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溶性离子

水溶性离子

水溶性离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232292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山西化工、中国粉体技术、环境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水溶性离子的相关文献由150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军骥、张宁、沈振兴等。

水溶性离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8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2292 占比:99.82%

总计:232706篇

水溶性离子—发文趋势图

水溶性离子

-研究学者

  • 曹军骥
  • 张宁
  • 沈振兴
  • 张婷
  • 刘随心
  • 王淑兰
  • 王红磊
  • 张敬巧
  • 李利平
  • 王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顾涛; 陈敏东
    • 摘要: 为探究长三角背景地区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2019年在临安大气本底站采集PM_(2.5)样品,并分析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结果显示临安区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0.4μg/m^(3),占PM_(2.5)的46.2%,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征。各离子质量浓度为SO_(4)^(2-)>NO_(3)^(-)>NH_(4)^(+)>Ca^(2+)>Na^(+)>K^(+)>Mg^(2+)>Cl^(-)>F^(-),SNA(SO_(4)^(2-)、NO_(3)^(-)、NH_(4)^(+)三者统称)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占离子总质量的78.5%。阴阳离子电荷平衡分析表明,临安区PM_(2.5)呈碱性。SO_(4)^(2-)、NO_(3)^(-)、NH_(4)^(+)三者之间相关性较高,且NH_(4)^(+)在夏季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HSO_(4)形式存在,其他季节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形式存在。主成分分析表明,临安区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为二次源、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和扬尘源。
    • 陈新星; 李洁; 张良瑜; 许磊
    • 摘要: 基于城市超级站对2018年12月-2019年2月南京市在线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水溶性无机离子(WSIs)质量浓度均值为45.7μg/m^(3),占PM_(2.5)的67.8%,各离子排序为NO_(3)^(-)>SO_(4)^(2-)>NH^(+)_(4)>Cl^(-)>K^(+)>Ca^(2+)>Na^(+)>Mg^(2+)。二次离子(SNA)是PM_(2.5)主要组分,大气气溶胶呈中性。各离子日变化存在差异,SNA变化趋势和WSIs基本一致。南京市冬季存在明显SO_(2)和NO_(2)向SO_(4)^(2-)和NO_(3)^(-)二次转化;NO_(3)^(-)/SO_(4)^(2-)均值为1.96,移动源增量大于固定源。通过相关性和三相聚类分析可知,SNA主要结合方式为(NH_(4))_(2)SO_(4)和NH_(4)NO_(3)。主成分分析表明,南京市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是二次转化,燃煤、生物质燃烧和土壤建筑扬尘也有贡献。
    • 孙丹; 司尧迪; 韩周洋; 刘昌威; 薛俊
    • 摘要: 2021年1月-2021年6月,累计在宿迁市中心城区采集60份PM_(2.5)样品进行称重和实验室化学组分分析。通过质量重构以及特征因子的分析,探究宿迁市中心城区PM_(2.5)的组分特征,判断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宿迁市PM_(2.5)最主要的成分是水溶性离子中的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和铵盐NH_(4)^(+)SO_(4)^(2-)+NO_(3)^(-)+NO_(3)^(-),SNA,SNA占PM_(2.5)的46%,移动源对NO_(2)和SO_(2)的影响较大;碳质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化石燃料燃烧,同时碳质气溶胶可能有生物质燃烧、大气长距离传输或区域SOC形成等原因。
    • 刘更生; 李军状; 李小龙; 关凯; 张建永; 滕农; 吴寒珺
    • 摘要: 深入研究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燃煤颗粒物源排放特征、细化源排放信息,对于首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圈内外标准测试方法开展的实测,从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浓度和粒径分布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典型超低排放后机组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排放改造后,该燃煤机组所排放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质量浓度处于同一数量级,数量占比基本保持在1∶1;FPM中有机物占比24.5%,CPM中有机物占比为8.0%;结合FPM膜提取液、CPM冷凝液中pH值,本研究进行了FPM和CPM阴离子摩尔浓度与阳离子摩尔浓度相对偏差计算,结果分别为15.38%和-5.45%;进行了离子浓度与质量浓度相对偏差计算,FPM中9种水溶性离子与FPM无机物质量之间相对偏差为5.20%,CPM中9种水溶性离子与CPM无机物质量之间相对偏差为29.47%,证明无论是离子浓度与质量浓度之间,还是阴阳离子摩尔浓度之间,相对偏差均未超过±30%,测试结果是可靠的;超低排放后该燃煤机组排放烟气中SO_(4)^(2-)在水溶性离子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SO_(4)^(2-),FPM中Cl^(-)占比较大;相对于总颗粒物TPM,PM_(10)占比达90.5%;在PM_(10)中,PM_(2.5)占比达89.5%;在PM_(2.5)中,PM_(1)占比达53.2%。这表明燃煤机组经超低排放后,所排放颗粒物粒径大部分在10μm以内,颗粒物粒径向着小粒径方向迁移。
    • 黄敏
    • 摘要: 为研究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在中低浓度水平下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2020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采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对大气ρ(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结果表明,2018—2020年ρ(PM_(2.5))变化总体均呈现冬季较高,春、秋季其次,夏季较低的特征。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按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ρ(NO_(3)^(-))>ρ(SO_(4)^(2-))>ρ(NH_(4)^(+))>ρ(Cl^(-))>ρ(K^(+))>ρ(Na^(+)),SO_(4)^(2-)、NO_(3)^(-)和NH_(4)^(+)(SNA)占总离子浓度的94%以上,占PM_(2.5)的52%以上,是影响PM_(2.5)的重要组分。Cl^(-)约占3%,Na^(+)和K^(+)占比均0.1,SO_(2)和NO_(2)的二次转化程度较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其引起的二次粒子和区域输送已经成为观测期间内PM_(2.5)的主要来源。
    • 李永麒
    • 摘要: 利用PM_(2.5)在线监测仪、在线气体/气溶胶监测仪(Marga)、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太原市2021年10月份PM_(2.5)浓度、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情况,研究表明,10月份太原市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38μg/m^(3),PM_(2.5)质量浓度呈现北低南高的变化情况。在PM_(2.5)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中,SO_(4)^(2-)、NO^(3-)、NH_(4)^(+)是最主要组分,占比达到PM_(2.5)的44.6%。PM_(2.5)在线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及二次无机源为最主要的污染物来源,研究显示,重点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太原市的西南部。
    • 虞佐嗣; 刘于; 朱岩
    • 摘要: 水溶性离子是固、液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气溶胶的理化性质和空气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水溶性离子的含量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具有深远意义。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滤膜冷凝收集-离子色谱技术采集固体气溶胶和液体气溶胶并测定其中的5种水溶性阴离子(Cl^(-)、F^(-)、NO^(-)_(3)、NO2^(-)、SO4^(2-))含量的方法。首先,采用固体颗粒过滤器和冷凝收集法分别收集固体气溶胶和液体气溶胶,固体气溶胶以固体颗粒物的形式被收集在固体颗粒过滤器内,液体气溶胶以冷凝液的形式在冷阱中被收集。其次,以离子色谱法对固、液体气溶胶中的水溶性阴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在以Dionex IonPac AS11-HC-4μm作为分析柱,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C,淋洗液氢氧化钾(KOH)浓度在0~40 min内由1 mol/L线性增至25 mol/L,进样量100μL的条件下,各离子在40 min内有效分离,5种阴离子在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0.9997),检出限低(0.02~0.04 mg/L)。对样品采集条件(采样时间、采样温度和采样流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采样时间2 h、采样温度-13°C、采样流量1.0 L/min的条件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分别对实际样品的两类溶胶中的5种阴离子含量进行了检测,测得实际样品的液体气溶胶中5种阴离子含量分别为5.7402μg/m^(3)(F^(-))、1.1599μg/m^(3)(Cl^(-))、3.3233μg/m^(3)(NO^(-)_(2))、2.4861μg/m^(3)(NO^(-)_(3))和0.9745μg/m^(3)(SO^(2-)_(4)),固体气溶胶中5种阴离子含量分别为14.1037μg/m^(3)(F^(-))、5.0398μg/m^(3)(Cl^(-))、9.3052μg/m^(3)(NO^(-)_(2))、8.4528μg/m^(3)(NO^(-)_(3))和5.6314μg/m^(3)(SO^(2-)_(4))。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的大气检测中,也为其他离子的采集和分析条件的摸索提供了方法。
    • 夏维达; 李银
    • 摘要: 2020—2021年在苏州城区选取2个点位(交通干线、居民区)采集PM_(2.5)样品,测定9种可溶性离子组分浓度。结果表明:观测期内PM_(2.5)日均浓度均值为35μg/m^(3)。9种可溶性离子组分总浓度均值为21.5μg/m^(3);9种可溶性离子组分中浓度最高的3种离子为硝酸根、硫酸根、铵盐总浓度为18.6μg/m^(3),对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率较高。可溶性离子组分呈现出冬春季浓度高、夏季浓度最低的季节分布特征。采样期内交通干线及居民区2个点位浓度差异不大。交通干线点位受流动源影响较大。与2015年观测结果相比,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的浓度均下降50%左右,表明苏州市近年来污染物排放管控措施卓有成效。
    • 张文娟; 夏志勇; 孙凤娟; 王治非; 李敏; 边萌; 王在峰
    • 摘要: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_(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_(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SO^(2-)_(4)+NO^(-)_(3)+NH^(+)_(4))质量浓度为85.4μg/m^(3),占PM_(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_(S))和氮氧化率(R_(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_(2)和NO_(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_(S)高于R_(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_(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NO^(-)_(3)。ρNO^(-)_(3)/ρSO_(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_(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_(OC)/ρ_(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μg/m^(3)、4.3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 韩军赞; 陈凤; 姚宇坤; 李慧鹏; 李荔; 刘倩
    • 摘要: 为探究盐城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特征,于2017年10月29日~11月5日对一次典型PM_(2.5)污染过程进行了监测采样,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等成分的污染特征以及PM_(2.5)主要来源。结果表明,PM_(2.5)浓度整体呈典型的倒V字型变化特征,平均质量浓度为(55.7±43.9)μg/m^(3),处于二级良的水平。各化学组分中,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30.5±32.2)μg/m^(3),占PM_(2.5)的48.5%,其中SNA为主要成分,平均占PM_(2.5)的42.7%;NO_(3)^(-)/SO_(4)^(2-)的平均值为1.91,表明移动源对此次污染过程的贡献大于固定源;碳质组分OC/EC的平均值为7.0,表明存在明显的二次有机污染过程,其中SOC平均占OC的71.0%,占PM_(2.5)的9.5%。PM_(2.5)组分重构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转化是形成此次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煤源、交通源、工业生产、扬尘源以及生物质燃烧源为主要贡献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