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3年内共计807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地质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30篇、会议论文841篇、专利文献45586篇;相关期刊1650种,包括岩石学报、地球化学、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469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等;稀土元素的相关文献由1775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斌、刘丛强、江祖成等。

稀土元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30 占比:11.33%

会议论文>

论文:841 占比:1.61%

专利文献>

论文:45586 占比:87.07%

总计:52357篇

稀土元素—发文趋势图

稀土元素

-研究学者

  • 胡斌
  • 刘丛强
  • 江祖成
  • 黄小卫
  • 王晓蓉
  • 戴塔根
  • 梁涛
  • 王登红
  • 石学法
  • 刘季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远继东; 姜正龙; 代友旭; 郝连成; 张健康; 张德程; 郑立龙
    • 摘要: 通过对湛江湾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和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平均值为163.23μg/g,湾外的REE含量(168.61μg/g)高于湾内的REE含量(142.17μg/g);不同类型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但都表现为随沉积物粒度变细呈增长的趋势。(La/Yb)_(N)变化范围在4.80~11.76之间,平均值为8.01;δEu变化范围为0.22~0.61,平均值为0.45;δCe变化范围为0.98~1.07,平均值为1.03;样品均具有典型的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均一、Eu负异常明显的陆源物质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及特征参数分析显示,湛江湾沉积物与鉴江、漠阳江、珠江附近海域沉积物近似同源,物源主要来自华南大陆的花岗岩以及雷州半岛北部玄武岩和湛江组(Qp^(1)z)、北海组(Qp^(2)b)的松散沉积物。
    • 徐阳东; 余杰; 郑禄林; 田亚江
    • 摘要: 老东寨铅锌矿床是黔东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铅锌矿床,主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该矿床尚未有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导致对其成因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在系统分析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开展硫化物和围岩稀土元素及硫化物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厘清其成因机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结果表明硫化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4.31×10^(−6)~39.9×10^(−6),均值21.1×10^(−6)),与容矿白云岩REE含量(13.9×10^(−6))相当,但低于围岩地层(10820×10^(−6))。闪锌矿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δCe=0.62~0.89),Eu出现了负异常(δEu=0.45~0.86)和正异常(1.22~4.47)。金属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δ^(34)S值介于9.99‰~17.31‰之间,低于震旦纪–寒武纪海水的δ^(34)S值(20‰~35‰),揭示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结合区域铅锌矿床研究认为,老东寨铅锌矿床属于构造–岩性控制的后生热液矿床,铅锌等金属元素来源与赋矿地层关系密切,结合矿石REE地球化学特征及重晶石的产出及分布情况,推测该矿床成矿环境经历了从氧化到还原的过程。
    • 石创
    • 摘要: 沉积岩中的稀土元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较好保存原始沉积记录。为了揭示阳江东凹文昌组发育时期的物源区物质来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选取凹陷内Y-1井文昌组泥岩样品进行元素测试,系统分析研究区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含量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为明显负异常,Ce为微弱正异常特征。文昌组物质来源以花岗岩为主,含有少量沉积岩,沉积源区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Ce_(anom)和δCe参数指示文昌期水体处于还原环境,为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纵向上水体还原性演化规律为:强→弱→强→弱,与文昌组泥岩TOC变化趋势一致。
    • 侯方鹏; 范小娜; 谢璐; 黄俊云; 刘志平
    • 摘要: 稀土的开采和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物体暴露,对机体健康造成威胁。镧(La)、铈(Ce)、钇(Y)是几种最常见的稀土元素,文献表明其对人体主要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有重要影响,长期接触会导致肺部炎症、肺纤维化形成,损害海马体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减弱精子形成、破坏性器官的结构。但目前还缺少类似的对多种稀土元素与多种人体系统的健康影响的相关总结,本文拟对这三种稀土元素对人体主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稀土的开发利用和毒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 黄牧; 石学法; 于淼; 杨刚; 方习生; 刘季花; 崔菁菁; 白亚之; 汪虹敏; 姚政权; 毕东杰
    • 摘要: 对中印度洋海盆14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REE+Y,简称REY)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REY主要富集于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1239×10^(−6)),且明显富集钇(Y)等重稀土元素(Y富集系数高达14.1,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系数最高为11.6);富稀土沉积物呈明显Ce亏损,发育在受南极底层流影响的氧化环境中;鱼牙骨等生物磷灰石是深海稀土富集的重要富集矿物或宿主矿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海富稀土沉积是有别于已知陆地稀土矿床的一种新类型。研究区沉积物中REY的富集与构造位置(距洋中脊距离)、氧化还原条件、发育水深和沉积物类型等密切相关。初步推测距离东南印度洋中脊450~1200 km范围内、水深超过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的沸石黏土发育区是最具资源潜力的区域;推测在中印度洋海盆北部可能埋藏有一个向北部延伸的富稀土沉积层,其埋藏深度随着远离洋中脊而逐渐加大,富集层厚度可能与暴露在初始富集区域的时间密切相关。
    • 严文高; 王华明; 汤海波; 程序; 朱言言
    • 摘要: 制备不同Nd含量的TC11钛合金单道熔覆和单道多层激光增材制造(LAM)试样,研究Nd添加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d含量增加,单道熔覆熔池的深宽比增加,并且在熔池中发生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CET)。单道多层TC11−1.0Nd试样的原始β晶粒尺寸和α片层宽度相比纯TC11样品的明显减小,主要原因是熔池快速凝固时优先形成平均尺寸约1.51μm的均匀弥散分布的细小Nd_(2)O_(3)析出相,在后续凝固和固态相变中作为异质形核质点而细化组织。由于Nd对显微组织的多重影响,激光增材制造TC11−1.0Nd相比纯TC11样品抗拉强度提高,而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降低。
    • 杜海龙; 李静; 阎梁; 任万忠; 王文华; 王磊
    • 摘要: 在实验室原有催化剂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氧化性强的Ce离子提高催化剂的氧化性能。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系列不同Ce离子含量的Mo-Bi系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_(2)物理吸附(BET)、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表征其物化性能。结合叔丁醇(TBA)选择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探针反应评价结果,优化筛选Ce离子最佳加入量。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e离子含量为n Ce∶n MoBiFeCo=0.05,TBA的转化率最高为95.30%,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最高为90.10%。其原因在于适量Ce离子的加入可产更多地参与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缺陷氧物种O lab。
    • 迟晓鹏; 许佳妍; 衷水平; 陈秀华
    • 摘要: 微合金化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开发金属潜能、优化金属性能的新型冶金技术,近年来在金基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组织结构和原子形态2个角度出发,论述了金基材料微合金化技术的机制,详细介绍了黄金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对比了金基材料在不同微量元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兼具良好的固溶强化效果、第二项强化效果和细晶强化效果,是当前优化金基材料性能的主要微量元素;微合金化金基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黄金首饰、芯片封装、航天材料和医疗器材等领域;建立能够科学预测金基材料微观形态和性能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补口元素类型及配比,从而高效制备出具理想性能的金基材料,将成为未来微合金化金基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 王彦(译)
    • 摘要: (除非特别注明,否则文中数据单位为氧化钇(Y_(2)O_(3))公吨)一、美国国内钇生产及应用钇是稀土元素之一。氟碳铈矿是一种稀土氟碳酸盐矿物,2021年在加州芒廷帕斯作为初级产品开采。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芒廷帕斯矿一直处于维护状态,2018年第一季度恢复生产。
    • 刘茂涵; 刘海燕; 张卫民; 王振; 吴通航; 王玉罡
    • 摘要: 稀土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倍加关注其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之一,发源于稀土资源富集的赣南地区,而其下游水体及周边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异特征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以赣江北支水体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赣江北支水体中稀土元素总量在地表水中为230~1 146 ng/L(均值458.85 ng/L),地下水中为284~1 498 ng/L(均值634.94 ng/L),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为177.9~270.7 mg/kg(均值226.99 mg/kg)。PHREEQC模拟计算表明,水体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碳酸根络合物(REECO_(3)^(+))的形式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总体上均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较于轻、中稀土元素富集,沉积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性;水体具有Ce、Eu负异常特点,而沉积物表现为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指示氧化还原环境和水岩相互作用对稀土元素在水-沉积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沿流向具有上升趋势,而水体中重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不断减弱,同时碳酸根络合物(REECO_(3)^(+))的占比不断降低,反映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受到pH、胶体吸附、络合作用以及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水体中重稀土元素的富集受到碳酸根络合反应的影响,Ce、Eu负异常与Ce氧化沉淀和母岩特性相关。Gd异常值表明,研究区中下游水体中的Gd元素受到人为输入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