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220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7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171530篇;相关期刊326种,包括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工程塑料应用、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5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防腐涂料分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涂料技术创新高峰论坛、第十二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协会第十三届年会等;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相关文献由2833位作者贡献,包括潘伯祥、陈彬彬、韩立春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7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71530 占比:99.36%

总计:172630篇

不饱和聚酯树脂—发文趋势图

不饱和聚酯树脂

-研究学者

  • 潘伯祥
  • 陈彬彬
  • 韩立春
  • 包柏青
  • 吴良义
  • 周菊兴
  • 李志业
  • 王针宇
  • 刘坐镇
  • 叶建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志斌; 唐辉; 罗大伟; 应俏
    • 摘要: 随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用量的大幅增长,大量废弃PET制品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回收利用技术也随之广受关注。在不同的PET回收方法中,将PET降解为单体或低聚物的化学回收是效率最高、产物利用价值最大的方法,但也存在反应条件苛刻、产物收率低等问题。本文详细梳理了水解法、甲醇醇解法、二元醇醇解法、胺解法和氨解法等化学回收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微波加热、离子液体、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在PET化学回收过程中的应用概况。通过对各种化学回收工艺的比较,文中得出二元醇醇解法是最具商业应用价值方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中重点介绍了PET的二元醇解以及进一步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化学过程、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改进措施。分析表明,由PET二元醇解产物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提高废弃PET资源化效率、丰富原料供给、推动产品升级的重要途径,开发高效、廉价、环保的新型催化剂或酶催化技术是废弃PET回收领域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 周忠华
    • 摘要: 带天然花岗石纹理的人造石面板现广泛用于橱柜和梳妆台面,通常是在下模具底面刷涂或喷涂透明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涂剂,硬化或半硬化后,注入混有为凸显花岗石纹理所需的碎石粒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混合料硬化而成。
    • 李明; 王利剑; 刘胜凯; 王春红; 陈澄; 左祺
    • 摘要: 为了探究苎麻织物增强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以及提升其阻燃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对树脂固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苎麻织物克重、模压压力以及织物铺层层数进行探究,得出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植酸(PA)对苎麻织物进行阻燃改性,研究PA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P的最佳固化工艺为:由35°C升温至60°C,保温3 h,然后升至100°C,保温1 h使树脂完全固化。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苎麻织物克重190 g/m^(2),模压压力20 MPa,织物铺层层数14层。PA阻燃改性使UP/苎麻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未阻燃的33.8%提升到PA质量分数为7%的40.1%,成炭量得到提高,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当PA质量分数为3%和5%时,复合材料可满足LOI≥35%、弯曲强度≥150 MPa的标准要求。
    • 董丽敏; 李小军; 盛定红; 杜鑫; 谢承卫
    • 摘要: 利用低品位重晶石作为填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黏合剂,在常温浇铸真空反应条件下制作人造板材。以板材硬度为基准,进行正交试验,当重晶石占比为75%,促进剂与固化剂体积比为0.26∶0.77,真空反应时间为50 min,大粒径与小粒径比约为1∶5时,制备重晶石板材的硬度最优,为86.5 HD。重晶石板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其表面光滑平整,重晶石颗粒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应融合完全。重晶石板材耐污染性试验和耐化学品试验表现良好,板材吸水率优于GB/T 17657-2013,经过压力测试,板材抗压强度最高达90 MPa。重晶石板材X射线防护屏蔽性能检测表明,厚度为10 mm板材的铅当量值为0.36 mmPb,表明该板材有良好的抗辐射性。
    • 王红霞; 许梓轩; 王彦林
    • 摘要: 为了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阻燃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阻燃剂膦酰三(N,N,N-甲基硅酸三羟甲基笼状酯)胺(PTSA)。通过实验优化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氮气保护下,以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甲基硅酸三羟甲基甲胺笼状酯(TMCES)与三氯氧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1,在110°C下反应5 h,收率为81.4%,分解温度为271°C。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极限氧指数(LOI)、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了产物的阻燃性能和灼烧残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将PTSA与UPR复配后,PTSA质量分数为15%时,LOI达到28%,UL94等级可达到V–1级,属于难燃级别,硅/氮/磷三种阻燃元素有效发挥协同阻燃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协同阻燃效能。
    • 谢君; 王杰; 王静; 王成刚; 张林
    • 摘要: 将气相法二氧化硅作为触变剂添加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探讨了分散触变剂时剪切速率、触变剂用量、触变剂比表面积和触变剂含水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体系黏度升高,触变指数先升后降;随着触变剂用量的增加,体系黏度和触变指数均升高;随着触变剂比表面积的增大,体系黏度和触变指数均先升后降;采用吸潮后触变剂时,体系黏度和触变指数均显著降低;采用经再次干燥的吸潮后触变剂时,体系黏度和触变性得到恢复;进一步提高触变剂分散时的剪切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触变剂比表面积过高和吸潮对体系黏度和触变性的负面影响;与未添加触变剂时相比,添加了触变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有一定幅度提高。
    • 崔晨; 谷成玉; 邵紫龙; 高杰; 李云贺; 苏旭
    • 摘要: 报道一款苯乙烯挥发抑制剂,外观呈白色膏状物,物态类似凡士林,应用于树脂中抑制苯乙烯的挥发。并对比了该苯乙烯挥发抑制剂与市场上常用的苯乙烯挥发抑制剂BYK s740和华昌601的应用性能,测试了三款苯乙烯挥发抑制剂对邻苯、间苯、对苯、乙烯基树脂的挥发抑制剂效果。实验证明:本文报道的苯乙烯挥发抑制剂具有无刺激性气味、流动性好、施工性强、通用于各类树脂的优点。本实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沸点液态烷烃异十二烷作为溶剂,该溶剂无色无味;采用几种石蜡协同,52#石蜡20~40份、58#石蜡30~50份、64#石蜡30~50份。该苯乙烯挥发抑制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挥发抑制效果较好,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
    • 黄龙香
    • 摘要: 随着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量的日益增长,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详细梳理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过程“三废”产生途径与治理方法。高浓度有机废水先进行蒸发精馏预处理除去水分,回收95%以上的原料浓液,进行循环使用处理。高浓度废气进入蓄热焚烧炉(RTO)焚烧后高空烟囱排放,低浓度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废渣采用压渣法将废液挤压出,废液循环使用,废渣固态化后作危废处理。该方法在工业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在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中推广应用。
    • 石卫民; 李晓艳; 苏旭; 闫晗
    • 摘要: 以回收PET废料为原材料,开发出一款用于亚克力卫浴背衬增强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该树脂为预促进、触变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粘度适中,放热峰低,浸润好,吸油值低等特性.测试了树脂浇铸体的拉伸、弯曲、抗冲击等性能;同时按照实际生产配方,将树脂与碳酸钙按1:1调配成树脂糊,表征了其表面温度发展、硬度发展、抗流挂性及对亚克力的粘结性.
    • 倪卓; 王英浩; 罗汉伟; 张航; 夏邦宇; 段骁航; 张硕
    • 摘要: 以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苯乙烯(St)和固化剂制备样品A;以UPR、St、固化剂、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制备样品B.通过热重分析法(TG)来研究UPR的热分解动力学以及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对UPR热分解反应的影响.运用Coats-Redfern和Ozawa模型得到UPR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样品A在10%~30%的失重率下反应活化能在58~77kJ/mol之间;样品B在10%~30%的失重率下反应活化能在100~112kJ/mol之间.抗氧剂和抗紫外剂的加入使UPR的热分解需要更高的活化能,增强了UPR的耐热性.UPR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抗氧剂和抗紫外剂对UPR热分解反应级数没有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