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染特征

污染特征

污染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8篇、会议论文399篇、专利文献126070篇;相关期刊545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绿色科技、环境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81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污染特征的相关文献由67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王玮、胡国成等。

污染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8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399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126070 占比:98.28%

总计:128277篇

污染特征—发文趋势图

污染特征

-研究学者

  • 李红
  • 王玮
  • 胡国成
  • 房桂干
  • 施英乔
  • 柴发合
  • 丁来保
  • 陈魁
  • 刘红杰
  • 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旭; 厉文辉; 刘杰民; 吴传东; 庄媛; 裴素云
    • 摘要: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esters,?OPEs)作为一类阻燃剂和增塑剂,在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材料中广泛使用.?由于该类物质主要以物理添加而非化学键合的方式加入到材料中,因此易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环境.?研究表明OPEs普遍存在于室内环境中,并且浓度较高,人体长期暴露在高浓度OPEs的室内环境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本文在综述了常见OPEs的性质、应用和生物毒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建筑环境中的污染特征、环境行为和暴露水平,介绍了建筑环境中OPEs的源汇特性、控制技术与人体暴露风险,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邢昱
    • 摘要: VOCs是造成臭氧污染的关键体物,建模分析臭氧重污染时期VOCs污染特征,获取生成臭氧的关键VOCs物种,明确造成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制定臭氧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选取某臭氧污染严重区域为研究区域,选取CAMx O_(3)模拟系统为分析VOCs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平台,分析臭氧重污染时期VOCs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臭氧污染较为严重,乙烯和甲苯是VOCs生成臭氧贡献度最高的化学组分;烷烃在VOCs组分中的体积分数最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污染源是造成VOCs含量过高,臭氧污染严重的重要来源,应重点控制研究区域工业排放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 李雷
    • 摘要: 以江苏省东部某乡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小时数据为基础,分析了PM_(2.5)、PM_(10)、SO_(2)、NO_(2)、CO、O_(3)六个因子年均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月均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_(2.5)、PM_(10)、SO_(2)、CO、O_(3)年均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NO_(2)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PM_(2.5)年均浓度、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超标。2019年,六个因子年均浓度均达标。研究期间该乡镇大气PM_(2.5)、PM_(10)、SO_(2)、NO_(2)、CO的月均浓度基本呈现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变化特征,而O_(3)的月均浓度则呈现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降低PM_(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有待继续改善。
    • 孙瑞; 邓国庆
    • 摘要: 基于2020年4月-10月徐州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监测数据,分析了57种PAMS物种和13种醛酮物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估算了挥发性有机物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徐州市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34.6×10^(-9),其组成以醛酮类及烷烃为主。VOCs的浓度季节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从空间分布看,桃园路最高、农科院最低。大气中VOCs的臭氧生成趋势贡献表现为醛酮类、苯系物、烯烃。VOCs的管控关键物种为甲醛、2-丁酮、乙醛、丙烯醛、正丁醛、丙醛,因此,改善徐州市臭氧污染关键是控制工业排放、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餐饮油烟。
    • 李姝霞; 吕哲源; 王君; 陶勇
    •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河南中部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环流平直有小槽东移,低层受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均压场,是此次大雾形成的环流背景;大雾日08时逆温层顶温度与气温之差>3°C,逆温层顶达925 hPa;近地层由下沉运动转为上升运动,地面水汽通量大于1 g·cm^(-1)·hpa^(-1)·s^(-1),对预报大雾的开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T-Td≤1.8°C,U>87%,风向偏东、偏南,风速2 m·s^(-1)左右有利于大雾的生成维持;大雾期间,CO、NO_(2)浓度有所增加,颗粒物、SO_(2)浓度下降,风、大气的垂直运动、太阳辐射等对污染物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王瑜; 李海燕; 杨伟波
    • 摘要: 根据连云港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连云港市“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及综合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连云港市“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变好,但是依然存在PM_(2.5)和O_(3)等污染物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PM_(2.5)年均值尚未达标等问题。并针对空气质量问题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 毛玉凤
    • 摘要: 文章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方法,结合本溪城市段河流水质采样数据对其水体主要的7种重金属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n和Cr为采样断面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两个指标,河段重金属污染指数在72.5~125.3之间,部分河段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各类重金属指标总体以胶体或沉淀方式存在,溶解形态存在较少。研究成果对于城市段河流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 刘娣; 苏超; 张红; 秦冠宇
    • 摘要: 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中国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污染、地下水资源破坏、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如Cr、As、Cd、Pb和Hg等)尤为突出,因此,研究煤炭产业聚集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与风险评价对土壤修复具有重大意义。以山西长治市典型煤炭产业聚集区为研究区,系统解析不同类型企业(钢厂、采煤厂、选煤厂、洗煤厂、化工厂、焦化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累积特征及差异性,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不同类型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阐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扩散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Cr、Ni、Cu、Zn、As、Cd、Pb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14、37.46、29.62、80.92、17.62、0.27、24.05和0.05mg·kg^(-1),均高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Cr、Ni、Cu和Zn在不同类型企业周边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选煤厂、燃煤电厂、化工厂和钢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达到重度污染,分别为4.63、3.30、9.12和3.58;化工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为589.53,属于强生态风险。空间分析表明,除As元素外,其他土壤重金属的浓度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北部、中部高的分布格局;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和Hg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高风险区集中在研究区西北部某燃煤电厂周边,属于强生态风险水平。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 赖生平; 张涵博; 石德智; 童海航; 罗丹; 杨洪伟; 聂明建
    • 摘要: 以重庆市长生河流域待清淤治理的3条干支流为研究对象,针对河道底泥中的含水率、营养盐、有机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单项指数法、有机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为河道疏浚工作以及疏浚底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分析表明,底泥中全氮(TN)、有机质(OM)污染均为轻微程度,有一半采样点的TP污染为中度和重度污染;7种重金属中,Zn含量最大,而Cd的单重金属生态潜在危害程度最大,其各样点的Cd均高于中度危害;16种多环芳烃含量低,均为低污染程度。
    • 王雪涵; 张文慧; 毕晓辉; 戴启立; 吴建会; 肖致美; 张裕芬; 冯银厂
    • 摘要: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大气污染特征与来源构成出现结构性变化,十分有必要对这20年来大气污染的演变历程加以梳理总结.本文选取北方特大工业城市——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年来连续监测数据与相关统计学方法,结合天津市历年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总结了该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在过去20年出现明显好转,大气污染类型由燃煤扬尘为主的一次混合型逐渐演变为O_(3)与PM_(2.5)为代表的二次复合型.历年源解析结果表明,天津市2020年秋冬季二次硫酸盐贡献率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74.1%,燃煤贡献率则下降了31.6%;扬尘和机动车尾气尘贡献率分别从2011年的17.7%和19.9%降至2020年的15.8%和18.2%;而2020年二次硝酸盐贡献率比2011年增长了63.3%.过去20年天津市重大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表明,能源结构调整和“双散”替代使煤炭消耗量减少,PM_(2.5)浓度下降与煤炭消耗量减少呈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R)=0.879,P<0.05];粗颗粒(PM_(2.5~10))浓度下降与绿化覆盖率增加呈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R)=-0.859,P<0.05];大规模取缔中小燃煤锅炉及脱硫除尘等重大举措的实施,使得SO_(2)浓度显著下降[秩相关系数(r_(s))=-0.9586,P<0.05].研究显示,近20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的实施使得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未来要紧密结合国家“双碳”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