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最佳管理措施

最佳管理措施

最佳管理措施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基础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9201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应用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研讨会、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等;最佳管理措施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阿兴、刘军志、吴辉等。

最佳管理措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2010 占比:99.97%

总计:292098篇

最佳管理措施—发文趋势图

最佳管理措施

-研究学者

  • 朱阿兴
  • 刘军志
  • 吴辉
  • 刘永波
  • 王晓燕
  • 周文斌
  • 殷培红
  • 章茹
  • 耿润哲
  • 金可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思思; 张亮; 刘宏斌; 冯青郁; 庄艳华; 李文超; 杜耘; 杜新忠
    • 摘要: 精准刻画地表径流的路径及其所携带的面源污染物随径流的输移过程是准确估算面源污染入水体量、污染关键源区辨识和高效防控的关键,在我国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景观特征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尤为重要。鉴于目前常用的面源污染模型大都起源于国外,往往对径流路径的空间差异性及污染物陆面输移过程进行概化,介绍了一个基于径流路径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TEM-NPS)及其研发与应用进展。阐述了该模型的研发背景、模型原理和结构,说明了STEM-NPS模型对地表径流汇流及其所携带的污染物输移过程的精细化表达方法;介绍了该模型在不同地理环境及尺度的应用进展,展示了其在地块尺度的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辨识,关键过程和关键影响因素解析及面源污染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探讨了STEM-NPS模型与其他常用模型的异同,并结合生态学研究和面源污染精准防控的需求,提出模型的应用前景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 曲玲; 于志强; 郝启勇; 孙秀玲; 尹儿琴
    • 摘要: 为了更好地防控尼山水库的面源污染,采用已构建并通过率定的SWAT模型模拟最佳管理措施在尼山水库流域的减排效果,并分析其削减氮、磷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化肥使用量减少50%、生态沟、植被缓冲带及退耕还林措施对氮、磷具有很好的削减效果,各措施分别对氮、磷的削减量为48.22%和52.41%、36.86%和52.73%、38.31%和51.00%、45.17%和38.53%;各措施对年内丰水期(6-9月)的总氮和总磷的入库削减效果最为明显,对总氮和总磷削减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根据尼山水库流域的实际情况,对耕地多、降雨量大、坡度大的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应采取削减化肥使用量并布设生态沟、植被缓冲带等工程措施;在氮、磷输出负荷占比较小的区域应实行削减化肥使用量和等高种植等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的管理措施,并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 张敏; 杨龙; 安同艳; 范清; 王香春
    • 摘要: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是水库入库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从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控制三方面展开密云水库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提出水库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技术体系。源头控制:推广梯田建设或鱼鳞坑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和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过程阻断:布施植物篱,在水库上游划定河岸缓冲带/植被过滤带等;末端控制:修建前置库、人工湿地,耦合曝气氧化沟、稳定塘等技术,提高污染物去除效能。该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为密云水库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 谢晖; 邱嘉丽; 董建玮; 高田田; 赖锡军
    • 摘要: 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污染来源,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需要对其负荷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进行科学高效精准的预测。流域水文模型(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是面源污染模型的典范。近年来,HSPF模型应用于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有了飞速发展,但同样也面临着模型机理和参数本地化、模型构建精细化、模型结构不确定性较大等方面的挑战。围绕该模型在面源污染模拟与管控中的研究进展,对其在变化环境下的模拟方法和成果,以及应对参数识别、不确定性分析、措施效果评估和总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现代化环境模拟形势下HSPF模型的延伸发展。结合模型相关研究的总结,强调了面向我国流域特色的本地化模型改进、服务河长制精细监管的大尺度精细化模拟、以及模型与大数据统计及人工智能耦合的互馈集合模拟等后续研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动向。
    • 郭英壮; 王晓燕; 周丽丽; 郑文秀
    • 摘要: 以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流域整体单一措施配置和氮流失分区综合措施配置,既采用负荷去除法从污染负荷削减率的角度对BMPs配置效率进行评价,也采用R-R-V(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指数法从可靠性、可修复性和脆弱性等角度对流域水质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区进行氮流失综合措施配置效果更为理想,研究年内流域出口总氮削减率为14.35%~31.65%,年平均削减率为24.98%,在地表水Ⅱ类评估标准下,年平均总氮R-R-V指数为0.37、0.24、95.78,而多项单一措施的年平均削减率为17.48%,月尺度平均总氮R-R-V指数为0.36、0.24、112.96.R-R-V指数法从可靠性、可修复性和脆弱性等角度反映消减效率,无论单一措施配置或分区综合措施配置,可靠性指数与脆弱性指数的改善效率较高(大于14%),而可修复性指数的改善效率较低.多数情况下可靠性指数与脆弱性指数的改善效率高于总氮削减率,可修复性指数的改善效率低于总氮削减率,表明流域总氮负荷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且短期低于标准负荷,但其生态修复难度依旧较大.营养物标准负荷所对应浓度的设定是评估流域R-R-V指数改善效果的关键,且评估标准越严格,待评估营养物的R-R-V指数越趋于稳定.
    • 史亚星; 朱良君; 秦承志; 朱阿兴
    • 摘要: 最佳管理措施(BMP)是治理流域土壤侵蚀、非点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流域过程模拟的情景优化方法可得到综合效益近似最优的BMP空间配置方案集。目前用于配置BMP的空间单元(如子流域、水文响应单元、地块、坡位)均不能有效地综合体现BMP与地形部位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同一地形部位内不同土地利用斑块上的BMP差异。本文提出将坡位单元与地块单元叠加生成的坡位-地块单元作为BMP空间配置单元,结合分布式流域建模框架SEIMS和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II建立一套流域BMP空间优化配置方法。以江苏省溧阳市中田舍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治理为例,选取减量施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生态林草4种典型BMP,以最大化总氮削减率、最小化经济成本为优化目标,分别采用坡位单元、地块单元、坡位-地块单元进行情景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坡位单元和地块单元,采用坡位-地块单元可获得最多具有近似最优综合效益的BMP情景,定量评价解集分布性和收敛性的Hypervolume指数分别提升了7%和4%,且BMP在空间上分布更加精细、配置更加灵活。本文方法可有效、合理地优化流域最佳管理措施的空间配置,为流域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 周晓晗; 陈卫
    • 摘要: 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基础上设计了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公园示范区的两种运行管护模式,然后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软件在重现期为2,3,5 a的情况下分别模拟两种模式的最终汇水区中心湖的径流量以及污染物浓度,并与未设置LID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在未设置LID设施之前,对雨水的控制率为51%左右,当使用模式一(下凹式绿地)滞留为主、下渗为辅的情况下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为75%,而模式二(生物滞留设施)下渗为主、滞留为辅的情况下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为69%;对于TSS来说,在未设置LID之前,对TSS的控制率为51%,而使用模式一的情况下TSS的控制率为87%,模式二的情况下对TSS的控制率为55%.结合本市地下水位高等特点以及太湖路公园的现状综合分析模式一更适合该研究区.
    • 周晓晗; 陈卫
    • 摘要: 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基础上设计了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公园示范区的两种运行管护模式,然后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软件在重现期为2,3,5 a的情况下分别模拟两种模式的最终汇水区中心湖的径流量以及污染物浓度,并与未设置LID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在未设置LID设施之前,对雨水的控制率为51%左右,当使用模式一(下凹式绿地)滞留为主、下渗为辅的情况下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为75%,而模式二(生物滞留设施)下渗为主、滞留为辅的情况下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为69%;对于TSS来说,在未设置LID之前,对TSS的控制率为51%,而使用模式一的情况下TSS的控制率为87%,模式二的情况下对TSS的控制率为55%.结合本市地下水位高等特点以及太湖路公园的现状综合分析模式一更适合该研究区.
    • 王敏; 张雨桐; 李奇宸; 贾如宾; 李剑; 王勇; 焦梦
    • 摘要: [目的]识别兆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关键源区,为流域污染控制和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建立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模型,模拟研究该流域在现状年和规划年的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采用单元负荷指数法识别流域的关键污染源区,预测不同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对流域污染负荷量的削减效果。[结果]兆河流域规划年的氮磷负荷量比现状年分别增加45.3%和8.0%;县河、失曹河、裴河、盛桥河及环圩河子流域为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区;通过设置合理的工程措施和耕种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结论]合适的非点源管控措施有助于削减流域氮磷污染负荷量。耕种管理措施加工程措施为最佳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流域总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