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最小抵抗线

最小抵抗线

最小抵抗线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52229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爆破、采矿技术、工程爆破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全国采矿新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第九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中国民用爆破器材学会第六届年会等;最小抵抗线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庆寿、吴德义、葛克水等。

最小抵抗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2229 占比:99.95%

总计:352389篇

最小抵抗线—发文趋势图

最小抵抗线

-研究学者

  • 陈庆寿
  • 吴德义
  • 葛克水
  • 于亚伦
  • 伍瑶前
  • 子彦
  • 宗琦
  • 张智宇
  • 徐本富
  • 杨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永强; 马俊斌; 焦卫宁; 闫高文; 拜晓亮
    • 摘要: 为了改善209国道恩施谭家坝段边坡削坡爆破时因边坡地质复杂、溶洞较多等而导致爆破时产生较多飞石的问题,根据周边环境特点以及削坡山体部分的具体情况,结合最小抵抗线原理、多向爆破作用控制原理和群药包共同作用原理的优点,提出了将可能的飞石引导向安全地点的方法。先以浅孔小台阶爆破为削坡主爆破创造新的侧向自由面,再进行中深孔台阶爆破。其中,浅孔爆破采取分三个小台阶顺序依次下降,以达到一次深孔台阶爆破的高度。中深孔削坡主爆破采取大间隔延时的逐孔起爆,并整体采用小炸药单耗的松动爆破、长填塞、由里向外的顺序起爆设计。坡面边缘孔依据现场情况做独立设计,严格执行侧向最小抵抗线明显小于坡面最小抵抗线,并根据削坡厚度灵活调整起爆顺序以及孔网参数。这些措施大大较低了爆破飞石的产生,有力保障了边坡下方村庄民房及厂房的安全,同时浅孔爆破也方便新增工作面,提高施工效率,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 雷振; 黄永辉; 陈文梦; 张智宇; 周继国
    • 摘要: 针对柱状药包爆炸冲击荷载下炮孔周边岩体介质扩腔体积和能耗占比问题,采用爆破破岩和断裂力学理论,结合爆炸具有瞬时、高温、高压等极端态特性,构建了仅以单轴动态抗压为主要依据的过度粉碎区岩石破碎能耗的简易计算公式,并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最小抵抗线由120 mm增加到200 mm,扩腔半径由炮孔半径的2.6倍增加到4.6倍,扩腔体积增加了3.56倍,呈现明显的指数增长趋势;能耗由524 J增加到1 870 J,能耗占比由5.93%上升到21.13%,与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 佘蝉眉
    • 摘要: 为确保紧邻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预留岩墙爆破拆除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时最后一排炮孔与岩墙后侧边界的极限距离.利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岩墙爆破纵剖面模型,爆破有效应力云图直观地展示了岩墙内的应力变化及裂纹扩展情况,从而分析岩墙的爆破破坏情况.总结得出:在保证岩墙靠近铁路一侧仅振裂而不滚落的情况下,最后一排炮孔的最小抵抗线为1 m,与岩墙后侧边界之间的距离为2.5 m.
    • 彭玉凤; 李睿哲
    • 摘要: 水下炸礁是航道礁石整治主要整治方法,但在现有研究看来,水下炸礁无法满足生态环保的理念,亟需一套既能满足施工效率又能满足生态要求的破碎礁石的实验装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及数学模型验证,研究了高频破碎锤阵列排布方式,发现了两相邻破碎锤布置间距影响岩石破碎效果,破碎中心周边的临空面数量与破碎效率成正比;相同临空面数量下,破碎效率与最小抵抗线所在直线形成的角度无明显相关性,但夹角为60°工况钎杆在破碎深度更大的情况下消耗了更少的能量.本文优化了高频破碎锤阵列布置方式,并提出了现场施工方法,为生态航道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成诗冰; 洪志先
    • 摘要: 为了研究液态CO2相变致裂下的岩体损伤并获得合理的台阶爆破参数,以随州市绕城南路地下综合管廊为工程背景,在DM95-2.5型致裂器的破岩性能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致裂器破岩能力进行炸药的当量转化.并基于LS-DYNA有限元法对致裂性能进行2D数值模拟验证,最后对液态CO2相变致裂技术在基坑台阶开挖中的运用进行3D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的DM95-2.5型致裂器破岩有效半径分别为1.15 m和1.05 m,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单管DM95-2.5型致裂器可等效转化为0.63 kg 2号岩石乳化炸药;当采用孔间距2.0 m,最小抵抗线1.5 m的单排炮孔起爆台阶时,炮孔之间裂纹全部贯通,开挖部分岩体破碎充分且无明显大块产生,爆破效果十分理想.本研究成果可为液态CO2相变技术在同类台阶开挖工程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指导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 光面爆破是指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分区分段微差爆破,达到爆破后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临空面平整规则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定义光面爆破是一种爆出的新壁面保持平整而不受明显破坏的控制爆破技术。其特点是在设计开挖轮廓线上钻凿一排孔距与最小抵抗线相匹配的光爆孔,并采用不耦合装药或其他特殊的装药结构,在开挖主体爆破后,光爆孔内的装药同时起爆,从而形成一个贯穿光爆炮孔且光滑平整的开挖面。
    • 徐臣臣
    • 摘要: 文章以煤矿岩巷掘进作业中常用的爆破技术为例,对此技术应用中的实施标准要点进行简要介绍,以保证此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提升煤矿岩巷掘进作业的安全性,提高效率。
    • 权富成
    • 摘要: 本文通过试验对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从装药结构、最小抵抗线、起爆顺序等参数对扇形中深孔爆破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得出合理间隔装药,小抵抗线、大孔距,导爆索辅助起爆等措施对扇形中深孔爆破效果的改善有直接关系.
    • 张智宇; 丁飞; 李洪超; 黄永辉; 谢少凯
    • 摘要: 为揭示最小抵抗线(W)对台阶模型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相似准则原理加工混凝土台阶模型进行爆破试验,并采用高速摄影系统、瞬态信号测量仪以及超动态应变测试仪等对爆破效果进行监测分析,得到结果如下:爆堆质量及最大块度随着W的增大而增大;随着W的增加自由面初速度减小,模型装药中心点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减小,且W越大夹角减小越缓慢;自由面上的峰值应变随到爆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着W的增大最大振动速度会先增加后减小,爆破振动主频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