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0篇、会议论文488篇、专利文献1033384篇;相关期刊535种,包括绿色科技、暖通空调、环境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84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细颗粒物的相关文献由559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林军、杨历、陈占秀等。

细颗粒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8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33384 占比:99.85%

总计:1034952篇

细颗粒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于璇; 张晓; 张于亚楠; 李明珠; 岳伟华; 张岱; 阎浩
    •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究空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水平对健康成年人大脑灰质体积(GMV)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7例健康成人,采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详细居住信息,并根据居住信息获取各受试近6个月和8岁~15岁期间的PM2.5暴露水平,对所有研究对象完成高分辨率结构MRI扫描,使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进行认知测查,使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空气PM2.5暴露水平与GMV和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近6个月PM2.5暴露水平与大脑右侧额下回三角部(brodmann分区[BA]45)和右侧颞中回(BA22)GMV存在负性关联(FWE校正,P10体素);与MCCB认知评估的信息处理速度-连线测试(r=-0.17,P10体素),且与信息处理速度-连线测试、推理和问题解决-迷宫测验评分也呈负相关(r=-0.12、-0.17,均P<0.05)。结论:近期及儿童期较高的PM2.5暴露水平可能与较低的部分脑区GMV和较差的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存在关联。
    • 周民锋; 吴也正; 魏恒; 杨倩
    • 摘要: 由于苏州市细颗粒物PM_(2.5)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对苏州市秋冬季典型PM_(2.5)污染过程开展了研究,探索了城市尺度的内源污染成因分析方法,为今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精准地开展内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发现,2020年11月1-4日,苏州市区典型PM_(2.5)污染过程中,铵盐、硝酸盐与PM_(2.5)浓度变化的一致性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有大量二次无机颗粒物生成;硫酸盐和硝酸盐比值、颗粒物中元素锌和PM_(2.5)浓度的高相关,指示交通源是此次污染过程中PM_(2.5)浓度升高的主要来源;单颗粒质谱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源为整个污染过程的首要污染源,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 宋闯
    • 摘要: 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尤其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被认为是引起我国雾霾天气的元凶,人们对细颗粒物生成、释放与控制问题更加关注。燃料燃烧排放的微细颗粒物是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介绍了煤、生物质及有机固体废弃物3种燃料能源利用过程颗粒物的产生、释放特性,提出燃烧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 施佳能; 张佑源; 李粟; 汪晓伟; 高涛
    • 摘要: 文章选取一台10.4 L的重型天然气发动机,分别使用高热值和低热值两种燃料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冷热态WHTC(世界统一瞬态循环),并采用能够同时测量PN10(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和PN23(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的颗粒计数器测量了颗粒物排放。结果表明:PN10和PN23的瞬态排放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PN10加权比排放远高于PN23加权比排放。冷启动时,PN排放占比较大。燃料对天然气发动机PN排放有很大的影响。燃料中含碳燃料如甲烷、乙烷的增加,会导致冷启动过程中的PN排放迅速增加。
    • 刘云辉; 宋华伟; 杨廷方; 罗屹豪; 周西杰
    • 摘要: 鉴于全世界都在努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燃煤电厂燃烧能源发电的技术日益科学完善。但由于燃烧过程的物理性质,释放出相当浓度的污染物;废气的清洁由细颗粒控制装置(如静电过滤器)进行。本文以线管式过滤器为研究对象,为了在实践中能够更好获得废气颗粒物加速沉积效果,能够在过滤器几何结构上实现广泛的空间电荷密度分布;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流场、电场、多场耦合,模拟除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细颗粒在接地环周围区域受电场力作用有加速附着情况,入射流速的增大,颗粒向接地环方向附着速度明显减弱;根据数值模拟基本结果与实验装置接地环的电流测量比较,本文提出的测例模型经过修改和简化,可以用于工业相关项目。在探究细颗粒物的除尘规律的同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改进和进一步发展静电过滤器的充电机制。
    • 郭阳; 凡凤仙; 张超; 赵庆杰
    • 摘要: 为适应燃煤电站细颗粒物超低排放的需求,结合氨法脱硫工艺及其排放细颗粒物的特性,考虑直接沉积和表面扩散成核机制,建立水蒸气在同时含有球形不溶核与多种可溶组分的细颗粒物表面异质核化的理论模型,并对细颗粒物的异质核化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可溶组分由硫酸铵和硫酸氢铵组成时,随着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增加,临界成核自由能和临界晶核半径均增大。颗粒的临界晶核半径随着球形不溶核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这与不可溶球形颗粒差异显著。随着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增加,成核速率降低,成核临界饱和度升高。当球形不溶核半径小于0.1μm时,成核临界饱和度随球形不溶核半径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球形不溶核半径大于0.1μm时,成核临界饱和度对球形不溶核半径不再敏感。
    • 李娜(综述); 许商成; 尹扬光(审校)
    • 摘要: 细颗粒物(PM_(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PM_(2.5)的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S作为一种具有自身免疫成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免疫调节、抗炎免疫反应可以减轻AS,表明在PM_(2.5)致AS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免疫调节紊乱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结合相关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综合探讨并总结PM_(2.5)致免疫调节紊乱在AS中的作用。
    • 瞿淼; 陈传忠; 吴坚; 胡天洋; 于勇; 汪太明; 柴文轩; 刀谞; 张鹏
    • 摘要: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课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对精准科学制定协同控制策略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监测网络、质量管理、数据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工作的现状;针对协同监测在满足管理需求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拓展网络功能、完善技术体系、深化数据应用等建议。
    • 田川; 黄明; 严伟健; 刘丽丽; 叶中绿
    • 摘要: 目的探究壳寡糖对PM2.5染毒后小鼠骨髓细胞外泌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6~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32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n=8)、阳性对照组(n=8)、壳寡糖组(n=8)及阴性对照组(n=8)。采集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在距离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路段作为采集点,使用QJS-100D型多级颗粒物采集器采集PM2.5,再采用生理盐水将其配制为200μg/ml的悬液。对壳寡糖组及阳性对照组进行PM2.5气管滴注染毒,并对壳寡糖组采用壳寡糖进行灌胃,观察四组小鼠的基本情况,对比四组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组小鼠骨髓组织外泌体的CD9、CD63、CD81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Wnt/β-catenin下游蛋白(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骨髓细胞形态正常,有少量巨核细胞存在,但阳性对照组巨核细胞数量有明显增加,而壳寡糖组巨核细胞少于阳性对照组,多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壳寡糖组骨髓组织外泌体中CD9、CD63、CD8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P<0.05),而壳寡糖组给予壳寡糖后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阳性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PM2.5染毒后的小鼠采用壳寡糖,可有效缓解其炎性症状,利于降低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表明壳寡糖可作用Wnt/β-catenin通路,进而改善PM2.5的毒性作用。
    • 摘要: 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间,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持续降低,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臭氧浓度总体不降反升,臭氧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臭氧污染是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