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源分析

物源分析

物源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7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6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1170921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等;物源分析的相关文献由23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李文厚、李双应等。

物源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70921 占比:99.94%

总计:1171589篇

物源分析—发文趋势图

物源分析

-研究学者

  • 李勇
  • 李文厚
  • 李双应
  • 刘池洋
  • 周立发
  • 杜远生
  • 白斌
  • 陈洪德
  • 刘招君
  • 刘永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浩; 岳大鹏; 赵景波; 覃小锋; 刘蓉; 王晓宁; 胡倩; 马爱华; 苏敏
    • 摘要: 陕北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区是近年来国内外地学界的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探讨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性质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红色砂岩以中—细砂为主,SiO_(2)和Al_(2)O_(3)含量之和在85%以上,沉积环境为河湖相,为水动力中等,水面较浅的河流入湖三角洲河口区地带,而不具有目前一些学者通过宏观观察提出的该砂岩为沙漠相沉积特征。沉积阶段气温较高,存在暖干与暖湿的多次变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类型为长石砂岩和亚长石砂岩,物源可能来自于盆地内部隆起或再旋回造山带所提供的富石英质沉积岩。
    • 李华勇; 赵楠; 杨艺萍; 于正松; 孙启发; 吴帅虎; 张曼; 张虎才
    • 摘要: 通过研究现代洪水沉积特征,可重建洪水水文过程,识别泥沙侵蚀源区,既可为防洪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为古洪水层判识建立参考。2018年8月中旬,山东省北部弥河、丹河流域受双台风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进行考察,在下游洪水沉积物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21.0 cm长岩芯DH1,并进行粒度、烧失量、磁化率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钻孔岩芯11.5~21.0 cm段为现代土壤层,上部为洪水堆积物,其中0~9.0 cm段是典型洪水粉砂层,粒度较粗,以中—粗粉砂为主,平均砂含量达到14.7%;9.0~11.5 cm段为洪水前期细粒沉积层。根据粒度敏感组分含量变化特征,可将此次洪水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洪水前期,水动力较弱,在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滞流现象严重,沉积黏土层;洪水后期,流速显著加快,出现典型洪水粉砂沉积。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及孢粉丰度均与粒度负相关,表明弱水动力环境有利于其沉降并富集。土壤表层孢粉组合可较好指示研究区植被分布情况,洪水粉砂层孢粉组合则更能反映流域内植被的整体状况,揭示河流洪水搬运孢粉的能力大于风力;洪水黏土层孢粉组合与研究区内植被分布状况的吻合度较高,明显有别于洪水粉砂层孢粉组合特征,推测洪水前期水位上涨的主因是降水和本地地表径流汇入,因此泥沙和孢粉主要来自研究区内,后期上游客水涌入,带来更多山地植被孢粉信息。研究表明DH1钻孔孢粉组合特征对于传播过程和水动力大小具有良好响应,同时具备识别泥沙侵蚀源区的潜力。磁化率值主要反映成壤强度的大小,在洪水黏土层和粉砂层均表现为稳定的低值,且显著低于接触土壤层,因此可作为判识(古)洪水沉积的有效指标,但其区域普适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 韩宗珠; 王一冰; 孙苑高; 艾丽娜; 吴晓; 杨叶飘
    • 摘要: 以黄海66个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黏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分析,研究了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矿物组成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特征对其物源、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黄海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5.2Φ,分选较差;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其中伊利石的含量最高,蒙脱石的含量最低;碎屑矿物(粒径为0.063~0.125 mm)平均含量为8.07%,标准偏差为4.03,分布趋势与平均粒径分布基本一致,轻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重矿物以角闪石和绿帘石为主,其次是不透明矿物和片状矿物,重矿物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海南部。物源识别结果表明:黄海的东北部海域接受鸭绿江沉积物的供应;黄海北部主要为黄河源沉积物;南黄海西部沉积物主要为黄海沿岸流南下带来的现代黄河物质和再悬浮的老黄河沉积物;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来源复杂以黄河沉积物为主,长江沉积物的供应较少。
    • 李西得; 孙祥; 邱林飞; 田明明
    • 摘要: 为明确晚白垩世赛汉期盆地沉积期构造分区、充填过程和沉积相空间分布,本文运用岩矿鉴定、重矿物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川井坳陷赛汉组沉积物源,认为赛汉组碎屑岩具有低成熟度和近源堆积特征,重矿物成分主要以磁铁矿、石榴石为主,与蚀源区花岗岩相似;赛汉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明显Eu负异常和右倾,微量元素曲线表现为高场强元素P、Ti的亏损,与中生代至晚古生代花岗岩曲线形态相似;表明赛汉组砂岩碎屑主要来源于蚀源区的中生代至晚古生代花岗岩,结合川井凹陷蚀源区基底岩性分布规律,认为中央隆起带两侧、盆地南部铀源明显优于北部蚀源区,整体铀成矿潜力更大。
    • 张亚峰; 陈国超; 杨玲; 易鹏飞; 姚征; 赵端昌; 杨涛; 张振凯; 杜彪
    • 摘要: 秦岭造山带罗汉寺岩组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西秦岭东段凤县北部罗汉寺岩组凝灰岩和浅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罗汉寺岩组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显示,罗汉寺岩组下部a岩段中凝灰岩结晶年龄为407±10 Ma;上部碎屑岩段(c岩段)中千枚岩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658-420 Ma之间,主要包括490-420 Ma和997-639 Ma两个区间峰值年龄,其次为1557-1318 Ma、2484-1745 Ma,另有少量2650 Ma左右年龄值。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限定罗汉寺岩组主体形成时代为早—中泥盆世。研究同时表明,罗汉寺岩组物源具有明显的多元性,490-420 Ma年龄组的锆石主体来自于商丹洋俯冲作用形成的弧岩浆岩;997-639 Ma年龄组可进一步细分为843-639 Ma和997-867 Ma,前者主要来自于南秦岭构造带,后者主要来自于北秦岭构造带;2658-1318 Ma的中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与北秦岭构造带、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岩浆活动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块早—中泥盆世时期尚未全面碰撞成陆,商丹洋为残留洋(海)盆。
    • 张翔; 胡永兴; 杨涛; 胡妍; 柳永刚; 欧扬剑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洛河组砂岩中见有较好的铀矿化现象,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文章针对盆地西南缘洛河组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及重矿物组合分析,并综合探讨了盆地西南缘洛河组沉积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区内洛河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460~95 Ma、1133~982 Ma、2114~1483 Ma、2719~2230 Ma四个年龄区间,以锆石+赤褐铁矿+磷灰石为主的重矿物组合表示沉积物源可能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通过与周缘岩体年龄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洛河组物源主体来源于盆地北侧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显生宙、古元古代以及新太古代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同时存在西北侧阿拉善地块与兴蒙造山带的小部分贡献。
    • 张青林; 张向涛; 许长海; 郑金云; 贾兆扬
    • 摘要: 渐新统珠海组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发育层位之一,但其物源区位置、沉积物搬运路径等关键问题仍存在争议。为此,选取珠江口盆地不同构造单元3口关键井珠海组上段砂岩样品开展锆石裂变径迹(ZFT)、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学研究,进而开展珠海组物源分析。盆地西部西江凹陷XJ28井与白云凹陷LW3井ZFT、AFT年龄组分相似,包含晚三叠世的ZFT年龄组分,且ZFT、AFT主要年龄组分分别为白垩纪、古新世;盆地东部陆丰凹陷的LF7井ZFT、AFT年龄组分明显比前2口井偏年轻,ZFT主要年龄组分为古新世。3口井的ZFT、AFT年龄组成表明其珠海组上段物源均主要来自珠江口盆地北侧的华南地块,但盆地西部与东部显示出明显的物源差异。盆地西部XJ28井以及LW3井物源特征总体一致,均由古珠江水系供源,其物源以珠江流域中生代花岗岩为主,还包括华南地块腹地的中生代沉积岩。盆地东部LF7井的物源主要为陆丰凹陷北侧的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物源组成相对简单,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较短。
    • 沈文超; 邵龙义; 周倩羽; 康世龙
    •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之一,平湖组是主要烃源岩和油气富集层系。为了探讨平湖组沉积期构造背景、源区性质及古环境,本文对平湖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平湖组沉积期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平湖组泥质岩的物源区母岩主要由上地壳岩石演化而来,并通过对比周围隆起区母岩特征,认为西侧的海礁隆起为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区平湖组沉积期的主要物源区,母岩主要以上地壳的长英质火成岩为主,并受到少量来自幔源岩浆和上地壳古生界变质岩系的影响,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少量安山岩和变质岩。泥质岩CIA分析表明,平湖组泥质岩的母岩经历了中等—强烈的风化作用,结合Sr/Cu值分析,推断西湖凹陷在平湖组沉积期古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微量元素和古盐度分析结果以及对盆地古地貌特征分析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期自北向南沉积背景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北部(A-1)沉积水体为淡水,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而中部(A-2)和南部(B-1)表现为淡水和半咸水交替演化的特征,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三角洲沉积体系。平湖组泥质岩主要形成于含氧环境中。
    • 姚润森; 蒋科迪; 殷勇; 王平
    • 摘要: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U-Pb测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YZ08孔沉积相和锆石U-Pb的年龄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地区存在长江古河道,MIS5时期长江可能在苏北弶港入海;在物源方面,MIS5时期弶港地区主要受长江物源影响,MIS1~MIS2时期则为长江主导的混合源,随着黄河夺淮入海带来泥沙物质,近代以来转为黄河主导的混合源。基于Bootstrap随机抽样方法抓取了长江和黄河的锆石U-Pb测年数据集,并结合统计学原理模拟出长江和黄河不同比例混合物源的锆石年龄图谱,对锆石物源判别方法做出了改进,弥补了传统锆石U-Pb年龄图谱在混合源判别分析上的不足,对南黄海物源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彭露; 陈扬
    • 摘要: 主要根据大量野外露头资料、岩芯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岩石薄片、重矿物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阿合组及阳霞组物源和沉积相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阿合组及阳霞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南天山构造带,以岩浆岩和变质岩母岩区为主,仅有少量沉积岩母岩供给,阿合组比阳霞组具有更高的砂、泥质量比。库车坳陷东部地区阿合组及阳霞组沉积相的分布特征决定了研究区北部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