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581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04篇、会议论文2819篇、专利文献65053篇;相关期刊1119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888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等;显微组织的相关文献由3135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伯云、肖代红、李强等。

显微组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04 占比:15.87%

会议论文>

论文:2819 占比:3.49%

专利文献>

论文:65053 占比:80.63%

总计:80676篇

显微组织—发文趋势图

显微组织

-研究学者

  • 黄伯云
  • 肖代红
  • 李强
  • 贺跃辉
  • 尹志民
  • 李亚江
  • 赵永庆
  • 周邦新
  • 陈康华
  • 康永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贾皓东; 周张健
    • 摘要: 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FeCrAl合金由于加入一定量的Al元素,使合金表面可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Al2O3保护膜,使得合金即便在1400°C的水蒸汽下也不会因为腐蚀导致失效.同时,大量超细氧化物粒子的弥散强化作用使其具备优异的高温强度.这种兼具高温强度和耐腐蚀的特性使得ODS?FeCrAl合金成为非常有前景的事故容错燃料(Accident tolerant fuel,ATF)包壳候选材料,也是快堆等其他工作于高温强腐蚀环境的先进反应堆包壳的重要候选材料.Al元素的引入会使ODS铁基合金中弥散粒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针对ODS?FeCrAl合金中引入Al元素所导致的显微组织变化及其对蠕变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适用于先进反应堆的ODS?FeCrAl合金的发展提供参考.
    • 曾广凯; 崔君阁; 王雨辰; 陈凯伦; 潘森鑫; 潘利文; 胡治流
    • 摘要: 本工作在Al-Si-Cu-V-Zr合金熔体中加入K_(2)TiF_(6)盐,通过熔体原位反应法引入不同含量的Al_(3)Ti强化相,研究了铸态x Al_(3)Ti/Al-Si-Cu-V-Zr合金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α-Al、共晶Si、Al_(2)Cu、(Al,Si)_(3)M((Al,Si)_(3)(Zr,V)、(Al,Si)_(3)(Ti,Zr,V))相组成,随着K_(2)TiF_(6)盐添加量的增加,(Al,Si)_(3)M相由长片状变为等轴颗粒状,α-Al枝晶变得更均匀细小,长条状共晶硅转变成细小的短纤维状,共晶硅长径比和(Al,Si)_(3)M相平均粒径减小。引入Al_(3)Ti强化相后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均得到了提高,含6%(质量分数,下同)Al_(3)Ti的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239.3 MPa和85.3 MPa,比未引入Al_(3)Ti基体的合金分别提高了28.6%和28.8%。分析表明,残余液相中的Al_(3)Ti相通过细化共晶组织中的α-Al相而间接地细化了共晶硅,这是共晶相细化的原因;细化的共晶硅短纤维增强和细小(Al,Si)_(3)M的颗粒增强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粗大的(Al,Si)_(3)M脆性相不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 方军; 詹玉婷; 靳凯
    • 摘要: 采用3种不同喷丸强化工艺(干喷丸、先干喷丸后湿喷丸以及湿喷丸)对1Cr11Ni2W2MoV钢螺母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比较了喷丸工艺对螺母表面残余应力、粗糙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喷丸后螺母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且最大残余压应力出现在大圆弧截面处,达到550 MPa,同时表面粗糙度R_(a)最小,分布在0.75~0.85μm范围;干喷丸后螺母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小,表面粗糙度R_(a)最大,分布在2.5~3.2μm范围。喷丸后螺母外层晶粒破碎而得到明显细化,而中心层的晶粒未发生明显变化;湿喷丸工艺和先干喷丸后湿喷丸工艺分别在螺母表面形成0.15,0.25 mm深度的残余应力层,适合采用先干喷丸后湿喷丸方式对1Cr11Ni2W2MoV钢螺母表面进行强化处理。
    • 姜心怡; 严春妍; 周倩雯; 李琛; 张可召; 包晔峰
    • 摘要: 油气管道往往服役于恶劣环境,其焊接接头面临着严重的腐蚀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激光-电弧复合焊焊接效率高、变形小,已成为管道施工焊接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焊接方法。针对不同激光功率下X80管线钢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耐腐蚀性进行研究。分析焊接接头各区域显微组织分布,研究母材和不同激光功率下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SEM表面腐蚀形貌,得到了激光功率对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显微组织由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先共析铁素体构成;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粒状贝氏体数量减少,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加。母材和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极化曲线均无显著的钝化区,母材的腐蚀电流密度大于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电荷转移电阻小于激光-MIG复合焊焊缝。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耐腐蚀性先上升再下降,激光功率为3.0 k W时焊缝的耐腐蚀性最好。
    • 庄明祥; 赵安安; 王浩军; 李善良; 龙健; 张林杰
    • 摘要: 文中比较了30 mm厚TC4电子束焊接头和母材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母材的低周疲劳性能稍优于接头,母材和接头的应变疲劳极限分别为0.49%和0.44%。对接头的疲劳断裂位置进行了观察,接头的疲劳断裂位置在焊缝。对接头和母材的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疲劳裂纹源均出现在试样表面,疲劳裂纹扩展区均发现典型的疲劳辉纹,但接头的辉纹间距要小于母材,最后拉伸断裂区均发现韧窝,为韧性断裂。最后运用高分辨SEM对接头的组织进行了研究,母材为典型的双态组织,主要是由等轴α相和晶间β相构成,热影响区等轴α相边缘逐渐溶解,转变成较多的层状α’相,焊缝主要是由针状α’相组成的网篮状组织构成。
    • 折洁; 祝弘滨; 邱莹; 王行涛; 刘昱; 龚明
    • 摘要: 本研究以铝镁钪锆铝合金专用粉末作为激光增材修复技术的应用材料,修复列车用7B05铝合金上的V型坡口。文章分析在激光增材修复过程中基体区、热影响区、修复区及成形区的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修复试样进行室温拉伸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铝镁钪锆铝合金粉末激光增材修复7B05铝合金时,基体与修复区界面结合性良好,在修复区内部存在少量气孔;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激光增材修复制件抗拉强度达7B05铝合金锻件标准的80%以上。
    • 王湘宁; 朱郎平; 莫晓飞; 孙志雨; 南海; 丁贤飞
    • 摘要: 目的研究圆柱包套经热等静压后内部不同位置粉末TiAl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为后续复杂结构包套热等静压整体成形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将装填有Ti-47Al-2Cr-2Nb雾化粉末的不锈钢包套在1230/170 MPa/3°C.5 h条件下热等静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烧结后包套内不同区域的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相应区域的显微硬度,最后选取芯部与靠近边缘组织测量室温与750°C的拉伸性能。结果经扫描电镜观察,各区域组织均匀度为:芯部>径向边缘/下端盖>装粉口/边角处。其中,包套装粉口/边角区域组织存在球形γ相、PPBs以及大块α_(2)相,而芯部组织分布更均匀。经显微硬度测试,边角处与装粉口显微硬度最低,分别为275.38HV_(0.2)/10与280.23HV_(0.2)/10;芯部显微硬度最高,为309.47HV_(0.2)/10。芯部组织的室温、750°C拉伸性能均好于边缘组织。结论包套直角结构对组织均匀性影响较大,圆柱包套不同部位组织形貌差异明显,芯部区域拉伸性能与显微硬度都更好。
    • 孙晶; 梁红星; 马继顺; 藏中山
    • 摘要: 对尺寸为73.02 mm(外径)×5.51 mm(壁厚)的30Mn2钢制外加厚油管端部进行了感应加热至860~1 020°C后空冷的正火处理。检测了正火后外加厚管端的力学性能、硬度和显微组织,并进行了螺纹拉脱试验和黏扣试验。结果表明:经正火的外加厚管端的力学性能达到了J55钢级的要求;880~940°C正火的外加厚管端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佳最佳,螺纹黏扣和拉脱试验结果也满足要求。880~940°C是J55钢级外加厚油管端最合适的正火温度。
    • 宋建锋; 韩怀宾; 王清波; 白瑞娟; 王维; 卞建丰
    • 摘要: JGF45V非调质钢的韧性往往较差,难以达到要求。为在强度不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改善JGF45V钢的韧性,对直径为92 mm的JGF45V钢热轧棒材进行了850°C加热后强对流空气冷却的正火处理,随后检测了热轧态和正火态棒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及冲击断口检验。结果表明:与未经正火的钢相比,经过正火的JGF45V钢显微组织更均匀,铁素体量增加了10%以上,无网状铁素体,塑性、韧性明显改善,强度稍低但符合要求。
    • 王红亮; 谢圣中; 杨庆山; 刘智雄
    • 摘要: 为制备TiAl/不锈钢复合构件,拓展二者应用领域,采用纯Ni箔/Cu_(46)Zr_(46)Al_(8)非晶箔片作为中间层实现了TiAl/不锈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对接头进行显微结构和断口形貌观察、成分表征、剪切性能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连接温度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Al/不锈钢接头致密且无气孔和未焊合等缺陷;接头剪切强度随连接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1 100°C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159.46 MPa;接头剪切开裂发生在TiAl合金一侧的界面,呈脆性断裂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