中天山晚泥盆世岛弧环境岩浆岩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其可能是古大洋板片向南俯冲的产物。
    • 牛明轩; 马强分
    • 摘要: 笔者在桂北地区晚泥盆世榴江组硅质岩中共获得竹节石化石3属8种,它们是Homoctenus tenuicinctus tenuicinctus、Homoctenus ultimus derkaouaensis、Homoctenus ultimus、Homoctenus tenuicinctus neglectus、Cotulatostyliolina bellatula、Striatostyliolina striatala、Costulatostyliolina vesca、Costulatostyliolina aspera。该发现为晚泥盆世法门期并未建成系统的泥盆纪竹节石带序列以及未能和相应的标准牙形石带进行对比的研究奠定基础,丰富了晚泥盆世生物群面貌。
    • 黄建国; 陈廷方; 刘岁海
    • 摘要: 西准噶尔额敏东缘发现晚泥盆世油页岩,分布较为广泛(走向延长大于5 km),具有含油率高(13.4%~16.6%)、单层厚度大(9.77~17.90 m)、多层分布(可采3层)、走向延伸稳定等特征。含矿岩系位于上泥盆统塔克台组下段(D_(3)tk^(1)),总体上反映出缓慢海侵的沉积层序,由粗大砾石砾岩→细小砾石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页岩(油页岩)→生物碎屑灰岩组成。油页岩矿层沉积环境特殊,处于滨浅海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海水相对较浅,非常适宜于大量海百合生物的繁衍生殖,油页岩层主要(或全部)由海百合茎碎片堆积而成,据其分选性及沉积方式判别,海百合茎似乎经历过搬运分选后被异地埋藏,可能为正常死亡后水流搬运聚集的结果。
    • 李永军; 王祚鹏; 杨高学
    • 摘要: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 李猛兴
    • 摘要: 中亚造山带东端兴安地块南段的包格德岩体由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3种岩性组成,岩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68±+1 Ma、364±1 Ma、355±1 Ma,为晚泥盆-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Na2O+K2O)含量为7.62%~8.82%,K2O/Na2O值为0.93~4.21,具有富碱且相对富钾的特点,A/CNK为0.95~1.20,以准铝质-弱过铝质为主,成因上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岩体具有偏低的稀土元素总量(83.60× 10-6~ 163.40× 10-6),中等的铕负异常(8Eu=0.34~0.78),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轻稀土元素,不同程度亏损Ba、Sr、Ti及P等元素;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伸展环境,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
    • 李永军; 王祚鹏; 杨高学
    • 摘要: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 程天赦; 杨文静; 张学斌; 吴荣泽; 周长红
    • 摘要: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位于兴蒙造山系内蒙古中部弧盆系锡林浩特岩浆弧中段.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84.8±5.1)Ma,形成于晚泥盆世.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副矿物组合属锆石-钛铁矿-磷灰石型,此外还含少量独居石、磁铁矿,其矿物特征与Barbarin花岗岩分类中CPG(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较相近.另外,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富钾(K2 O含量为3.10%~3.94%),富铝(Al2 O3为11.70%~12.89%),属过铝质岩石,其A/CNK=1.16~1.25,含黑云母,副矿物中含有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岩体见闪长岩包体,指示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可能来源于壳-幔混源岩浆,与西伯利亚板块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