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点源

非点源

非点源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8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水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国际研讨会、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环境水力学学术会议等;非点源的相关文献由87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志豪、沈珍瑶、刘瑞民等。

非点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72.8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32%

专利文献>

论文:78 占比:25.83%

总计:302篇

非点源—发文趋势图

非点源

-研究学者

  • 李志豪
  • 沈珍瑶
  • 刘瑞民
  • 宋常吉
  • 宋静茹
  • 王学军
  • 王晓燕
  • 胡亚伟
  • 陈磊
  • 叶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钰; 李旭冉
    • 摘要: 地表水监测站选址属于一项难度较高的空间优化问题,选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监测效果,为此提出面向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地表水监测站智能选址方法。使用CKRPSO算法求解地表水监测站智能选址的目标函数,获取面向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地表水监测站智能选址最优解。经测试,该方法使用后,按照该方法选址结果建立地表水监测站后,对面向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地表水监测时间最小值低于0.5 min,地表水监测站数量是20个时的有效监测率高达90%,且污水出流量、可监测非点源污染面积的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选址合理。
    • 张倩; 巢世军; 杨晓丽; 李发娟; 胡健
    • 摘要: 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沙塘川流域是湟水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支流。通过建立SWAT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沙塘川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特征,并识别面源污染发生的关键源区,对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沙塘川进入湟水河的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为236.77 t·a^(-1),非点源总磷污染负荷为51.02 t·a^(-1);非点源总氮和总磷负荷均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规律;非点源总氮负荷从沙塘川流域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在中上游流域东部负荷明显高于西部;非点源总磷负荷主要集中在沙塘川上游东部地区和下游地区;非点源总氮的关键源区为13、15、16、17和19号子流域,非点源总磷的关键源区为11、12、13和19号子流域,本研究结果可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李媛; 韩玉川; 门士阳; 赵国营; 刘凤娇
    • 摘要: 一、水产养殖尾水的定义及特点水产养殖尾水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载体(包括养殖池塘、育苗池、规模化车间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再利用的养殖水。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排水期集中、排放量大、非点源排放,容易对环境承载力产生一定威胁。
    • 陈焰; 夏瑞; 曾思栋; 杨中文; 王璐; 张凯; 贾蕊宁
    • 摘要: 降雨径流携带的非点源污染是驱动河流水体污染变化的主要自然要素,其中降雨对河流水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一直是水文与环境交叉学科研究的难点,降雨强度的大小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新凤河是中国首都北京市的重要生态廊道之一,河道水质受降雨影响剧烈,为了探索降雨对城市河流水体污染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北京市典型黑臭水体新凤河出口断面2015-2019年长序列水质和降雨资料,分析了水质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关系和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污染输出特征,科学阐明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河流污染非线性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流域出口水质由劣V类改善到III~IV类,拐点出现在2017-2018年,其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直接反映了流域污染由点源主控变为非点源主控;②COD、氨氮和TP平均浓度在中雨和大雨强度下较高,暴雨和特大暴雨中较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组分浓度先上升后下降;③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降雨量与水质浓度呈现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水质变化取决于降雨起稀释作用或冲刷作用。研究旨在从学术上揭示城市型河流污染物与流域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为其他城市河流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提出科学参考。
    • 谢晖; 邱嘉丽; 董建玮; 高田田; 赖锡军
    • 摘要: 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污染来源,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需要对其负荷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进行科学高效精准的预测。流域水文模型(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是面源污染模型的典范。近年来,HSPF模型应用于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有了飞速发展,但同样也面临着模型机理和参数本地化、模型构建精细化、模型结构不确定性较大等方面的挑战。围绕该模型在面源污染模拟与管控中的研究进展,对其在变化环境下的模拟方法和成果,以及应对参数识别、不确定性分析、措施效果评估和总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现代化环境模拟形势下HSPF模型的延伸发展。结合模型相关研究的总结,强调了面向我国流域特色的本地化模型改进、服务河长制精细监管的大尺度精细化模拟、以及模型与大数据统计及人工智能耦合的互馈集合模拟等后续研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动向。
    • 李海华; 张荣开; 李远航; 苏彩丽
    • 摘要: 估算河流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对地表水污染防控有重要指导作用。根据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小花段)四个监测断面的月水质水量数据(2017-2021),采用水文分割法,对研究区域水质特征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各个断面的COD Mn、NH+4-N和TP均有超标现象,呈现出支流浓度高于干流,冬春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的特征;黄河花园口断面的非点源污染占总负荷的31.47%~79.35%,支流伊洛河和沁河的非点源污染占比分别为37.09%~54.29%和19.25%~83.37%,整体上非点源污染是黄河流域小花段的主要污染源。
    • 费卓越
    • 摘要: 根据六股河流域气候特点及其土地利用类型,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应用GIS技术与输出模型估算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内TN、TP、COD污染负荷为602.2 t/a、273.7 t/a、6751.5 t/a;非点源污染负荷受灌区退水的影响较大,王石灌区退水产生的TP、COD负荷占总量的78.66%和65.70%,八家河子和王宝河子流域应作为流域整治的重点.
    • 刘志波; 程全国; 魏建兵
    • 摘要: 流域水环境污染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整个流域系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估算污染负荷,评价其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可为流域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在介绍流域水环境管理方法研究进展及相关模型的基础上,结合BMPs作为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阐述了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BMPs经济评估方法及实践,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 赵琴; 山雨均; 童森
    • 摘要: 为解决因非点源污染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基于AnnAGNPS模型的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拟方法.通过计算地表水最终含水量、汇流时间和水位曲线、地表水基流分析地表水环境AnnAGNPS模型.并基于自然地理概况,联合已划分的污染子流域对象,处理水文/水质数据,获取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结果可知,STD指标数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SPD指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整体增长速度较慢,需要适当减少含磷类化肥的实际应用量可有效缓解地表水非点源污染情况.
    • 张冉; 夏建新; 任华堂
    • 摘要: 确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对于张家口冬奥会核心区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输出系数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根据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及2007-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量和空间分布,分析了不同类型污染负荷的贡献.结果 表明:(1)2007-2016年非土地利用因素污染源年输出的TN污染负荷量为1 154.25~17 540.39 kg;年输出COD污染负荷量为2 114.76~34 552.41 kg;年输出TP污染负荷量为51.29~842.54 kg;年输出NH4+-N污染负荷量为34.40~514.88 kg.(2)土地不同利用类型输出的TN污染负荷量为33 372.94 kg;COD污染负荷量为21 453.45 kg;TP的污染负荷量为512.82 kg;NH4+-N的污染负荷量为1 129.78 kg.(3)农业人口生活和耕地为输出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主要污染源.(4)污染物输出负荷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东沟上游子流域和下游出口子流域的输出量比较高,太子城河中下游子流域输出负荷量相对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