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苎麻织物

苎麻织物

苎麻织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230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麻业科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印染助剂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4创新驱动加快丽水生态工业发展——新材料学术论坛、2013长三角生态纺织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四届中国(广东)纺织助剂行业年会等;苎麻织物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光洪、王晓明、刘一萍等。

苎麻织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2309 占比:99.37%

总计:42579篇

苎麻织物—发文趋势图

苎麻织物

-研究学者

  • 郑光洪
  • 王晓明
  • 刘一萍
  • 卢明
  • 闫红强
  • 方征平
  • 彭雄义
  • 王强
  • 赵振云
  • 杨东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明; 王利剑; 刘胜凯; 王春红; 陈澄; 左祺
    • 摘要: 为了探究苎麻织物增强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以及提升其阻燃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对树脂固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苎麻织物克重、模压压力以及织物铺层层数进行探究,得出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植酸(PA)对苎麻织物进行阻燃改性,研究PA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P的最佳固化工艺为:由35°C升温至60°C,保温3 h,然后升至100°C,保温1 h使树脂完全固化。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苎麻织物克重190 g/m^(2),模压压力20 MPa,织物铺层层数14层。PA阻燃改性使UP/苎麻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未阻燃的33.8%提升到PA质量分数为7%的40.1%,成炭量得到提高,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当PA质量分数为3%和5%时,复合材料可满足LOI≥35%、弯曲强度≥150 MPa的标准要求。
    • 冯浩; 胡拓宇; 何智涛; 何斌
    • 摘要: 探讨柠檬酸/聚马来酸复配无醛多元羧酸抗皱整理苎麻织物的工艺。采用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酸、聚马来酸、聚乙二醇、次亚磷酸钠对苎麻织物进行整理,测试了不同工艺整理所得苎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强伸性能、悬垂性、透气性、透湿性及白度。结果表明:当复配剂柠檬酸、聚马来酸质量浓度分别为70 g/L和210 g/L、聚乙二醇40 g/L、SHP 80 g/L时,整理效果相较于柠檬酸、聚马来酸单独整理有较大提升,接近价格昂贵的丁烷四羧酸的整理效果。认为:柠檬酸、聚马来酸混合多元羧酸整理效果接近丁烷四羧酸,且成本略低,实际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整理方案。
    • 王华清; 闫红强
    • 摘要: 为解决苎麻纤维易燃烧和使其增强复合材料阻燃性降低的问题,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以生物质来源的海藻酸钠(SA)、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poly(DPA-PDCP))为聚阴离子电解质,聚乙烯亚胺(PEI)为聚阳离子电解质,在苎麻织物表面构筑了(SA/PEI/poly(DPA-PDCP)/PEI)n三组分阻燃涂层,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其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苎麻织物表面构筑了一个多层、厚且致密的(SA/PEI/poly(DPA-PDCP)/PEI)n阻燃涂层,该阻燃涂层可明显降低苎麻织物的热分解速率,燃烧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厚且致密的膨胀型阻燃炭层,可有效地隔热隔氧,提高苎麻织物的热稳定性和成炭能力,并赋予其优异的阻燃性能,解决苎麻增强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差的问题.
    • 苗冰杰; 王春红; 俞伟鹏; 吴帅; 郭兴峰; Sarani Zakaria; Peyman Servati; Faten Debbabi
    • 摘要: 为提高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工艺制备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和成型质量,以苯乙烯为稀释剂,以不同黏度不饱和聚酯树脂(UP)和苎麻织物制备苎麻织物增强UP复合材料.基于达西定律研究UP黏度对苎麻增强体渗透率的影响,结合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力学性能以及内部缺陷对复合材料成型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P黏度降低,增强体的渗透性呈近似指数增加,纤维膨胀效应逐渐增大,而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这与苯乙烯交联单体固化机理相关;黏度为360 mPa·s的UP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其渗透率、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剪切强度相比黏度为440 mPa·s的UP制备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22.22%,20.80%,12.05%,5.44%,7.58%和8.27%;UP黏度降低改善了纱线内部UP流动的滞后性,UP复合材料内部的缺陷减少.
    • 赵健安; 罗秋兰; 杨炎星; 童王艳; 沈卓伊; 朱慧冕
    • 摘要: 采用BTCA和丝胶蛋白混合整理液对苎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丝胶蛋白浓度、BTCA浓度和轧余率对苎麻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丝胶蛋白的浓度10g/L,BTCA的浓度80 g/L,轧余率80%时,整理后的苎麻织物具有优异的抗皱性能,其抗皱回复角提高了236%,织物手感柔软,白度基本无明显变化,而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 赵健安; 罗秋兰; 杨炎星; 童王艳; 沈卓伊; 朱慧冕
    • 摘要: 采用BTCA和丝胶蛋白混合整理液对苎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丝胶蛋白浓度、BTCA浓度和轧余率对苎麻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丝胶蛋白的浓度10g/L,BTCA的浓度80 g/L,轧余率80%时,整理后的苎麻织物具有优异的抗皱性能,其抗皱回复角提高了236%,织物手感柔软,白度基本无明显变化,而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 苏咏农
    • 摘要: 【起源与传播】麻是仅次于棉花的重要天然纤维,广泛用于纺织、轻工和装饰等行业。麻类包括苎麻、亚麻、黄麻、红麻等,其中苎麻、大麻和圆果种黄麻起源于中国,并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古诗经中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王祯《农书》说:"南人不解刈麻(大麻),北人不知治苎"。我国古代大麻主要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秦汉时期齐鲁为大麻集中产区,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1958年,从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了苎麻织物,表明古代种麻可追溯到4700年前。
    • 李鑫; 左祺; 徐磊; 张红霞
    • 摘要: 为了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界面结合效果,通过对不同铺层角度的不饱和聚酯树脂/苎麻织物(UPR/苎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从0o,±45o 和90o 的角度组合中选择了最佳铺层设计方案;利用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以及碱+硅烷偶联剂联合处理分别对苎麻织物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研究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表征苎麻与UPR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当UPR/苎麻复合材料中苎麻织物为沿90o 纬向铺层时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弯曲和剪切强度分别比0o 经向铺层的复合材料提高了42.7%,34.3%,27.1%.碱处理和偶联剂处理占纤维织物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3%.碱处理+偶联剂联合处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比未处理、单独碱处理和单独偶联剂处理分别提高了23.6%,26.0%,10.7%.在浸泡96 h后,联合改性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最小,较未处理、单独碱处理和单独偶联剂处理的复合材料降低了28.5%,23.2%,16.2%.
    • 汤云高1; 祁丽1; 龙家杰1
    • 摘要: 将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的脱胶酶用于苎麻织物的脱胶前处理,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正交试验和配方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预处理酶种类对苎麻织物的脱胶失重率、毛效、白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脱胶处理时间对织物失重率有显著的影响,脱胶温度则对织物白度有显著影响;但溶液pH值及其他工艺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脱胶效果影响不显著;经正交试验优选后的推荐脱胶工艺为:脱胶温度为55.0°C,溶液pH为4.0,处理时间为100.0min;配方试验显示,经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的混合生物酶,以脱胶失重率为指标的最佳比例为木聚糖酶:果胶酶=0.57:0.43,混合酶总用量为8.0%(o.m.f)。实验同时表明,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脱胶酶对苎麻织物的脱胶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 汤云高; 祁丽; 龙家杰
    • 摘要: 将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的脱胶酶用于苎麻织物的脱胶前处理,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正交试验和配方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预处理酶种类对苎麻织物的脱胶失重率、毛效、白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脱胶处理时间对织物失重率有显著的影响,脱胶温度则对织物白度有显著影响;但溶液pH值及其他工艺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脱胶效果影响不显著;经正交试验优选后的推荐脱胶工艺为:脱胶温度为55.0°C,溶液pH为4.0,处理时间为100.0min;配方试验显示,经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的混合生物酶,以脱胶失重率为指标的最佳比例为木聚糖酶:果胶酶=0.57:0.43,混合酶总用量为8.0%(o.m.f).实验同时表明,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脱胶酶对苎麻织物的脱胶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